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1398

第五十章
我们A过去了
  最近温挺比较烦,虽说程处弼李震这些贱人都不在京城,让他有一种笑看浮云谁是英雄的寂寞,但是他爹时常问他,最近忠义社有没有什么动静。
  唉,忠义社他压根就没怎么去啊。再说了,一群熊孩子扎堆的地方,有什么好盯着的。
  但是,自己的爹是中书令,是宰辅,是候补天王,怎么可以随随便便敷衍呢?
  于是温挺决定去打听一下消息,结果刚找上李奉诫,李大郎就说:“温兄,你久不在社里活动,已经被除名了四个月了。”
  “啊?”
  温挺傻眼了,我被开除了?!我居然被开除了?我爸可是温彦博!你们居然敢开除我!
  然后温二郎就回去跟温彦博说了实话,于是在七月二十八,他被温彦博一耳光抽的当时就懵逼了。
  “大人,为何打我?”
  “老夫让你与勋贵子弟熟络,忠义社虽说被张家小儿把持,然则只要身在其中,便可为耳目。若有风吹草动,焉能事事相瞒?老夫竟然生了你这样一个愚蠢之徒!”
  听说大江一带有百姓纪念麦铁杖的时候,温彦博就觉得有点不对劲。等到崔家派人打听到消息,说是襄州尉迟家兄弟二人在大肆走动,金银财货如流水一般散出的时候,温彦博就暗叫糟糕。
  然而这个时间差比较致命,更加让他难以解决的是,现在是七月,纪念亡魂乃是自古有之的习俗。
  南方獠人作乱,百姓思念如麦铁杖一般的豪侠,希望还有这样的“侠义”之人出现,也是无法指摘的事情。
  至于江东,南陈故人追思擎伞壮士,又有何不可?莫非要打压南方人不成?
  然后常州苏州两地有乡绅出资修建庙宇纪念麦铁杖,乃是百姓的自发之举,还和当地官府打过招呼的。一没有为难朝廷,二没有扰乱地方,简直是义民中的义民,太让人感动了。
  崔家卢家得到消息,已经非常滞后,京城的人也去了程府房府打听,结果崔氏卢氏都是一头雾水:还有这事儿?
  到了这个地步,温彦博知道,这事儿要糟。
  果不其然,七月二十九,也就是河北道的事情在长安传的有板有眼的第二天,大朝会上,虞世南突然就冒出来一句:“启奏陛下,臣闻苏常两地,有万民共襄义举,为纪念忠义之士,修建庙宇。江东诸州百姓风闻之后,踊跃前往修庙工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皆为感念亡故义士也。”
  “噢?竟有此事?”
  李董一脸惊异,非常的不可思议,“不知是哪位义士,竟让百姓如此慷慨激越?”
  虞世南一脸感慨:“臣不敢言。”
  “卿有何不敢?”
  “因为苏常百姓万民上书州府,言此义士乃前隋忠臣,恐引陛下朝廷为难,故望州府诸官,勿要上奏此事。然则此等汹汹民意,苏常州官焉敢不报?”虞世南顿了顿,“然则上报实乃官员本分,不报乃是顺应民意,苏常诸官两相为难,便将此事托付于微臣,望微臣施展援手。”
  “民乃义民,官是好官。朕当厚赏。”
  李董表示了自己的仁德,然后众臣连忙道:“陛下仁德。”
  然后李董继续问道:“纵使前隋忠臣,百姓祭祀,又有何妨?民意汹汹,朕岂是无量之君,尔等又是无德之臣?”
  “臣等惭愧……”
  于是李董一脸正色:“卿只管说来。”
  “谢陛下。”虞世南躬身道,“百姓修庙拜祭之人,乃是前隋武烈侯麦铁杖,出身南陈,战殁辽东。少时有侠名,有异能,一日行五百里,天下莫有比肩者。跟随杨素征战,每每先登,乃悍将尔。”
  “竟然是他?!”
  李董一脸震惊,太震惊了,朕都不知道的。
  殿内一阵死寂,温彦博脸皮一抽,他就知道会是这个样子!
  然而又能怎么办呢?反驳?这可是百姓自发的义举,都定性是义举了,你还能怎样?而且这个义举,是纪念侠义忠义的麦铁杖,又没让官府出钱出力,而且百姓还很体量朝廷的难处,让州府不要和皇帝说,省得皇帝为难。
  多好的百姓啊,自己出钱出力不说,还给朝廷添麻烦,为皇帝考虑,为朝廷干臣考虑。这简直比三代之时的百姓还要让人感动啊。
  “臣亦有奏。”
  一人出列,竟是刚从陇右道回来的李勣。
  “卿有何奏?”
  “河北道百姓坊间亦有民情。”
  温彦博惊呆了!你个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在陇右道做黜陟大使,然后特么管河北道的民情?你特么在逗老夫?
