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6/1398

  暂时没什么屁事干的长孙无忌听说之后,也跑来看了看,同样开了个脑洞,比如二十万唐军战兵全部都披上铁甲,能做点什么呢?
  能让唐朝破产……
  工头开脑洞最多死人,宰相开脑洞这不亡国等着干什么呢?
  二十万铁奶罩,除了让大兵们喊一句“铁甲依旧在”,然后还有啥?扭头一看,卧槽大唐怎么没了?
  老阴货自己也表示,自己也就是意淫一下爽爽,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信他才有鬼,老张作为地方大佬,对中央这些大佬的想法,多少也能揣摩一点了。不就是想要有个事业上的“绝地反击”么?失宠这种事情,在所难免的。
  “听说,崔明月待产了?”
  “……”
  跑来武汉的老阴货逗留了好些日子,结果问了这么一个相当隐私的问题。讲真的,也就是老张能适应,换别人,一看是长孙无忌,肯定琢磨是不是老东西有什么坏水要冒出来。
  “长孙公,有甚么话直说就是了。”
  “徐孝德之女,虽正当年华,你却不能娶。”
  “我知道啊。”
  “嗯,知道就好。”
  长孙无忌喝了口茶,然后眉头挑了挑,“这种事情,本也不该老夫来提醒。不过你也知道,丽志是没有跟去洛阳的。你不能为驸马,圣心难安。”
  “那不如让我去死好了。”
  “你以为皇帝不想吗?”
  随意地说着,长孙无忌却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缠,反而道,“克明可能会退下来一二年,至于是不是去河北,还不可论。不过,‘行中书省’一事,当年一个玩笑,如今却成了大政,皇帝是不会断了这个大政的。反正,能‘行中书省’之辈,多是朝中名望,倘使出了祸事,总计是牵连不到中枢。”
  “怎么?长孙公心有怨忿?”
  老张难得跟他开了个玩笑,给老阴货又添了一杯茶,“说不定哪天长孙公也能‘行江南省’啊,到时候为了我老家,还望长孙公多给点便利才是。”
  “……”
  看江南土狗一副看笑话的模样,老阴货顿时不爽,又饮了一口茶:“你莫要自以为快活,老夫此来武汉,也是要提醒你一番,许延族上疏让你上洛。若非老夫挡下,你进京之后,怕是一脑袋的上官。”
  “嘿,只要是让我进京为官,一律不去,我不做官又不会死。我生病了,我想家了,我忧思成疾了,我准备写书了,我突然想去走走了……能奈我何?”
  老张一脸的快意,让长孙无忌忍住了把手中的茶杯砸过去。
  “最重要的是,荆楚行省是谁的地盘?是长孙公的啊。长孙公知人善用,武汉录事司谁最合适,长孙公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
  “听说你还有两个兄弟,要不要结个姻亲?”
  噗!咳咳咳咳咳……
  某条江南土狗就差那么一点点被茶水呛死。
第八十一章
老一套
  贞观十六年的夏讯比往年来得晚了一些,武汉人民群众忙着预防洪涝灾害,办报的王八蛋们还没有把下水道比作县城州城皇城的良心,纤夫们也没有冲操船高手大喊“等一等”……
  漠北漠南忙着培植新的牧草,繁殖新的绵羊;东海渤海忙着捕杀更大的鲸鱼,运输更多的木材粮食铁矿铜矿;京城忙着“皇帝万岁万万岁”,孔颖达和褚遂良等等文化节教育界人士,研究出了新的拍马屁方式;程处弼忙着砍人,安菩忙着砍人,郭孝恪忙着砍人。
  唯一不变的,大概也就是西军的新老同袍,他们的脑袋再过个几年,也只能考虑砍人的方式有几种。
  “突厥人……真他娘的跑了啊。”
  哔哔啵啵,篝火摇曳,人影攒动着。
  西域哪怕是夏天,某些地方一到夜里,也是能把一条狼冻成狗。
  郭孝恪幕府中的聪明人,怎么想都想不到,突厥人会走的这般彻底。五部弩失毕留下来的,六七成都是一副“哎哟,大唐的月亮不错哦”。
  口音乖乖的。
  这让郭孝恪有点高兴,但又有点不爽。高兴的是里里外外省了不少事情,怎么给都督府都护府写条子,怎么给中央写奏疏,还不是自己瞎编?
  但不爽的地方在于,突厥人是跑的这样快,以至于长孙冲不得不继续在河中地区流窜。
  更让郭孝恪糟心的是,长孙冲和他们失联了,连最隐秘的通信渠道,都彻底消失在了这场西突厥诸部的大崩溃中。
  为了保证自己的核心实力不损,阿史那氏扔掉了汗号,是叫叶户还是叫设,都已经不重要。他们只要能够保证三到五万的正兵,就能虐死河中以及波斯东北广大地区。
  西突厥诸部的大崩溃,来源于唐朝的绝对军事压力,早先的侯君集,此刻的程处弼,不管大小,突厥皆不能挡。
  这种残酷的现实,使得“弱肉强食”为天条的草原部族,迅速调转了自己的阵营。大义的美好,都不及族群的延续,这同样也是现实。
  “将军,眼下突厥本部不损却又分崩离析,此种境况,自古闻所未闻。不知将军可有想法?”
