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1398

  和以往的大朝会议程,就是决然不同。因为大朝会各宰辅哪怕有了共识,一旦出现诸如日全食日环食扫把星打招呼等等异象,某些工程在怎么利国利民牛逼不解释,也会被终止。皇帝和重臣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如何跟老天爷讨价还价上去。
  然而做了预算,整个工程已经敲定,先期的钱已经打了过去,那么按照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老子投了钱特么不能打水漂,管你地龙翻身还是龙吸水还是去封禅,都没用。
  要是没有投入,皇帝的确会因为民心这种概念股跑去做做样子要顺应天命。一旦投了钱,砸了人力物力进去,妈的朕这么叼,谁不服?
  关键问题不仅仅是皇帝这样,比皇帝还实际的,就是皇帝手下打工的那帮官僚,官越大越实际。就好比偏远地区的小官,一辈子没见过皇帝,可能会想象皇帝陛下是不是器宇轩昂力能扛鼎一拳打死一头牛。然而每天和皇帝见面的重臣,尤其是像房谋杜断长孙无忌这种的,对皇帝的尊敬尊重是有的,但你说他们和人民群众一样相信皇帝是天命所归……玩蛋去吧。
  皇帝就像是女神,处的久了,也会发现他们便秘的时候,表情一样是狰狞的,而且还有抬头纹。
  距离产生美,产生想象,产生神话。
  然而预算,却让皇帝多了一条考评官僚业绩的新路子。所以,他要来问问看民部的一把手戴胄戴老板,看看他有什么意见。
  戴老板内心是苦逼的,很心塞很忧郁,他其实相对皇帝说:嘿嘿,我没意见,没意见!
  当然他不敢,所以他只能默默地承受这种屈辱。然后回去把那群在小姑娘面前装逼的青年才俊吊起来打,让他们下半生以及下半身跟保利营造的轮椅过去!
  戴老板甚至可以想象,当自己的那群小弟跑去武二娘那里炫耀算学独步天下的时候,武二娘一定是冷笑一声:“你们对算术一无所知……”
  就像戴老板的老板李董跟突厥人说的那样——你们对力量一无所知。
  离开皇帝那里的时候,戴胄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脑子还混沌无比。尽管他和张公谨的关系不错,但是戴老板并不打算告诉和城北徐公比美胜出的张弘慎,他的侄子梁丰县男张操之……又要做官了。
第七十二章
套路上的默契
  “大郎的意思是,二兄会再次起用大郎?”
  “很奇怪吗?”
  张德在河畔钓鱼,安平宽袍大袖,在那里摘着果儿柄,挑拣干净了,才塞到嘴里吃了起来。
  “原先妾还以为,二兄要等到大郎二十岁光景,再来起用。”
  “你兄弟等不了三年的。”
  就这光景,高句丽扔下黄头室韦直奔新罗,保不齐回头就直接弄死百济也未可知。反正君臣矛盾这么激烈的高句丽,必须对外输出压力,不管是高氏王族还是盖苏文等权臣,都盼着战争红利能吃上一口,然后彻底干死对方。
  可惜大唐不会放任高句丽从战争中得到锻炼,然后吃战争红利。
  别说大唐,当年曹魏时期,国家尚且没有统一,乌桓还是被干趴下。
  高句丽命不好。
  “那起用大郎,是为何事?夏宫兴建?还是民部差事?”
  “都不是。”
  老张甩了一下鱼竿,一条小猫鱼拎了起来,取了鱼钩,将鱼儿扔回了河里。他才对安平道:“民部差遣不会给我,戴尚书同叔父熟稔,又以尚书一职位列宰辅,你二兄很是看重于他,岂能和边军大将族人这般亲密。再者,新罗虽弱,亦有兵丁,且久同百济厮杀,高句丽欲尽全功,必有所伤。”
  “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死,必有一伤,倒是合了这等道理。”
  “叔父器重,乃是应有之意。故而二郎三郎,兴许不日将得个封赏,不拘是男爵亦或统军府武职,都是可以的。”
  张大素和张大安,在皇帝想要对高句丽下手的时候,肯定会因为自己的爸爸要殴打高句丽,得到奖赏。
  同样的,张德也会在这时候,捞点外快。这种外快,是外朝不能指摘的,不管是梁丰县男升一级还是说给个散官提品,都是套路,全看皇帝的需要。
  只是看在皇权的神圣性上,皇帝也不大可能因为张公谨是道德君子忠心耿耿,于是就让张德在财政部里摸爬滚打。
  这要是混了一二十年,将来兵部问民部要钱,老张位子只要稍微高一点,一个眼神,同僚就能心领神会。
  到时候张叔叔的故旧动不动就有拨款,别人家的就再等等,像话吗?
  “这光景的肥差,多在民部兵部,若不去民部,那有什么意思。”
  张家谁都有可能在军方搞一搞,唯有张德没什么太大希望。主要还是亲疏问题,张公谨的故旧,肯定认张大象张大安张大素他们哥仨,不可能认张德啊。
  再一个,别人不知道,皇帝皇后这对夫妇,还不知道张德在捞钱的两把刷子?
