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1398

  正在水缸里练闭气的王万岁一口气喷出来,猛喝了几大口,呛的眼泪鼻涕横流。
  厨娘九婶把包子脸洗剥干净,这才扔到张德榻上。老张回来后,一看薛招奴那红扑扑的小脸,顿时骂道:“败家娘们儿喝酒也不知道带点回来!”
  “郎君,整罐葡萄酿都带回来了。”
  门外,坦叔声音也是有些纠结。
  “等明年,咱们在渭河那边的葡萄,也该结果了吧?”
  张德感慨万千,做甜葡萄酒,也得有葡萄啊。虽说葡萄已经在长安种植,然而少得可怜,像老张这样规模种植的,头一家。
  放上辈子,为了逼格,老张肯定要搞一瓶脱糖干红。
  然而在唐朝,反正葡萄酒是稀罕货,老张一时半会儿也造不出来雪碧,没办法兑干红,所以算了,还是直接甜葡萄酒吧。
  反正老子白糖冰糖多的是。
  “郎君,白天礼部来了人。”
  “又找我做什么?”
  “不是找郎君的,是为宿国公……”
  张德一愣:“怎么不去程三郎那里,反而跑来我这儿……呃,麦帅?!”
  坦叔点点头。
  然后诚恳道:“礼部的人说,外朝正在商议,是否要追封宿国公。因为中书令反对,所以此事还在僵持。”
  “好,总算没白给喂他们狗粮,关键时候,还是有用的。”
  张德猛地双手一背,眉头紧皱:“此事很重要,事关麦帅身后名。坦叔先不要急切,既然温老儿从中作梗,还需琢磨一番。库房还有多少黄金?”
  “马蹄金尚有一万。弗林国的金币有八千。”
  “都拿出来,麦帅身后名,不能省。”
  张德看着坦叔郑重道,“长孙家刚刚去职,不会蹚浑水。目前朝堂中能出力的,只有房公杜公。”
  “郎君,此事和郎君无关……”
  坦叔老眼浑浊,略有呜咽道。
  “坦叔非吾长辈耶!”
  张德突然双目如电,盯着坦叔。
  “唉……”
  坦叔长叹一声,躬身道,“张氏恩情,何家后人不敢忘。”
  “笑话!”张德大喝道,“只凭麦铁杖三个字,足矣!”
  言罢,张德立刻出门,打了个唿哨,黑风骝便自己出了马槽。张礼红正要洗漱,见张德出门,立刻道:“郎君。”
  “让三郎四郎跟着吧,你也累了,赶紧歇息。”
  “哎。”
  张礼寿张礼海换上劲装,别好匕首跨上横刀,这才跨马跟着张德离开。
  本来是要去张公谨府邸,临到坊口,张德突然道:“走,去房公府上。”
  “郎君,快要天黑了。”
  “无妨,实在不行,去平康坊留宿就是。”
  到了房玄龄府邸,张德拍了拍黑风骝,让它留在栓马桩旁,张礼寿上前打门。门子也是十二卫出身,一瞧张礼寿,愣道:“三郎,怎地来这儿?”
  “非是小弟前来,实乃我家郎君拜访房公。”
  说着,塞了一枚银锞子。
  门子连忙拒绝,推脱不过,才捏在掌心,抱拳道:“三郎少待,我去看看房公歇息没有。”
  片刻,门子一脸喜色,道:“房公让小张公去正厅说话。”
  张德进去之后,冲门子点点头,然后扔了一袋金豆子给张礼寿:“你们带着往日兄弟去耍子,半个时辰后,再来候着。”
  房乔听说张德前来,也是讶异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张德所为何事。
  到了正厅,却见房遗直也在,张德行礼道:“德冒昧前来,还望魏国公莫要见怪。张德见过兄长。”
  “操之,你所为何事,老夫心知肚明。”
  房乔轻抚胡须,眼神也有些发愁,“然则此事难处,你可知道在哪儿?”
  “可是事关前隋?”
