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2/1398

  再说了,这个做饼的龙小哥,他拜的是武汉码头。他家大佬张德砍遍扬子江无敌手,谁敢作死?
  这大概也是龙昊的一点点小心思,从张德身上借光,无伤大雅,反而会让张德更加欣赏他。
  有决心有想法,同时还具备实现想法的超强行动力,这种英才,怎么能不欣赏呢?
  几个边疆区,想要让帝国重视,得有相应的有实力外敌存在。而西南因为地理环境的缘故,调兵遣将固然困难,可也没有产生地区强权的自然环境。
  地理上太过割裂,再逆天也出不了本土强权。
  所以朝廷也好,武汉也罢,对西南的经略,既不会给钱,也不会给人,至多就是给点政策,给点帮扶。
  至于当地“有识之士”怎么利用政策,怎么利用帮扶,就是看自己的本事。
  龙昊凭本事骗来了投资,朝野自然也不好说什么,更遑论还有落袋的好处。
  “此事在成都怕也不是甚么要紧的事体,因蕃地变化,蜀西诸部之生存,也大大改善,如今广种大麦,也能留点口粮下来。这几年蜀地受朝廷指示,前往东蕃开办榷场、市场,也是有原因的。”
  跟崔珏略微解释了一下大环境,老张用欣赏的语气道,“龙昊想必也是从全局出发来考虑,若是拘泥一州一县或是一地范围,便不能看到其中联系。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他能跳出窠臼,可见是历练出来,将来回朝做官,也是出将入相的英杰。”
  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微妙的,因为蕃地强权纷纷瓦解,导致蕃地东境诸部的生存环境得到大大改善,生存环境改善之后,自然就能获得不少能够种植大麦的坡地,也就不需要再继续跟蜀西诸族激烈竞争。
  蜀西诸族因为蕃地部落的竞争缓和,自然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改造自然改善耕地中去。
  这显然就进一步释放了可用劳力,因为地方府兵的“后备”可以削减,这些“多出来”的人口,全都是优质壮劳力,那么蜀地通过各种方式来调动他们,也不会败坏大环境,反而因为一定量的人口流通,还能有不菲的进账。
  所有的事情串联起来,发现其中的联系并不难,但正所谓“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能够提前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才是人杰精英,龙昊一番操作固然唯利是图了一些,还带着点商贾小人的狡诈,但总体而言,无伤大雅,反而为世人所接受。
  “你对龙五郎评价恁高?怎不见你对儿子这般高看?”
  “灯下黑啊姐姐。”
  揉了揉太阳穴,老张笑了笑看着崔珏,“这些个子女都是锦衣玉食出身,纵使见多识广,也只是见多识广。能把见多识广变成开元通宝,才作数啊。”
  “那也没有让大郎二郎去做搓澡工的吧,如今都搓出了名声,这将来事发了,岂不是颜面扫地?”
  “我还带人勒索僧侣包销白糖呢,怕甚颜面扫地?”
  老张知道她的心思,怕将来自己所出也跟着去搓澡,不过此事跟他其实无关,是坦叔牵的头,他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崔珏见他坚持,也不再多说什么,心中却也想看看,张沧和张沔吃了这般苦头,到底能改变什么。
  关于坦叔和张德之间的“矛盾”,崔珏也是心知肚明,自己丈夫的“凉薄”,她是深有感触,坦叔能够好脾气忍下来,还能转头去培养下一代,堪称仁义至极了。
  只是这一通操作,然崔氏女完全看不懂,即便要吃苦,也没必要下沉到这般地步吧?
第四十六章
理智
  垂涎剑南贵金属产出的豪门极多,若论体量,早就“衰败”下来的卓氏,是远不如现在的冉氏。
  毕竟退一万步来讲,冉氏没有茶马道,还有蜀锦专卖,并且在武汉有自己的码头,跟武汉及扬子江两岸诸多雄州上县都有长远且深厚的交情。所以卓氏想要赶上或者超过冉氏,不得不拼一把。
  说到底,卓王孙之后,怎么地也不至于成天在成都平原打转转,连走出去的勇气都没有,早晚连守家之犬也做不成。
  “咳咳咳咳……”
  “二郎,昨日不是还好么?怎地又咳了起来?”
