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90部分在线阅读
事物之间的联系,就是这么的微妙。
“对了使君,外派西域的队伍,已经到了‘昆仑海’。敦煌宫似乎下了征召令,各部蛮族,都抽了丁,前往勃律山口。”
“噢?这就是要正式开始修路了?”
“不是,天竺长城啊。”
“哈……”
老张一拍脑袋,顿时想起来还有这么个奇葩大工程。李淳风这个妖道,是打算一口气干死几百万天竺奴啊。
对于天竺现在的情况,张德是知道的,因为持续不断的内战,加上一场持续数年的大瘟疫,本就人口锐减的北天竺,现在真的是到了亡国灭种的地步。
争相事唐的土王土公不计其数,只要看这两年陆续进口的天竺舞娘质量直线攀升,就可以知道天竺数十国的情况到了何等残酷的地步。
而且敦煌宫下的征召令也不是不给甜头,中央政府还派出了农官,都是农牧双修的顶级技术官僚,下放到天竺,为的就是配合敦煌宫,指导“熟番”经营农场。
“昆仑海”从贞观二十三年开始,就已经吃到了天竺产的米粉。整个天竺拥有的米粉机数量,也早就超过了五百台,放在唐朝,也是一等雄州的规模。
只是天竺产的米粉比较粗,外表也比较毛糙,远没有本土米粉来的顺滑。
不过这年头,“昆仑海”那地界,农奴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能蹭一点米粉,简直是福利待遇翻了几番。
人口数量远超“昆仑海”的“扶桑地”,绝大多数底层看是看过米长什么样,但一辈子都没吃过一粒米的比比皆是。
“这遭瘟的雨!”
咒骂了一声老天爷,老张进了营寨,将身上的雨衣脱去之后,一旁就有秘书过来帮忙把茶水沏好,一叠报纸放在了案桌上。
这也算是老张的一点点小习惯,办公之前,先看点报纸。
除了武汉本地报纸外,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杭州等地的报纸也都有,就是迟滞性在三天以上,属于晚报中的晚报。
呷了一口茶,翻开一本《京城日报》,这份报纸前身是《洛阳日报》,早年亏成狗,随着市场越趋成熟,自然而然地就盈利。版面印刷也是相当的精美,石板印刷术现在相当普及,而且因为特殊工种数量中国有优势,《京城日报》的配图远超任何报刊杂志。
噗!
头版都没问题,二版下方一个报道让老张猝不及防,感觉两颗大腰子都不行了。
报道内容总结起来就一句话:邹国公、翼国公高度赞扬“女儿国”的业务水平,表示深度体验都说好……
一口老血憋了回去,要不是路太远,老张真心打算返回府里好好地跟坦叔掰扯掰扯,这特么都是什么鬼?!
张叔叔跑去“女儿国”深度体验?!
“王八羔子的……张沧你够胆啊,带着叔公大保健!”
骂了儿子,老张对张叔叔也是怨念深厚,你说你一把年纪了,也不怕马上风吗?再说了,婶婶那个暴力醋坛子知道了,还不活撕了你?!
还有秦叔宝……自己什么样的身体状况,心里就没点逼数吗?
也不怪江南土狗怨念深重,实在是他现在天天加班,结果别人天天大保健……这特么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而此时在京城大同坊的“女儿国”内,正在享受“汗蒸”的秦琼仰着头,脸上还盖着一块软舒毛巾,浑身的疲惫像是被抽空了一样,整个人都要软死在特制的竹榻上。
“汗蒸”过后,趴软垫上再来一个钟的按摩,他秦叔宝愿意睡死在这里!
除了按摩之外,“女儿国”的技工还专门学了扬州修脚,哪怕是秦琼那极为粗大的指关节,女技师也能把关节扯的啪啪作响。
“公爷,可还满意?”
