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1398

  “朝廷的手段?”
  张青山从王万岁那里过来,脑子还有点混沌,新罗人的毫无节操,实在是大开眼界。这光景,还有些晕晕乎乎的。
  懵了好一会儿,张青山才一愣:“盐?”
  江南平定的时间比较靠后,至少武德五年的时候,张青山在江湖上还是很有一点名声的。主要是江水张氏的生意多半要走南线,会稽那里更是有不少钱粮来往,官面上就是砸钱,但下三路,就得双管齐下,买路钱要交,自己养活的座山雕,那也不能少。
  “人不吃盐,哪来气力?”
  说着,张德又冷笑道,“封山很难吗?多养几只狗,谁下山关谁。谁要是运盐入山,全家连坐。”
  张青山眼睛一亮:“正好找个由头,送那些土王黄泉路上走一遭,还白捡几千苦力。宗长,那地界穷困的很,不过也不是没有产出,船队在西湾停靠,是个良港。前头抓的巨鲲,都在那里卸货。一条大鲲,够一旅的人吃。”
  “硬货不是没有。”
  张德随手指了指,张青山找了个凳子坐下,然后好奇地听着张德说话。
  “启年让人把丰之国火之国的特产给我看过了,这样,你们就专做肉桂。”
  “肉桂?”
  “嗯,肉桂。做肉桂庄园,让他们都种树剥皮去。”
  “这能行?”
  “一共三样,总不能都不行吧。”
  张德翻了个白眼,然后抖着袖袍,将另外一本《受力分析习题集》拿了起来,翻了翻,又扔回了原处,“鲸鱼……巨鲲捕杀要长期做,一条巨鲲,得出多少肉,出多少油,多少皮子?”
  “那皮子没啥用啊。”
  “你说了算?”
  “是,宗长教训的是。这皮子要硝么?”
  “不用,直接发回沧州或者登州。最要紧的是油,油不能少,是好东西。肉的话,肉干存一些,那地界有个肉吃不容易。也不能老在外面,得换着来。”
  “那是,有些弟兄攒了一两百贯,就不想干了,想回大唐来,找个地方买地买女人然后过日子。”
  这也是中原的日常惯性了,老张也没有说去阻止或者改变什么。别说唐朝的这些人,就说他自己当年在海上漂着的时候,那也是想回内地的不行。
  “三样,说了两样,还有一样呢?”
  张青山眼巴巴地看着张德,不是他急躁,实在是他也等着攒钱。江阴还有一大家子要养活,既然现在暂时不能去张公谨那里当差,起码得在张德这里有个实利到手。而且让张青山依然有些震惊的是,宗长的华润号,手底下的产业,居然有两个国家……
  他这辈子,就没听说什么商号的产业,居然还挂着两个国家的。国家居然成了商号的产业……这,闻所未闻啊。
  “盐。”
  老张说出这个字的时候,张青山整个人都震了一下。别的都好说,贞观年要是向盐伸手,有大靠山都未必能扛得住。李董这个人,就算假装默许,事后还是会算账。虽说张青山知道这是在东海对岸做盐业生意,可陡然间听到这个字,还是吓了一跳。
  不过张青山很快反应过来:入娘的,老子怕个甚!这俩国是宗长的产业!
  “我有制盐新法,回头会让人去一趟丰之国。”
  “宗长,这熬盐太慢,就岛上那点人手,不够看啊。”
  “谁跟你说是熬盐?”
  张德眼睛一横,张青山顿时悻悻然道:“那便听宗长安排。”
  “屈突二郎之前派来的鲜卑人,这光景也可以用上,不过不是用在日本,而是百济和新罗。”
  “宗长明示。”
  “嗯。”张德点点头,“这制盐新法,产量极高,到时候我让你和他们接头。去年那帮鲜卑人震慑了一把百济的那条土狗。如今也算是有了点恶名,算是个山头。岛上产出的盐,走私过去,让他们把私盐销路打开。”
  别的不敢说,老张可以保证,这条私盐销路只要开了一个头,就可以直接弄垮百济新罗的官盐发卖。甚至可以这么说,光大量物美价廉的私盐出现在两国市场上,就可以让百济新罗诸多中上贵族不要节操地跟着一起祸害王族重臣根基。
  这些贵族的特点,必定是有着高大上的血统传承,然后现实是没有在朝中拥有匹配的政治权柄。
  他们这种人,想要弄死,会动摇王族的统治根基。可是如果不弄死,他们并不会在意国家的动荡混乱。
  “宗长,要是盐货量大,作甚不走私到大唐?”
