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8/1398

  数字前两位代表生产年份,后面的数字代表生产版本号。
  进取型和前进型蒸汽机车的特点很鲜明,前者力大,后者体小。
  短距离通勤的话,两者都已经能够满足条件,但长距离就有了问题,因为铁路建设成本高的缘故,进取型蒸汽机车对铁路物料要求相对更多,每一里的造价成本,比前进型多了接近三成。
  “我们计划是修通安州这条路对不对?”
  “对,毕竟武汉两百万人口,粮食消耗极大,每月占据船运资源比重太高,要是能够从云梦泽以北运粮过来,不但解决吃饭,还空出了船舱。”
  “那就用前进241型,路修得差一点就差一点。”
  张德直接拍板,然后又道,“吴王不是在安陆吗?让他也掏钱。这个事情,不能是武汉一家的事情,他要掏钱,也必须掏钱。不但要掏钱,还要让他在京城说话。”
  “只怕吴王不肯。”
  “不会的。”
  老张摇摇头,对幕僚们做了分析,“他要考虑将来,不可能代代亲王传下去,安州相较沔、鄂,算是穷困的。云梦泽虽说越趋缩小,但终究还是横亘期间,安州那点物产,哪里够亲王开销的。”
  对安州来说,武汉就是门户,就是市场,能够轻松推开门户,自然是最好的。而且云梦泽每年变化太大,但总体来说,就是不断缩小不断消失。这就导致有些地方船运效率未必有多高,去年吃水可能还是一丈,今年可能只有两尺,没个准,不好说,这就让云梦泽让人又爱又恨。
  再一个,安州矿产丰富,水田产出又不差江夏武昌,总人口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富余出来的粮食就多,而武汉对粮食的消耗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张德有资源随时轻松调动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斤粮食,但这种资源调动本身,就是在消耗大量资源,非常没有必要的事情。
  只有类似之前淮扬巨贾准备在辽东搞事的时候,张德才会显露一下獠牙,平时怎么可能干这种无脑的举动。
  “若是线路繁忙,只怕前进241未必能拉多少货,使君,若如此……”
  “一台车不行就两台车,前拉后推,还怕拉不动货?”
  听到张德的话,几个大工都是愣在那里,毫无疑问,他们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怎么了?”
  张德一脸奇怪,看着几个面红耳赤的大工。
  “无甚,便听先生的。”
  大工们面面相觑,他们颇有点灯下黑的感觉,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没想到呢?
  只是车头前拉后推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除了工程技术上的问题,还有调度管理,但这些都只能靠生产中摸索经验,别无他法。
  跟吴王府很快就联络上,李恪人在洛阳,没办法来武汉,来得人还有点交情,是现在吴王府的红人柳范。他跟柳奭算是族兄弟,两人分别在吴王李恪、晋王李治处投资,也各有所得。
  和柳奭不同,柳范前几年还是侍御史,认真来讲前途一片光明。但柳范眼光独到,料定最近几年会有大变化,直接跳出了中央权力场。
  实际上他跳出来之后,弘文阁就改组,皇权进一步集中不说,原先御史台三院改组的意思也甚嚣尘上。
  台院、殿院、监院最近几年仕途不顺甚至被斩落马下的御史不在少数,御史进谏君王的成功率基本为零,监察权、建议权被极大削弱,反而那个什么狗屁进奏院,颇有点替代了他们的意思。
  御史地位之尴尬,历朝历代都没有这样的。
  柳范这几年那是相当的庆幸,只可惜当初择选出路没有太多选择,当今皇帝的儿子就那么几个,想要能混口饭吃,还能有门路东山再起,最好的地方肯定是东宫。
  可惜现在李承乾不收人,而当时权万纪冲他伸出了手,索性就结了个善缘,跑来吴王府跟权万纪打配合。
  权万纪主持吴王府内务,负责吴王李恪的日常装逼。而柳范则是凭借家世出身以及官场经验资历,帮吴王李恪拉订单拉赞助拉业务。
  仅仅是推销望远镜这一项,吴王府上下都攒了足够两三代人挥霍的家底。
  以往只有中央军才有的福利,如今不但下放到了诸边边军,连探险队都开始大量采购。
  而要说通朝廷解禁望远镜,靠权万纪来公关那是不行的,没那个江湖地位和资历,但柳范活动了一年多,朝廷就解除了望远镜的禁令。
  这种能力和人脉,都是顶级的。
  柳范眼光独到,当武汉派人前来接触修建铁路的时候,一开始柳范以为是畜力铁轨,当听说准备上马蒸汽机车的时候,柳范先把事情答应下来,然后再磨条件。
  条件谈判肯定不是一天就搞定的,期间李恪和权万纪都问柳范,为什么先答应了修路,这样不是任人宰割,十分被动吗?
  但柳范的思考角度却不同,他认为如果先去谈条件,说不定武汉就把铁路往黄州去修。所以,先解决有无问题,把肉先定下来,至于怎么吃,吃多少,那都是后续才要琢磨考虑的。
  果不其然,当李恪终于得空从洛阳前往武汉一趟,看到前进241型之后,这才觉得后怕,要是当时武汉接触的时候柳范没有直接先答应下来,而是跟人磨嘴皮子,搞不好武汉真会转头往黄州去修。
  因为第一条铁路是实验性质的,但不管怎样,其运力之惊人,简直闻所未闻。而且修建这么一条全新的铁路,糜费绝对是金山银海,可是同样的,安州只要顺利接通武汉,整个安州的资源,就能真正得到变现。
  而且李恪可以断言,只要铁路不断,他在安州的家业,也就不会断。
第二十七章
资本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硬气话当然可以随便说,不过咱们做工程,还是要落在实际。从汉阳到安陆,走马操船算下来,也就是二百里不到。但要修铁路,咱们毛估一下,少说要三百五十里。”
  机车厂的车间内,一群大工坐在马扎上,跟张德围了一圈。
  “铁路一里地造价是多少来着?”
