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1398


第八十九章
新路
  当!当!当……
  伴随着敲钟声,新铸的青铜钟金光闪耀,它需要时间的沉淀,才会变成人们印象中的青色。
  扬子县的扩建码头,大量的棚屋连绵出去,约莫有二三里。楚州扬州的“螺娘”,被东主用船运过来接客。码头上不但有大量的廉价妓女,还有同样廉价的游医。有些医者,甚至直接挂出“南山真传”的幡子,就这么摆开摊位,给人挖个鸡眼什么的。
  倘使要治性病,便又只能弄个烧红的铁棍,往裤裆里烫上一烫……
  万幸,这年头没有梅毒,撒克逊人的天赋还没点出来。
  为数不多的白种,也多是一些河中运来的白奴。偶有金发碧眼的,也是私人豢养的解闷物事。
  “船工、水手、力工、跳帮手、弓手……”
  粗大嗓门的码头船行头目,使着力气在那里叫喊,最近新船越来越多,可是水手却不够用。即便有些老手是从华润号那边退下来的,可多半已经捞够了养老钱,加上年纪大了不敢冒险,所以最多就是传授一点经验。
  至于经验……付费的。
  江南船帮分了好几派,虽然也较劲,但水手是如何都不会让给江淮船行或者登莱船行。
  别说是能看懂海图、星图的高手,或是能了解季风、洋流的强人,即便仅仅只是力气大,解帆快的苦力,也是能防着就防着。
  “眼下怎么涨了恁多价钱?”
  “一贯半一个月的力工?码头上扛包一天也就三十几个钱,这还是能做的。”
  “船上弓手也不是一般人,要会用弩,多少还会修。”
  “捕鲸的那个大弩?”
  “你说是就是。”
  卖力气的在那里讨论着,一些有船的船老大,也是聚在一起吃“铜锅”,然后喝着米酒,皱着眉头商量着眼下的行情。
  “这皇帝老儿的狗一口气把工钱抬高恁多,俺们船上有兄弟也想跳过去。”
  “过去就过去,还能拦着发财?”
  “听说也招带船的入伙,俺们在东海,也算有些薄面。跟‘单东海’说不上话,可底下几十个船主,也认识几个,弄个皇命差事当当,也不差吧。”
  “轮得到你?”
  喝了一口米酒,有个船老大便道,“之前苏州被抢了田产的,虽说是田地没了,可家私丰厚,又有祖宗保佑,拿了一笔钱,跑去洛阳混了个干系。如今武汉那边,造船厂想要一条好船,都排到明年腊月去了。”
  “这皇帝老儿想个甚么,偏来跟俺们抢买卖。”
  “都说甚么士农工商,苏州有几个种地的?陆家的丝绸他娘的都卖到靺鞨人的山寨里去了。还是‘单东海’的船帮着运,那天在昆山,我见着一条船,他娘的全是金沙,靺鞨人的存货,啧啧,最少能铸个二尺高的麦公像。”
  “当真?!陆家运势真是好,原本就是个吴县男,倒也没甚么要紧的。偏偏收了个关门弟子,白捡的便宜。”
  “说恁多没由来的作甚?眼下是皇帝老儿抬价,咱们到底怎么办?”
  “依俺的想法,不若去寻李县令打问一番,总计不会把俺们轰出衙门的。倘使李县令能给条明路,奉上一笔咨询费便是。”
  一众船老大都觉得如此要保险一些,便掏出华润飞票,凑了一些钱,委托了年长的那个,让他去扬子县县衙走一遭。
  然而让众多船老大始料不及的是,在他们前往扬子县县衙的路上,码头上又是一阵骚动,呼喊声甚至五里开外都能听的清清楚楚。
  “蛟龙?甚么蛟龙?”
  有船老大奇怪地说道。
  而这时,扬子县县令的仪仗,已经奔赴码头。
  在码头上,靠岸的船看上去有些年头,三桅帆船,水手皮肤又黑又粗糙,一张嘴都是满口的黄牙。整条船都散发着惊人的腥味,然而围观的众人,却丝毫没有介意。一如不久前围观那巨大的明镜,甚至比围观明镜,还要让他们兴奋。
  “诸位老少!都瞪大了眼珠子!瞧好——”
  一张灰布遮掩的箱体,忽地被掀开,露出了里面的真容。原来是个巨大的笼子,笼子最少有四丈,而里面,一条浑身乌黑的巨大鳄鱼,正长大了嘴巴,朝天四周不时地晃动。
  “啊——”
  “我的娘吔——”
  “噢!这……这是甚么物事——”
  有个独眼的精瘦汉子,腰间还别着一把短刃,一手攥着缆绳,一只脚踩在桅杆上,得意地笑道:“三丈三的蛟龙!俺们这条船遇上了风浪,从千里石塘往东南去了,你们猜怎么着?俺们时来运转,遇到个地界,遍地都是檀木林,檀木林下来一条河,河口多是这等蛟龙。便是小一些的,也有两丈!”
