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4/1398

  “兄长,大朝会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体,我辈当如何应对?”
  李奉诫入京从来都是声势浩大的,李狂人么,李江北么,名声不大才是奇怪。
  入秋还是热,李奉诫一身短袖短裤打扮,让宾客都是觉得怪诞,可瞧着友朋们热的满头大汗,李奉诫还觉得他们奇怪呢。
  “应对个甚么,这是好事,天下黎庶的大好事。”
  言罢,他用有些不确信的语气道,“就是不知道朝廷有多大的决心,倘使效仿江汉观察使府,这金山银海也不够填的。”
  不过朝廷只要起头,就相当于担当总纲,挑大梁的事情,就是朝廷来干。地方上固然会打马虎眼,可架子肯定要搭起来,地方打皇帝脸不算什么,打孔颖达的脸……那些个地方大宗师还没有这个胆量。
  陆德明尚且能够在苏州称王称霸,何况孔颖达。
  只不过李奉诫也清楚,想要地方配合中央如何如何,还时看钱,如果没有钱,就得看政策。
  办学招生培养教师,这是个十几二十年的长久规划,一时半会儿还看不到成绩,甚至李奉诫敢这么断言,促成此事的皇帝皇后以及国子监祭酒,绝对活着看不到出成果。
  不过凡事并非只有长远的收益,为存在而存在,本身也是一种好处。
  “兄长,不知道哥哥哪里是个甚么说道?”
  “他哪里愿意管外边的事情,武汉两百万人口,忙得没有空闲,还有心思来胡扯这些个鸡毛蒜皮?”
  说着,李奉诫便道,“进奏院当提举决议,响应大朝会。”
  “噢?这其中,莫非有甚么门道?”
  “孔祭酒这是要‘一统江湖’,往后那些个在野治学的,怕是也要受朝廷的管。昨日已经流传了消息出来,已有专管技工的衙门,还有专管女学的衙门。只这两个衙门,不知道要多少官帽子。”
  中央的官帽子,地方上想要染指的,肯定都是精英中的精英,等而次之的,就不必去惦记。
  李奉诫说要进奏院提举决议,为的就是给地方“末流”来个借口,怎么地也要跟着上跟着分一杯羹啊。
  倘若真让孔祭酒忙活一个比照六部的超级“教化”衙门出来,那地方上“小六部”就肯定也要跟着扩张。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嘛。
  而且闹不好这县级单位以下的教育单位,就要跟县太爷脱钩,就算有影响,那也是县太爷的天然权威,一县主官想要直接干预庠序教育,怕是不易。
  这里头肯定有毛病,比如说少了一县主官的干预,很容易演变成地方豪门吃受教育权利的独食。
  皇权难以延伸的地方,等于就是彻底把各种权力双手奉上,俨然就是遍地“封国”。
  所以如果解决这个问题,或者如何缓解这个问题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央大佬们接下来要考虑的事情。
  至于“进奏院”的院士们……背后金主怎么说怎么来呗,既然孔祭酒赏脸给了这么大的舞台,那还寻思啥啊,大声说出我爱你啊!
第八章
特进
  “……以国子监祭酒孔颖达为特进,检校教育总理……”
  宣旨的康德看着国子监几千号人,心中居然难得惊羡,二圣亲临国子监不说,凡是开府仪同三司的狠角色,全部到场。
  御赐“特进”比不上“开府仪同三司”,但按照品级,也是正二品。孔颖达在七十七岁的时候,用一种跳出人们想象的方式,混到了一个纯粹文臣难以企及的地位。
  新增的教育部还是草台班子,为了以示特别之处,没有设置尚书,而是设置了“总理”一职,孔颖达等于就是全盘掌控,大小一把抓。
  这也是皇帝皇后以示恩宠的方式,当然七十七岁的老人家,也根本不可能做到大小一把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于是乎,一水儿的“副总理”位子晾着,晾在半空,不知道多少人眼巴巴地盯着。这是文臣的狂欢,几乎没有哪个武勋愿意去折腾,略微了解之后,就知道其中的辛苦和麻烦。
  与其在域中瞎鸡儿勾心斗角,还不如带着横刀马弓去戍边杀胡。
  教育部在天下十道及各都护府、都督府、行中书省、宣政院、宣慰司、内附邦国,都设有教育署,这个衙门受黜置大使和教育部双重领导。
  但也就是听上去是双重领导,实际上就是教育部自己的锅碗瓢盆,因为黜置大使是临时性的,几年来一回就很不错了。
  而这里也是李董埋的一个坑,眼下那些吃不到肉的,就会等着设置黜置大使的时候,分外努力……一次捞个够本。
  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
  等于也是给各道教育署悬了一把刀,过个几年就杀猪放血。
  至于黜置大使怎么来的?皇帝一言而决之。
  消息传遍京城,很快就传播到了河南、关中、河北……十天不到,全国权贵尽数知晓。
  孔颖达威震华夏!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超级部门,而孔颖达这个平日里出卷子批卷子的老头子,居然成了开山祖师爷。
  在宣州当刺史的颜师古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当真是呜呼哀哉捶胸顿足,你说他当时要是咬咬牙……挺过来,不就很有可能混个“副总理”当当?
