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1/1398

  马周心中一叹,“百亿钱”工程的威力,现在才只是冰山一角。
  随之而来的后续变化,才是让马周更加纠结的,他跟张德这个老领导打过不少交道,但凡需要事先云里雾里遮掩的事情,往往都是大动作,而且一定都是十年计算的大动作。
  不过不管什么样的大动作,马周现在也很庆幸,至少皇后和皇帝不一样,不会热血上头就想着跟人莽一波。
第三十一章
闻弦知雅意
  “先开工,融资的事情,可以慢慢谈,谈不拢谈的拢,铁路都是要修的。”
  站在新成立的汉阳铁路局大院内,作为长官、先生,老张总归要给属下和徒子徒孙们一点点信心。
  有了这样的承诺,这个新生的衙门才能有冲劲。
  原先轨道局并没有和汉阳铁路局合并,几年内没有蒸汽机车在轨的情况下,合并就是浪费管理资源。
  整个汉阳铁路局,其实就是轨道局的另外一个马甲,主要行政人员都是一人双饷,除了技术顾问是专人专岗,其余同僚都熟的很。
  “使君,汉安线多地开工,这人工糜费,只怕不小。如涢水以西应城站,除要架设大桥方能通车外,还要清淤富水沼泽……这一站之地,费用当是数倍别处。”
  几十里路,但建设成本却高得多,不但路桥都要用上,还要协调水利部门。
  张德点点头,但还是让属下们稍安勿躁:“涢水才多宽?我们既然能修江夏双龙桥,那就能修涢水铁路大桥。这些年累积的技术经验,此时不去印证,难不成等到以后再说?固然先易后难是要省力省时一些,但难关就是用来攻克的,遇到困难就先放一放,这不是我们武汉上下的风格……”
  说到这里,张德目视眼前这群大多数都是自己学生的官吏属下,这些人年纪都不大,没有一个超过三十岁的:“倘若畏惧不前,武汉能有今日今时之局面?圣人有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是。”
  并没有觉得惭愧或者什么,以官僚的身份,自然是要从职业角度去看。但现在张德定的基调,显然不仅仅是土木工程这么简单,仅仅从职业专业角度去看问题,是要出问题的。
  而以学生的身份去聆听老师所言,众官吏自然心中有数。
  一个地方前景,往往就是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精气神,陌生人进入那个地方,能够感受到这股冲劲闯劲干劲,自然而然地,便会觉得这是朝气蓬勃热火朝天。
  倘若一个地方富庶无比,却“死气沉沉”,但凡有点见识,便知道这不过是迟暮之前的最后闪光。
  “是哪个圣人讲的这句话?”
  “你连《论语》都背不全,问个鸡儿。”
  “《论语》里有这个,我去西城庠的助教那里问问看。”
  “问个鸡儿,办事要紧啊!”
  训话过后,很多人忽然有点豁然开朗的感觉,原本觉得修双龙桥实在是浪费,现在看来,双龙桥实在是应该要修。
  有了双龙桥的建造经验,在涢水上架设钢铁大桥,似乎难度也不大。
  曾经修建双龙桥的时候,很多人琢磨着早晚有一天,要在扬子江上盖一座跨江大桥,那必然是前所未有的伟业,天堑变通途……简直就是神力。
  “汉安线各分段所需民工,已经汇总。观察,这用人缺口极大,若是抽调武汉工坊人力……”
  江汉观察使府内,幕僚们都是有些忧愁,工期初步敲定是五年,这五年中,能不能逢山开道遇水造桥,除了钱,还有人。
  武汉两百万人口,抽丁出来是没有问题的,但抽丁就会有损失,对不少人来说,这是割肉放血。
  “把这份报告,抄录印刷,派发给湖南、山南临近诸州县。”
  张德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就这么说道。
  “观察,这是为何?”
  幕僚不解,于是问道。
  “铁路好不好,州县长官都是心知肚明。但是这天下间能修铁路的,止武汉一家。能不能说通朝廷把铁路修到他们地头,也要看我们脸色。那……凭什么武汉要把铁路修过去?”
  老张这番话顿时让幕僚们豁然开朗,临近州县并非每一个都能轻松通过水路抵达武汉来交易。
  典型就是蒲圻县,隽水算个鸟,没有修往蒲圻的弛道,根本起不来。同样的,岳州境内一些偏僻下县、军寨,比如鸭栏驿,比如昌江县,比如白沙驿,走水路其实效率不怎么样,而且“湖南”的水盗和苏杭之间的太湖水盗一样,声名狼藉数百年。
  地方世族还能跟着武汉的发展吃到红利,但普通豪强、中小地主,只能干瞪眼,寒门是一直没有机会登上这个舞台的。
  而现在武汉给出了一个机会,对于寒门以及当地做官的县太爷来说,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哪怕对世族而言,这也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无伤大雅。
  所以说,老张跟幕僚的那番话,就算各州县等不到铁路,等弛道通车也是一样的。
  顺丰号所产重载马车,照样能够在弛道上跑,一车两三千斤的货,只要不是运狗屎,这年头怎么亏?