  房玄龄摇摇头,“谥号武烈,就算前隋忠臣,又如何?”
  武烈侯是麦铁杖的谥号,死在辽东绝对是给杨家尽了忠,哪怕临死之前,也提醒儿子们,人一辈子,总要有些追求。忠义二字,该当真的时候,就要当真。
  “房公,还望房公赐教。”
  “你可知道,斛薛部一事,让魏征很是消停了一阵么?”
  张德一愣:“斛薛部和魏秘书又有何干系?”
  “当初是谁说温家堡的都该死?”
  房玄龄突然冒出来这么一句。
  这般提醒,张德哪能不明白事情根脚。
  “唉!竟是辽东!”
  当初决定突厥命运的方法之争,其实就是政治路线的斗争。斛薛部造反,使得魏征的主张遭到重创,温彦博一脉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直接支持,但话语权大了不少。若非因为张德的关系,使得李思摩基因突变,恐怕此事就是温彦博彻底胜出。
  对蛮夷的安抚要优先征讨,恐怕就会成为主旋律,成为政治正确。
  因为张德的种种影响,李思摩发生了变化,杨师道发生了变化,张公谨发生了变化,以至于现在两种主张,还是处于僵持阶段。
  而很显然,高句丽,也适用这场争斗。
  麦铁杖本身没问题,但皇帝追封麦铁杖,是为了张德为了南方遗族。但麦铁杖却是在征辽时候死的,这就有说道了。
  因为这会造成一个信号,皇帝有强烈征辽的意愿,这会严重打击中书令此时的势头。
  “你明白就好,所以,追封加衔,极为难办。”
  没有追封,那么麦氏在官方,还是不能正名。
  张德一脸愁容,突然脑子一转,沉声道:“房公,若是不追封加衔呢?”
  “何意?”
  “德请房公助一臂之力!”张德突然眼睛充满火焰一般,郑重道,“请房公奏请陛下,封麦帅为神!”
第四十五章
不谋而合
  封神不比封圣,后者需要的条件无比苛刻,需要数代乃是数十代统治者的认可。统治阶级在建构制度时候,需要指导思想和统治手段,就会封圣。
  皇权需要“礼”来巩固,这样篡位者就要承担逾礼的社会风险,简单来说就是合法性很难获得同一阶层的拥护。
  李世民之所以磕磕绊绊,还是度过了改元前几年的痛苦期。一是他没有事实篡位,毕竟他杀的是储君和亲王;二是不管“传位”真假,李渊还活着;三是他给予了地主士绅阶层政治权力,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所以不管曾经的敌人有多少余孽残党,都掀不起浪花。
  但既然将政治权力让渡出去,就必然会引起争斗。众犬争食,总有死伤。北地士族代表温彦博,他需要操持对外活动,那么就有自己的主张。
  旗号很简单——“仁”。
  怀柔政策总体来说就是和平路线,对有恒产的士族而言,有极大的吸引力。泥腿子只有在自己的地盘上老老实实耕地,才能延续他们庞大的家族。
  所以,当有人反对温彦博,就是反对怀柔,就是好战,就是反对“仁”,简而言之就是不仁。
  从中枢到地方,这是一脉相承的,话语权掌握在他们手中。能滔滔不绝举一反三者,又无一不是五门七望类似大族出身的子弟。
  因此,长孙无垢是出于拉拢张德的心态,让李董厚待张德身边亲人。李世民有更深的考量,追封麦铁杖,对稳定巴蜀、荆襄、江东,很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
  毕竟,麦铁杖当年给陈朝皇帝撑过伞,陈灭亡后,杨素平叛,他更是有名的先登。一刀斩三十,杨素麾下,也仅铁杖一人。
  然而麦铁杖在隋朝的官方地位,不算什么,真正让人动容的,是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知忠义。战死辽东之后,一向薄情的杨广还把他的尸体赎了回来。麦铁杖出殡抬棺的人中,就有宇文士及的爹宇文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