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1398

  当然了,老张万万没想到的是,事情不但毁成语,还毁不少人的人生啊。
  新附“立雪”民团,他妈的成立了。
第六十三章
试探
  上辈子的老张,对玄奘法师的最大印象,多半是和猴子啊猪啊联系在一起,当然了,后来满大街挂着唐僧肉招牌的萝卜丝……也是相当给力的一个标签。
  至于历史……去尼玛的历史。
  正经的历史中,唐军有没有拿着玄奘法师的手札还有各种记录去攻略番邦,老张是不知道的。
  但是在不正经的被工科狗魔改过的历史中,反正程处弼是拿到了玄奘法师的见闻录。
  还在天竺那烂陀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唐僧”现在是相当苦逼的:你说我一个出家人,慈悲为怀,怎么就做了如虎添翼里面说的那对老虎翅膀了呢?
  疏勒是在春雪来临的时候,被碛南军勒索的。
  当时碛南都尉程处弼派人到疏勒王城,跟疏勒国君臣这样说说:老子看了玄奘法师的日记,听说你们把戊己校尉的遗址给推了?知道不知道那是国家级保护单位?!是联合国人文遗产中的瑰宝?!
  当时疏勒君臣一脸懵逼:啥戊己校尉?没听说过啊。
  连戊己校尉都没听过?!打!
  别啊……
  然后,就开始了勒……谈判。
  至于耿恭会不会从棺材里爬出啦把程处弼打一顿,大概程处弼也是不放在心上。
  先礼后兵是对的,先收礼,再打。
  因为收礼之后,程处弼要疏勒国为戊己校尉立碑修传。碑石将交给碛南州唯一指定认证的单位,只是修传,那必须是得用上最好的宣纸。纸张采购?我们唐朝有优惠啊。
  疏勒方面本来咬咬牙,是打算就特么修吧。
  然而突厥人不答应,到底还是有实力的大国,回去一查典故,才知道戊己校尉是个甚么来头。
  给戊己校尉立碑修传,我大突厥还要不要脸了?在国际上还怎么混?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不修!
  不修的后果,倒也不算太严重,因为唐军没有像上次一样,直接开打。毕竟,突厥人也舍不得疏勒,恁大的地盘,养恁多牛羊,岂能随随便便让开?
  但是程处弼也不急,手头既然填坑的材料够多,也不怕打呆仗。
  一场大雪过后,疏勒人早上起来一看,哎哟卧槽什么鬼?!
  赤水以南怎么突然就有几座军寨立了起来?更奇葩的是,这些军寨还用各种兵道连接起来。营寨之间互相沟通,隔河相望,突厥和疏勒人根本搞不清楚对面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兵马、粮草、将领……一概不知。
  吭!
  打了个响鼻,安菩收了单筒望远镜,将手套摘了下来,伸手接了一朵雪花,又沾了一点唾沫,感受着风向力道,然后才对两个新来的亲卫道:“武二,可敢去探敌营?”
  “校尉,得令!”
  言罢,武二郎命人拖了一条长矛,这才一人双马,前去查探。
  刚刚过河,就见疏勒人的河北营寨,就有试箭的弓手射了一箭出来。箭矢嗖的一下就没入冰雪,武二见状,冷哼一声,却也不慌不忙,只是策马顺着冰封的河道,远远地打望简陋的敌军营寨。
  “疏勒人?”
  武二有些讶异,之前碛南军的判断,突厥人是有主力在此的。毕竟对方相当的强硬,一副要和唐军死磕的架势。
  正因为突厥有这样的反应,程处弼才判断,对方怕是有底气,一定在疏勒屯兵数量相当可观。
  但是,武二顺着赤水一路查探,乃至换马之后,他看到的大部分士兵,多是疏勒制式。
  疏勒军主力不多,三千左右,也是百战老兵,哪怕和唐军的二十万战兵比,单对单也不差什么,最多就是装备差一些。
  碛南军恐吓勒索疏勒国之后,正常情况下的动员,最少能扩充军力十倍二十倍。故而程处弼是按照要面对疏勒军两万到四万来计算的,但是眼下,武二初步估计,作为疏勒王城外的力量,两个疏勒军大营,就有万人规模。
  “哈!”
  忽地,一阵叫声传来,武二扭头一看,见一队骑兵竟是追了出来。武二顿时冷笑,手中长矛打了一下换下来的战马屁股,那马儿顿了顿,立刻朝着唐军本阵冲了回去。
  这等天气,弓弦能不能发力都是问题。唐军还装备着鲸须做的长弓,完全不怕天寒地冻还是下雨刮风,虽然未必多么好用,但顶事的时候,总归是不拖后腿。
  咻!咻!咻……
  寒冷天气中的破空声传来,相当的刺耳。武二判断了一下距离,心中暗道:我这马儿是金山追风,真要是冲起来,相当迅猛,当有机会。
  盘算了一番,见那些马弓射出来的箭矢软绵无力,武二就有了计较。他故意在赤水上减了马速,那几个疏勒骑手见了,顿时大喜,斜插过来,挥刀追击。
  武二手中的长矛就这般拎着,只等到这一队疏勒骑兵散开,似乎是要包围他时,武二才大喝一声:“好猪狗!看你奶公的厉害!”