“嗯……”
秦琼长大的身体伏在软垫上,鼻音沉重悠长,抬抬手,就说了一个字:“赏。”
“谢公爷……”
“嗯……”
第八十二章
夕阳红
长安,太上皇帝消遣的地方又多了不少,年纪大了之后,只要不特意出城,倒也可以在长安城内转转。
永嘉坊原先挺大,后来隆庆宫之主嫌弃隆庆坊规模,半个永嘉坊就划给了隆庆宫。剩下的一般,也多是学区房,早年的各种宅邸都被推平拆迁,换成了很有文化气息的小吃一条街。
谁叫通化二街没了呢。
大概是皇帝都不来住的缘故,长安城少了当年的那点“庄严肃穆”,永嘉坊里叫卖大腰子的门店并不少。忙前忙后的小厮也多是换成了胡姬,只可惜再怎么好看的胡姬,几年烧烤下来也成了老菜皮。
只是学生在这里还是很爽的,夜里又不宵禁,撸串的学生也就多了不少。
偶尔还能卖点米酒,连太上皇也喜欢永嘉坊的米酒,比较纯净。
除了夜市、小吃之外,这原本贵气十足的地界,还有各种蜜饯行、茶馆、餐馆。逗趣的小丑在东西两市都寻不到厉害的,但这里的小丑,还能表演缩骨和魔术。
“大父,报纸要么?”
“先找个座位。”
走路有点吃力的李渊笑呵呵地进了一家馆子,一脸紧张的护卫们早早地摸了底,确认没事之后,太上皇帝和储君这才到了馆子里找座位。
有熟悉有不熟悉的,认识的见了李渊立刻上来问候,隔着护卫就笑呵呵地行礼:“这不是李太公么,小的有礼了。”
“好、好……都好么。”
李渊笑呵呵地点头,他戴着老花镜,也能看清人,只是有时候也不大想得起年老衰败的面孔。一个人一生的变化极大,有时候曾经的忘年交,过上十年再见面,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
“老太公是要听个甚么戏?”
“不是说有那个甚么《苏定方夜袭单于》么?”
李渊有些迟疑地问了一声,“不会是演苏定方的不来了吧?上回翻筋斗摔的好厉害,不知可养好了些?”
“《捉单于》那都是下午两点钟的戏啦,串场了都。”
“啊?这就过了点?”
“换排班那都十多天啦,老太公这是久不来,不知道行情啊。”
“嗨,前头摔了一跤,老夫这孙儿不让老夫出来,又有甚么办法。”
“老太公这福气好啊,孙儿贤孝,大富大贵啊。”
“还行,还行。老夫也是普通人家,凑活着过……”
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李渊忽地又问:“那这七八点的档,演甚么?”
“那就多了,有《杀蛟龙》、《程门立雪》、《琅琊定胡》、《在世苏武》……”
正掰扯着,李渊一听愣了:“《琅琊定胡》是女角为尊?”
“可不是么,唱的是琅琊公主殿下啊。”
“嚯……那老夫要看这个。”
“今晚上先演《程门立雪》,好一通打闹,很是来劲。”
“那不成,老夫看一场就得回家,不然家中老妇人又要念叨。”
说罢,李渊道,“去跟班主说说,加钱,先看《琅琊定胡》。”
“是,大父。”
李承乾点点头,起身叫了一个伴当,吩咐了一番,就见伴当下去,找了馆子东主说了这个事情。
不多时,底下就开始挂牌,换了戏码。
有人等《琅琊定胡》等了好久,结果一听换了戏码,顿时不爽,在那里吵嚷着。
李渊一见笑了,招招手,又道:“去,请今晚上来的人,一桌一坛酒,再来点烧烤,多加小茴香。”
“……”
李承乾刚回来入座,听了李渊吩咐,只好起身再去忙活。
不多时,底下的吵嚷声立刻换成了欢呼声。
“多谢李老爷啊!”
“多谢李老太公打赏,李老太公万代公侯……”
这喊声传到楼上来,几个伴当脸色都黑了。
入娘的,这不是骂人么?不!这入娘的是骂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