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2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80/1398

  听到张德的感慨,长孙无忌眉头微皱,顿时知道“东瀛州”那边,一定是出现了什么变化,而且是他没有看透的。
  老阴逼心下也是有些忌惮,跟张德合作,以前都还好。但现在,从来都是“与虎谋皮”,这个江东最大的“地头蛇”,什么时候作妖,根本无法判断。
  “操之,这‘够狠’感慨,从何说起?”
  “杜大哥使了个毒计,不差天竺修长城多少。不过若是成了,怕是眼下在‘扶桑地’的人,都要给他立碑纪念。”
  “噢?”
  老阴逼微微拂须,虽然好奇,但却没有追问的意思。
  不是他不想知道,而是知道了也没有意义,“扶桑地”的好处,长孙氏也就是分一杯羹的程度,并非是主要上桌的巨头。
  不过,老阴逼心中还是打算着,等坐上江南总督的位子之后,“扶桑地”有什么行情,离开谁也不可能离开他江南总督,到那时,自见分晓。
第九十二章
分水岭
  国朝官场集中了整个帝国最精华的那部分人才,当东海宣政院只是在内地进行几个惯例施政通报之后,精英们意识到,时代变了。
  以贞观二十五年八月为分界线,之前官方对民间的航海贸易,是不鼓励不反对的态度。
  但是之后,官方的态度就是大力支持。
  “若按照东海宣政院所言,倘使五口之家,每新增丁口一人,这减免税赋的额度,着实可观啊。”
  “还有从‘东瀛州’进口的关税,各地市舶司都会根据东海宣政院所发凭证进行免征。”
  “会不会为权贵专用?”
  “有一定会有,但绝不会多。”
  “如何敢这般断言?”
  “‘东瀛州’新置宁波州,州刺史乃是东海单道真。又东海都督府都督为‘独臂将军’王祖贤之子王万岁,唐军战兵所出军府,又统归朝鲜道行军总管府,如今总管正是进达公。只这三人,谁敢在东海放肆?”
  京城之中,在“天上人间”寻觅乐子的人都是在议论着此事。
  “扶桑地”的确穷困不假,但“多产”金银,除此之外,现在唐军占领的土地,耕地面积总量是不少的。
  对有些河北道河东道甚至是河南东道的普通百姓来说,吸引力依旧存在,只可惜大部分人无法适应这种迁徙。
  唯有登莱以西丘陵地带的百姓,最为适合迁徙。
  大多数百姓不可能知道这个消息,但权贵们却是心中有数。
  目前东渡最成熟最安全的路线,以直隶近畿为例,就是先抵达登莱,然后从登莱渡海朝鲜道,再从朝鲜道转道鲸海南渡。
  这是减少伤亡最少的路线,至于说直达的航线,大多都是货运贸易。有把握大规模运输“旅客”的直达航线,只有南方上海镇才有把握。
  而上海镇的这个把握,也是摸索了很多年,三大船队死了不知道多少人,沉了不知道多少条船,才有的经验。
  “杜东海所图甚大……”
  有人如是感慨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杜构是想要尽快消化“扶桑地”,至少是“扶桑地”的西部地区,要尽快吃到肚子里去。
  但也不得不承认,杜构的想法是很正确的。
  因为现在朝廷明显停止了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仅有的几处“热点”,也就只有朝鲜道行军总管府下还算烈度比较高。
  其余剑南、黑水靺鞨、南海、天竺……都是小规模的冲突。
  不趁着朝廷资源内敛集中,然后一波干挺“扶桑地”,等到五年十年后朝廷积蓄了力量再度扩张,恐怕杜构有什么动作,也是给后辈做嫁衣。
  所谓“时不待我”,有时候也是因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东海事多啊。”
  “是啊。”
  在“天上人间”感慨万千的人,除了官场精英之外,那些个闲着没事干的老旧勋贵,也是在那里羡慕嫉妒恨。
  一个个化身柠檬精,酸味冲天。
  杜构年纪轻,他们可以理解,毕竟“杜天王”之后,加上本身能力也不错,还有一帮社会大哥在撑腰。那么杜构不管搞什么,只要不是搞造反,就能赚个盆满钵满,谁也不好多说什么。
