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2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30/1398

  远远围观皇帝的人不少,有些人一辈子没见过皇帝,听说皇帝要来长安,便从咸阳甚至更远的地方,早早来了长安,就为了看看皇帝长什么模样。
  此刻在长安的城墙上,其实也偷偷地站了不少老旧勋贵的家眷。有些换了男装的女郎都瞧瞧地带了一枚望远镜,十几二十个人轮流拿着望远镜观看。
  “阿姊,那就是皇帝?当真有些非凡气度。”
  “那是皇后么?果然不愧是母仪天下……”
  城墙上巡视的羽林卫并没有阻拦这一切,这种场合,只要不是有意编排,或者行刺杀之事,大抵上也不会驱赶出去。
  毕竟,有本事从城楼就攻击銮驾的人,实在是不多。恰好皇帝自己就是此间高手,还害到他,还真是有些不易。
  “啊!”
  一声惊呼,有个女郎连忙把望远镜递给了旁边的同伴,然后掩着嘴一个劲地干呕。
  “小妹,你这是怎么了?”
  “那边在干什么?我看看……呕——”
  程处弼咧嘴笑看着那些挣扎的胡人,他听得懂眼前所有胡人讲的话,这些胡人在诅咒他,谩骂他,可是,这些愤怒、咒骂,越是激烈,月是让程处弼笑得极尽邪恶。
  微微地抬起手,成千上万道目光下,只见西军精锐将一个个胡人摁倒在地,一脚踏着背,一手拿着刀。
  “杀!”
  抬起的手落下,西军精锐顿时干脆利落地抓住胡人的头发,手起刀落,血溅五尺!
  早有心理准备的孔颖达纹丝不动,忍住了腹中的反胃。然而教育部的随员中,有些人居然没控制住情绪,或有呕吐,或有惊呼,甚至还有几个年轻后辈,居然晕厥了过去。
  这让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面若寒霜,心中将这些让教育部蒙羞的人,一一记下。
  拄剑而立的李世民很满意,他甚至缓缓地抬起一只手拂须,慢条斯理地,就像是欣赏一幅画。
  有人本以为这种场面,会惊动御驾,就算沙场骁将出身的皇帝吓不到,长孙皇后这个女子,总会吓到吧?
  然后有心人却发现,长孙皇后神色淡然,全然没有变化。
  这一刻,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年轻后辈们,才对贞观皇帝和皇后,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不是“尧舜禹汤”的装裱吹捧,而是真实的,活生生的,英雄豪杰,就站在不远处,站在“四夷怀德碑”前。
  “尉迟卿。”
  “是,陛下。”
  西军带来的胡人杀干净之后,随着李世民的一声呼唤,尉迟恭调转马头,拎着马槊缓缓地走到仪仗一侧:“带上来——”
  一声爆喝,在这个已经鸦雀无声的环境中,简直犹如惊雷。
  很快,就有数十个早就魂飞魄散,抖若筛糠的蛮夷被羽林卫带了上来。这些蛮夷牙口齐整,显然是营养极好,不是低贱之辈。
  当他们被拖上来之后,西军浑然不觉一样,从羽林卫手中接过人,然后非常麻利地一脚将人踹翻,依旧是脚踩背脊,一手抓住头发,一手持刀。
  “杀!”
  哗!嗤!
  又是血溅五尺,再度人头飞起。宛若禽兽的西军众人,让那些围观的羽林卫“骄兵悍将”,只觉得毛骨悚然。
  虽然都是厮杀汉,可西军这些禽兽,已经不是杀人如杀鸡那么简单。西军杀人,犹如吃饭喝水,全然就是一种生活,一种习惯。
  谁也不知道李皇帝大庭广众之下,在长安城外,在“四夷怀德碑”前,到底祭祀了什么。
  但是,看着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凡是看到今日这华丽又血腥一幕的人,都会印象深刻,都会刻骨难忘。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忽地,仪仗之中,有个老迈声音响起,众人看去,竟是教育部总理大臣孔颖达,在那里高亢而歌!
  话音刚落,身旁褚遂良、于志宁等人,就像是本能一样,同样朗声而歌:“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
  一遍又一遍的高亢之声,由近及远,由少转多,李世民的背后,从一个、两个、十个、百个、千个……数万人都在为之而喝!
  “四夷怀德碑”前,那人头落地,那血流成河,便是有千百个理由,都不及这一刻的理由。
  君王祭告的是天地,是苍生,是四方,是古往今来!
  贞观大帝的丰碑,就是要宣告四方:四夷不臣,虽远诛之!
第三十一章
南京
  “西京恁大的礼仪,你不去看看,当真是可惜。”
  百无聊赖的李芷儿躺在院子里休息,一旁老张正在琢磨着期中考试的卷子该怎么出。
  听到李芷儿说话,老张头也都没抬:“这年头,除非几十万大军对战,那倒是有点看头。其余的……小打小闹啊。”
  等老子发明了时光机器,老子带你看看什么叫作礼仪之大。
  就贞观朝的动员能力,怕不是连全国农民运动会都不如。
  见识过海陆空一起刷镜头,贞观二十五年最多就是跑热气球上掏个望远镜。
  “好大的口气!”
  “嘿,你还别不信。要不我组织个工人运动会,踢球、打球、技击、相扑还有划水跑步甚么的,都一气弄上一套,规模绝对比立碑祭告还要大。”
  “……”
  知道丈夫心态是扭曲的,精神是变态的,李芷儿收了跟他分辨的心思,转而感慨一声,“也不知阿耶近来如何。”
  “他一个朝着九十岁狂奔的人,还用你担心?你还是担心担心自己儿子吧。”
  “可是东京又来了消息?”
  “这小畜生开始跟杜楚客的闺女约会了,你说呢。”
  “……”
  原本李芷儿有心想说儿子像你,但仔细一想,丈夫还真没勾女过。倒是不要脸的狐狸精一个接着一个倒贴过来。
  倒贴第一人就是她安平公主自己。
  心中恼怒,顿时瞪了一眼张德。
  “这几日房相来信,说是准备八月返回江西。他准备上疏二圣,准备增设南京。”
  “南京?!”
  李芷儿顿时从躺椅上坐了起来,“房相可有择选之地?若是尚未定夺,可在江东置办一处为南京!”
  “想也别想。”
  老张眼皮耷拉着,一边验算着应用题,一边道:“要么南昌地落地为京,要么广州升格两级。”
  “冯氏掏钱了?”
  “此事地方不掏钱,想要有这等当口?”
  这种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多想。“广交会”每年产生的利润,足够让七部大佬垂涎三尺的,冯氏再怎么想要以地头蛇来抵抗,也是有限。而且因为房玄龄在江西的缘故,赣州通往广州的道路,已经初步修缮拓宽,走马当然还是颠簸,可要说畅通南北,那是正经做到了。
  江西到岭南广大山区中的獠寨,虽然没有说全部拔除,但大量山獠归化为民,只看地方州县每年增加的户籍数目,就是心中有数。
  从房玄龄执掌江西政务以来,江西人口每年都是爆发式增长。
  除了夭折率降低、生育率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之外,外来人口输入是短期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其中“化獠为汉”这个大政策,多年以来长期贯彻,地方州县官吏前赴后继维持制度,才是促成江西总人口大大增加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30/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