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3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1/1398

  “就知道叫阿姊!”
  空壳子的河套往张德头上一砸,武二娘拎着裙角,气冲冲地走了。她香腮都要鼓爆了也似,满肚子的气撒不出来。
  “郎君,这宾王公是要个甚么物事?”
  “大约是唧筒那样的抽水物件吧。”
  关中井渠,那是秦朝之前就开始修建的,小一千年的折腾,才有了关中的富庶。当然现如今已经不成了,汉朝时期的土地开发,已经很丰富,对地下水的使用,也非常的恐怖。
  不管汉朝有如何复杂精巧丰富的地下排水系统,但这毕竟是农耕社会的技术,最后对地下水的污染,也是让后来的朝代,在长安开国,很是有压力。
  “郎君,听闻岐州井渠,那些三丈井,已然无用。这唧筒能有用么?”
  坦叔见多识广,老朋友也不少,算是张德很多渠道信息的重要补充。他这么说,张德当然也知道这个情况。
  关西井渠,以前打个五六米也就差不多了,两丈光景,没什么难度。依山傍水,因势导利引水灌溉的事情,只要不碰上百年一遇的大旱灾,基本都能对付过去。
  然而经过秦汉开发外加隋唐更迭,从五千万级人口规模砍一半,然后再爆发一个婴儿潮,很多土地都是过度开发,地力早就消失。农耕时期的水土流失,越是强盛的王朝越是惊人。
  “当年我在河套收集碱蒿子,除了却有大用之外,实乃为了水土之力。”张德顿了顿,又无奈道,“只是这道理,不足为外人道。吾非宰辅也。”
  这事儿说了也白说,别说宰辅,就是皇帝,谋万世也不是给百姓谋的。张德大力开发河套还有推广两都用煤,不是为了别的,就是希望能够上行下效,带起一股用煤的风潮。
  这样的话,“伐薪烧炭南山中”这样的诗句,能不出现则不出现。对将来的甘陕之地,也是大有裨益。
  他喜欢原,但不喜欢光秃秃的原。有人喜欢这种苍凉的悲壮美感,然而这些都是狗屁……
  推广青料,修建青料塔没有藏着掖着,也是为了能够畜牧业集中化系统化。追逐水草的游牧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很美好,然而这还是狗屁……
  对北地诸胡而言,游牧追逐丰美的水草,肥的都是上层的贵族,真正让牧民落到实惠的突厥头人,一个都没有。甚至这些突厥可汗,宁肯花大价钱请胡人雇佣兵,也不会让牧民吃的又高又壮。
  而游牧创造的收益,又远不如农耕,于是为了维持种族延续和族群壮大,不管中原是强大还是弱小,他们都必须抢劫。
  然后就是中原王朝的反杀或者被杀,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人力资源消耗在了这种无可救药的落后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中。
  因此,老张为了能够让小霸王学习机诞生之路走的顺畅,不得不让北地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发生扭转。
  对普通牧民而言,他们并没有什么民族认同,为了能和贵族一样吃肉喝酒,游牧变成畜牧根本不算个事儿。
  反正以前的草场划分,也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一头牛一只羊的价值,在以前可能只是挤挤奶吃吃肉,最多就是剥皮随便晒一晒,什么制革一概不管。但在华润体系下面,一头牛产的奶,就有很多种用途,可以是没有酸味的甜奶酪,也可以使酸臭的奶酪,也可以是奶油,然后做成蛋糕或者冰激凌。
  一头牛的皮,不会像以前一样随便裹一裹。在长安和洛阳,成熟的皮制品生意已经起来,唯一有点欠缺的,就是开元通宝用来大额支付有点头疼。而精美的皮制品,可以轻松地交易到产自波斯的漂亮毛毯。
  同样的,为了能够合理合法地吃牛肉,边地不断地尝试配出优质的肉牛,它们的口感一定是比自杀的耕牛要强的。肥瘦要相宜,稍微烤制一下,就能够做到入口即化……
  为了小霸王学习机,老张很拼的。
  “兄长唤予有何事?”
  面纱微动,武顺体态匀称,略有发育的娇躯,显得更是清新可口。和武媚娘这种连青涩果子都谈不上的小娘不同,武顺正朝着鲜美多汁的方向发展,让张德很是感慨万千。
  要不是安平那蛮妞也是丰美多汁,老张早就食指大动。
  好在小霸王学习机的召唤,工科狗以大无畏的精神对武顺正色道:“顺娘,帮我封个垫圈,做一台手动抽水机。”
  武顺双眼失望,坦叔一脸嫌弃,唯有武小娘子乐开了花,这让工科狗很惭愧……
第五十五章
田地产出
  井渠用抽水机和唧筒原理相同,不过比起老式唧筒,虽然张德给马周准备的工具不如“矿工之友”,但胜在普及率高,且易维护和保养。
  无花果胶和杜仲胶的使用,铁制抽水机能够将管径做大,又粗又长,效果非常好。
  除了井渠和河套河东地区的抗旱要求,张德也并非没有别的考虑,比如云梦泽一带,围圩造田是一个过程。袖珍型湖泊被干掉后,形成了大片的湿地,湿地开发是另外一个过程。
  为了保证将来大唐第一工地能够维持良好的运转,首要保障依然是食物,稳定的产出才是继续扩大再生产的条件。
  尽管中土的农耕体系很早就成熟,但帝国的运转,也有着强大的惯性。比如说,农事活动上,并非是靠着自耕农的自觉和农业知识,而是帝国体制下农事官僚的指导。为什么“劝课农桑”是官僚的一条考勤要点,也是这个原因。
  农民如果仅仅是全靠经验传承,也只能在主粮上摸索出一条优选育种的方法。但食物并不丰富,同时亩产地下靠广种提高产量的模式,使得农民无法大胆尝试其它粮食为主粮,当然,技术也是一条鸿沟。
  对老张这条工科狗来说,一千五百年后辣条这种东西都能卖出逼格的时代,食品工业才是这种玩法的坚强后盾。
  而《齐民要术》则是南北朝的一个大胆尝试微缩版,贾思勰毕竟是体制人员,江湖地位比泥腿子强了三条街。
  抽水设备要用在云梦泽的低地和湿地,除了水稻之外,还有淀粉类高产作物,其中一样就是茨菇。
  “清明沔州新田,增种多少?”