  “你是嫌我现在麻烦不够多吗?”张德莫名其妙地打量着张青山,以前挺正常的一个强盗头子,怎么去了一趟韩国……新罗,怎么就变成这个鸟样?智商直线下降啊。
  叹了口气,《夏日香气》虽然剧情在展开,奈何韩剧害人不浅啊。
  “此事非为金银之利,我有计较。”
  听得张德这话,张青山顿时有了底气,连忙道:“但听宗长吩咐。”
  盐路控制和言路控制比起来,前者是强者的勋章,后者是虐菜的记录。大唐如今对草原的控制,也逐渐由粗糙走向了精细,由模糊走向了明确。
  不出意外的话,随着毛纺业的进一步分工明确,到时候工序流程上的岗位会越来越多,而伴随而来的,就是对羊毛输入的大唐单方调控。
  这是从经济收益上的控制,整个体系还包括了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比如奶业,比如屠宰业。圈地之后的草场,会逐渐进入牛羊存栏量的统计时代,到时候存栏量的牲口口数,是增是减,看的不是天灾,看的是大唐的需要。
  除此之外,就是生活必需品的控制。
  这其中,不仅仅包括了毛纺业的工业制成品,畜牧业的肉类加工品和奶类加工品,还囊括了消化肉食所必须的茶叶,以及保证日常盐摄入的盐。
  而安北都护府的建立,使得盐铁专卖这个招牌,让草原上的每一块盐池,都是官方所有,私人已经无力也无胆去开发。
  同时,朝廷并没有选择用草原盐,而是供应了质量上乘的青海盐。
  整个草原配给多少盐,依然控制在大唐的手中。而青海早在几年前,就落到了朝廷的手中。
  大唐对草原的玩法,轻车熟路,张德不可能看不到。当然这背后,自然也有他在默默地伸出罪恶的黑手推了一把。
  而现在,老张不过是把大唐相对于草原这个庞大的局面,浓缩成一百分之一的规模,在东海也玩上一玩。
  筑紫岛非常适合中原本土肉桂的生长,虽然比不上交趾肉桂的品质,但胜在产量稳定。
  肉桂加工的大头消耗,其实还不是大唐自己,而是万里之外的西域以及更西的地方。
  因此在短时间内,如果在筑紫岛搞肉桂种植园经济,还是有利可图的。张德并不是说一定需要这一点点利润,而是为了彻底让筑紫岛劳力,沦为种植园经济的附庸,使得筑紫岛的粮食自给系统崩溃,这样的话,再通过粮食调控,整个筑紫岛,和奴隶岛的区别不大。
  再一个,因为官方盐法的缘故,张德并不能够伸手触摸这一块,但是筑紫岛既然落到他手中,自然不会放弃这个合法合理进入盐业加工的机会。
  最重要的一点,按照之前的估算,对马海峡两岸,人口应该也有六七百万,这是天大的暴利,而起极为稳定。
  只要对着六七百万人进行剥削,加上大唐本身具备的百万级脱产人口的市场,有生之年达到工业革命的临界点,完全不是梦。
  至于种植园经济崩溃之后,那些种植园奴工的命运……关他鸟事。
第六十七章
推油
  筑紫岛的肉桂资源还是可观的,贾飞的族兄弟有五六人前去做了记录,找到了十几棵百年种,五年以上的更是大量生长在火之国南北狭长缓坡上。即便是靠近海湾,也就是老张当年做石油工人那会儿交流过的有明海一线,也有非常适合加工的三年肉桂。
  如今这个海湾,当然不叫有明海,因为新修了一个捕鲸船船厂,平时捕杀的鲸鱼都是在这里上岸,于是这里也就被船员们叫做“斩鲲湾”。
  斩鲲湾是个天然良港,东风船队的几艘大帆船,也就是停靠在这里。还有一些投石机八牛弩的维修工坊,也在设立在了这里。
  到欧阳逸决定启程离开百济的时候,前后百余批次的运输,让斩鲲湾聚集了大量的船工、木工、锻工、钳工等等工人。
  因为土人不服的缘故,肉桂树的统计并没有深入,贾氏子弟也只是在封山禁盐的时候,在缓坡上记录。
  前后杀了十几回,火之国土人终于服软乞降,不过张德作为一个权贵资本家,怎么可能轻而易举就用良心来说话。
  他们必须付出点什么,比如说诚意,才能打动有良心资本家的灵魂。
  挖矿缺人,张德很惭愧,所以希望土人头领能够看在大家共吃一方盐的份上,拉他一把。
  然后火之国诸地土人头领,不管口服还是心服的,都觉得像张大善人这样的有良心唐朝贵族,怎么可以不帮呢?
  他们就集资……集合了万把人,送到了矿场。
  这里面当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X眼交易,纯粹是土人头领们的一片心意。
  筑紫岛是有煤矿的,当初老张在海上一门心思高歌“明月几时有”的时候,正好跟着领导去了一回北九州观光访问,主要是学习北九州先进的污染控制和治理的经验。
  通过一系列的观光,老张就知道,原来九州岛还有煤矿的啊。
  出于对土人头领们的感恩,老张本来打算想在这个夏天,找个良辰吉日,定为“感恩节”。
  可惜啊,一是筑紫岛没有火鸡,二是自己没把土人们杀掉大半,三是感恩节是在秋末冬初。
  自己就是太善良,太仁慈。
  所以为了弥补不能创造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老张对土人们集合出来的弃子们发工资,每个月十文。
  正宗大唐官方版开元通宝,童叟无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