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1398

  尤其是旱稻不需要太多照料,低产出归低产出,可胜在稳定,旱涝都是一两百斤左右打转转,可以说和大豆芋头一样,是可以作为一道人生保险来运作的。
  如果贞观一二三年的中原能够听从贾思勰的建议,以家庭为单位一年种个一亩几分芋头,又怎么可能饿肚子?
  于是,在听张德一番解释后,贾潜想也不想,便道:“六诏陵稻,倒是可以多地试种,张公不若再调遣一批人来,各往河套、黔中、剑南、河东。”
第五十三章
有蛇出洞
  正月忙着给工部老大段纶送礼外加写信,不外是新年好啊要发财啊之类的吉利话。不过一向不怎么愿意回信的段纶,这一回居然还真就认认真真地回了一次。
  “呵,好大的口气,这山东生丝也想入京?”
  工部尚书段纶做了一回掮客,六部尚书做掮客,不是五姓七望这个级别,还真打不了招呼。
  山东士族终于在贞观九年末按捺不住,准备主动出击。范阳卢氏被李董操的叫爸爸的后遗症,大概是过去了。伴随着丝路的正式打开,作为中原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丝绸永远都是紧俏的,哪怕再过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中原的丝绸,依然是最高端的商品。
  它不仅仅能在中原当作一般等价物,在外域同样是硬通货。
  可以这么说,这些蚕农培育出来的蚕宝宝,它们吐出来的哪里是蚕丝,而是白色的金丝银线。
  “怎么,是哪家想要接入长安?”
  说话的是老张的老朋友了,被李董提溜过来荆襄的张亮。这老胖子自从跟赵郡李氏分道扬镳后,整个人都进入了一种微妙的状态。
  皇帝让他干啥他干啥,只要不和前妻复婚。门人求他帮啥他帮啥,只要不和太子掺合。
  总之,张亮张刺史,他敢拍着胸脯冲全天下怒吼:老子是孤臣!更是忠臣!
  “使君为何明知故问?”
  张德嗤笑一声,懒得和张亮打马虎眼。这货是从相州过来的,眼下来沔州鄂州,是给皇帝做耳目,有什么风吹草动,每天刺史府进出的“万骑”成员,可没有闲着。
  一身玄衫,内衬夹铁牛皮甲,一人配双马不说,一马是河曲马,一马是金山追风。腰间横刀是“八年造”,连马靴别着的匕首,都是新出的“九年造”。这也就罢了,马鞍挂马弓一把步弓一把,飞凫箭直接两壶,一壶一个基数三十支箭……
  这些抢眼夺目的锐士,就是“千骑”扩充为“万骑”之后在外面做事的成员。基本上如今中上的州县,都知道这些家伙乃是皇帝的亲军爪牙。
  而除了这些张牙舞爪的锐士,江湖传言,还有“万骑”的内务精锐,神出鬼没极为犀利。
  张亮跑来沔州鄂州,身边跟着“万骑”,可见其皇帝心目中的地位。
  而张亮也不介意告诉别人,他就是皇帝的爪牙耳目。
  “呃……哈,让操之见笑了。这……也非是老夫有意隐瞒,不过操之当知晓,老夫身负皇命,有些话就算你知道,老夫也是不能说的。”
  看张德在那里嘲讽,张亮脸皮也厚实,直接甩了一个锅给皇帝,并且还在江南土狗面前秀一把忠心。
  哟呵……相州跑一趟,功力见涨啊。以前是个二皮脸,现在特么的是不要脸,真不愧是给李皇帝扛过大刑的。
  “段尚书言及崔氏,知我汉阳码头能转运冉氏蜀锦,崔氏的意思是,河南生丝也拿一些来汉阳发卖,不过嘛……嘿,要打蜀锦的名头。”
  简单点讲,这年头高端产品就是丝绸,而其中蜀锦又是佼佼者。崔氏打的算盘很简单,你不是高端不是金贵吗?那我借你牌子一用,反正蛮子也认不出来啥是蜀锦啥是苏丝不是?
  总之,唐朝版的山寨商品,还是相当的有想法。
  连老张都得承认,这衣冠巨室之家,脑子变通比谁都快。
  “不过是借上些许虚名,不妨事吧?”
  张亮眼珠子一转,小声地问道。
  “照使君所言,我借用些许使君的名声招摇撞骗也无妨喽?”
  “哈……戏言,戏言!”
  不理会张亮在那里扯淡,不出意外,这王八蛋肯定和山东士族有默契。不过老张也不是不能理解张亮,已经公爵在身的张亮,人生追求无非就是仕途上能不能混上一回宰相。
  哪怕是“参议政事”也比啥都强,至少政策指定能有发言权不是?
  而要是能给老板李世民弄几头清河崔氏的牲口,绝对算是大功一件,最次,也是简在帝心加强版。
  皇帝要怼世家不假,但不代表要灭亡世家,毕竟皇族本身,也是特殊版本的“世家豪门”。直接干死五姓七望然后就“家天下”了?显然不可能。
  真要是暴力干死清河崔氏为首的五姓七望,不是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这会让南北所有衣冠巨室抱团取暖,在恐惧的同时,爆发出惊人的反抗能量。
  而这股能量,是千万级别人口创造的。
  皇帝表示我又不是傻逼,我已经报警了!
