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1398

  很多时候,一旦形成刚需,那就真不愁卖。
  什么叫做刚需?没了会死就是刚需。
  大唐帝国还处于封建集权社会,虽然贞观君臣很厉害,但这些都是社会科学上的厉害,他们面对西伯利亚冷空气,也不敢裸奔。而普通老百姓,也只能砍柴禾烧火取暖,麻布衣裳穿再多,那不也还是冻成狗吗?
  家中有个炉子,那真是想死都难,除非塞了烟囱自杀……
  于是在这个权贵们内心火热身体燥热的冬天,老王在幽州跟张德说发现了一个露天煤矿,这不等于跟那帮跟发情期恶狗差不多的权贵们说:土豪大力操我不要停。
  “你说这老头儿正事不干跑去幽州搞什么鬼!”
  张德一巴掌拍桌子上,然后叹了口气,“幸亏李客师不是幽州都督,不然老子真是亏成狗。”
  河北道老张也不是没人,比如大表哥长孙冲,他不就是介绍了一些人吗?潞国公家的亲戚侯玄辰,那是河北道有力人士。薛大鼎郑穗本不也是一方大佬吗?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这特么是幽州啊,每年不打仗死人就会浑身难受的地方啊。
  不过换个角度,张德又觉得欣喜若狂,毕竟露天矿好开采啊,煤钢工业体前期投入越小越好。
  再说了,就是有人抢食,那不是还有张叔叔嘛。定襄都督府离得多近。
  正当老张往好处想的时候,王老头又来了一封信,送信的还是王万岁。
  不过这封信,过了正旦才落到张德手中的。
  “卧槽什么鬼?!高句丽有人过来想买煤炉?搞错没有?”
  虽说私通敌国什么的容易被枪毙,可作为一个权贵资本家,卖国不就是大买卖吗?然而老张转念一想,卖个煤炉算什么大事,还能上升到卖国这等大是大非上?
  于是转过几个歹念,就准备卖他娘的。
  然而王孝通信中还提到一点,百济新罗今年雪灾比较激烈,两国都特么跟高句丽认怂了,跪求包养渡过难关。
  至于跟大唐跪舔,那本来就是正常姿势,然而大唐远水救不了近火,哪能那么容易就救济一下?
  可这光景,老张也是来了精神,新罗百济闹雪灾?闹雪灾好啊,闹雪灾肯定缺吃的,闹雪灾肯定死庄稼,这不得一堆堆的饿殍等着卖身?
  哎哟卧槽,大买卖啊,可不能让高句丽人捡了便宜。
  搓着手的张德兴奋不已,连忙找上崔慎,问新罗百济有没有什么路子。
  其实按照老张以往正常的思考回路,他不会认为崔慎这个大结巴能有啥国际关系。然而崔季修这个一心报复家族的反人类份子呵呵一笑,在老张面前写下一句话:百济属国黑齿国少主黑齿秀,吾十五年前旧友也,今得黑齿国国主之位,可在百济为接应。
  张德本来是想说点什么的,最终什么都没说,默默地准备船只,做一票大买卖。
第八十二章
此事无关金钱
  黄海东海航线,一共有四条,最北的一条就是登州往东转百济,然后顺着半岛西岸南下,过海峡,就到了东瀛。
  崔慎所说的黑齿国,其实就是商周时期的莱夷一脉,论起来,也是九夷遗种。早先是黑齿部,和三韩杂居,两汉时期给中原朝过贡,也算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土鳖。
  百济崛起后,就成了百济的附庸,直到高句丽爆发,突然给同种百济来一发入魂的侵略。丢失了大量北方地区的领土之后,黑齿国的日子,才算是稍微好了一些。
  现任国主黑齿秀,十五年前的确和崔慎有交情,两人皆是少年,崔慎途径楚州,盘缠用光了,当时唐朝还没有统一天下,日子不好过,结果遇到了日子更不好过的黑齿秀。
  两人惺惺相惜情不自禁,你卖了一把匕首,我换了一匹骏马,凑了点盘缠,在楚州吃糠喝稀凑合到了崔综托人顺大运河南下,这才救了两个逗逼。
  黑齿秀其实也不是偷渡过来的,他爸爸跟着最后一批遣隋使来了隋朝。结果到了中原一看,哎哟卧槽,打仗呐。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崔慎托了山东同窗,博陵崔氏的这点面子还是有的,黑齿秀就跟着百济商人的船,返回了半岛。
  十五年过去了,曾经的少年终于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黑齿国小是小了点,一县之地,但再小也是国主不是?
