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9/1398

  这个镶钻金印,除了是萧氏派发的钻石VIP认证之外,还说明持握镶钻金印的主人,在武汉那里没有进黑名单。
  其中门道不足为外人道,顶级勋贵自然也不需要靠这个小把戏来证明自己,只是对于那些次级贵族而言,请客吃饭都是一门生意一门学问,“天上人间”的镶钻金印,自然就在小众圈子里成了某种象征。
  老唐来了京城才几个月,给长孙皇后吹了几天唢呐,就能够兜里揣着钻石VIP会员卡,也足以说明他现在的确有点“咸鱼翻身”的意思。
  “招待张君,老夫也不瞒你,过几日大朝会,老夫希望张君能够从旁应和一二。”
  “所为何事?只要权责之内,亮应允亦可。”
  话不说满,唐俭这么敞亮的老前辈,他张亮还有什么好说道的?他是皇帝的亲信,但不代表就需要如何死板,应和老唐两句,只要不是事涉某些敏感事件,皇帝看看就算。
  “老夫准备大朝会上,提举李婉顺为女侍中,奏请女圣陛下促成女官新制,效仿旧年魏孝文帝故事。”
  女官系统自古就有,追溯源流,那就是相当的久远,商周的事情,一直遗传到秦汉,再到南北朝,改改换换,大抵上还是为君王服务。
  北魏孝文帝则是专门设立了新的女官系统,只是这个新制昙花一现,到北周隋朝时,用的还是汉晋旧制。
  唐朝历经两朝,迅速攀登帝国巅峰,在震撼普天生灵的同时,体制的变化也因为国势的空前膨胀,不断地去适应如此嚣张霸道的唐朝。
  小政府根本无法适应如此空前庞大的帝国,不仅仅是疆域面积,还有人心思想。贞观朝明里暗里的思想碰撞,也不再拘泥于窠臼,比如曹宪的《音训初本》诞生,换作隋朝,根本没有理由去推行,也没有那个需要。
  因为隋朝只是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统一,南北对立依旧激烈,内部山头依旧林立,外部压力依旧严峻。沿着“书同文”的轨迹,继续修修补补,已经差不多了。
  而贞观朝的剧变,除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之外,新技术新工艺的诞生,缩短了通勤时间,加速了地域之间人口文化交流,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自然而然新增的受教育人口,就需要“语同音”。
  只是对这个时代来说,依旧只是一种努力方向,并不可能真正做到。
  《音训初本》的意义,就是迅速地有效地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针对某一个族群,可以直接完成文化洗练。
  隋朝不需要,但贞观朝需要。
  贞观朝需要扩张,需要原材料,需要人口,需要贵金属,需要市场,需要泄压阀……
  战争从来不是目的,战争只是手段,贞观朝的利益在哪里,贞观朝的人就会在哪里,如果贞观朝的人无法和某个地方的人沟通,那么,战争就会在哪里。
  然而这个帝国如此之庞大如此之强悍,偏偏只有三千多万人口,于是乎,不管中央政府愿不愿意,每一个受教育的人口,都是人才,从无例外!
  这时候,哪怕明知道长孙皇后有私心,但受教育的人口不管是阉人还是女人,有用就是有用,纵然会有掌握教育渠道以及教材解释权的衙门、组织来唱反调,但这是小众的,且不为中央政府绝大多数官吏拥护的。
  利益使然。
  而整个国朝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武汉。那里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畜生用,不管多少人去咒骂这个地方是如何的败坏纲常,但“地上魔都”既然能被称呼为“都”,自然是因为它的繁华,它的发达,它的庞大。
  隋唐交替几个世代的英杰们长了眼睛,能够亲眼看到,于是在本就出现世家势力衰退的当下,做一个顺水人情,还能赚一点天下女子的好感。固然这个“天下”,大约也出不了国朝几个雄州上州,但也是极大的跨越。
  “女侍中?岂非二品?”
  张亮眉头微皱,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抬头看着唐俭,“公以为此事能成?”
  “自是不能成。”
  唐俭面对张亮,根本没什么压力,也没有瞒着什么,“所谓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罢了,进三退二,还能得一。”
  “若是比照外朝,倒也无妨,只怕到时候女官得寸进尺,又成朝野纷扰所在。”
  太监系统很难伸手,那是因为阉人多是战俘,鲜有大家族子弟给自己来一刀进宫伺候皇上的,毕竟能不能伺候成皇上,那也是看脸吃饭。
  但现在新出的女官系统,却是很有搞头,哪怕长孙皇后很刻意地一开始就重用武汉产“才女”,可天下“才女”那么多,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只要玩平衡,就有空子钻。
  在朝野各方都不认为能够完全阻扰长孙皇后推行此事的当口,与其强行阻拦,倒不如反手掺合一把,还能捡点便宜。
  张亮担心女官系统又成为权贵的瓜分盛宴,到时候为此事吆喝的人,肯定是要问罪问责的,他作为皇帝亲信,轻易不能下场站队,所以才会小心担忧。
  见他如此,老唐立刻露出一个宽慰的笑容:“张君何必担忧,二圣本就一体,此事若无圣上默许,岂能让女圣陛下大张旗鼓?”