  但是,慢慢地给衣冠巨室放血割肉甚至削骨,这都是可以的。同样的,衣冠巨室也可以慢慢地渗透或者腐蚀或者融合皇帝及皇帝为首的朝廷。而这样的互动或者说过招,就是后汉以来的政治。
  其中或许夹杂过什么外戚什么阉党……说穿了,依然还是中央和地方的斗争和团结,只是双方势力的表现形式,用阴阳人死太监或者皇帝的舅舅之类来表达。
  “那不知操之的意思是……”
  张亮小心翼翼地询问着张德的意思,他不得不小心翼翼,眼前的张德,高招早就领教过了。
  精神和肉体遭受过双重重创的张亮,尽管未必了解“忠义社”到底水有多深,他儿子张顗也从未进入过“忠义社”的核心圈子,但这不代表张亮没有自己的判断。他是贞观朝的名臣,哪怕比不上房谋杜断长孙尉迟……
  “使君是给哪家做说客?”
  张德不答反问。
  “这……”张亮顿了顿,“听闻操之族中,掌握桑蚕过冬之法?”
  没有正面回答,这老东西还是不敢承担风险,怕张德弄个隔墙有耳。
  不过他这样反问,倒也是回答了张德。
  老张笑了笑:“使君好本事,人在相州,居然还能勾搭范阳卢氏。段尚书是却不过人情,所以写了一封信给我,原本以为一事不烦二主,看来使君在京中颇有手段。竟是连段尚书都能遥相呼应,张使君,若是某上书陛下,说使君勾连朝臣,你说陛下是会心生芥蒂呢?还是心生芥蒂?”
  脸皮抽搐的张亮连忙道:“造谣重臣,乃是大罪。”
  “哈……某身兼工部水部司员外郎一职,巧了,还真可以上通门下。毕竟……陛下和宰辅,都是要知道沔州鄂州的江堤修的如何嘛。而巧的是,某巡查工地河道,无意中发现了张使君……”
  “操之又是何必苦苦相逼呢?老夫……老夫不过是混口饭吃。”
  张亮干咳一声,略有心酸的模样。
  “哼,我信不过郧国公!若是予卢氏便利,转身国公就上禀皇帝,我岂不是自找麻烦?”
  “那当如何,才能应下?”
  “某素知国公擅书,不若留下一副墨宝,也好让某好生揣摩揣摩……”
  脸色阴晴不定的张亮过了半晌,点点头:“好。”
第五十四章
一池水中一池鱼
  提高桑蚕出产率,实际上只要是望族,都有一些手段。甚至暖房的雏形,也不是没有,甚至像江南陈氏,可以做到一年四季都能出茧,且品质不低。
  卢氏并非没有桑田,中国地缘广大,南北东西都极为辽阔,因此光可以利用的桑树种,就有十几种。长果桑长叶桑细叶桑锯齿桑……这些不同的桑树,可以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地形地貌上生长。
  这也是为什么在农耕文明时期的中土,不论南北西东,地方主官都有“劝课农桑”的职责,这个“桑”不是夹带依附在“农”上的,而是具体到“衣食住行”之上,且是高端畅销商品。
  眼下即便是南陈宗室后裔,在种桑养蚕上,最多也就是保证一亩五年生桑田,能产鲜茧三十斤到五十斤。
  如此产量,对贞观年的中国来说,已经是高产中的高产。
  但对张德而言,自从他能批量生产纸张后,他就能批发蚕种。玄武门事变入京之前,张德就在芙蓉城有过实验。当时老蚕还是产籽在盘篮或者竹编上,发卖孵化都不容易维护。
  然而一张小小的宣纸,却可以解决许许多多的问题。
  在老张上辈子伺候风机的时代,即便是幼儿园的亲子活动,也只需要一只鞋盒,就能轻松管理成年蚕产籽。四五岁熊孩子要做的,就是在鞋盒中铺好一张纸,然后每天看看到底有多少蚕卵附着在上面。
  到这些蚕卵变色到像油菜籽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放在一旁,安心地等到第二年春天,看这张纸上,到底能爬出多少黑黢黢的细小蚕宝宝……
  “弘文馆学士,朝散大夫曹宪?”
  把烫金红皮书信扔到桌上,张德有些意动,这是范阳卢氏开出的价码。江南土狗偷偷摸摸地想要绕过衣冠巨室搞教育推广,放以前,可能会直接怼死他。最次也要搞臭张德的名声。
  可惜眼下着实不能这样干,李董这个强敌也就算了,军功新贵集团在朝堂上,也不是没有想着办法跟他们撕咬。不仅如此,那些次一级的地方豪门,逐渐有摆脱五姓七望影响力的意思,要攀附在朝廷身上,通过全新的手段来建立全新的阶层。
  这个阶层,不出意外,应该是叫“文官集团”。
  眼下这个集团还很稚嫩,甚至可以说是幼稚。但其精英却不可小觑,他们有的是新贵集团中的一员,有的是军功家族出身,有的是地方豪门领袖……房玄龄、杜克明、温大临,斗争之余也有团结,伴随着外朝财政的又一次暴涨,信心自然大增。
  贞观十年的最大新闻不是春耕,也不是三月初三祭拜黄帝陵,更不是太子被皇帝扔到东南还没有传召回京。而是持续十几年的春季招生,特么的取消了!
  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尚书左仆射执行了皇帝的最新旨意,以后定下规矩,每年公务员报考都在夏秋交结之际,如无重大喜讯,比如神舟两百号登陆牛郎星,春季就不开科取士。
  听上去像是皇帝收缩了拳头,可连在平康坊瞎浪的张大象同学都知道,拳头只有收回来,打出去才更有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