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4/1398

  张沧说话当真是好听,卓一航哪怕知道这是假话,还是觉得有点小感动。
  实在是这一路着实不好过,商贾的身份,在自己圈子里怎么装逼都行,但大庭广众之下想要炫富,门儿也没有。
  “原本是我想要看个人景,只是大哥急着要做事,先来看看行市,换这身行头,也要便当些。这光景我们定了几个地界,准备开个汤池,卓老板,你怎么看?”
  “我能怎么看?我对两位,从来只有一个想法。”
  “甚么想法?”
  张沧还真是有点好奇,卓一航这个智力偏科的蜀地小哥,对他们还有想法的?
  “钱,不是问题。”
  “……”
  “……”
  很好,这个想法很不错。
  张家兄弟二人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他,毕竟,一路坑过来,都坑出点感情来了。这么好玩的一个蜀地小哥,上哪儿再去淘换去?
  当然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卓洪炉那五千贯投资,怎么地也是“老英雄惜小英雄”,眼光独到,皆大欢喜。
  现如今“豫南物流”成了气候,又闹腾过了杀鸡儆猴、敲山震虎的戏码,短期内肯定不会有什么事情。
  下一次出现内部动荡或者意见不合,大概就是出现利润大增长的时候。
  “如果钱不是问题,那就好办了。”
  张沧点点头,这才对卓一航道,“来得匆忙,不过新南市、大同坊、南市,咱们都算是转了一圈。老二,跟卓老板说说看,有甚么想法。”
  重新给卓一航沏茶一杯的张沔便点点头,看着卓一航道:“卓老板以为京中胡人多否?”
  “多。”
  卓一航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只说了一个字。
  洛阳的胡人不仅仅是多,而且种类复杂,可以说是真的“四夷来朝”。为奴为婢的规模,已经比得上汉末魏晋的时候。
  只是魏晋时期大量启用四夷的后果,就是“八王之乱”的延续……五胡乱华。
  若非唐朝体制别样,不可能跟晋朝那般脑残,贞观朝一众精英,又怎么可能放任胡商做大。
  两京胡商大多都是白手套,是诸多权贵的钱袋子。
  一方面压制汉商集团,保证地方豪强即便能做大,但也大不到哪里去,另一方面又能保证上层大贵族的经济实力永远是全面压倒被统治阶层,这种微妙的隐藏在体制背后的把戏,贞观朝短短二十五年,玩的炉火纯青。
  当然,这背后自然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凯旋白糖”的诞生,才是真正引爆这一切的起源。
  “如今想要学者咸宁市做个锅炉房,怕是不成,一年半载都不得成功。来了洛阳走了一遭,倒是有了个略显大胆的想法,就看卓老板愿不愿意放手一搏了。”
  “大哥说的甚么话,家中老伯已经传了大人的话来,能得‘豫南物流’之股份,已经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手笔,于京中有甚动作,只要不是谋反谋大逆,都听大哥的。”
  “好!”
  张沧一听,顿时轻拍了一下桌子,笑道,“我看着南市叫卖胡姬的人家甚多,不若是个七八十国,三五十邦的杂种,混编做了一团,全塞在大同市的物业里。编个故事,这不热的汤水,也是有了去处。”
  “皮肉生意不好做吧?如今这行市,私娼泛滥的很,不说甚么租了朝廷证书的,只说那些个非法的‘半掩门’,那都是多年的老客户,新入行的娼妓,若是无人带,哪有甚么客源……”
  “呔!卓老板,你说的甚么鬼话,我们兄弟岂能做皮肉生意!”
  “啊?!那……”
  卓一航一脸懵逼,寻思着这不做皮肉生意,难不成买了胡姬过来洗剥干净剁成肉馅切成肉条,做包子的做包子,做叉烧的做叉烧?
  “啊个甚么,这就是个噱头。大哥去新息县令门前叫嚷,凭的是甚么?难不成是咸宁市‘长久汤’搓澡第一人?凭的是麻城电县令的嘉奖!这,才是能在张县令面前说话的本钱。”
  恨铁不成钢的张沔手指戳着桌板,瞪着卓一航。
  “那……这些个胡姬,就是个收来养眼的?”
  “京中卖肉的多,我们跟着卖肉,岂能成事?反其道而行之,才算剑走偏锋啊。”
  “也是……算了,不拘甚么说道,大哥只管去做就是。只是这地脚名头是个甚么?我好早早地去官衙做个报备,缴纳铜钱。”
  “老二,你读书杂一些,给起个名。”
  “既然是把各种胡姬团作一块,便叫‘女儿国’,如何?”
  “‘女儿国’?怎地听着这般耳熟?”
