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1/1398

  改姓氏为龙氏之后,投献到武汉、苏扬的龙氏子弟极多,其中就有拜师学艺的。何坦之徒弟不多,但也不算少,这些龙氏子弟,就有在何坦之徒弟门下学习技艺,所以称呼何坦之一声“太师傅”不为过。
  只是龙氏子弟虽然称呼何坦之为“太师傅”,但开饷吃饭,却是从江阴张氏走,漕运码头上的狠角色极多,龙氏子弟能够站稳脚跟,也是因为张氏愿意掏钱养着,所以何坦之吩咐他们前来相助张沧,自有道理恩义在。
  “你们几个,莫不是洛水漕渠行厮混的?”
  “好眼力。”
  打首的小子笑了笑,冲说话的一个警察卫卫士道,“倒也是打过交道。”
  “莫要闲扯了,上坡先把几个尸体拉下来,少待留在弘农县。”
  张沧说罢,龙家小子就带着人摸了上去,马灯照耀之下,自然就看的清楚。
  随后张沧转头又对欧文和带队警察卫的人说道:“这些功劳,我就不要了,你们两家少待割了耳朵分了吧。”
  欧文也不客气,拱拱手道:“那就谢过大郎。”
  “还不过来谢过张大郎!你们倒是好福气,跟某出来一趟,竟是捡了这等便宜。”呵斥了一声还一脸懵逼的两个小黄门,那两个小黄门顿时反应过来,连忙小跑过来给张沧行了个礼。
  有这么一晚上,两个小阉至少评一个“办事得力”绰绰有余,欧文在上报一个“颇有勇力”,将来进学兵部、刑部或者大理寺、鸿胪寺,就不算太大的事情。熬个几年,外放做“太监”也不是没有可能。
  实际上欧文的路数就差不多这样过来的,只不过欧文运气太好,不能当做常例来看待。
  “谢过张君!”
  “无妨。”
  张沧摆摆手,又提醒了一下,“最好寻两把横刀,去尸体上戳两刀,记得身上抹点血。”
  “多谢张君提点。”
  警察卫的人也是暗爽,能分到功劳,这个夜班没白干。而且他们的人也没受伤,全员存活,可以说是运气好的出奇。
  领头的警察卫搓着手,对张沧道:“俺原本也是从京城过来西京暂领差遣,不曾想有这好处,张公放心,日后在京城,‘女儿国’有甚腌臜事情,只管去南城警察卫官緳来寻俺。”
  有了好处,这个自报家门乃是孔总理远亲的军头,顿时来了精神。
  江汉观察使的儿子啊,原本还想着怎么攀扯关系,现在还真是误打误撞,当真是攀扯上了。
  今年开始,警察卫继续改制的力度相当大,上头的大佬,还有退休的几个十二卫大佬,都想着十年之内,也能把警察卫运作成强力部门。
  只是一口吃不了个胖子,此事本就是水磨工夫,慢慢地打磨。
  收拾好了尸体,继续前行,一路到了鸿胪水,过河之后,到了弘农县的站台,这才松了口气。
  弘农县的站台,是一站多用,除了物流、客运之外,这里也是驿站中转,外官进出两京,在弘农这里的官舍,也是集中在站台,加上周围村落集市形成的客舍,整个弘农这几年,大多是围绕着京洛板轨来发展。
  有人袭击钦差,这个事情自然是惊动了弘农县令,不过欧文和张沧没有逗留,换了车马,继续赶路。
  留下来一个小黄门和警察卫的人跟弘农县令解释,路上龙家子弟进了车厢,陪同张沧。
  “大哥,适才摸了那些尸体,来源有点复杂。箭矢形制是大河工坊的,刀剑则是石城钢铁厂的。有两个腿粗外扩,当是常年骑马的,脚掌前掌厚实,牙口粗陋,大抵是漠南厮混的马匪。”
  “除了这两个,那个被勒死的,应该是常年使唤刀剑的,虎口老茧厚实,腰背宽大,我猜是河南本地人。”
  听得龙家子弟的猜测,张沧微微点头,看着欧文:“欧监,你怎么看?”
