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1398

  你都这么说了,老子还能怎么办,你要多少?
  “吾欲得甚多,只怕可汗不信,不如先买万斤,以表诚意。”
  “敢问你家东主,是何来历?”
  “吾家郎君乃是江东人士,素有智慧,为人豁达,最喜结交天下英雄。此来鄯善,便是命吾,寻觅英雄相识。”
  伏允听了,顿时大喜:“此诚乃江东妙人也。”
  然后就买了万斤硝石,以表诚信。
  驼队顺利出境,过了阳关,这才再次相约,那行脚商对伏允道:“硝石已至肃州,早有察验,诚乃上品。可汗,此间硝石,吾家郎君已差人告之。”
  “是何言语?”
  “有多少,要多少!”
  “好!若是如此,驼队包了!”
  于是伏允愉快地去西域抢骆驼去了,然后到处抓人挖矿,抓了好些人,乱七八糟的都有。什么铁勒人、突厥人、吐蕃人、波斯人、北天竺人……
  为了挖矿,在炎热的八月,伏允很忙。
  因为开山修路的问题,让保利营造的人觉得好艰难好痛苦,于是老张就觉得,遇到好艰难好痛苦的地方,那就炸了它!
  反正他有原始球磨机,颗粒火药不是梦,问题在于配置火药。他可没工夫去熬制硝土,那味道……
  再一个,火药威力还是太弱,你量少了不顶用,所以,还得看硝酸盐矿哪家强。
  张德当年在风机下面打副本的时候,就隔着一座山,那里有光硝酸钠就有储量一点七亿吨硝石矿。
  所以,伏允如果会化学,他能把李董炸成灰尘。然而伏允肯定不喜欢化学,毕竟即便一千五百年后,张德那些学化学的同学,逢年过节庆幸的是自己还能看见道友,没有去引爆实验室渡劫……
  然后鄯善的这个硝酸盐矿,不仅仅是为了把拦路石或者其他什么活着的生命体炸上天,它还能当做化肥来用,尤其是块根类作物。比如贾思勰族人,就非常擅长种萝卜,而且已经在黄河两岸种了两千多亩萝卜。
  当然贾家的人不把萝卜叫萝卜,叫蔓菁,非常文艺,很小清新,要是文艺青年,那肯定舍不得吃。
  就算不学别人写个《葬花诗》,写个《葬萝卜赋》应该没问题。
  至于老张,想的就是是不是写个论泡萝卜和萝卜糕的几种吃法,然后写个攻略发给远在瀚海的李思摩郡王殿下。
  所以,不管从工业还是农业角度来看,老张还是很忙的,是个对大唐有意义的人。怎么可以在这样的事业奋斗期,就和突厥美少女不三不四讲不清?
  他要是和阿史那银楚卿卿我我,天打五雷轰!
  “阿郎,安平殿下和长乐殿下的侍女又吵起来了,我说话她们都不听。”
  阿奴手里拿着一块萝卜饼,在张德身后,一脸为难地冲他说道。
第六十三章
英明的郡王
  “爰采葑矣?沬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河西良田边,手握锄头的贾家子弟教着突厥民如何唱歌如何种地。半个月萝卜就开始出苗,贾家的人教着怀远城的草原遗民如何间苗,如何除草,倒是完全不嫌弃突厥人契丹人蠢的跟牲口一样。
  和大多数农民不同,贾氏要文艺的多。田边唱的那首诗,其中所说的葑,就是萝卜最早的记载。
  当然也不是贾家人一定要跟萝卜过不去,而是北魏之前,中原对白菜啊萝卜啊油菜啊,统称“菘”。直到科学型德鲁伊贾思勰的出现,才在《齐民要术》中对这些杂七杂八的蔬菜进行分类。
  萝卜古称特别多,但贾氏独爱“蔓菁”一词,没有为什么,就因为好听。
  再说了,你要是跟北里唱歌的姐妹儿,说这特么是土萝卜,谁特么还跟你扯淡?你要说是“蔓菁”,那就高大上了不是?
  总之,艺术生在泡妞这方面,几千年来都具有领先优势。
  所以,作为农科生,贾家的人是很有想法的。
  “大郎,你怎地也在这里?”
  张德本来是过来改良农具的,因为老疯狗做生意很成功,弄来的牛让范绍增都闭了嘴,于是乎,如何把牛儿们用上,就是个问题。
  然后老张琢磨来琢磨去,索性做了一套轮式重犁,贾氏子弟顿时惊为天人,觉得老张忒特么有种地的天赋了。
  “听说硝土化水,能得上等底肥,我等便是过来试试。”
  贾家子弟中,对种地最上心的,就是眼前这个名叫贾飞的。虽然才十三岁,可是对农事当真是一丝不苟,居然还有农业日志,屌的没朋友。
  “补肥尚早,不必着急吧。”
  张德有些好奇地问贾飞。
  贾飞有些羞涩道:“只是想种些花儿。”
  卧槽,这特么是发春啊,骚年,悠着点,一定要学习老衲这种坐怀不乱的精神,在身体发育完全之前,怎么可以随便乱搞男女关系呢?
  “此等雅致之事,必引长安少女追捧。大郎,多多努力。”
  “我会的。”
  贾飞一脸的高兴,种花是雅事,谁都这么说。再说了,那些突厥小娘,多喜欢花花草草啊。比起长安的小娘,可省钱了。
  正兴奋着,不远处正赶着四头牛拖拽重犁的另外一个子弟喊道:“贾君鹏,你娘喊你回家吃饭!”
