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1398

  那肯定是富贵了,俩闺女给人暖床,还能不富贵?
  看着老李的眼神,张德就觉得浑身难受,老子玩萧氏女郎碍着你了?
  “这般闹腾,长安怕也是热闹。”
  “如何不热闹?还有人意图谋反呢?”
  老李嘿嘿一笑,“有一二个执戟士,突厥人,还是阿史那氏的。这下好了,李思摩气的跳脚骂娘,不过操之,依你所见,当真是突厥人要闹事?”
  “怕是不会,这几年在长安行刺者不计其数,都不成气候。突厥人再蠢,也该知道此等行径,乃是以卵击石。多半还是‘诗书传家’之流的把戏。”
  “拿长安当搏浪坡了。”
  二人吃喝闲聊,却听得外面一阵马蹄声,不多时,就有人过来通禀。
  “甚么消息?”
  “大野泽有人造反,把巨野县都打了下来……”
  噗!
  老李一口清茶,直接喷了出来,双眼圆瞪:“山东人疯了?”
  然而老张摇摇头:“不是山东人,而是走白沟的商号。这些本地人举债行商,专营白沟到直隶近畿,不曾想,还没发达起来,居然就开始收‘厘金’。淮南是值百抽一,白沟到大野泽,明着是值百抽一,但有人浑水摸鱼,抽了两成。这帮人上告无门,本来是闹事,结果把巨野县给打了下来……你自己看吧。”
  这是通传到州级单位的公文,老李一个县令,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到的。不过他时常来沔州划水渡假,自然也不是什么一般人。
  扫了一遍,老李眉头微皱:“有蹊跷。”
  “河南山东出甚么事情不蹊跷?”
  张德见怪不怪了。
第八十一章
黑锅难背
  河南道这场让李世民震惊的叛逆自立,发生的太快太扯淡,以至于李董开会时候听到这个消息,还觉得这是个玩笑。
  妈的老子不久前才平了崔氏的煽风点火,现在你特么跟老子说巨野县县城都被人攻打下来了?
  县令吃什么?府兵吃什么?杜如晦吃……吃点好的。
  “巨野县怎么会被打下来?这是上县!”
  重臣会议上,李董暴怒,“当年拆分巨野、金乡,二者皆为富庶之地。依杨续每年考绩,此地堪称民风淳朴!难道巨野县的淳朴民风,就是如此吗?”
  作为尚书左仆射,房乔瞄了一眼李天王。李天王手里没有托着个塔,边上也没站着个莲花做的三太子儿子。本来李天王是要装怂往后缩的,然房乔怎么可能给他机会,眼神直接跟放电一样,充满了丰富的情感,饱满的言语。
  去!去你妈的!去!
  房乔的眼神,差不多就这个意思……
  作为四大天王之一,默默无闻的李靖是不想出头的。但如果这时候不站出来一个能说得上话的,那么老板可能要发飙,发飙就是说不定就想起当年谁埋汰过他。
  而李靖,正是一个曾经嘴上没有埋汰但实际行动非常果断的老司机。
  “陛下,杨孝存虽有失察之责,但巨野沦陷,却有外因。”
  硬着头皮上的李靖,瞬间在重臣们眼中充满了光辉,几十号老爷们儿偷偷地给李药师竖起大拇指:有种!
  “攻打县城,居然只是失察之责!李靖!你莫非还怀念前隋!要为杨氏求情——”
  咆哮起来的李世民让李靖差点尿了,不过他和别的大臣不一样,不能立刻就大叫“臣冤枉”,因为他是李靖,他是李药师,不是张亮,不是侯君集,他得要脸。要脸,是皇帝钦定的一个李天王设定,如果他不要脸,皇帝会跟讨厌他。
  “臣语出无状,臣有罪……”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李天王完成了任务,站那儿装死。他是一个胖子,站那儿缩着脑袋,看上去萌萌的,连皇帝都不忍心让这样一个胖子太过苦逼。
  于是,李董不耐烦地挥挥手,李靖如蒙大赦,赶紧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好好地站着,跟个木偶似的。
  郓州刺史杨续也是观王杨雄的儿子,所以,李靖得给他求情,不然就是没人味。当然了,满朝文武,只要是上点年纪的,都是前隋的“乱臣贼子”,但都有给杨氏求情的“义务”,只是李靖的“义务”稍微大一点。
  不过,李靖开了个头,这事儿就算缓和下来,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外因是什么?自然是有呈报的。
  李董又不是没有收到消息,公司这么大,秘书班子得服务周到啊。
  事情很简单,巨野人问金乡人借钱做生意,但是因为某些不能描述的原因,巨野县的商业成本暴涨……嗯,暴涨。
  这事儿,李董是不会认账的。
  老子不过是收点过路费,怎么可能让你做不下去生意?所以错的不是朕!
