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1398

  “摸金校尉么。”
  “滚。”
  二人打趣着,忽地老李一边剥着熟板栗一边问道:“你让我今年多种豆麦,是作甚?”
  “喂猪。”
  “嗯?”
  李德胜一脸不解。
  老张喝了一口茶,坐椅子里解释道:“长安吃肉的人多了,不拘是牛羊鸡鸭,如今猪肉便宜好食,寻常人家三天两头吃肉,也不稀奇。前年这光景,沧州猪已经卖断,要等过年才有最后一批做年货用的。”
  “去年呢?”
  “去年摊到长安城每个人头上,差不多一年下来一个人二十斤肉。只是沧州猪、登莱猪、苏州猪、淮南猪供应不上,河北一百多个养猪场,那才多少猪?”
  “那些猪吃的不差,价钱自然也高。”
  “我就这么说吧。”张德也抓了一把板栗在手里,剥了一颗给坦叔怀里的张沧,“要想供应长安所有人都吃上沧州猪,得有四百万亩地种豆麦,还得亩产四石左右。所以实际上,得有一百万亩地的余量,五百万亩地,种豆麦。”
  听上去很多,但摊到“忠义社”成员家中,反倒是没多少。再比如像张德治下,沔州筑坝拦截出来的水库一侧,就是新增的小二十万亩地,第二年就能有收成。还有小白师兄治下的黄陂县,新增的梯田两年累积有六十几万亩,只是有的地还荒着,缺水少井,想要经营,还得有个一年半载。
  “忠义社”配合华润号,加上朝廷为了账面好看,可以说是联合行动,调动了荆襄一带的资源,才有了这样的成果。
  在此之前“围圩造田”,速度之慢,地方官吏的低效态度,别说张德瞧不上,连一向纵容的李皇帝,都发了几次脾气。
  太子南下东巡,做一回淮南道黜置大使,也是有这个背景在。
  当然后来事情没按照皇帝的想象走,暖男这个心大的笨蛋,居然大摇大摆地推广新技术,还压根不怕别人捧他。
  后来么,暖男就成了为数不多老子在位自己在外面浪的储君,回家是错,不回家还是错,总之就是自己作的死,含着泪也要作完。
  好不容易回了家,正常人心想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结果皇帝爸爸召见之后,就随便问了问风土人情,完了就把储君儿子扔东宫自己数蚂蚁去。
  简直了。
  要不说做事得走心呢。
  老张的沔州地盘小,想要调控豆麦产量根本不可能。再说了,以前大家不爱吃麦饭,觉得麦子低贱麦子难吃,可现在研磨技术上去了。别说馒头会有的,面包会有的,奶油蛋糕都有了啊!
  现在想要靠低价收购麦子,还真不那么容易。
  所以这事儿,就摆在了“忠义社”小伙伴们的眼门前。现在养猪,配合土霉素,成活率高,生猪存栏量大大增加。可问题来了,一头猪差不离一年要消耗粮食五千多斤。
  豆粕又不是天上掉的,还是得从地里捡。
  可这年头,穷困地方种豆子那真是为了吃,还有就是豆子税赋稍微可以接受。河东农民被逼着种麻之前,那真是从吃饭到出恭,连环屁不绝于耳。
  照理说,问小农采买豆麦,也能解决问题,可惜因为糟糕的物流,一头骡子背两百斤豆子到沧州,兴许要吃掉五六十斤……
  这狗屁买卖谁还做?
  所以在板轨、水泥弛道扩建之前,“忠义社”为了养猪,也早就定下了基调。我们的养猪场盖到哪里,哪里就是豆麦商品粮基地!
  竟陵县现在养了猪,那就得豆麦轮着来。
  依托汉水,怎么也得保证首都人民群众吃上一口放心猪肉,啃上一嘴放心猪蹄。
  这可是政绩,虽然农业时代的GDP没有卵用,但像猪肉这种物美价廉还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农副产品GDP,在这个年头,的的确确算是优质考绩。
  “我听说,今年吏部考选,却有侧重地方农政。”
  老李是立志要做好养猪县令的,如果今年的养猪业GDP不能打动上官,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他需要把养猪业GDP翻一番。
  “你知道豳州人回京述职了吧。”
  “甚么意思?”
  李德胜有点疑惑,豳州人是侯君集那牲口,他回京不回京,和他有屁个关系。
  却见老张笑的相当猥琐:“嘿嘿,要是我告诉你,那厮明年就要专任吏部尚书呢?”
  “咳咳、咳咳咳咳咳……”
  一颗板栗,就像是一根断了的意大利面,把老李给呛了。
第二十九章
默契
  咚!咚!咚!咚……
  水力锻锤正将一块犁头卡榫敲击平整,而在这个车间的不远处,张德正蹲在地上冲下方喊道:“好,就这样,销钉固定!”
