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1398

  张大象一脸疲惫,站风雪里面等着爹回家,着实不那么好受。当然了,孝道必须得到位,否则明天就有人嘲讽张公谨,会影响张叔叔的升迁调任。
  总之,干部和群众的道德火线是不一样的。比如生孩子,一千五百年后,群众生多生少,那是和计生办生死搏杀的小型战斗;干部生多生少,那是在撕开组织天条,俗称逆天……
  唐朝其实也是一样的,因为老董事长“被宅男”,所以就更加敏感一些。李董的儿子们,他们的亲王府幕僚们,往往告黑状都只挑有违孝道这个杀伤力最强的点。至于兄弟有爱什么的,那都是排第二位。
  杀哥宰弟且为乐的李董除开做恶梦,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上行下效,领导有什么样的道德需求,那么作为下属,当然就有什么样的道德展示。
  总之,长安人民群众都很清楚,孝顺好啊,不孝顺的做官都不是好官。
  自古以来的政治正确,特别溜。
  “大兄……”
  老张斜了他一眼。
  张大象顿时悻悻然地缩了缩脑袋:“我就是随口说说,随口说说……”
  这光景你特么敢吃热食?找死不成?老百姓可都时不时地围观呢。老百姓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政敌好不好?张叔叔的潜在对手可不少!
  再说了,还有温彦博这个老不死的,一向看张氏雄性动物不顺眼。
  别人告刁状,顶多就是自辩一下。温大临这畜生,要是一张嘴就来个“XX余孽”,岂不是连翻本的机会都没有?
  一看张大象那刚从平康坊捞出来的身子骨,老张只能感慨万千:身体被掏空的好厉害啊。
  自从和薛仁贵一起玩耍之后,张大象就成了老司机,不停地在二代圈子发车。这两年十次平康坊海天盛筵,有五次是张大象组织的。
  由内而外的土豪,由内而外的任性。
  张德有一次去平康坊找张大象拿私章盖章,结果发现他榻上居然还有个黑人少女,这特么太会玩了!
  “大兄,披我这件大氅吧。熊皮的,保暖。”
  说罢,张德将身上的熊皮大氅脱了下来,给张大象盖了过去。这时候如果有记者的话,一定会拍照,然而报道兄友弟恭的画面,起码中央宣传单位能给三十二个赞。
  “呵……”
  打了个呵欠的张大素瞄了一眼大哥,然后才搓着手,问张德:“哥哥,能不能帮个忙?”
  “甚事?”
  “我想进鸿胪寺。”
  “过年之后,我找伯舒兄帮你说项。”
  “多谢哥哥。”
  张大素以前很向往去平康坊浪,后来看到自己的大哥成天和薛仁贵两个人玩到吐累到瘫,他也就放弃了这种糜烂的生活方式。
  当然其实也谈不上多糜烂,哪怕是张大象,也就是喝喝酒聊聊天,然后假装自己在撩妹。实在是物质文明建设跟不上精神文明需求导致的空虚,否则也不会那么多文化人没事干就吟诗。
  你要是有一台小霸王学习机,青少年还学个屁的诗啊,当然是努力过魂斗罗水下八关啦。
  “对了哥哥,最好能去南方。”
  张大素谈不上勤勉,不过也不算懈怠,行事作风比较保守,但也是有点想法的,硬要说的话,就是闷骚。
  和张大象不同,他的圈子和张德是重叠的,而这个圈子中的抗鼎人物,显然是张德,连长孙冲也从前几年能分庭抗礼变成了二龙头。“忠义社”这个平台中,核心骨干甚至对外围有着本能的排斥,准入门槛卡的很死。
  外围中还能有商贾,但核心骨干,那是绝对可以查祖上三代的,一个商贾之流都没有。
  “瘴痢之地,怎么想去的?”
  “也不须太远,最好就是江西就行了。我也不想去岭南。”张大素情不自禁地缩了缩头,像是做错了一样,实际他年岁和张德相仿,只是行事差了太多。
  有些事情,张大素也是知道的,于是张德靠近了一些。此时外人看去,不外是张氏子弟份外的亲近。弟弟将保暖大氅让给了“体弱”的兄长,然后两个弟弟再互相靠近了取暖……
  “是想去汉阳?”