  但长孙无忌就不同了,这老阴货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把帝国最精华的几个出口贸易港全部拿下。
  更恶心的是,这里还是帝国高档丝绸的生产基地,地方人口总量,是为数不多能够跟北方抗衡的南方州县。
  当初长孙无忌推中校署之江东分署的时候,就知道这老东西胃口不小,但真的张开血盆大口的时候,还是把一干武德老臣给惊到了。
  江南总督也就罢了,“边角料”地区还被长孙无忌给切割出去,让福州刺史贺兰庆巡抚四州及流求诸岛。
  品级上贺兰庆并没有提高多少,但背得锅可不小,出事儿就是他的锅,有好处,还得上缴长孙无忌一份。
  因为贺兰庆巡抚四州及流求诸岛,也是要在长孙无忌的领导之下,才可以去行使“巡抚”一职。
  推举贺兰庆巡抚四州及流求诸岛一事上,如何定夺贺兰庆的差遣品级,也是议论了好久,原本是直接按照贺兰庆正四品下的品级来安排,但可能是长孙无忌透露了一个消息,说是张德很快入京,而且很欣赏贺兰庆,于是乎,七部大佬们想了想,准备把贺兰庆的品级再抬高一下。
  这事儿还没有定论,属于“风闻”的范畴,朝廷内外并没有正式议论,弘文阁也从来没有公开讨论过。
  有点贞观二十五年夏天,新一个“路人皆知的秘密”的意思。
  “张操之居然要入京?”
  “自去武汉,几年未见入京吧。”
  “上一次入京,还是杜相公仙去那会。”
  “他怎敢入京的?”
  “怕甚?他儿子都敢单枪匹马前来京城,何况是他?”
  “说的也是。”
  用常理来判断张德,貌似都不怎么正确。
  其实还有一个人大家都没敢说,那就是安平长公主殿下。张德的长子张沧,就是安平长公主殿下所生,简而言之,李芷儿就是张德的便宜老婆。
  而这个便宜老婆尚且都来了京城,何况张德本人?
  有人以最大的恶意琢磨着,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要是李皇帝豁出去,就是要杀全家,张德还能跑得了?
  只可惜这么多年下来,两朝旧勋也明白过来,或许当初最想杀了张德的应该是李世民,但现在,怕不是李世民最希望张德活着。
  甚至有些武德朝老臣寻思着,最想张德当场去世的,可能就是张德自家那些想要“位极人臣”的老朋友好兄弟们。
  “你们说,这湖北总督一职,就不会有变数了?”
  “怎么?还有谁想要挑战一下张氏叔侄?”
  “这行中书省之权柄,交由一姓一家,绝非好事啊。”
  “呵,此一时彼一时……”
  以前李皇帝怕人“尾大不掉”,但现在,李皇帝身体大不如前,精力心血想要和年轻时候一样,可以去镇压叛逆,根本就是不切实际的事情。
  两害取其轻,还是让“尾大不掉”的张德帮忙镇压那些个想要搞风搞雨的,反而要轻松得多。
第九十三章
革新
  九月,王中的返回棣州之后,朝廷加封他朝散大夫。至此,王中的正式完成了蜕变,中低阶层狂喷“满朝公卿”都是王八蛋的时候,王刺史也终于有资格位列其中。
  屌丝逆袭不外如是,得知妹夫如此“逆天”的时候,还在河东“蹉跎”的柳明传很是佩服当年妹妹的眼光。王中的这个死要钱的穷逼,居然能走到这一步,真是闻所未闻。
  和马周比起来,王中的才是真正的“寒门崛起”,甚至王中的连“寒门”都差点意思,可以说是“庶民的胜利”。
  哪怕再怎么恶心王刺史阿谀奉承拍马屁当吃饭,时下两京“选人”都是佩服不已。不仅是寒门子弟,就是老世族门庭,也是感慨万千,欲跟王刺史达成联姻的老大世族不在少数。
  实在是王中的展现出来的潜力,非同小可。
  即便在国朝诸多地方大员的序列中,王刺史也是属于“青壮派”,年龄并不算大,官场上再熬个二三十年不成问题。退休之前,说不定还能混个“相公”当当。
  “这棣州刺史媚上的功夫,当真是学不来啊。”
  “你还别说,王棣州在京中人面真是广。新晋‘冠军侯’居然也去他宅邸赴宴小酌一杯,真是……叹为观止,叹为观止啊。”
  “程碛西居然也跟他有旧?”
  “这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80/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