  忙了许久,两个直径在四尺左右的巨大铁制轮毂安装完毕。这两个铁制轮毂其实是皮带轮,中间用上了曲柄,通过连杆,使得另外一侧的锤头得以工作。
  算是一个简单却又相当难弄的行程锤,问题关键在材料上,不过眼下已经不算什么问题。
  之所以现在这样设计,张德是打算将来动力源换成蒸汽机的时候,这套设备用起来除了效率更高,并没有其它让人不适应的地方。
  “试一下机。”
  水力轮下沉,卡榫抽出,动力很快传递到了锤头上。
  往复运动的锤头敲击速度相对较快,一旁的钟摆间歇运动六十次,锤头敲击铁砧已经有一百下以上。
  “好。”
  张德点点头,然后把装配图一卷,收到了竹筒中,盖上了盖子,“归档。”
  “是。”
  这款水力锻锤一批次一共有六台,除第一台上来就断轴之外,后续五台都能工作,只是效率各不相同,基本上后续几台都是为了调试一下机器对水力冲击的承受。
  再一个,也是要让学生、匠人、工人,学会配合。不管是安装、调试还是维修,至少目前是三者缺一不可。
  和别处工坊不同,眼下的匠人如果不会看图,很难在华润号体系中走的更远。至于工人,当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统筹管理的便利,不得不让他们识字的时候,文盲工人除了做机械重复劳动之外,别无用处。
  连码头上的正式工,在使用人力地牛的同时,更要认识不同区域的指示牌。如果不认识指示牌上的数字,根本无所适从。
  “呼……”
  赶在入冬之前,得做一批炉子和排气管,有了新的水力锻锤,大城市、漠北、河东、辽东、陇右、青海诸地的取暖设备供给,应该不成问题。
  毕竟尝到了便利和甜头,虽然李董不情愿,但回京述职的侯君集,还是立刻建议朝廷在沙州、西州、伊州铺设板轨,修建水泥弛道,然后军需采购中,要增持一批煤炉和煤球。
  光靠军器监自己来生产,是远远不够的。
  外朝已经有了共识,效仿马骡牲口采买,这次军需同样要从民间采买。但是怎么买,买谁的,就成了争论焦点。
  和几年前不同,如今程咬金整个家族扑在三种物资上,其中就有取暖设备、煤矿发掘、粮食加工。凭借和尉迟恭的关系,虽然自己那个在西域的儿子根本不听他的,但的的确确因为程处弼的缘故,尉迟日天向李董举荐了程家的“白手套”。
  侯君集同样不是省油的,他找上了刘师立、张亮以及阴氏、独孤氏,显然也要分一杯羹。
  这一次采买和以往完全不同,因为房谋杜断二人,第一次把“预算”这个概念,正式放在了贞观君臣面前。
  民部计吏们早就换上了“王学”徒子徒孙,人手一把算盘的“王学”子弟,把贞观十年之前的账目清了一下,给这次兵部采买取暖设备燃料保暖衣物的预算是六十万贯。
  这六十万贯,铜钱共计二十五万贯,剩下的三十五万贯,分别用绢布、棉布、麻布以及金银币充抵。
  金银币不是唐朝赏赐之用的金银币,也不是华润号的银元,而是这次西征,在打到西域之时的缴获。大量的波斯、弗林国、河中诸国的金币,是准备在陇右西域就地采买时交易所用。
  老张忙着重新设计水利锻机的时候,已经知道了长安的消息。其实侯君集马不停蹄赶回长安的原因,除了升官之外,就是为了发财。
  程处弼给他多少好处,张德一清二楚,侯君集也知道张德一清二楚,双方颇有默契地各在一方运作。
  这个豳州老流氓当然不可能有煤炉、煤球、煤饼、棉衣、棉被、皮衣、绒衣等等取暖保暖物资的生产能力,但是张德有。
  可眼下张德显然不想冒头搞事,侯君集灵机一动,找上了早就服帖的刘师立,还有阴氏。至于张亮怎么就掺合进去,那是因为张亮眼下属于督察荆襄,有他在,皇帝怎么说也会打问一下张亮,就问他那条江南土狗有没有掺合这场吃肉大宴。
  老张和豳州老流氓那是打默契,怎么可能让张亮知道?所以张亮肯定实话实说没有。
  而实际上呢,最终侯君集从六十万贯分一杯羹的时候,这些物资,必然是张德帮他出。
  分账是二一添作五,还是如何,那就是细节上的事情。
  和程知节不同,侯君集非常急切地要促成此事,无它,实在是因为他马上就要从军方抽身,跑步前进吏部尚书,离宰辅的位子,确确实实就是差半只脚。
  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能给个“参议朝政”的资格,那别人说他位列宰辅,倒也不算太吹捧。
  “侯君集真的升任吏部尚书?”
  老张在忙着过冬的时候,为了确定消息的老李,又来了一趟汉阳。
  “确定了。侍中已经草拟文书,最多个把月,应该尚书省就有消息出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