  “哎,这就来!”
  贾飞,字君鹏。因为某些原因,老张从来没叫过他的字,主要是会让老张有点小伤感。
  轮式重犁试验田效果还不错,翻地效率比以往手段,强了十倍都不止。又因为大量人力要用在矿山和工坊,张德琢磨着是不是把翻斗也搞出来,撒种子就省时省力了。
  提高单位亩产的最好方式,永远是技术手段啊。什么土豆红薯玉米……除了勉强活着续命,消耗大头还是在工业生产。
  对于高产作物,种芋头茨菰都比土豆红薯强,至少好吃不是?再说了,贾思勰早有论断,要想渡过饥荒,有十亩地就种一亩芋头,然后就能续命了。
  然而《齐民要术》很快就成了厕纸,最多就是被皇帝们当做装逼的法宝,可惜从来没有放过大招。
  因为开发河套的缘故,粮食自给率虽然还不能完全满足,但也有两三成粮食产出是本地的。供应老疯狗在草原做生意,完全没问题。
  就是让老张蛋疼的是,老疯狗最近要印刷一些小纸片,特意叮嘱,一定要精美不说,还要难以仿制。
  这些都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老疯狗印的东西。
  瀚海公主府起先就是个大帐篷,反正阿史德银楚也就住了几年,然后去了一趟长安,见了爸爸李世民,就再也不想回草原了。
  这也正常,放一千五百年后,“北漂”那就不是个词,而是社会现象。
  贞观年的大唐也不是多么富,但幸福是比出来的。比起草原上吃顿好的全靠长生天,长安特么就是长生天。
  要不是有“操之哥哥”在怀远,漂酿的小公举早骑着小母马跑长安去了。小公举又不是傻妞,这个哥哥优点还是很多的。比如长的英俊,虽然不如他叔叔;比如身手不凡,虽然不如他老仆;比如有钱任性,虽然不如他老板。
  银楚又不能嫁给张公谨、坦叔和李爸爸,那当然是挑总体来说都很优质的操之哥哥喽。
  奈何操之哥哥白取了这个字,整个八月就差把亵裤都脱了,然而操之哥哥还是没有操她。
  太遗憾了。
  所以银楚内心是挺忧郁的,所以她连瀚海公主府长什么样都忘了,所以李思摩叔叔跟她说要修个大房子,她也无所谓。
  然后李思摩叔叔搞了个小城镇,取名“瀚海城”,牌匾上的字,是李董提的。
  瀚海城不大,但保利营造的人挖坑能力不错,城外挖了三条壕沟,别说骑兵冲锋了,你就是步兵冲锋也是没卵用。
  然后城墙也是各种切面斜面,上面放着大车避震改造的硬弩。从空中俯瞰,就是个五角星,特有魔法阵的感觉。
  老疯狗就窝里面,对一群被操的生活不能自理的铁勒小部落头子们施法:“本王给了有些人机会,但是他们冥顽不灵,依然选择反抗中国。本王是那么好惹的吗?欠了本王的!自己还回来!吃了本王的,给我吐出来!看见这些仪仗了吗?谁跟着中国走,愿意给天可汗陛下尽忠,谁就跟着本王大块吃肉,大口喝酒!”
  鬼知道他从哪儿弄来的鼓纛,苏烈在瀚海城已经彻底放弃了治疗。怀远郡王一阵一阵弄点花样出来,搞的人不要不要的。
  鼓纛啊,没皇帝御赐,那就是个屁!这是中央王朝对四夷的官方认真,比出圈猪仔屁股上烫的印记还要硬气。
  所以,苏烈不由得怀疑,怀远郡王是不是从皇帝陛下那里得到了什么密旨。但是苏烈又不敢腹诽圣上,皇帝那么伟大光明正确,怎么可能做这种丢人现眼的小动作?
  “英明的郡王啊,我们都愿意为天可汗陛下去死啊。我们的血液,也愿意为天可汗陛下流干啊。为了证明我们的忠诚,我们愿意发动我们的族人,去修建一条通往漠南的道路,我们愿意命名为天可汗大道啊。”
  “英明的郡王啊,我们都很想离开薛延陀的掌控,挣脱夷男的魔爪,可是英明的郡王啊,天可汗的鞭子,什么时候才能抽到那个魔头的身上。离开了铁勒族人,我们又该如何活命呢?我们没有了粮食,这个冬天又该如何度过呢?”
  “英明的郡王啊,我们诚心诚意为天可汗陛下去征战,长生天的尽头在哪里,我们的马儿就冲往哪里。我们的勇士会不断前进,哪怕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可是,再勇敢的战士,没有了粮食,我们该怎么继续战斗呢?”
  马屁拍完了之后,老疯狗邪邪一笑,抹着胡须很是不屑:“粮食,算个甚!”
  他拍了拍案桌上的一叠精美纸张,得意道:“看到这些东西了吗?这叫宣纸!天可汗陛下御赐之物!知道上面印的是什么吗?想你们也不识字,一群废物。”
  李思摩一脸倨傲:“本王是天可汗陛下的忠犬,你们跟着本王走,还怕饿死?各部把人头报上来,这个月要多少粮食,拿着这些粮票,去苏将军那里领。”
  “凭此物,就能领到粮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