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4/1398

  撸的太痛,老张整个人五官都扭曲了。只见萧姝惊愕的无以复加,半晌才继续一边撸一边失神道:“这公主着实不凡,有大勇气。”
  “是我负她太甚,只如今……非是三五年的事业。不过再有一年光景,她也当无碍了。”
  “是何道理?”
  “此事长远了些,实际也和李淳风有些干系。实不相瞒,今日李淳风落到这般田地,有我推波助澜的因素。”
  张德也没有隐瞒萧姝,沉声道,“王太史之算术独成一学,如今算学一类称为‘王学’,乃是我在‘忠义社’中鼓吹。旧年开制同仁医学堂,亦是假道伐虢,乃是剑指眼下算学诸经。”
  “李淳风败于武氏女乃真有其事?”
  “事情不假,却非根源。李淳风受皇帝命,重修历法。然而王太史入辽之后,河北诸地农耕游牧,早有全新时机。农政之令,差之甚多。遑论太子春耕之时八牛犁及东巡所献曲辕犁,皆是‘王学’之功。”
  “也就是说,太史局修历一事,名存实亡?”
  “不错,这才是李淳风出逃长安的根源所在。太史局中不仅仅是李淳风,任何人都将一事无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一辈子。”
  张德目光闪烁着狡猾的光芒,这种大趋势的算计,不需要什么智力,而是人类为了偷懒的本能反应。而对皇帝来说,既然王孝通好用,还要你太史局干什么?
  “不过阴阳家的那一套,王太史不曾染指,我等……也不屑染指。”
  说到这里,张德才又拍了拍略有发热的萧姝娇躯,“很快的,很快就会形成大势的。不仅仅是王太史的‘王学’,还有李淳风接下来的西行,都会形成某一种大势。到那时,在这种大势之下,几个女郎拜入李淳风门下为弟子的事情,根本不会引起注意。”
  “甚么大势?”
  “唐朝国势比肩汉朝。”
  这种大势形成,那么李淳风的思想武器乃至意识武器,就会在强大的军事经济双重压力之下,得到倍增的效果。
  实际上,只要不是太蠢的唐人,都能在此时的贞观朝,在西域忽悠出一片愚夫愚妇来。更何况是决心翻本决心卷土重来的李淳风,算学上他已经没有了机会,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
  读书的萧姝又一次瞪大了眼睛,她长长地吐了口气,“我只知你有大事业,本以为是在荆襄谋个地方郡望比肩五姓,却不知更加深远。”
  “谁知道呢。”
  张德略带自嘲地这样回了一句,也不知道是算回答还是无意识的话。
  片刻,听到枫林索索,张德突然道,“李淳风西行在即,到时定要路过吐谷浑故地,我倒是有个注意,正好给你留些体己。”
  “甚么注意?”
  “此时还吃不准,还需命人考察一番,虽说早有勘察,不过彼时手中有灰糖之利,倒也不放在心上。”
  “大人为我备了丰厚嫁妆,倒也不缺这个。”
  “他才几个钱。”
  “……”
  萧姝一时无言,竟是因他这句话越发燥热,也不顾初尝雨露,便是道:“也不知昨日能不能怀上,且再使些气力。”
  “一日之计在于晨,二娘子说的有理。”
  言罢,将萧姝反转过去,背对着自己,只听一声悠长娇喘,丝绒大被又是变幻出万种形状来。
第五十章
一个小风波
  下元节刚过没几天,十月中旬走了一半,好死不死西北方向出现了一颗彗星过境。后来一颗彗星分裂成了七八颗,一个猛子,就往万里沙海扎了过去。
  职业算命家纷纷表示这特么有问题啊老板,咱们是不是西域的事情引来了上天的不忿?
  于是有些自命不凡的学渣开始叫嚣:国虽大,好战必亡!
  李董一听,虎躯一震,虎目中淌下两道虎泪,然后在大朝会上以手掩面,声音非常的哽咽,不过四大天王都看到了李董手指缝里瞄来瞄去的小眼神。于是儿子在南方玩脱的李靖跳了出来,当然,他是手握御赐拐杖跳出来的。
  卖相有点矬的李天王呵呵一笑:西域,河中门户也。
  广大人民群众也纷纷凑热闹,心说天上的星星居然还能分裂?太神奇啦。
  朝堂和江湖,都充满着不稳定,总有一种“我们是不是变得暴力不讨人喜欢了”?
  虽然老张还在汉阳,全国最大工地热火朝天地换着各种马甲搞大工程,但这光景西域经略涉及到太多的东西,怎么可以因为彗星来个有丝分裂就放弃治疗呢?
  于是一咬牙,老张准备上个奏章,通过各种论证来表示这特么都是无稽之谈。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登莱途中的李奉诫,以“士子”身份,写了一封帖子,扔在了长安城的平康论坛。
  整个帖子总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如果放一千五百年后,这肯定是要被删帖的。
  但是李奉诫是谁?他爸爸是李大亮,当然了……李大亮没什么卵用,长安官僚和贵族都不怕。但是!李奉诫的带头大哥很给力,并且给李奉诫捎带帖子的是萧铿萧二公子,他表示这帖子有梁丰县男张操之的一份功劳,很有深度,很有内涵。
  李奉诫的帖子是这样说的……
  天变……不足畏。
  我特么是个唯物主义者,不信迷信。
  李大亮过了几天在凉州也听说了这件事情,差点昏死过去,好在听说这帖子有梁丰县男从旁指导,顿时又活了过来。
  长安平康论坛一时间活跃起来,那些废物措大们纷纷狂喷滥骂:好你个李奉诫,迷途知返为时未晚,连皇帝都是天子,你竟敢说天变不足畏,你这是要造谁的反?是谁给了你恁大的狗胆?是不是某个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江南土狗张德教唆的?