  受刺激的颜老汉,于是就在宣州又搞了几个小娘,慰藉一下受伤的心灵,脆弱的肝肠。
  “我滴妈……孔老儿屌的没朋友啊!”
  武汉的某条土狗也是被shock到了,他为了小霸王学习机苦苦经营,折腾了这么多年,就寻思着先弄个“铁老大”出来。万万没想到三十来岁的张老汉还在猥琐发育的时候,七十来岁的孔老汉直接弄了个“教老大”。
  “这也太牛逼了吧!李二特么疯了吧!”
  打造这样的超级部门,对内部资源的消耗极大,按照现有的生产力,整个部门必定会出现局部过度臃肿,局部严重涣散的状况。
  但老张也清楚,有这么一个统筹解决教育事业的部门,从大唐全国来考虑,总成本肯定是大大降低的,假如真的是有心促进教育事业的话。
  帝国扩张的速度太快,版图也实在是太大,尽管已经有了信号机,但终究还是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偏远地区维持一个信号机基站的成本,并不比建设一个军寨来得便宜。而很多偏远地区,投入产出比是没法看的。
  漠北、西域、剑南、辽东……几乎都是赔本的鬼地方。要不是某条土狗费尽了心思满地打滚,这些地方也不会逐渐略有盈余。
  没有庞大的贵金属、奢侈品消费市场,没有庞大的金属冶炼、矿产开发、土木工程等行业的发展壮大,这一切都是妄想,最终也只是维持几十年至多一百多年的稳定期。
  两代人或者三代人之后,局面自然而然就会崩坏。
  人是怠惰的,尤其是安逸之后。
  认真琢磨了一下贞观朝廷的现实条件之后,老张也不得不承认,李董搞这么一个超级部门,也是合理合适的。
  和武汉不同,贞观朝廷想要组建一个庞大的官僚团队,绝无可能是工程技术或者其它什么技术官僚,但在文教领域,却是资源丰沛,完全撑得起来。
  而孔颖达这个特殊人物,不论是在两朝勋贵之中,还是在山东士族内部,都是有头有脸嗓门大,愿意听他唠嗑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教育部能搞起来,孔颖达的身份以及江湖地位,相当重要,甚至颇有点不可替代的意思。
  “使君,朝廷设置教育部,江西、湖北必有教育署,到时候……沔、鄂当如何应对?”
  “应对甚么?择其善者而从之,则其不善而改之。江西有房相,湖北有老叔,甚么人能翻出浪花来?”
  委派谁来做两地教育署的一把手不得而知,但不管谁来,也不可能瞎搞。朝廷现在的教育部,就是把武汉的教育部门十几倍放大,然后质量做得次一点。
  总得来说,还是粗放型的,指导意义在武汉这里几乎没有,反而是要颠倒过来,从武汉这里学习先进的制度建设。
  当然也不是说不会有教育署的一把手脑子一根筋,上来就要胡搅蛮缠,不折腾武汉不能够显示自己对君王的知遇之恩……但房玄龄和邹国公是死人?
  房乔反手一巴掌抽得当年温彦博半身不遂,官场中的当年见证者也还没死绝呢。至于邹国公,张公谨只要不是乱搞男女关系,哪怕当众把教育署一把手摁在地上殴打,最后也没多大事情,谁叫他老婆是琅琊公主呢。
  “以我之见,朝廷这是要止步‘河中’了。”
  会议室内,有个幕僚突然说道。
  “噢?何出此言?”
  有人反问。
  “这几年朝廷其实一直未曾停止用兵,只是形式不同。前几年经略‘河中地’,乃是举债度日,这些钱,是要还的。要是继续用兵,且不说士卒终有厌战疲惫的时候,这债只会越积越多。”
  幕僚言罢,看着张德,又对众人道,“如今‘河中金’‘西域金’‘天竺金’已然稳定产出,想要扩大产出,唯增补人手而已。但如今在河中、西域,人手再靠劫掠,已然效率低下,如北天竺诸邦国,开辟榷场远比劫掠要快得多,不但快,积累人手也更加充沛,矿场苦工怨言也要少一些。”
  实际上“河中金”的金矿矿山,已经发生过暴动,侯氏因为这一次暴动,一口气赔了四十几万贯,好在现在侯君集位高权重财雄势大,这点钱赔了也就是赔了,再者,也四十几万贯也不全是侯氏的钱,还有“合伙人”的。
  唐军亲自下场劫掠来的奴工,远没有奴隶贸易来的奴工好用,这是事实。
  听了幕僚的分析,张德寻思着,这个超级教育部门,居然还有收缩力量的用处?
第九章
无奈
  从苏州匆匆赶来的长孙无忌全程没有作声,当然恭喜孔颖达的时候,他还是到场的,只是返转家宅的时候,他才会哀叹一声。
  谁能想得到呢?
  想他长孙无忌两朝栋梁,当今国舅,先父长孙晟更是威名赫赫,长子长孙冲名震西方……结果他妈的沦落到给孔颖达做“下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4/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