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7/1398

  那必须不行啊。
  甚至可以这么说,“长孙太后”坚决要“还政”,别说“贞观老臣”了,哪怕是新君肱骨,也会哄着“长孙太后”,怎么地还要扶持新君一程。
  这扶一程是多远多久,不好说,可能三五年,可能十几二十年……
  都到了贞观二十五年了,关起门来谈名声那就是个屁,钱才是爸爸呀。
  眼下的东宫有什么呀?
  别说东宫了,就是朝廷的中央财政,现在也是欠了一屁股债。李承乾哪怕现在上位,给自己修坟的钱都未必够。
  而国朝这些年连续开动大工程,在“河中”地区搞治安战,这些钱如流水一般地出去,还要开辟新田、鼓励生产、刺激出口、剥削域外……一桩桩一件件下来,能让隋朝亡上几百遍的。
  若非时代相异,就贞观朝现在这个搞法,都不知道破产成什么鬼样子。皇帝死了连“炀帝”这样的“美谥”都不会有。
  说不定就是个“涝帝”,再不行就是“水帝”,水漫金山都漫不过贞观朝花钱的速度。
  但总归还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剧变,李世民修坟修的堂皇霸气不说,还不费劲,连最敏感的喷子们也觉得皇帝花“小钱”修“大坟”,这是仁君啊。
  否则按照传统“大帝”的配置,自己的坟头,怎么地也得预支两三年的国家财政收入。
  好么,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李世民的坟头得三亿贯左右。
  光武帝刘秀也没有他秀啊!
  所以说,李皇帝弄了九成宫的时候,那坟头周围的地皮都车了一遍,前后花钱一千多万贯,神不知鬼不觉,旁人还以为皇帝老子真是个仁义帝王呢。
  作为太子,李承乾能不知道自己老子的坟头花了多少钱?就不说自家老子,就是自己妹妹,亲妹妹,直接吧隆庆坊给占了,关键占了别人还没话说,为什么?有钱啊。
  如今隆庆坊改名隆庆宫,长乐公主富可敌国是真·富可敌国。东宫所出的皇孙,平日里想要提高一下生活质量,就指着去隆庆坊找长乐姑母。
  所以说,哪怕怀揣伟大理想,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李承乾头脑不清醒也会庆幸。于是乎,思考当皇帝之后该怎么大展宏图的想法,就逐渐冷却。
  农夫太子有点田,仅此而已。
  有了更加客观的视角之后,李承乾看待问题,自然就稍微务虚了一些。从我该怎么当皇帝,变成了我如果当不上皇帝,这个国家怎么办……
  他问张沧关于张德对李唐江山的论断,也是因为每次给张德写信,老张都语焉不详,从来不正面回应。
  和老油条张德比起来,张沧属于“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类型,怎么看都要好说话一些。
  而张沧就为难了。
  好在李承乾也是知道张沧为难,叹了口气:“唉,沧哥不提也罢。”
  “殿下缘何有此一问?”
  张沧不答反问,看着李承乾。
  “本王居行长安数十年,此间变化之剧烈,亘古未有。”
  似乎是打开了话匣子,李承乾主要把长安城中工商地位的提升和两汉先秦做了对比,又着重讲到了贵族头衔的转移,从“恩出于上”逐渐转变成“恩出于钱”。金钱在长安这个“小型”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它还是为权力所掌控,但依然展现出了不俗的威力。
  似维瑟尔这种逐渐洗白的胡商并不在少数,而白手套汉商,则是通过“认爹”“过继”“入赘”“赎买”等等手段,提升了自己乃至整个家族的社会地位。
  从“贱”到“贵”,本来就该像成都卓氏那样,几百年才能有眉目。但是现在,短短二十年,一代人的努力,就有希望。
  固然这其中有权贵的力量干预,但有了突破口就是有了突破口,这是毋庸置疑的。
  落魄贵族需要钱,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商贾需要体面地穿上丝绸,然后跟茶楼酒肆之中的穷酸措大说什么“之乎者也”。双方各取所需,可谓是一拍即合。
  听完李承乾的观察,张沧也不得不承认,能够做几十年太子的家伙,再怎么人情世故上差点意思,终究也是磨砺出能耐来。
  更何况,李承乾身旁还有李渊,还有李丽质。
  想了想,张沧看着李承乾道:“大人闲谈是说过一句话。”
  “噢?”