  于是事情的问题又回归到借钱上,按照呈报上来的消息,金乡人他有钱,而且还有权贵作保。
  这个权贵呢,他还是曾经的兖州刺史,他还是董事长的亲兄弟。
  作为上半年一直跟老板玩“冷暴力”的宰相,房玄龄也是有脾气的啊,于是给李董上眼药。
  先是兖州有人带头放高利贷,这是公然对抗中央政策。
  接着又是兖州有人不按合同办事,不讲商业信用,合同没到期求催收债务,导致了郓州巨野县的广大人民群众破产。
  最后破产的广大人民群众铤而走险,想要跟人讨个说法,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郓州杨刺史被请去兖州看新罗婢表演脱衣舞……而举办这个演出的,正是前兖州刺史。与陪人员有巨野县令和金乡县令。
  那末,前任兖州刺史是谁呢?
  李元懿。
  上玩眼药的房玄龄内心笑的像个孩子……
  总之,既然李董自己不愿意认账,不愿意背锅,那么,让你的十三弟去背锅吧。
  然而李元懿也想大哭一场:妈的我当兖州刺史的时候,才十三岁,还是个孩子啊,兖州,兖州在哪儿我特么都不知道啊。
  但是作为四大天王,不管李靖还是房乔都想好了,将来见了郑王殿下,就会指点他一点人生经验:十三岁怎么了?没瞧见有人十三岁就开始倒卖诗词发家致富吗?就算你现在十九岁,十九岁怎么了?没瞧见有人二十三岁就是一个下州长史?比你大多少?
  天家脸皮皇族体面,因为杀哥宰弟软禁亲爹的行径,李董在上位之后,对剩下的兄弟们那是相当的友好相当的温柔。所有一切可能影响“兄友弟恭”的可能性,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在李董看来,这不仅仅是他的脸面,更是“贞观”的直接体现。
  “正”还是“不正”,这很重要。
  虽然李董内心上来说,他完全不想鸟那些杂七杂八的“天命”“国运”,可有人逼着他玩这套,哪怕他上位之后限制了三省的权柄,也不让人满意。
  巨野县被攻陷,这是个极大的难题。
  平叛是要平叛的,但后续怎么处理,却是一个大问题。
  在李董看来,就巨野县那些行脚商那些土鳖,还能比崔氏更厉害?真正的麻烦,是如何解决观望杨雄之后,和太皇之后的“小黑点儿”。
  长安广大人民群众又开始了一场狂欢,各种小道消息在一个时辰之后,就传播的大街小巷所有拉车的车把式都知道。
  沔州长史府中,老张听说这消息整个人都愣了:“卧槽房玄龄够坏的啊,反正要么是皇帝背锅要么皇帝兄弟背锅,最次都是前朝王爷之子背锅。挑哪个都不好搞啊。”
  一旁崔珏听他说的轻佻,难得翻了个白眼:“阿郎怎可如此背后说人?房相不过是提醒陛下小心处理巨野一事罢了。”
  “妇人之见!”
  老张当即斥责,然后语重心长地对崔娘子说道,“能做当朝宰辅的,能是省油的灯?能是好人?就算本心是好的,可为了击溃娘子所想的那些‘恶人’,本心好的好人,也得手段比‘恶人’更恶,方能无往不利。”
  崔娘子一双大眼睛盯了张德好一会儿,让老张浑身难受,这是一个饱含深意的眼神,很有深度,很有内涵。
  “唉,就是不知巨野县此次会有多少人遭罪。”
  崔珏终究是“苦聊生”这种文青,一想起有人要颠沛流离,乃至流离失所,她就难以释怀。
  然而老张却突然沉声道:“娘子,这一回,和崔氏那次,大不相同啊。若只巨野县一地,倒是好了。”
第八十二章

  巨野县沦陷,朝廷没有任何谈判的意愿,也不存在谈判的可能。当巨野县被“攻陷”的那一刻起,城内那些倒霉蛋,只有两条路。
  一是死战到底,二是“乞降”。
  但这次派出去平叛的行军总管,却是吏部尚书。
  “乞降”?降个屁啊……
  “临危受命”的侯君集自从接了差事,就一直黑着脸。侯氏在东都投了多少钱,皇帝心里没点逼数?侯氏组织辣么多场球赛,皇室就没少人去看?这节骨眼上,让侯君集带着大军跑去山东河南大杀一通,那还能落下好名声?
  外族恨他侯君集,那根本连个毛都伤不到,可自己还想着把山东河南人养肥,结果还没见如何呢,上去就一刀,往后侯氏在河南道,基本可以告别自行车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