  啪啪啪!
  这汉子说罢,就有个年长的老江湖,站到了船头,只见他肌肉贲张身材高大,穿着一身短打短袖,一条短裤只是用一条皮绳系着,腿毛又粗又长,操着别扭的岭南口音,同样得意非凡地一扬手:“来!都给大家开开眼——”
  咣!咣!咣——
  大量的箱子抬了上来,麻利的水手立刻把里面的东西抖了出来。
  一张张巨大的鳄鱼皮,就这么展现在了众人面前。
  “都是好皮子!船上的皮匠,那是沧州来的好汉!手艺不会差!”
  这船老大一边吼一边叫卖,“单买包圆,都可以!只要价钱公道,咱们就在扬子县落脚!”
  “我的娘!我的娘!我的娘——”
  “恁多龙皮,这皮子弄上一套,转手赚五倍……十倍啊!”
  “檀木林啊夯货!那厮说了檀木林啊——”
  “对对对,檀木林!檀木林!”
  “檀木,还有檀木——”
  船老大咧嘴一笑:“先卖皮子,先卖皮子……”
  忽地有人惊叫,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拍脑袋:“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单东海’的船时常从南海运来檀木,以前都以为是交州,没曾想,竟是千里石塘东南。若是走流求,岂不是靠东直下便是?”
  “离岸太远,不好走。”
  “那他们怎么回转的?定是有路走的。”
  听到下面有人争论那条航线,船老大顿时脸色一变,底下众人直接欢呼起来。
  “可以走啊——”
第九十章
挑不出错
  帝都新南市有一二十家“冰室”,冰块多是冷天里存下来的,冰窖挖的极深,有的年生能追溯到北周那会儿。除了这些,还有一些则是自己制冰的,因为有玻璃,出冰倒也容易一些,但是价钱极贵,也就是豪富之辈才愿意以此炫富。
  入夏开始,就是洛阳吃冰的时节。旧年倒也不多,如今因为两京富裕,只要是京畿之地的百姓,多半都能掏摸五六七八文尝个鲜,这点钱,混个几天饱饭也不成问题。
  新南市较之往年,越发热闹,河畔修了大堤之后,新建的一座观景台是挂着“长亭”名义的,只是能到这长亭的人,非富即贵。
  观景台的一旁,就是一家冰室。
  冰室是个亭台,有九根朱漆柱子,每根柱子又盘了一条龙,亭盖用的是琉璃青瓦,汉白玉的栏杆和台阶,又都有精工雕琢,相当的考究。
  这等略显浮夸俗气的亭子,在洛阳百姓的口中,倒是相当的不错。多言“九龙冰室”气派无比,有些在王学子弟门下学习营造法式的寒门子弟,也时常操持炭笔,给人画素描,营收口碑都是不错。
  “殿下修建冰室,则于此地,着实眼光独到。”
  “本王不过兴致所致。”
  体态略显胖大的李泰笑呵呵地邀着一身俗服的李奉诫,“李君请坐。”
  “谢殿下。”
  李奉诫微微点头,然后坐在磨制光滑的石凳上,虽然没有目不斜视,却也暗自打量着笑呵呵的李泰。
  “李君不知考虑的如何?本王受奉皇命,督造洛阳文馆,愿以主书一职相邀。”
  说罢,李泰又伸出略显婴儿肥的胖手,阻止了李奉诫要说的话,脸带微笑,“本王知李君非是迷恋官位俗人,只是,本王用人之际,国朝更是日新月异,寻常庸人,岂能跟上滔滔大势?李君自长安时,可谓‘勇猛精进’,十年勤修,更胜从前!”
  李奉诫一时有些疑惑,他不明白为什么李泰突然就这么热情,当然李泰以前也是热情的,一直想要邀请他成为魏王府的幕僚。
  不仅仅是他李奉诫,甚至连张德都打过注意,而且李泰也完全不忌讳,连常何的侄儿也敢招揽。
  只不过和他一样,常明直婉拒了李泰的邀请。
  以前元谋功臣之子,倘使非嫡出,想要谋求出身,非贵人保举不能冒头。如今却是大不相同,倘使没甚仕途追求的,两京之外的冒险,多不胜数,相较于寻常人家要赌上性命身家不同,大部分人需要的只是勇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