  最近几年因路而兴的地区,在楚地尤为出名的,就是房玄龄主持的湖西大道,从南昌地出发,直通扬子江,历时多年修建,联通数州。
  整个南昌地的规模,在江南比拟苏杭可能差点意思,但比常州宣州这样的雄州,却是半点不差。
  从明年开始,本地豫章故名就要正式改换成南昌,操作此事的,就是长孙皇后,可想而知南昌地的发展是多么的惊人。
  有南昌地珠玉在前,只要不是天生一条咸鱼的州县长官,又怎么可能放弃武汉递过来的友谊之手?
  当然了,既然是友谊之手,肯定是需要互相帮忙。
  这时候武汉修路,出点民夫脚力怎么了?又不是不给饭吃。
  官方打这个交道,都是各取所需,再者,即便从巴结张德这个角度来阴暗地考虑,周边诸州县,也不会放弃这个机会。
  闻弦知雅意,都没必要说得通透。
  “若分摊至江西、湖南、湖北、山南诸地,倒是省力不少。”
  然而老张又道,“这份报告,也要给兵部、工部、都水监一份。”
  一众幕僚换了思维,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和别处工程不同,武汉的工程是给钱管饭的。那末,兵部在地方扔了那么多府兵,反正又上不了战场打不了仗,为什么不赚点外快呢?
  以前统军府时期,府兵就是轮换种田。到改制折冲府时,因为帝国实在是牛逼得不行,李皇帝心思早就变了,攥着手中精锐搞职业化专业化,地方折冲府的府兵,行情就比较尴尬。
  因为武汉也好,皇帝也好,都变着花样挤压小农生存环境。哪怕原先小农才是这个帝国的根基。
  从皇帝角度来看,小农虽好,农奴更好啊。
  从张德角度来看,小农虽好,工人更好啊。
  偏偏帝国最没有良心的两个人,绝对了帝国绝大多数领域的未来。
  于是乎,当这份报告扔到兵部大佬案头的时候,大佬们要是不把地方府兵扔出去赚钱,这他娘的不是白瞎了他们的才华了嘛。
第三十二章
郑大娘子的焦虑
  桑林园中郑琬挺着个大肚子一脸愁容,坐她跟前俨然像只鹌鹑的郑莹一言不发,郑琬活动了一会儿,坐在丝绒团凳上数落着郑莹:“你这小娘也真是不中用,恁久的辰光,连摸上去生米煮成熟饭都做不到么?”
  “阿姊莫急嘛。”
  郑莹悻悻然地瞄了一眼郑琬,“谁知道武汉这里做官如此不易,加班到跟吃饭一般,想在京城,都是坊里听戏唱曲,至多就是来个文会,写诗作弄一番,也就罢了的。”
  “你当‘地上魔都’是舞文弄墨来得么?都是苦出来的啊!”
  提高音量的郑琬难得这么急,她能不急么,吴王府前头来了几个人,谈什么大事她不知道,谈美娇娘她是一清二楚。
  但凡想要进这大院子有个单间,哪家不要先来摸摸底问个好?再如何金枝玉叶,能比瀚海公主金,能比长乐公主玉?天仙来了也是庸脂俗粉。
  “那……那也不急于一时,待得了空闲……横竖我也能跟郎君说上话了。”
  郑莹说到这里,还美滋滋的,却见郑琬抬手就准备抽过来,只是半当空停住了手掌,又收了回去。
  见郑琬要抽她,这时候郑莹才反应过来,怕不是要出幺蛾子:“阿姊……这是怎地,是出了甚地事体?”
  “吴王府在萧氏寻了个小娘,是吴王亲自做的中人,兰陵萧氏因为家里女郎的缘故,本就不情愿再来折损颜面。如今却被说服答应……那小娘跟你一般,原本是要去晋王府的,就差收录造册这个流程,半只脚已经算是踏入晋王府,比你强了不知道多少!”
  郑琬痛心疾首的模样,“你莫要以为自己有甚机缘的,我在这府中,岂能比得上阿奴那般恣意妄为?”
  其实郑琬还有很多事情没和郑莹细说,尤其是天下萧氏各小支又重新抱团的当口,家中萧姝萧妍这对姊妹,显然地位又不一样起来。
  她们老爹萧二公子固然是个废物,可能生两个好女儿,也是本事啊。萧氏现在拿萧二公子当人看,背地里再如何嘲讽他,可当面只有被萧二公子啐一脸狗屎却还不敢擦干净的份。
  “萧家怎么这般下贱!”
  一听萧氏居然又要塞个女郎过来,郑莹整个人都不好了,脱口而出骂道。
  “……”
  郑琬顿时扶额,感觉自己快要肚子炸了,怎么碰上这么个笨蛋妹子过来帮忙,这不是帮倒忙嘛。
  “冰娘。你……你以后这样的话,切记不要在阿郎面前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