  卓一航眉头一挑,感觉好像在哪里听过。
  “这如何不熟?武汉说书匠编排最多的两个僧道,一个是‘黄冠子’真人,还一个,不是玄奘大法师还有谁?李真人如今都要成盖世淫魔了,这玄奘大法师还能好到哪里去?”
  张沧摇摇头,指着张沔对卓一航道,“二郎平素里最爱听人说传奇,‘女儿国’也是佛门盛事哩。”
第七十五章
狗仗人势
  事涉地方重臣,不管张德愿不愿意,长孙皇后还是要跟武汉通报一下“当街认爹”事件。
  于是第二天武汉就收到了京城通传,通传内容送到老张的办公室,几个女秘书扫了一眼,当时办公室内就洋溢着快活的气息。
  连崔秘书都笑出了猪叫声,可想而知当时的情景。
  “这好端端的,怎么一堆人要认你作父?”
  吃午饭的时候,崔珏想起这事儿还是控制不住快活的心情,整个人都愉悦了。
  “吃你的饭!”
  瞪了一眼崔娘子,老张胡乱扒完了饭,便去找了坦叔。
  “那小子到底做了甚地事体?怎么京城这般鸡飞狗跳?”
  见张德找上门来,何坦之也是尴尬,具体的内容他当然是知道了。可是眼下张沧和张沔干得破事儿,还真是不好意思告诉张德。
  “兴许是差点曝露身份吧。”
  “怎可能?京城谁见过他们两个?”
  “二哥还好,但大哥长得极为像你,若是精悍之辈,便从眉目上试探一二,也未可知啊。”
  “唔……说的也是。”
  横竖就是喊一声的事情,也不吃亏。只是老张还是觉得奇怪,问何坦之,“老叔,当真无甚大事发生?”
  “真要是有大事,老夫还能坐在这里?”
  “那两个小子……唉,老叔多费心吧。”
  有心教育,奈何自己要加班,业务积压太多,就算自己幕僚团队年年扩充,还增加了一个秘书室,但还是连轴转,根本没机会停歇。
  这两年武汉产出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内循环,可以自我产出自我更新,老张也基本从一线教学活动中抽身出来,偶有涉及教育,也是主抓教育制度建设或者队伍建设。
  工作上从样样一把抓,逐渐转为指导性工作。
  送了张德离开,坦叔这才松了口气,心中暗道:这如何跟郎君分说?大郎居然开了恁般馆子,这要是告诉郎君,怕不是又要闹腾起来。
  只是坦叔也清楚,瞒得过今天,大概也瞒不过明天。
  观察使府的消息渠道很丰富,而老张私人的消息渠道更多。说一千道一万,张德不仅仅是江汉观察使,这么多年带学生,天南海北的,说是青壮派中仅有的几个“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绝对不为过。
  能跟张德在关系网上比一比的,也只有李奉诫、李泰、李承乾寥寥数人。
  果然,第二天老张就通过私人渠道收到了消息,一看两个儿子在京城的确是没有鬼混,可特么的居然打算让广大京城人民群众去鬼混,这就有点气不过了。
  “老子原本还担心你们忍不住诱惑,跑去大保健。他妈的直接开个大保健!”
  脸都扭曲了的张德寻思着是不是派出亲随把两个小子抓回来算了,可一想这事儿吧,到底还是隔得太远,横竖张沧和张沔开个“女儿国”,也没说就是要耍剑啊。
  得给孩子一个机会,否则的话,自己跟当年的李董有毛区别,连孩子都不放过。
  而此时在洛阳南城各坊走访的张沧、张沔,正忙不迭地收买各种胡姬,姿色太媚、太妖的都没要,专门挑拣了一些眉眼还算清秀的,便是收到了“女儿国”中。
  有京城行当中的魁首注意到了这几个南方人,本想着想要敲诈勒索一番,岂料一打听,那南方来的人,却是来京城卖酒的。
  酒名“桃花酿”,是豫州的特产,有道王殿下的追捧,还有蒋王殿下的名声。除此之外,到处买胡姬的卖酒郎,貌似住得地方也不简单,那原本是蒋王殿下在大同坊的宅院,是块上好的地皮,结果现在成了一个外乡人的。
  要说这人没根脚,用马眼想也知道不可能啊。
  除此之外,官场中有人也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豫南物流”的大龙头,居然还是杀贼的好汉,受了两县县令嘉奖的,属于典型的“人民卫士”,扔官场绝对算“自己人”。
  于是乎,就算没有蒋王、道王两个王爷的荆棘光环加持,光靠张沧自己的英雄光环,照样能够在京城混得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