  就像一千五百年后一样,喝过洋墨水的,那必须得高端大气上档次啊。黑齿秀在百济的江湖地位还是不错的,至少百济封了他一个平波大将军,威风,十分的威风。而且因为去过隋朝,还和唐朝的名门子弟有交情,百济国内的粉丝多不胜数。
  后来吧,百济法王扶余宣觉得年轻人有前途不错,就把自己的漂亮闺女喜善嫁给了黑齿秀。
  总之,黑齿秀从内心上来说,年轻时候的一场邂逅,虽然追风的少年已经老去,但是那美好的回忆,创造了如今灿烂的生活。
  黑齿秀热爱如此和平美满的生活,所以他很感谢当年的崔季修,印象中,这是一个不爱说话十分高冷的名门嫡子。
  张德知道崔慎和黑齿秀的故事之后,感慨万千:你们俩不结婚可惜了。喜善小三,喜善碧池……
  “沙船走登州,亦是能走,若去百济,几日光景。”
  吹牛逼谁不会,还几日光景?就你们那破海图,还敢跟老子装逼?
  老张都懒得理会那帮山东船主,废柴,统统都是废柴。
  跑远洋,还得自己人才靠谱。
  再说了,六分仪什么的,你们懂个卵。
  有了大量的白纸和炭笔,加上尺规和一点点动手能力,近海海图需要的只是学会加减乘除。
  “几日光景?”
  老张斜眼看着几个船主。
  有个船主舔着脸笑道:“张公恕罪,非是小人夸口,实乃有精妙领船人。顺流东去,北风借力,几日是能到的。”
  顿了顿,有人帮腔道:“季修公之旧友,屯罗王子高湛,便是东海碧波操船能手。更擅水下闭气,能没入海面两刻之久。”
  等会!等会等会等会!
  屯罗王子高湛又是什么鬼?!
  其中有个出身博陵崔氏的船家顿时娓娓道来,让老张整个人都不好了。
  什么鬼?!崔季修当年想要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结果妈的遇到屯罗国的王子出来打渔?你特么怎么不说出来打飞机呢?!
  哎哟卧槽,老崔这特么是神人转世啊。
  然后老张也不知道屯罗是个什么玩意儿,就去回去问了一下,然后胸比较大的白洁一边绣花一边道:“屯罗便是耽罗,说是在东海以东,三韩以南,是个海上蛮夷,多产珍珠。”
  张德很想知道崔季修有没有兴趣看一看高原风情,吐蕃很大的,想去看看不?
  这种人到底博陵崔氏是怎么做到让他恨家族入骨的?太尼玛有伤天和了。
  崔季修这个人,我跟你讲……赞!
  办事还兴买一送一的,给一个黑齿国国主不说,还捎带一条耽罗国王子。下回他要说百济国王看了他叫爸爸,老张一点惊讶都没有!
  不管怎么说,有接应就是好事,好事啊。
  然后正月春风吹满地,张德今年十六啦。十六岁,是花季,老张负手而立伤感悲秋,感动的都快哭了。
  今年,安平十五了,可以脱光了放榻上推倒,真好。
  突然有点想念长安了,如果没有王孝通在幽州挖矿挖的那么勤快的话。
  “这尖底船有点年生了吧?”
  浮水河口,张德视察着码头扩建工地,保利营造的人来了二百来号,本来一听说要来河北,就很犹豫,带着情绪,再一听说是河北沧州,一个个拿辞职威胁。
  工人阶级嘛,就是爱闹情绪,老张一看这些精湛工匠居然想要去什么国公郡公县公郡王家受盘剥,顿时语重心长地让尉迟环带着一些小朋友,和这些工匠谈谈心讲讲人生思考一下未来。
  人活着,不能总讲钱嘛。
  然后看在保利营造在沧州工地给双份开元通宝的份上,工人们拍着胸脯对几个少年郎君道:“俺们粗鄙之人,承蒙公子提拔,焉能不肝脑涂地?莫说沧州,就是营州,俺们也是去得!”
  这不是钱的问题,这纯粹是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深厚革命情谊。这么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一千五百年后,已经不多见了。
  “回张公的话,这船已经有七八年了。不过却是条好船,若是用粮食压仓,走登州那条海路,很好走。”
  “苏州来的丝麻都装箱了?”
  “都装了,还是张公厉害,这箱子做的严实。”
  “多了不敢说,我也给你交个底,壮劳力一个五贯。水哥派人跟着,有什么要紧的,可以找人谈。你能多赚多少抽头,看你本事。”
  船主顿时大喜,居然行了个大礼:“操之公您公侯万代——”
  等老张走了之后,一群人围着船主:“陈五郎,小张公给了甚么价钱,让你这夯货连脸都不要了?”
  这船主便是陈五郎,眼睛放着光,冲周围几个东主船主还有掌舵老大压低了声音道:“大买卖!”
  “多大?!”
  有人来了精神。
  “张公根脚,北人不知,我等南人,难道还不晓得么?江阴头等的富户,会稽钱家斗富还输了个颜面无光。陈五郎真是捡了好便宜,竟是让他攀附上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