  旁人见了,只觉得这厮不过是在寻死,却哪里知道,他手中的长矛,实在是长的有些夸张……
  噗!
  一矛戳翻一个,顺势又是一挑,这其中瞧着轻飘飘的力道,竟然直接将一个骑士挑翻在地。
  马速不减,双腿紧紧地夹紧了马背,只靠双腿的力道控制,使得马儿听懂骑手的意图。
  疏勒骑兵原本就没想到会发生恁快的变故,还未及反应过来,武二已经调转方向,斜向杀了过去。这赤水河面,冰面嘎啦嘎啦作响,有匹疏勒马没有包裹蹄子,竟是打滑,砰的一声摔倒,滑出去数丈也不曾停下。
  而马背上的骑士,当场骨裂,兴许是断了大腿骨,更是压住了半个身子,惨叫之余,口中血水不绝地喷出来。
  “杀!”
  怒吼一声,手中的长矛贯穿一人,嗤的一声脆响,这份量绝对夸张的大长矛,居然当空砸下,马到矛来,啪的一声,那被自己战马压住的受伤疏勒骑兵,当场被武二用长矛砸的脑浆迸裂,当场没了声息。
  此时,不管是疏勒还是唐军,双方观战之人,都是目瞪口呆。
  安菩半晌才道:“都是武家子弟,怎地……怎地如此天差地别?!”
  而武二郎,竟是慢条斯理地将这些疏勒骑士的耳朵切下来,串成一串,喜滋滋地拎着,返回军营去了。
第六十四章
讲道理
  哔哔啵啵……
  火盆中的柴火燃烧着,发出了些微的声响。和士卒们的大通铺不同,程处弼的行军大帐,反而是没有炭火取暖的。
  军将校尉进来之后,都情不自禁地想要凑在火盆子前取暖。棉毛混纺的料子作为内衬,垫在甲胄之下,既保暖又给负重进行了缓冲,此时处于对峙时期,主官们都没有穿重甲,只是套了胸甲和皮甲,稍作保护。
  “司马,郭将军不日抵临碛南州,是不是要打一下?”
  “老子需要巴结郭孝恪?”
  程处弼不屑地回了一句,连眼皮都没有抬,然后问道,“赤水南岸你们怎么看?”
  “守是不怕的,只是……弟兄们都想打,不想守。”
  “是啊司马,眼下商团到了碛南州,筑城建市,那些商人也在做。原本这地界,就是个穷酸处,可既然弟兄们都在这里占了窝,总要为家里某点后路前程。”
  手下纷纷提出了请战的意愿,早在且末军时,就留下了这个规矩,要求可以提,能不能满足要求是后话,但总归是让人说话提要求的。
  程处弼听完之后,双手一拢,像个陇右的老农,就这么抄着手,然后靠在粗糙的朽木椅子上:“以前,都说当兵的成了家,就要怕死。是不是真的?是。但也不是。”
  众人默默地听着,安菩在一旁,面色如常,他年纪不小,在长安城西也定了一门亲事,是一个小户人家,不过也是有跟脚来历的,不是什么莫名其妙的外来户。迟迟没有成亲的缘故,一是人在外面拼杀,二是张德这两年一直没有什么空,安菩是想邀请他来观礼的。
  “怕死是应该的,有了婆娘,有了儿郎,总想守着婆娘过日子,给儿郎谋个差事谋个前程。很对嘛。”程处弼并不反对这种想法,这是人之常情,但是他又扫了一眼大帐中的手下,“不为稻粱谋的,到底是少的。可是,为甚么也有不怕死的呢?比如安菩,比如王校尉……”
  手下校尉旅帅都是一愣。
  程处弼给出了答案:“因为总要有人不怕死,且末军只要领头的不怕死,那么底下弟兄们全都怕死,也都不怕死了。因为只有不怕死,才守得住婆娘、儿郎。未必守的是自家的,兴许还是别人的呢……”
  “哈哈哈哈……”
  众人大笑,程处弼也是莞尔,然后脸色一收,正色道:“我那兄长写信说过,今日我等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是我程处弼的,不是一兵一卒的。是我等碛南军且末军全体上下,乃至敦煌乃至陇右的。”
  “厮杀汉就该只晓得杀人么?”
  程处弼反问了一声,然后自己给出了答案,“你们现在认了字,也读了书,这就是知道了道理。我们打下图伦碛,就是为了保敦煌保丝路,也就是保陇右保关中保长安。这么一说,是不是觉得咱们……咱们还算可以的?”
  他伸出手,在自己和众校尉间来回比划着。
  一众手下都是一脸的恍然,忽地有些与有荣焉的模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