  “别多想了,估计是礼部。”
  张德撇撇嘴,“说不定还是国子监呢。”
  “请你去做博士不成?”
  “你以为呢?”
  博士当然是做不成了,做个教习还是可以的,就现在这尿性,皇帝估计也有点吃不准石城钢铁厂到底玩的有多大。
  老张在他眼皮子底线放炮都比在外面浪让人安心,而且皇后还给了福利,让安平用合法手续离开了长安这个鬼地方。
  而且长孙冲就算不说东海的事情,他爹难道不会推算一番吗?自己的外甥们没有被全部废掉之前,长孙家还得指着李唐混点饭票。
  所以说,长孙无忌就算会给张德遮掩点东西,但实打实的干货,还是要给皇帝看一看的。
  大河工坊,就是其中的一个案例。
  当然了,老张当初在西河套起家,自然是有种种原因。后来冷处理一下,也不是说放弃,主要是李思摩作为突厥的带路党,必定会给皇帝做忠犬直到自己死去。因为像李思摩这种人,从突厥人的角度来看,那就是活脱脱的突厥奸。
  然而突厥奸一定是忠臣。
  所以,老张在河套搞的那些大新闻,必须皇帝有所耳闻啊。李董不知道,老疯狗作为忠犬,怎么可能不每天派报纸提醒一下?
  当年老阴货作为关内道黜陟大使,视察了大河工坊之后,和老张虽然有了默契,但这种默契也是有上限的。
  哪天老阴货发现这江南来的小王八蛋要掀桌,他全家老小就指着李唐这张饭桌,怎么可能在一旁拍手称快?
  所以,李世民大概是知道大河工坊的效率,同样李世民大概也知道张德到底捞钱的速度有多疯狂,同时李世民大概还知道,张德一个大河工坊,到底塞了多少人力进去。
  如果和前隋比,民部计吏们的办公效率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正是因为大河工坊的存在,才显得民部计吏们是何等的愚蠢。
  计吏们愚蠢,就代表用计吏的尚书宰相戴胄愚蠢,戴老板愚蠢,重用他的李董自然也是愚蠢的。
  政治不正确,打回重修。
  那么计吏们必须学会不愚蠢,于是追溯到了源头,就找到了张德。
  于是在皇帝这里,有些事情就合理了。
  为什么张操之捞钱效率这么高?因为张操之算术学得好。怎么证明张操之算术学得好?马周马宾王说的。
  有人不服,马宾王一个山东穷酸,他懂个卵?
  王孝通王太史王老爷子,他也觉得张操之算术学得好。
  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表示情绪稳定……
  一开始大肚婆不相信老公说的,等过了几天,皇帝来了个旨意,说是京城贤达皆言梁丰县男算学精妙,故征辟张德字操之入国子监教授算经。
  “臣才学鄙陋,不堪大用,蒙陛下厚爱,微臣喜不自禁,然则不敢败坏教化,有负圣恩……”
  总之一句话:老衲很忙,不去!
  装逼么,都是套路。
  当然皇帝知道是套路,可玩这套路的是张德,这就让人不爽了。皇帝很想骂娘,但他不能,反而继续让人再去按照套路走一遍。
  十七岁的儿郎嘛,得尊重人家的自尊心。
  当然这也是套路,给普通围观群众看的。
  人民群众一看皇帝不拘一格降人才,心潮澎湃,立马民心点数加好几百。顺便在这个互动过程中,人民群众会噢的一声,作恍然大悟状:原来梁丰县男这么有钱,是因为四则运算用的好啊。
  经过皇帝和梁丰县男之间的一通忙活,长安就算是一条狗,也该知道张德张操之,他算学很不错,很厉害,比王孝通老爷子还厉害。
  气氛发酵的差不多了,沧州的天使土特产都拿不动了。老张才一半无奈一半高兴地拜了又拜:“……微臣自当呕心沥血,为君效死……”
  总之一句话:老衲觉得火候差不多了,这狗肉再焐下去,得烂。
第七十三章

  其实张德对皇帝现在的需求,也算是有点清醒的认识。和以往的朝代更迭不同,按照过去的经验,两朝交替,财政上肯定是捉襟见肘,哪里都是紧巴着过。如杨坚弄死北周,光稳定局面,让财政良性发展,就花了七年时间。
  而开皇七年后发生了什么呢?一个月灭西梁。然后八年十二月到九年二月灭陈,接着十年稳定岭南,顺利一统。
  但要说达到“开皇之治”这个概念,先决条件还是从财政上着手,首先是输籍法由高颖主持,建立了基础的户籍制度,简单点讲,就是人力资源调用的权力,再度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其次开皇三年五年,分别免盐酒专卖和入市税,这就是经济政策导向。最后就是均田制,让利给中下阶层,初步摆脱大地主大贵族的人身依附,等于说就是扩充了略显原始的市场。
  当然经济活动必定导致政治变动,废除九品中正制是其结果,却不是倒果为因,让人以为是废除九品中正制,才有了后续的一系列经济成果。
  老张在陆老头儿那里学弹琴的时候,陆德明没事干就跟他讲“圣人可汗”的各种手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