  李奉诫拿着二月份的田册,问沔州新上任的粮铺档头。
  “两万亩,山水田都有。”
  “当地农户可有说道?”
  “都督府的官吏倒是过来看过,本地人不曾有言语。偶有说起,也是一些讥诮之言。”
  “嗯。”
  合上田册,李奉诫又道:“发芽新种是哪里的?”
  “汉阳那边是扬州种,江夏是苏州种。”
  “记得录入在册。”
  “郎君放心,小的醒的。”
  别了之后,李奉诫骑马去了一趟城西,路上瞧见了几个安菩的伙伴,拿了二两华润金元过去,让他们再招一批没出路的安国同乡。
  到了梁丰县男府邸,李奉诫跟张德说了说沔州新地的事情,张德给他倒了杯茶,点头道:“不瞒你说,新出的面粉,填实了玻璃罐,密封之后,存上年余不成问题。”
  以前小麦没卵用,连穷讲究的老夫子都对麦饭恨的牙痒痒,更何况是贵族。如无特殊原因,麦饭根本不会是贵族的饭食。像李董那种吃碗雕胡饭还要落两滴眼泪感慨万千的,才是正经统治阶级。
  然而现如今,小麦倒是紧俏,发面做的馒头包子蛋糕面包,都是建立在磨面技术上的。连常吃冷淘的面条爱好者,如今也明白碱蒿子那是有大用的。
  “哥哥的意思是……”
  “茨菇扬州亩产是多少?”
  “两千斤。”
  “汉阳地力胜扬州甚多。”张德咂了一口茶,“贾君鹏前年收过河北茨菇,一亩一千五百斤光景。为兄在沧州试制了一些茨菇粉,一亩地能出一百斤到两百斤。”
  “茨菇还能出粉?”
  “能,不过远不如芋艿。”
  芋头出粉极高,河东那破地方都能亩产两千五百斤以上,张德最开始搜刮碱蒿子,也是为了能够制碱然后沉淀出粉。这事情不是他琢磨的,是贾飞根据他祖宗的论述,实验出来的。
  贾思勰不是天才,是超级天才。
  按照贾思勰的理论,为了防备灾荒,家庭三十亩地只要有一两亩地种芋头,就能够保证饿不死。
  然而广大人民群众说了不上,贾思勰也说不了不算,虽然他是体制内的。
  美中不足的是,贾思勰没办法让芋头变成芋头粉,尤其是可以储存的芋头粉。
  粗略的算过一笔帐,芋头一亩地最少出粉也是三百斤。这档次,都比得上下田糜子的毛收入了。有些下下田,一亩地糜子产量才一百斤多点,全靠广种才能维持。而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术,饿不死人是没问题的。
  可惜怎么种什么时候种,农民们根本不懂,农事专家,大多都是地方主官的幕僚或者佐官,最次也是吏员。
  农耕技术,从来都是官方性质的。
  “哥哥,汉水两岸,多有无人之地,若是拿下,倒是能稳赚不赔啊。”李奉诫心中算了一笔账,按照这行情,如果只是种茨菇来吃,其实已经可以活人。但这是不够的,因为种茨菇的难度比稻米收益差。
  最大的难点在于,茨菇有没有收成,不稳定。而水稻牛逼的地方在于,它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是很稳定的,而且可以一茬又一茬的种,汉阳至少可以种两季。
  而且茨菇麻烦的地方还有,它不是旱地播种,而是需要在湿地水田中做底肥。按照扬州的人传统,人畜粪肥发酵之后,补一层肥,然后再用河泥,最后翻耕,然后挑拣出芽的茨菇种植。
  张德让人在沔州圈地围圩造田,其中就有考虑到河泥做肥的原因。清塘之后,还能诱捕鱼苗来养殖鱼类。
  这里面涉及到的东西就多了,围圩造田这种工程且不说,光翻地,就得重新制作曲辕犁,要适合茨菇水田的曲辕犁,犁头两边要加上滑板,减小压强,让人可以轻松地调整,而不至于牛往前走,人跟不上。
  然后就是人畜粪肥的收集,这需要统一管理。加上田地排水用到的排水灌溉渠以及抽水机,整套流程下来,起码要动员华润体系下的三成力量。
  当然这一切窦氏值得的,能够获得大量的面粉,足够让任何一方势力瞬间膨胀成巨头,引起中央政府的不必要猜忌。
  所以,产生这样的结果,张德还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这事情,得拉多少人进来。
  光光一个李承乾,那无异于自寻死路,弄上尉迟日天和程操地,也不过时肉包子打狗。至于房谋杜断,两家在山东河南圈的地,可以绕过长安城一万圈……
  但这一切都是必须着手的,无关于皇帝和皇太子之间的斗争,而是工科狗将来拎着菜刀无惧皇帝还是公爵对他呲牙咧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