  “兴许是吹了一阵风。”
  洛阳宫内,帮忙署理公务的李董剧烈咳嗽了一阵子,在老婆不断的抚背下,这才换了过来。
  一到惊蛰天,稍有温差,就让他难受至极,不但喉咙多痰,鼻子也时不时难受,以至于大部分时候,就戴着个口罩。
  他其实也心知肚明,这是体质每况愈下的表现,当年他二十多岁负伤持弓,照样无畏冲阵,掉冰水里也无大碍,现在……简直是耻辱啊。
  只是这等羞耻心,终究还是要收拾起来。
  “这里有香橼片,加两片薄荷,泡水之后当要舒服一些。”
  倒不是长孙皇后懂这个,而是她自己就有“气疾”,只是这些年没有生产,又不断锻炼身体,体质加强之后,“气疾”就不容易复发。
  “久病成医”,自然也晓得一些缓解症状的法子。
  李董自然知道这是老婆的老毛病,点点头:“此生从未有这般辛苦过。”
  听得丈夫居然说出这般感慨,长孙无垢愣住了,片刻道:“二郎当真是辛苦了。”
  自古以来的雄主,只论攒下来的家业,自己丈夫显然是位列第一。
  开疆拓土万万里,不拘远近邦国部族,竞相来朝。文治教化,又开三代以来之顶峰,便是孔孟复生,也只能自叹不如。
  中国学校林立,乡野庠序遍地,这不是文教盛世,什么是文教盛世?
  国库、府库更是丰裕至极,连皇帝私产,都是历朝历代所不能见过的。这是第一等帝王才有的能力,而做到这一切,不过区区二十余年。
  至于域外强敌,尽数扫平,重复旧年“一汉当五胡”的威势。杂胡勇士,竞作爪牙;剽悍蛮夷,甘作鹰犬……这是真的正威加四海!
  只是如此雄主,这光景却是连咳嗽都止不住,时不时戴着个口罩说话,其中落差,可想而知。
  “观音婢。”
  李董缓过来之后,坐直了身体,然后看着老婆,“倘我去后,不拘谁人继位,不可同武汉作鱼死网破状……”
  “二郎!”
  长孙皇后杏眼圆瞪,打断了李世民的话,“说甚么胡话!”
  “哈……”
  心一软,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既然开了头,显然会有东西在内心发芽。
  长孙皇后知道,李皇帝也知道长孙皇后知道,知天命……就是知天命!
  “那厮要做圣人,便让他做圣人去罢!三代之后,必三族俱灭!”
  像是诅咒一般,李世民声色俱厉,“不为天子诛,必为匹夫斩!”
  不问鼎之轻重,必为千古之名。
  在李皇帝看来是如此的,在贞观绝大多数名臣看来,也是如此的。
  只是李皇帝这光景却哪里晓得,张圣人的儿子正寻思着北上京城……然后开个澡堂子搓澡。
  “他非叛逆,二郎是知道的。”
  长孙皇后握着李皇帝的手,像是安抚一只受伤的猫儿,很是温柔。
  就像是被顺软了毛,扎刺的猫儿又安逸地享受起来,片刻舒了口气:“朕岂非不知耶?”
  实际上,只要看张德被刺杀的次数比他李皇帝还多,就明白这种人不可能是叛逆。当然硬要说前去刺杀张德的人都是国之栋梁朝廷忠臣,他李世民也无话可说。
  纵横江湖几十年,除了张德崛起这种套路太过别致,什么阴损手段没见过?
  杀张德是杀,杀李世民也是杀,不外是浑水摸鱼那一套。
  只可惜天下承平三十余年,贞观朝绝对贞观,固然摆平不了张德,但换个角度来看,本朝的“护国大法师”,舍江南土狗其谁?
  “人生不过百年,便算他能活百岁,也不过还有六七十载。皇唐之寿,起止百年?”
  一如大多数人都在熬李皇帝去死一样,对唐朝这个国家而言,熬死一个张德又有什么稀奇的?
  既然他要做圣人,由他去吧,只怕到时候圣人门徒先忍受不住,李杀神王诛魔之流也想证道,不屠了你个圣人,怎么印证一番“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初掌权柄的长孙皇后揣摩出来的一番道理,总结起来,不过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侯”罢了。
  眼下张德精力旺盛,还能压制种种需求,但总有一天人老体衰,到了那个时候,越是圣人,越是该死。
  因为圣人只会挡路。
  “朕只是不甘罢了。”
  李世民恢复了平静,看这宫廷之外的晴空,二月里的天,很是讨人喜欢,“纵横天下数十载,止此一人不得降服……如何甘心……”
  隋末以来,李皇帝打通了游戏,各种副本刷了个遍,什么精英怪都被打死,独独一开始以为是新手村的菜鸡……他妈的全程没剁死。
  强迫症不能忍,松鼠症还是不能忍。
  憋屈啊。
  “须拿得起放得下……后世传唱贞观,唯二郎一人,其余种种,不过是绿叶之于红花,岂可相提并论?”
  道理是这个道理,哪怕大唐亡了,人们追溯贞观朝的风华,只会感慨贞观大帝文治武功旷古烁今。至于那些个名臣良将,大概也只有在传奇小说中,被人传唱,而传唱的原因,大抵也是因为得遇明君。
  “罢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