  “此事我说了不算,得回转询问大师傅。”
  欧文的大师傅是康德,就算查到谁泄露内中,也是内监自我处理,不可能曝露出去。
  当年裴寂的一个罪名,就是把宫闱里的事情拿出去乱讲,欧文身份不同,作为皇帝家奴,他的自我意识,也就到此为止。
  “嗯。”
  张沧也理解欧文的难处,不过刺杀他这件事情,不能就这么算了。
  固然知道自己老子时不时都要被人刺杀,但张德是张德,他是他。两人所求都不一样,对待刺客的态度,自然也是不一样。
  拿起水壶喝了口水,张沧神色镇定,内心却是一团火气,一旁龙家子弟瞄了一眼,内心暗道:怕不是大郎君有了想法。
  过了弘农,一路倒是太平了不少。
  不过毕竟经历了刺杀,再如何太平,众人也睡不着。
  到潼关之后,欧文把此事告知之后,就有骑士先行赶路,前往长安禀报。
  还没有等到天亮,有些个熬夜打牌的闲散勋贵,便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一时间吃瓜群众无数,都看着天亮之后,到底会上演什么样的戏码。
  只不过天亮之后,第一时间得到消息的张公谨和秦琼,都是不以为意,如果张沧死了,大概会有热闹。
  现在人好好的,怕不是“有惊无险”,便揭了过去。
  只不过,打人不打脸,李皇帝派人出去接一个搓澡工,也有人要去杀了。这不是跟张德过不去,而是跟李皇帝过不去。
  最重要的是,张公谨略微推算了一下,按照袭击的时间,布置这个事情的人,大概是在欧文出去之后三四个小时之内,就查明了欧文的动向,还有欧文要办什么事情。
  查明之后,还要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安排刺客进行刺杀……
  “都不是等闲之辈啊。”
  吃早饭的时候,张公谨啃着煎饼,喝着豆浆,冲一脸淡定的秦琼如是说道。
第四十三章
求稳
  有些仇可以化解,有些仇就是不死不休,终究是要分一个胜负,搞一个你死我活的结果出来。
  老张人在武汉,却对张沧遭受刺杀这件事情洞若观火。
  一路行来,只说在土地上的争夺,就不知道多少人命多么算计。倘使张德带人打金上分,倒也就罢了,只可惜有些时候不可能面面俱到。
  “忠义社”那百几十号权贵跟着养活,已经殊为不易,总是要有人站在一旁羡慕嫉妒恨的。
  嘀——
  “汉安线”工程的工地上,伴随着一声哨向,从工棚中出来的工人便成群结队地上工。
  不时地有已经在轨道上跑起来的“手摇车”穿梭着,这些人力轨道车时速相当可观,大概在二十公里每小时左右,运送六到八石的物资不成问题。只不过它是辅助工具,担当原物料运送的主力,依旧是畜力轨道车。
  倘若在工段施工比较困难,难以进行物料投放的地方,则是直接蒸汽机车拖拽大量物资,一次性投放。
  这样干的目的,既有实验蒸汽机车可靠性的需要,也有锻炼列车班组的意思。
  “新到的施工队怎么样?”
  拿起望远镜,看了看远处的工地,张德开口问道。
  “李交州送来培训的还算勤力,这些交州小工极为吃苦,也肯干活,就是干活不怎么动脑筋,埋头死干,让做什么就做什么,指派之外的,就是两眼一抹黑,无从下手。”
  “李道兴一个人给多少培训费来着?”
  “五贯。”
  “那还行。”
  张德点点头,倒是很满意。眼下一个奴工,最矬的也是五十贯起。这种最矬的,往往都是瘦弱不堪,最多就是摘个棉花,还是摘不了一天的那种。
  如今不比从前,死了就是死了,现在奴工越来越金贵,大农场大种植园的风气逐渐形成。
  尤其是在流求,原先张德就是开辟了岛北种植园和农场,但跟攀上交情之后,吴王府通过长史权万纪的关系,用了福州、建州的坐地户为马甲,在岛西也开辟了相当可观的种植园。
  总面积比岛北还要大,就是受限于地形限制,大量种植园和农场,形成了一条岛西种植带。
  对于防御山地土著来说,压力就有点大。
  所以和岛北有专门的职业武装人员不同,岛西则是“全民皆兵”的状态,算是把府兵特色用到了流求这个小岛上。
  这种变化不可能只是局限于一地,大唐现如今各地的经济联系十分紧密,交州虽远,但还是形成了“广交会”这种利益团体。
  而李道兴的宗室身份,又加强了交州和中国的政治联系。
  至少为了延续香火,李道兴在交州还是蛮拼的,大有续命三十年,家业千千万的意思。
  为了深耕,交州地方处理战俘、奴工,也逐渐转型,伴随着全国的高压政策“衰退”,“怀柔”手段浮出水面,也是应有之意,算是响应了国家号召。
  仅仅是李景仁自己,就大量纳妾交州早先土著豪帅的女儿,再通过这些女儿,反向控制土著部落。只李景仁一个人,大概就摆平了七八个大型部族,整个交州地面早些年增加的熟番,都是通过这种方式。
  李景仁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平民版“李景仁”随处可见,甚至还有广州出身的冯氏子弟。
  交州局势稳定之后,成长起来的“蛮二代”,也全然跟母族没有太大紧密关系,即便有,也只是母族需要“蛮二代”的关系。
  而按照中国惯例,“蛮二代”只要爸爸是汉人,那“蛮二代”即便在社会上有点受歧视,但在法律上,他就是汉人。
  继承权是最明显的特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