  一条帖子引发的口水案不算什么,但是李奉诫的这条帖子给皇帝带来了一点点启发,心说:没错啊,天变当然不足畏,老子杀兄宰弟囚禁爸爸这就不说了,上台前三年全国自然灾害都吃蝗虫来带着全国人民度过难关,还跟草原小霸王捏着鼻子结盟,这都没玩球,朕一定是天选之子啊,朕怕个鸟的天变啊。
  加上去年还有一颗扫把星悬天上好些天,不少人都拐着弯说是不是废个皇后啥的,扶持一下正宗的高门大户啊。然而长孙皇后直接两万贯砸下去,让后宫小娘们趴地上表示这都是家里的无知之徒的自行其是啊皇后!
  于是李董就琢磨起来:李大亮虽然以前朕不放心,但他毕竟是能做事的人,而且已经在凉州混了这么多年了,有什么脾气,都该磨掉,现在他的儿子又这么上路,正好以示恩宠啊。
  然而李奉诫本身是不想混机关单位的,主要是长安日报废了之后,机关单位光喝茶没报纸看,太寂寞,太孤独,容易颓废。
  十月下旬,孔祭酒捏着鼻子在国子监开了个会:天变的确是不足畏,人言也不足恤嘛,我们要紧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大力弘扬改元贞观以来的拼搏精神,深入到群众中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同时,我们还要深入……挺进……大力……大力……加强……
  中书令黑着一张脸,心说这唐朝的大儒就这成色?这不就是皇帝的狗么?比大儒特么的还强一点。
  然后大儒就强了一点,改叫犬儒。
  帖子引发的口水战让老张回过味来,这特么分明是山东士族在放高炮,想要让皇帝接招啊。“天变”这个解释权,眼下皇帝也不是一手把握啊,中原富庶之地,人口千儿八百万,真要是一致表示这个“天变”是有伤天和所致,这特么皇帝裤裆里的黄泥巴,随时可能被定性为排泄功能丧失啊。
  “真羡慕五姓七望啊。”
  老张陪萧姝游湖的时候,感慨万千,“掀起一个风潮,竟是这般容易。”
  不过老张也没觉得李奉诫是被利用了,以李奉诫的智商,以及在老张这里的耳濡目染,对五姓七望怎么可能不提防。
  萧姝她爸是怎么被套路的老张不想知道,但是李奉诫未必没有借机一鸣惊人的意思。毕竟,“天下谁人不识君”在唐朝,还是很重要的。
  再一个,伴随着李奉诫越来越要深入到实务中去,凭他的年龄,给他办事多半还是看张德的面子,畏惧的还是李奉诫的背后之人。
  但是“天变不足畏”之后,李奉诫随时可以再刷一下“为天地立心”的存在感。
  那么,这时候的李奉诫,哪怕他一篇诗赋都没有传世,光靠实务展现出来的成绩,给一个“实干家”的名头,肯定是没问题。
  放李道长这里,绝对是“知行合一”的代表啊。
  一场风波乍起又落,山东士族的试探就像是一阵秋风,虽然感觉很冷,却因为眼下多了很多御寒设备,那就没什么杀伤力啦。
  贞观九年逐渐就要结束,不过因为有萧姝这个嫩妹子在,趣味性就提高了不少。虽然萧二娘子年纪小,可是她花样多啊。
  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贞观年,这一年,汉阳的一个小作坊起了高炉点了火;这一年,汉阳一地的河堤就修了有四百多里;这一年,汉阳有了过冬的蚕宝宝;这一年,华润号在獠人地盘设立了“三苗堂”;这一年,一头长须鲸的骨架组合起来放在了汉阳城外;这一年,老张确信了一件事情,五姓七望在撩拨李董的时候,已经显露出了自己的恐惧……
  “张郎今年不回京么?”
  “春汛结束才要回工部述职。”
  张德很大方地带着萧姝到了自己的院子,郑琬虽然心里狂骂“狐狸精不要脸”,但不管是出于荥阳郑氏的教养还是对张德的无奈,总之,她对萧姝分外体贴。
  当然,张德告诉过萧姝,别拿绿茶婊当知心人。二娘子不傻,所以有天晚上看到张德找郑琬单挑,她就跑过去对郑琬道:琬娘莫怕,我们二打一!
第五十一章
下水
  贞观十年,京畿四方新增煤场二十处,长安有在册煤球厂煤饼厂八十家,作坊不计其数。
  “怀远煤乃上品,可列入土贡。”
  有重臣这样建议皇帝。
  怀远煤矿是张德的产业,几年来的民间消耗就是煤球,但微不足道。大头还是大河工坊及铁骑作坊,并且因为“矿工之友”的生产,这种抽水设备对煤的消耗量不低。如今北地开挖河渠或者疏浚河道,都会采购一批“矿工之友”。
  相较于排车、龙骨水车或者唧筒,“矿工之友”相当的省人工,同时也是地方政府上下其手的一大套路。
  贞观八年的时候还没有这样,但随着薛大鼎进入中央任用,北地寒门官僚都琢磨着效仿薛大鼎,通过兴修水利来达到官声提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