  房谋杜断惭愧地低下了罪恶的头颅,勿板挡着脸,不敢让人看到。
  只是温彦博偶尔瞥了一眼他们,发现两位肩头颤动,显然是非常的惭愧……
  “卿所闻何事?”
  “臣听闻河北边陲,有百姓宰羊祭奠,痛哭不止。有小儿唱‘可怜辽东河边骨’,动人肺腑。更有百姓呼喊忠义亡魂,酒洒黄泉之际,竟有大风过境,隐隐传来‘过河’呼号嘶吼,如雷如闪,激越慷慨!”
  李董猛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一脸激动地瞪圆了眼睛:“竟有如此奇事?!”
  李勣微微点头:“臣不敢欺君,此事河北道已经传入河东,河套亦有所闻。如今百姓结言乃埋骨辽东将士之怨念。”
  众多武将都是一脸震惊,他们是真的震惊,不是演技,发自肺腑的。
  看到众打手这么给力,李董很满意,然后长吁一声道:“不知边陲百姓,祭奠何人?”
  “乃辽河酣战而殁,麦氏铁杖公也。”
  这话一出,百官都震惊了。卧槽,大新闻啊!
  然后李董一听,身躯一震,接着颤抖地缓缓而坐,感慨地低下了头,抬手微微擦拭眼角的泪水:“可以欺君,然则如何欺民?民意耶?天意耶?朕……惭愧啊。”
  “陛下仁德……”
  温彦博胡子在发抖,他低着头,一脸铁青。
  而房谋杜断同样低着头,只是喊着“陛下仁德”的时候,声音有点大,非常的清脆响亮。
  这让他们想起了当初夕阳下的奔跑,那是他们逝去的青春……
  当年,也是这个样子,在李董的带领下,框一下小弟朝着对手就A过去了。
第五十一章
此物有玄奇
  贞观初年的贵族有个特点,虽然李唐元从勋贵张牙舞爪,然而天下所认可的最顶级家族,依然是五姓七望。尽管五姓七望在科举制度出来选择了蛰伏和不认可,但是,不论是皇族也好,还是说贞观重臣,依然以娶“崔氏女”为傲。
  哪怕是李董,虽说嘴炮说老子的祖宗是老子,但通常情况下,还是打出陇西李氏的旗号,并且引以为荣。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崔、卢、王、郑依然屌的没朋友,在野认可的名门,还是他们,哪怕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都比不上,只能在关洛装一下。
  这惹恼了李董,所以李董要干死他们,但是很显然不可能马上干死,只能慢慢地干,九浅一深地干,孜孜不倦地干……
  于是李董准备写书,在有了宣纸的情况下,版税可以降低一些,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这本书叫《氏族志》,本来是打算明年就出书的。然而这事儿因为某只野生工科狗的缘故,发生了一点点小问题,以至于李董不打算出书了。
  “平生不识麦铁杖,便称英雄也枉然?”
  “任你斧钺钩叉,不如我铁杖来杀。”
  “古今英雄,如燕赵悲歌,如齐鲁慷慨,如吴越激昂,如秦晋炽烈,安得麦公否?”
  “遍数古之忠臣良将,未闻有此视死如归者。”
  “但闻辽河伟丈夫,每每先登,披坚执锐,虽九死其犹未悔,长使吾热泪沾襟。”
  “麦公非前隋之麦公,乃天下人之英雄尔。”
  “铁杖目不识丁,焉能手书‘忠义’二字,然则其人其事,实乃以血为墨,以骨为笔,字字忠义也。”
  礼部的人把一张纸塞到李董面前,然后李董眉头一挑,扫过一溜的文字,沉声道:“此等文字,何人所为?”
  抖了抖纸张,略薄,比平常用的宣纸档次还差点儿,不过拍板奇特用词直白,皆是市井之言,让李董很是新奇。
  前阵子因为温彦博没有鹰的眼睛豹的速度,所以知道消息晚了点,于是被李董一干走狗用熊的力量打的半身不遂,目前暂时不敢在朝会上装逼,非常低调,李董很高兴,很满意。
  这让李董觉得,有了朕的运营,只需要A过去就行了。
  可惜征辟五姓七望的人才,还是吃了个闭门羹,人家山东士族说了,他们家的子弟才智鄙陋,德行粗疏,非良臣也。
  然后李董就明白了,这群贱人还是要装逼……
  于是找了长孙无忌和房谋杜断开了个会,准备提前把《氏族志》出版,然后直接画个圈圈诅咒崔郑卢王,把他们的姓氏定到第三等。
  这手段实话讲略低级,李董也很清楚,这简直和熊孩子在别人背后画个猪头一样的弱智。
  但没办法,皇权要集中啊,再没溜的事情也得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