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6/1398

  只是罐头终究不仅仅是罐头这么简单,贞观朝它是特种物资,既然是特种物资,自然贵就有贵的道理。
  凡是特种物资,就不仅仅只有商品价值,在整治活动中,显然是要扮演角色的。一如当年的汗血宝马,它除了是宝马之外,更是汉朝发动战争的一个理由,即便不怎么充分,但对帝国来说,有了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一个足够挑动国内权贵G点的理由,还寻思啥呢?
  李淳风在蕃地和北天竺大搞邪教组织,而罐头以“贵重”的身份,强化了本就已经相当离谱的种姓,其作用远比土邦僧众的各种恐吓来得有效。
  所以,不管待见不待见,玻璃罐头在这时候的角色,就是不可或缺。它降低了李淳风这个妖道在北天竺诸邦搞事的成本,也降低了李淳风传达“太昊天子”旨意的管理成本。
  尽管这一切在武汉加班的老张看来,实在是无力吐槽,可现实就是这样发生着。
  “使君,这里还有一个订单,是还要新修八座斩龙台。楼台好办,这龙骨……运输不易啊。”
  “能走海路吗?”
  “走是能走,可眼下高达国故地正散布瘟疫,到明年如何,也未可知。极有可能一二年都不得消停,所以还是走丝路更加稳妥。”
  熬夜的幕僚们也是头疼,李淳风那里的事情他们知道,但不少新来的幕僚,是今晚上才知道李淳风那里的补给渠道,走的是武汉。哪怕是敦煌宫调拨物资,武汉这里随后就要给敦煌宫补上,反应在敦煌宫和民部的账面上,这些出入都有迹可循。
  要是没有张德从中协调,别指望敦煌宫的人能给武汉面子,对敦煌宫的阴阳人烂屁股来说,他们吃的皇粮,当的是钦差,武汉佬算个鸡儿……反正他们也没鸡儿。
  但有了张德就不一样,郭孝恪、程处弼、欧武等等文武内外巨宦,都是要和张德打交道的。
  这也是为什么西域、河中、天竺只要有大动作,万里之外的武汉,就要跟京城的相公们一样要加班。
  而且因为信号机的存在,原本一到三个月的信息传递速度,压缩到了十天以内,通讯频率效率上去之后,加班次数也随之而增加。
  贞观朝官吏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汉朝,这也是其中之一的缘由。
  尽管全国总人口堪堪三千万,实在是寒酸无比。
  “那就走陆路罢!”
  老张揉了揉太阳穴,走陆路又要协调各单位,他不但要写信到东海宣政院,还要写信给沧州诸县以及天津、登莱诸港,然后还要联系东风船团以及淮扬甚至是苏杭的商帮。
  除此之外,还要沟通中央,从中央拿到批复,免得横生枝节,万一碰上愣头青的御史大夫要狂喷,随便勾一个“意图谋反”,那又是让大家一起尴尬。
  “旧年运输巨鲲骨骸的马队已经解散,如今河北山东没有马队有这样的经验,要是重组,还得从长安找人。”
  “这个简单,老夫会跟怀远郡王通气,在河西还有一支轮休驼队,都是有经验的。”
  斩龙台不是说修起来就完事儿,把鲸鱼骨头搭建成“龙骨”,这还是个技术活儿,一般金铁工匠还真玩不了。
  而重组接骨之后,斩龙台最大的费用还没有产生,最大的费用其实是保养费用。
  李淳风这个神棍最早搞的斩龙台已经盖了大殿,典型的中式建筑,可横贯大陆去对比,中式建筑的费用是最高的。整个太极宫如果换作石头城堡的样式,总成本大概只有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
  因为起了一个坏头,后续的斩龙台庙宇大殿,显然还是中式建筑,在北天竺这种环境下,对营造大匠是个极大考验,可想而知,没有中国内部支持,最终结果,要么玩蛋,要么玩泥巴……
  “这臭道士是给我们出难题啊。”
  喝着咖啡和浓茶,张德又对加班的佐官、幕僚们问道,“那份《天竺诸矿考》呢?就是玄奘法师那个版本的。”
  “跟《天竺瘟疫现状》放在一起了啊。”
  “那我找找。”
  张德在办公桌上翻了翻,终于找到了一叠文件,翻开之后,就是天竺现在的疫病调查报告,见闻录的形式,倒是不怎么系统。
  这份报告是为了给南海和西域发警报的,对武汉来说,没有太大意义。
  真正有用的,还是玄奘的这份《天竺诸矿考》,尤其是贵金属的分布状况,可以说是第一手资料,而且极其详尽。
  笈多王朝复生,王朝之主也不可能掌握这样的资料,因为玄奘的地位实在是太过特殊,基本上任何一个天竺邦国都视他为上宾,一个大学者随便跟土王土公聊聊,就能套出许多情报,然后汇总。
  天竺土人自己都是盲人摸象,但玄奘却是居高临下总揽全局。
  而《天竺诸矿考》下面,其实还有一份报告,只是这份报告实在是丢人,一旦泄露出去,整个佛门怕是都要震荡。
  因为对佛门来说,这份报告有点惊悚。
  它叫《天竺神庙古迹考》,凡千人以上供奉的神庙,绝大多数都有收录,除此之外,在信度河两岸以及东天竺诸地,都找到了一些古文明的遗迹,这些因为各种灾难而毁灭的遗迹中,时有唐朝冒险家发现黄金。
  引爆神庙古迹探寻热的事件,源自一个江南剑士在东天竺,也就是故高达国境内的一处破败神庙中,找到了黄金整整两百斤!
