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4/1398

  “这倒是不假,想要讨当今陛下高兴,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不过礼部眼下是去不得,礼部这个‘礼’字,这几年是绝对不能沾。”
  “二公子,此话怎讲?”
  “要么非礼世族,要么非礼皇帝陛下,只能二选一,这差事,换你去做做?”
  “……”
  象牙的麻将牌摸好,掷了骰子,骰子都是黑点儿没有红点儿,翻了宝牌之后,另外一个一直不说话的,突然道:“听二公子的话中之意,怕不是这几年,要闹大事?”
  “谁知道啊,这年头……用我家大人的话来说:他娘的几百年故智跟厕筹一样。”
  “甚么意思?”
  “擦屁股都嫌硬啊!”
  啪。
  魏叔瑜打了一张牌,另外三家都是懵逼了好一会儿:魏公还会说脏话?那不能!粗鄙之语怎么可能从魏玄成嘴里冒出来?这一定是二公子不孝,埋汰了他的亲爹。
  然而魏叔瑜摸了一手好牌,又爽的飞起,搂着左右的胡姬猛亲了几口,时而伸手在胡姬硕大的丰乳之间揉捏,时而含了一口清酒,然后喂给胡姬喝,花样繁复,着实让人惊讶,这居然是魏玄成的次子……
  “说起来,这年月着实看不清风向。前几年五姓七望何等的高贵,便是徐州房,差遣个管事过来,县令都要亲自出迎。如今谁还会这般讨好?做官、搂钱、找美娇娘,谁他娘的要去寻崔氏。”
  “崔弘道自己都塞了嫡亲女儿给了张梁丰。”
  “到底还是世家大族,眼光独到啊。”
  “说起来……二公子,倒也不是没有好差事啊。扬子县不是塞了几家皇命的‘商号’么?听说洛阳白氏,抢了两回,扣除上缴在扬子县的‘贡赋’,已经回本了啊。”
  魏叔瑜白了三个牌友一眼:“你们几个夯货,白三娘子给张操之生了个女儿啊。是白给人暖榻的吗?没有东海大豪默许,你们以为就白氏那点家当,能抢到个屁。”
  “甚么意思?”
  “东海单道真、王万岁,哪个不是张操之的人?”
  “嘶……”
  听到倒吸凉气的声音,魏叔瑜愣住了:“不是吧,你们扬州本地人,居然不知道?”
  于是,魏叔瑜自己也倒吸了一口凉气。
第七十八章
进京打牌
  头一回,魏叔瑜瞒着自己的老爹,偷偷摸摸地跑去扬子县找老李,说是老哥打个商量,能不能帮小弟在张大哥那里说道说道?
  正忙着筹建帝国主义港区保税区的老李本来是不想搭理姓魏的,但一琢磨,魏二郎是个笨蛋啊,要是拿来当抹布,到时候踩着黄泥巴,还不是随手就能糊他爹一裤裆?本着这样的精神,老李眼珠子一转,给魏二郎指了一条明路。
  “什么?!李兄,你让我去京城?”
  魏叔瑜一副你让我进京就是让我去死的表情。
  然而老李意味深长道:“这光景,你要是上洛,有‘忠义社’众兄弟帮衬,还怕不能谋个事业?也不怕告诉你,眼下申国公,可是有御赐的积善坊宅邸。”
  “甚么意思?”
  “申国公要出入尚书省啊。”
  “诶?”
  一脸奇怪的魏二郎没反应过来,“可这和我去京城又有何干系?”
  “左右监门卫要改制,听说……为兄可是听说啊。”老李觉得魏叔瑜智商远不如他老子,于是打了个预防针,然后道,“听说,左右监门卫,除京畿事务之外,原直隶近畿辖地,诸府州县及津口关卡之兵丁白役,皆交由左右监门卫统率。而且为兄还听说,可是听说啊。”
  老李压低了声音:“往后直隶近畿诸地县长之衙役,比照‘北衙禁军’,各州县依贫富财力,定派缺额。”
  “这和我又有何干?”
  “……”
  一口老血差点没憋住,老李忍住一巴掌糊过去:“二郎不是来问差事的么?”
  “噢,对。”
  魏叔瑜猛地反应过来,然后琢磨了一番:“如此说来,这左右监门卫一旦改制,便是统辖直隶近畿诸地缉捕治安之责?且诸州县长官的衙役,也摇身一变,吃起了皇粮?”
  “没错。”
  一看魏叔瑜好歹还拎得清,老李循循善诱:“为兄还听说……这可是听说啊。”
  “为兄听说,房相即将除职尚书左仆射一职,且不会入京,而是留守长安。皇帝有意让房相效仿杜公……”
  老李说到这里,“所以,迁都尚未平息,定鼎门大街两边,能在积善坊受御赐宅邸的,止申国公一人。而主持左右监门卫改制一事,非军事处置,故定是交由宰辅决断。此时二郎上洛,若能受申国公赏识,只要二郎在左右监门卫能混个监门郎将,前途不可限量啊。”
  “那……小弟该如何行事呢?”
  “早就听闻二郎牌技无双,‘忠义社’中堪称无敌。高氏子自高履行以下,六子皆爱搏戏。‘忠义社’只消组个牌局,和申国公家的公子联络联络,又有甚么难的?到那时,兄弟们在鼓吹鼓吹二郎,欲效仿长孙伯舒,为国效力为王前驱……还怕申国公不赏识吗?”