  李承乾一愣,他显然有点意外,没想到张沧居然愿意说了。
  “家父曾经说过,杀一个皇帝容易,杀两个皇帝也容易,但如今若是没有皇帝,天下还没有这样的准备。”
  “……”
  整个人就像是被电了一下,双目圆瞪的李承乾久久不能平静,他半天说不出话来。
  实际上,别说是他,李渊都没有考虑过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皇帝,没有了人主,这纲常何在?这秩序何在?社会又该如何运转?四民百姓又该如何各司其职?
  别说是他们这样的帝王之家,哪怕是名震天下的狂人李奉诫,他也没有考虑过万一这个世界上没有了皇帝,该怎么办。
  “大郎……当真这般说过?”
  “说过。”
  张沧点点头,“当时舍弟张沔也在。”
  “人可无父,岂能无君?”
  李承乾不解,喟然一叹,“真想去武汉看看呐。”
  “那就去。”
  张沧盯着李承乾,“殿下同大人乃是二十年挚友,去看看又何妨?”
  “呃……哈。”
  李承乾自嘲地笑了笑,指了指自己,“本王素来优柔寡断,又瞻前顾后。如今……”
  他伸手指了指几个正在吃饭的皇孙,“本王还有儿子女儿,哪里能率性而为。”
  “大人就可以!”
  张沧依旧盯着李承乾,“家父就可以。若论家业,恕沧直言,殿下比之家父,连九牛之一毛都谈不上。”
  “哈……”
  很是羞愧地笑了笑,李承乾很惭愧,半晌才点头道:“你说的对,终究还是本王太过谨小慎微,三十年来从来都如此。你说的对,我是比不上大郎啊。”
  张沧没有继续说话,而是拿起酒杯,又敬了李承乾一杯:“去或不去,全凭殿下自己的决心,沧言尽于此。”
  言罢,张沧一饮而尽。
第九十章
壮志
  介于李承乾的现状,张沧对他的未来并不看好。
  哪怕现在皇帝老子皇后老娘都双双暴毙,李承乾受限于现有的实力,根本不可能上台之后立刻收服两朝甚至三朝老臣。
  前隋甚至是南北朝诸多遗存势力,可以认你李渊、李世民,甚至长孙晟之后的长孙皇后,捏着鼻子也能认账,但你李承乾算个什么?
  至于武德老臣,这三十年来不管是跟着李渊走的还是跟着李世民走的,都是经过各种博弈,才有了现在的平衡。放以前,可能拥立新君很有吸引力,但是现在,却是大大的不同。
  二圣如果双双暴毙,短期内的权力洗牌会非常剧烈。而失去“主心骨”的君王爪牙走狗们,会疯狂地自保。
  比如钱谷、崔慎、李婉顺、李思摩……
  他们当然可以联合起来狂顶李承乾来主持大局,但问题就在于,李承乾上台之后两眼一抹黑,朝野上下诸多恶狗要是盯住了这些肥肉,纷纷表示不杀钱谷不足以平民愤,或者不诛李思摩不足以安四夷。
  就李承乾这点道行,难保不会因为“群情汹汹”,就拿了走狗爪牙的人头去换“一方安宁”。
  至于背后真假,他知道个屁啊。
  这种状况,钱谷作为钦定征税司衙门的掌门人,不可能不去琢磨,不可能不去考虑。身死族灭是轻飘飘的四个字,一旦落实,他钱氏上万丁口,难道真的就是这样一笔勾了拉倒?
  重重利益需求,种种利益交织,张沧完全不看好李承乾。
  即便真的李承乾上位,那时候只要“保皇派”没有超级权臣镇压朝堂,李承乾的下场,在张沧看来,就是个满朝曹操的汉献帝。
  最多不至于像汉献帝那样身不由己,但要说有多大的影响力,大概就要看将来能出多少唐朝忠臣,才能有机会重新翻本。
  这一切的源头,当然不是因为李承乾的无能或者说优柔寡断,根本只在两人身上。
  一个李世民,另外一个,就是自己的老爹张德。
  抵达洛阳的时候,看着那巍巍都城,张沧只有“大丈夫当如是”的感慨,天下雄城,唯吾独尊!
  而到了长安,这种情绪略有退散,但内心原本对皇族的那点神秘敬畏,彻底烟消云散。
  张沧从未明白自己的父亲是如何做到对皇权藐视的,也因为如此,对于自己的父亲,敬重和畏惧并重,甚至,畏惧更多于敬重。
  “呼……”
  回望龙首原的大明宫,整个宫城远比洛阳宫还要豪华庞大,巨大的宫殿群,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压迫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7/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