  “这西游记啊,怕不是要改成西游盗墓笔记……”
  老张一声叹息,再一次无力地吐槽着。
第二十四章
公道
  自然环境变迁的时间长度拉长,那么当真是沧海桑田。
  天竺绝大多数地区,再怎么曾经人类活动频繁,只要出现文明大破灭或者大衰退,百几十年这片地区很快就会恢复成雨林。
  引爆这场天竺考古探险热的事件,就源自一个江南剑士带人追踪几头犀牛,结果误入一处密林中的废墟,而这个废墟就是个破败的神庙。
  废墟本身没什么,但犀牛过境,大概是踩踏了地下藏洞的穹顶,地陷之后,犀牛现在里面逃脱不出。这个江南剑士原本是为了犀牛而来,但杀死犀牛之后,就在地洞中发现了大量金器、金块。
  金器加工很粗糙,但总量超过两百斤,如此数量,想要隐瞒是瞒不住的。再者,能够出来闯荡的江南剑士,基本的脑子总算是长了,只有把消息透露出去,他的这些黄金,才有可能变现成老家的宅院、田亩、物业、美娇娘。
  这个发现让整个南海过来的船队、商帮、冒险家、佣兵等等都陷入了狂热,很快就横跨两条大河的流域,从东天竺“十六雄国”传播到了北天竺,当时玄奘正带着二十余国的学生、弟子、随从、追随者游历,在敦煌宫某些裤裆没卵的官僚暗示下,大法师无奈就操持起了超度亡灵的活计。
  一如古时河南还能跑大象一样,北天竺东天竺诸多密林深处,曾经并非是现在的郁郁葱葱,古典城邦时代的遗迹,零星还能反应当初雅利安人驱赶土著的过往。
  而西天竺信度河两岸,破败的大小佛国更是无数,以及大月氏及波斯种、突厥种混战之后的遗脉。
  当发现风格和南天竺诸邦风俗相近的西天竺遗迹时,玄奘大法师也从考古挖坟的别扭中,开始思索天竺这片土地的文明脉络,作为一个学者,这些天然吸引着他。
  只可惜敦煌宫方面催促起来就是一个字:挖!
  人本思想的唐朝老哥对于古建筑压根不感兴趣,阿房宫再好看,再雄伟,英雄豪杰上去就是一把火;长乐未央各种诗篇,两汉老铁拆家的时候,也没见手下留情。
  当然英雄豪杰自己上台之后,那肯定是得大建特建,不过这就是另外的一种心态。
  搞“学术研究”的玄奘大法师后来实在是累了,表示老衲腿脚再好也是一把年纪,老衲得歇歇脚,然后隔壁的李道长就跳了出来:道友,且看贫道的手段。
  只见李真人双目如电,张口喊道:急急如律令,张操之助我!
  完事儿。
  “啊……呵。”
  打了个呵欠,张德伸了个懒腰,月朗星稀的光景,办公室里埋首案牍的佐官幕僚也都是疲惫不堪,凌晨快两点的时候,又准备了一通夜宵,粥面都有,肉食不多,毕竟熬夜吃肉未必能消化。
  “一会儿散了早点睡,官舍还有热水吗?”
  张德跟下属们说着,转头问值班的亲随。
  “热水不曾断了。”
  “嗯,有劳了。”
  “这是下走份内之事。”
  亲随微微欠身,倒是不敢居功的样子。
  熬夜容易饿,十二点其实已经吃过一回,然后又加班到了两点,这时候再吃点粥面,略作消化就可以睡觉。
  下属们一边吃一边翻着材料,吸面喝粥的动静不小,时不时还有人问张德:“使君,剑南茶马道那里怎么办?”
  “要看朝廷怎么说。”
  “可剑南也要一些罐头,这怕是有些艰难。”
  “腌制品还能搞一点过去,罐头实在是不成了,只能照旧。”
  奢侈品利润还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剑南特产也很丰富,名贵木材、各种宝石、翡翠、兽皮、象牙……自从茶马道打通之后,有了唐朝的技术,六诏既有避开唐朝的意思,也有向南推进的想法。
  小规模的冲突在所难免,六诏跟骠国在茶马道南部打了几场,于是六诏跟剑南的人口贸易,从近亲战俘,逐渐转变为骠国战俘。
  随之而形成的,就是跟随茶马道开始走动的六诏佣兵以及马队。
  能够说汉话的诸爨头人子弟,在这片地区越来越有影响力,当然胃口也越来越大,原本奢侈品的配额,已经不能够足满足贞观二十四年的诸爨统治阶层。
  对于茶马道,冉氏和长孙氏的兴趣更大,而且为了开拓茶马道,暴露出来的冉氏还说服了长孙氏,让朝廷牵头,推动了茶马道的开辟以及移民。
  这个移民并非是从内地移民到这片密林山区,而是打通丽水蕃地和茶马道的联系,毕竟,相较汉人移民到这里,蕃人更愿意从环境恶劣的高原地区,转移到不那么恶劣的高山地区。
  贞观朝的高原气候不错,普遍大麦亩产也能有六七十斤,广种薄收之下,养活几百万人口不成问题。
  如果当初象雄和吐蕃争霸,其中之一能够完完全全地成为高原霸主,那也的的确确有了王霸基业。
  可惜,整个蕃地现在是群龙无首,矮子里面拔高个,也不过是出了一个李皇帝脑残粉的象雄国主。
  在这样的条件下,弱小部族即便诞生了雄主,也没有能力去统筹农业,加上宗教力量的疯狂抬头,中低层的日子越发不好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6/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