  “这是进京打牌?”
  魏叔瑜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忽地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虽然总结的很到位,但老李还是认真道:“怎是甚么打牌?这不过是投其所好,有所筹谋,乃上上智计。二郎,你不会觉得这样很为难吧?”
  “当然不会!”
  “那就好,为兄少待就书信一封,差人前往武汉,交给张操之。你需知晓,申国公和前隋司隶大夫亲善,时下薛氏后人,便有依附在张府。若有张操之美言,成算大增啊。”
  “如此甚好,甚好!”
  过了几日,老张收到了老李的信,这封信一打开,扑面而来的意大利炮火力相当凶猛。
  信里的信息量有点大,让老张一时间有点懵逼:“老李这有点厉害啊,就魏叔瑜那货色,居然还有做首都公安局局长的伟大理想,不错不错。不过瞧着是要从基层做起的样子啊。”
  改制北衙禁军之后,皇帝的胃口更大,朝廷作为国家管理机构,肯定也得出出血,让他爽爽。
  羽林军配的是千牛刀,这左右监门卫,除了查户口也得配合中央领导同志的工作嘛。比如某某地方豪族欺上瞒下,搞地方官吏近亲繁殖,搞事务官欺凌朝廷指派政务官,那就得让吃皇粮的“民警”,在拎着千牛刀的老哥带领下,临时雇佣一批“辅警”,坚决镇压搞“山头主义”“地方主义”的败坏份子。
  信里老李也透露出他琢磨这个想法有些时候,可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毕竟,能够和皇亲国戚搓麻将打牌吹牛逼的公子哥,真不是那么好找的。房谋杜断当然好,可房谋杜断那家子出来的,能去做基层民警吗?
  开什么玩笑,除非是换了山头的,比如魏徵这样的,他家的公子哥,那就非常合适。
  本来理想的人选其实是李绩的儿子们,但老李觉得一旦玩脱,搞不好李绩会被弄的死全家。想来想去正为难呢,跳出来一只因为被张德吓到的魏家二公子。老李于是喜上眉梢,瞬间就盘算了一个套路。
  主要还是魏徵的“人设”,那不是魏徵自己弄的,是李董亲自打造的。当然了,为此李董没少关起门来狂骂大唐第一喷子。
  什么人镜,恨不得砸烂,然后踩一百脚。
  在魏徵死之前,反正这个“人设”得玩下去,李董自己玩的游戏,含着泪也得通关,怨不得别人。
  偶像游戏从始皇帝那会儿起就不过时,估计也永远不会过时了。
  “看来,这应该不是一个人想要推魏叔瑜去探路啊。”
  老张思考了许久,突然觉得,这其中,未必没有南运河及江淮行省那些地方家族的支持。不可能让皇帝这样一直任性下去的,就算不敢正面刚,起码掺沙子这种体力活,得有人做吧。
  左右监门卫改制?这既是皇帝的好胃口,又何尝不是旁人的好机会。只是魏叔瑜适逢其会,实在是当时“良才美质”啊。
  “也好,到时左右监门卫中有人照应,洛阳若是有变,也能轻松应对。”
  到此时张德的地位,事物变化,越来越遥考虑利弊。只要大方向上是有利于他这条工科狗把小霸王学习机弄出来,那么顺水推舟一把,也不是不可以。
第七十九章
暴发户们
  武汉木料仓码头,新到的一批东海原木,被不断地转存港区专用地。原木的截面被涂抹了或红或白的号码,多是施行多年的天竺数字。
  这一次是要赶在夏讯之前,尽量地囤积木材,因为皇帝准备在襄阳建个“行宫”,水泥是肯定要的,但木材用的更凶。为了这件不过是风传的事情,襄州上下,跟死了爹娘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求到了张德眼前。
  州县主官,完全不要脸一般地跪倒在张德眼门前,老张也是头一回知道,原来做官是完全不需要任何尊严和节操的。
  不过目瞪狗呆之后,该应付的还是得应付,襄州这帮渣滓,目前的主要工作,也就是用来给广大治下的百姓添堵拉仇恨。
  不比较一下,怎么显得出武汉的天空更蓝?虽然武汉的烟囱多的多。
  “宗长,东海那边就是这么个事情。”
  混到了官帽子的张绿水,已经“卸甲归田”,眼下也是给地方势力做一点安保方面的工作建议。并且偶尔给地面上的江湖好汉,喊个切口亮个相什么的,总之,生活上还是很满意的。
  “启年的意思是,湖州商帮赎买了武藏国、相模国十几个官阶,还有近三万亩临海田亩?”
  留了虎须虬髯的张绿水抓耳挠腮:“宗长,那地界不甚好,夏秋多大风,时常地龙翻身。湖州人……其实就是徐氏,说是宗长姻亲之族,岂能等同登莱海贼。单总舵和王总舵又给他们面子,借了二十几条船,那三万亩武藏国和相模国的土地,也不是甚么赎买的,就是把当地的土豪给宰了干净,又给武藏国、相模国送了点丝绸,这便买了两国十几个从四阶官职。说是甚么小信还是大信来着,我也记不着,反正就是这般,湖州人就抱团弄了个地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