  老张随口问道。
  “回先生,保底一万五千贯。”
  “哈……”老张冲说话的大工摇摇头,“不老实啊,不要怕不拨款下来,一万五千贯要是能做起来,到时候工程结束,缺的资金部分,是你来补?”
  听到张德的话,一群大工都是哄笑了一下,刚才答话的更是面红耳赤。
  这几年搞研发搞工程,老油条也多了不少。有时候为了拿下工程项目,喊个低价也是常有的事情,先把工程攥到手里,到时候钱不够了,直接让甲方加钱,不加钱就完不了工。
  贞观朝的甲方一般都是弟弟,除非遇上李皇帝这种,否则被武汉土木营造“小团体”硬吃,那是时有发生的事情。
  但普遍甲方也只能忍气吞声,无它,有了独步天下的技术或者施工团队,想要软弱一点都不可能。
  趾高气昂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武汉这地界,到底不比中国,山连山水连水的,还有蛟龙犀牛出没的云梦泽,这一里铁路的造价,上两万贯就算没有,但也不差多少。整个大工程算下来,七百万贯总预算是要的。”
  说到七百万贯的时候,老张语气淡然,但一众徒子徒孙们都是脸色微红,神色更是心潮澎湃的模样。
  七百万贯,够灭多少回突厥的?
  把所有的实物税都算上,要占到贞观二十二年朝廷总岁入的百分之七点几。要是把损耗都计算进入,扔给贞观朝廷去做这个大工程,能吃掉百分之十几的岁入。
  这样的工程,一个不小心,会搞出大崩盘出来,连锁反应是相当强的。
  当然了,好坏一体两面,工程要是顺利,带动整个社会运转起来的资源,就不是区区七百万贯。
  先行条件,朝廷是肯定没有余钱来修铁路,毕竟李皇帝手头还有三条板轨要搞定,加上之前连续几年“举债”,每年偿还本息,也是不小的压力。
  现在收缩河中、西域的力量,就是为了稳住现在的财政局面。
  西突厥为了脱离唐朝的掌控和灭族追杀,把整个远西搅合成了一锅粥,帝国疆域的最西段,自然就会出现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
  当然治安战还是不会少,但这年头的治安战,打起来相当的轻松,一伍唐骑能够裹挟最少一百倍的仆从军,外加一百倍的后勤奴工,也就是说,五个唐朝骑兵,实际上在河中地区玩治安战,其实是一个千人队。
  帝国的威权加成下,根本不存在愿意对抗帝国的蛮族“有识之士”,凡是敢跳出来造反的,无一例外,都是无知者无畏。
  所以当长孙皇后御赐“昆仑海”之名后,西域虽说相对贫瘠,却也而成了河中前线的后方,而且相当稳定。
  这就创造了低成本治安战的环境,程处弼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调离西军,专任天竺地的长官。
  “七百万贯听着多,但分摊到每年的工期中,也就不算多。汉阳到安陆的这条铁路,我看两三年修不好,少说也要五年光景。咱们就照五年来计算,每年投入也就是一百四十万贯,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张德也没打算这条汉阳到安陆的铁路,就全部由武汉出钱,中央政府不管愿不愿意,看在路权的份上,咬牙也要掏钱出来。哪怕掏钱的形式是从武汉借钱,但所有权必须明确。
  除了政府投入,民间融资也是一个重要渠道,尤其是大贵族,在贞观二十四年的当下,一味追求家族规模和财富累积的已经很少了。
  连侯君集都放弃了继续谋求国朝体制中的江湖地位,而是专心猥琐发育家族底蕴,那些李皇帝的儿子兄弟们,堂堂亲王,只要不是品行太差,底下的幕僚都会有建议规划。
  吴王李恪攒了一大笔钱没有意义,子孙后代能够保证还沾点皇族关系就不错了,而传世物业到手,才是真正的旱涝保丰收。
  当然毫无疑问的是,哪天中央政府威权碾压武汉这种反贼了,传世物业被收走也是可以想象的。
  只是三代五代人的,维持体面不成问题。
  张德要修汉阳到安陆的铁路,李恪掏钱投资,短期内回本没希望,但到他儿子孙子辈,每年红利吃起来能撑死。
  更何况,张德让人跟李恪描述的,可不是铁路修到安州就完事儿了,他还想修到洛阳,修到长安去,关洛地区只要被打通,三个超级城市被串联起来,做什么生意不赚?尤其是亲王级的大贵族。
  “一年一百几十万贯投入,愿意投钱进来分一杯羹的,肯定不在少数。咱们江西难道物产不丰饶吗?只是这江西的米面粮油,想要进入中国,相当的不易啊。便是一只橘子,由南到北,操船过境骑马赶车的,烂了的是多数。”
  蒸汽机车只要运转起来,和直接收益以及间接收益比起来,运维成本就是九牛之一毛。
  更何况,再你如何牛逼,蒸汽机车的老司机,他也只是个车把式,这年头天然没有地位。也就是说,整个铁路系统的社会地位,是不可能达成老张非法穿越之前那种程度的。
  这需要十几二十年的经营,通过利益不断倾斜,才会扭转状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