  “都可以吧。”
  张大素点点头,“冉实找过我。”
  “冉实?冉茂实?”张德问了一句。
  冉实就是冉仁才的儿子,因为出身原因,很有可能是通过皇帝的赏赐,给个科举的头衔。不过很显然冉氏的想法不一样,冉仁才拿出蜀锦的江东出口权,来和张德交易,其中一项就包括了让儿子走正经科举道路。
  相较于皇帝赏赐,这种实打实自己考上名牌大学的,绝对不一样。至少这样的科举道路,会让同年的同学高看。
  而目前科举道路最方便的,无非就是诗词文章扬名,然后行卷达官贵人。不过冉仁才自己就是达官贵人,没必要搞这个行卷。
  但扬名是必须的,哪怕当年曲江文会卖诗事发,凭借“年少无知”这个天大的理由,算是和平揭过去。
  但曲江文会上那些少年,绝对算得上名动一时,朝廷虽然没有继续鼓励宣扬,但也没有压制。可见这种“文名”,对朝廷来说,也是很需要的。
  这涉及到“教化”问题,牵扯出来的,除开地主长安县万年县,还有主管教育的官僚,以及想要提高士大夫地位的儒门子弟,其中就包括了孔颖达。
  “鸿胪寺这几年……”
  张德顿了顿,然后思索了一番,觉得张大素的想法也是可以的。毕竟,伴随着大唐的强无敌,鸿胪寺的差事,会逐渐从绩优股变成垃圾股。官僚如果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政绩,那就是正宗的官场黑洞。
  在征辽这件事情上,从前期准备中期开打后期扫尾,以长孙冲为代表的一系新型外交官,绝对是成绩斐然。不仅仅光靠嘴炮就说动了黄头室韦,还光靠嘴炮就碾死了契丹的反派各部,最后又靠嘴炮完善了三大船队在东海之上的人口贸易。
  不管是地方还是中央,都从长孙冲的误打误撞中,吃到了甜头。那么,不管是皇帝还是重臣,都需要给出表示,因此长孙冲转调中枢择优任用,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冉茂实既然找了你,看来也是有所表示。”
  肯定了这一点后,张大素很是高兴,“哥哥的意思是……”
  “本来这几日,我就要和冉茂实见一面。一事不烦二主,到时候我再帮你多要一些好处,冉氏在巴东蛮和獠人中,地位特殊。若有其襄助,事倍功半。”
  “烦劳哥哥。”
  张大素大喜,张德愿意出手帮忙一步到位,这自然是非常令人高兴的事情。
  鸿胪寺中的差遣很多,但要想做的抢眼,没地方势力的支持,绝无可能。长孙冲也是依靠了张公谨和张德支持,其中还不算阿史德银楚的暗中出手。
  若是能够在南方进一步稳定獠人局面,甚至让獠人从事农耕,回归文明,那么张大素的功劳就算比不上长孙冲,起码也是年轻有为。
  这四个字的评定下来,升官发财指日可待啊。
第七十六章
马蹄声来
  灞桥外长亭或立或站一二十人,外面披甲卫士围了一圈,程咬金扶着腰,短期一碗温酒,吃了一角,然后抬头远眺了一下风雪:“恁大的雪,不知走到哪里了。”
  “咳咳……”
  秦琼咳嗽了一声,程咬金连忙放下酒盅,皱眉道:“还是进车里吧。”
  “咳咳……”
  没有回答,只在那里坐着,不过却抱着暖手的袋子,也不是什么护手,而是一只胶质的暖水袋,用麻绳收了口,随意地拢在衣袖中,倒也是舒服。
  张氏子弟听到长亭中的说话声,都转过头来,见秦琼坐在那里,张大象连忙上前,将身上的熊皮大氅揭了下来:“操之的大氅,暖和一些,叔父披上吧。”
  秦叔宝还没有回话,程咬金一把抓过大氅,一边给秦琼裹上一边埋怨道:“你当你是李绩?”
  这话可以当两个意思听,貌似粗鄙的程知节,话中有话。一旁不说话的温彦博,原本眯着的眼睛,都睁开了些许。
  不过温大临去没看秦琼,只是瞄了一眼张大象,旋即笑了笑,然后又透过程咬金的身影,看到了亭子外面站定如松的张德。
  和张大素不同,常年锻炼的张德,身材挺拔甚是精神,就算比之护卫甲士,也不遑多让。再加上常年累月积攒的气度,竟是让温大临都涌现一种惊悚感。
  “长孙公观之张氏子弟,如何?”
  中书令侧着身子,似笑非笑问假寐修习的长孙无忌。
  听上去是问张公谨后辈的意思,然而老狐狸心知肚明,太原来的这条同类,直指张德。
  “怎么,大临莫非要指点指点张氏子?”
  同样是似笑非笑,长孙无忌却充满了嘲讽。
  和温彦博不同,作为后族,甚至可以说作为下一代皇帝的舅舅,长孙无忌天然无惧任何重臣的挑战。但是,伴随着长久脱离明面上的权力圈,长孙无忌很清楚,自己的妹夫是可以为了圣君名声而牺牲一切的雄主。
  从前他不曾有过对家族复兴的恐惧,但是伴随着长安两市铺面行当从一万暴增到如今的五万,他恐惧了。
  但他长孙无忌恐惧的不是推动这一切的新贵同僚或者“忠义社”这样的熊孩子军团,而是皇帝……
  他和张德有默契,尽管说出去很是好笑,堂堂改元贞观第一功臣,居然会和一个后生有默契。然而当年在马车上互相对骂无耻之徒后,长孙无忌任由自己的儿子进入了“忠义社”的小圈子。
  “长孙公说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