  “汉时击匈奴远遁,后有鲜卑诸族崛起。如今却也大不相同。”
  郭孝恪这一代军事主官,要面对的问题比前朝复杂的多。当然换个方向来看,也简单的多。至少,唐军在贞观十六年,已经达成了汉时的“一汉当五胡”来用。不管郭孝恪承认不承认,程处弼自且末军时,麾下士卒的战斗意志战斗方式战斗装备,都完全碾压他的对手。
  而同样,郭孝恪也清楚,不管是敦煌方面还是随军驼队、商帮,都有强烈的意愿将程处弼的且末军,如今的碛南军,堆砌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神器”。
  吸金神器……
  本来郭孝恪也想刚正不阿的,可幕府中一群人跟着吃快餐,他难道光身一个去学甚么魏玄成?
  再说了,李绩和张公谨都告诉过他,到了这里,但凡遇到困窘,就去找程处弼。
  不是没有道理的。
  西域比河北复杂多了,尽管在贝州的时候,郭孝恪也以为自己见惯了玩心眼。
  “以我之见,及各处消息,突厥眼下当分为两块,一为泥孰之后,二为咥力发亲族,当以阿史那薄布为首。只是,薄布本为特勤,诸部并不服,当避开河中富庶之地,侵略吐火罗及波斯诸地。”
  “如此说来,突厥或再度一分为二,以河中为‘关中’,攻略极西为‘六国’?”
  河中是可以作为粮仓存在的,这一点不仅仅是来自于汉时史籍的只言片语,更是贾氏子弟跟随长孙冲使节团的考察记录。
  突厥不会傻到这个都不知道。
  “只可惜,恢复汉时故土,我军暂时也只能如此。再远征,力有不逮啊。”郭孝恪感慨一声,“纵使有驼队支持,再去攻略河中,这就是无底洞,入不敷出。”
  “将军只说是暂时,莫非将来还有变化?”
  “嗯。”
  郭孝恪点点头,给篝火添了一根柴,“以某所见,若能经营疏勒、龟兹故地,效仿敦煌产本法,商屯军屯并重,有二十年左右经营,当足以让西域化陇右。到那时,此处便是根基所在,正兵三万,可定河中。”
  “如此说来,还是钱粮人口。”
  “是啊,钱粮人口。”
  应了一声,郭孝恪又想起最近收到的公文,京城要行鼓励生产之法,二十年后,新增的人口,又该去哪里呢?想到这里,郭孝恪忽地觉得,其中莫非是有联系?可转念一想,京城那般娇贵的地方,哪怕多出来的人口,也不至于流落到图伦碛来。
  洛阳作为京城,和万里之外的西域新土,仿佛是没什么联系的。但是迁都之后的诸多新政中,就有一条京籍人士的福利。“四民”不管是哪一家,但凡西出阳关操行本行的,官吏升等,工商免税。
  前者的要求只是任官年限,由洛阳宫和碛南都督府双重监督;后者则是极大福利,五年免税,十年税赋酌定限免返。
  只是计税需要大量的计吏,加上大唐目前主要还是以实物税为主,操作起来,有很大的问题。
  可尽管如此,脑子只要转一转,套个马甲就能开捞。
  借一个洛阳人的户口,在西域做免税买卖,这是最基本的。洛阳提供户籍,西域提供舞台,丝路就是联通市场的大动脉。
  它并不直接让人口迁徙,但会增加中央和西域新土的联系。起先是有路子和有胆子的洛阳人先吃肉,过后兴许是有脑子和有银子的再喝汤,最后……多出来的兴许就会找个洛阳之外的婆娘,然后咬咬牙,跑去西域碰运气。
  情况是多变的,方式是多样的,但不管怎么说,在舞台上多少有点追求的人,都会进行一场风险不算太大的冒险。
  “还是老一套啊。”
  听说了西域和洛阳的事情,老张知道,这一招以前叫“十年生聚”,后来叫“韬光养晦”,再后来叫“闷声发大财”……
  当然了,这种都是实力不如人的憋大招。李董眼下搞的,大概就是虽然朕一身神装,但朕就是要猥琐。
第八十二章
损招
  忙着拿到洛阳户口的外地人增加了,不过主力和士大夫们却没什么关系。即便是有人想要本着“仕途”前去冒险,但多半都是破落门庭,连寒门都算不上。上溯三代,能在隋朝混个九品官,就算是当地体面人家。
  多的是工匠商人,乃至农户也是有的。
  只是这些农户,又和小农大不一样,他们原本也许也是小农,但经历了华润号的大农庄之后,眼界已经迥然不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