第十六卷
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一章
定策
  “明日大朝会,宾王怎么看?”
  洛阳宫设有观露台,是个避暑的好去处。除了冰室、凉房等一应设备之外,还有水利通风设备,加上墙壁夹层时有更迭冰块,可以说相当的享受。
  河北道新出的西瓜、甜瓜、蜜瓜陆续上市,还有青皮的浙水甘蔗送到京城,避暑消遣的物件极多。
  心态平和的马周神情淡然,皇帝侧卧一旁,正啃着甘蔗,皇后则是端庄正坐,双手虚按膝盖,目不斜视地看着马周。
  作为弘文阁大学士,马周该有的荣誉都有了,此时心态发生转变之后,跟心态同样发生大转变的皇帝之间,似“同病相怜”的“老友”胜过君臣。
  若非还挂记着知遇之恩,只怕现在当真成了友朋。
  “国朝二十年经营,冗官已成弊政。观南方变化,却是缺官少吏,然则以天下雄州而言,沔、鄂实际官吏之数,十倍二十倍于别州,可见其中自有区别。今用女官,亦是淘换庸碌闲人,京畿重地,自当去处沉珂。”
  起用女官这个大趋势,是二圣定下来的,外朝大概以为是长孙皇后一定要扩张权柄,实际并非完全如此,纵然有私心,长孙皇后这个私心,也绝非简单的权力欲。
  随着国势越来越强,大唐除了国家收益每日增加之外,皇帝营收同样惊人。尤其是内帑的现金规模,历朝历代都没有这么多的贵金属。
  金银铜铁的存有量,足够皇帝一个人打几十次灭突厥之战,而除了贵金属,还有大量的丝绸、皮草、瓷器等硬通货,连鲸油、蜡烛的数量,都十分惊人。
  贞观皇帝能够在如此富裕的情况下,还能相当刻制奢靡欲望,已经非常难能可贵。换成杨广,他能浪到天上去。
  虽说贞观皇帝同样大兴宫室,但其目的并非纯粹为了爽。
  国朝各地行宫都有功用,如此大的规模,各种在编及编外人员的数量极多,流窜进来划水的裙带关系成员肯定不少。
  正常的淘汰路数,是很难进行换血,皇帝动用权柄,也容易为外朝抓住机会从身上揩油甚至咬一口肥肉。
  用女官来淘汰,就有天然的微妙作用,这个时代的女性和男性,终究不可能成天厮混在一起。
  别说贞观朝,哪怕某条非法穿越的工科狗在穿越之前,这种保持一定距离的工作原则,也依旧是默认的规则。
  仅此一条,就能刷掉大量皇家内帑系统中的懒汉蛀虫。
  而女官进入朝廷体制,其实是顺带的,但外朝内廷看来,都以为长孙皇后是要“牝鸡司晨”。
  实在是贞观大皇帝的存在,太有迷惑性。
  只不过马周略微吃不准的,大概就是皇帝的身体如何,因为根据皇帝健康的变化,长孙皇后的态度、目的,一定会随之而变化。
  野心大小,跟实力大小是正相关的。
  “予建坤宁宫于东城,置坤宁大司令,下设女侍中、女大夫辅佐,宾王以为如何?”
  “倘若循例为掌宫女官,自是顺理成章。倘若比照外朝,怕是掣肘极多,外朝必定抗拒,百官不能服。”
  马周并没有觉得震惊什么的,而是坦然地对长孙皇后道,“外朝诸官食君俸禄至此,亦是历经磨难,倘若十数年数十年辛苦抵不过君上一言,陛下自可体会……”
  说到这里,马周颇有点感同身受,微微欠身行礼,显然是相当了当年的苦处。
  早年出道很是艰辛,到长安时若非给常何打杂,连混个温饱都不行,后来遇到张德,这才算是操持实务为君上欣赏。
  “豆腐渣”工程文宣王庙放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惊人的成就。要知道,哪怕是皇宫大殿,各个几年一场大火烧个精光,也是常有的事情。
  在文教一事上,往后不管是不是有朝代更迭,他马周这个名字是绕不过去的。
  至于弘文阁大学士这个名头,他反而并不怎么在意。
  “言之有理啊。”
  吐了一盘的甘蔗渣,李董翻身坐了起来,“卫懿公‘鹤大夫’‘鹤将军’之故事,不可效仿也。”
  “女子为鹤焉。”
  长孙皇后秀眉一挑,略带不满地看着老公。
  李世民那笑了笑,轻拍了一下大肚腩,一手持着甘蔗,一手虚按以示安心,看着马周道,“依宾王所言,女官品级不可参照外朝,若是等而次之,又无甚用场。可先行运转,以观成效,随后次第封赏。”
  听了李董的意思,马经理愣了一下,这是先不公开待遇,而是先让人才干上一阵子,除了成绩大家无话可说之后,再堂堂正正地“加官进爵”。
  有了成绩,就无法用“德不配位”来攻讦,而且万一女官成绩斐然,就很有可能反复打脸那些十几年“活到狗身上”的懒官庸官。
  要说不合理,依旧是不合理,但“漫天要价”之后,君王退而求其次,也是权力拥有者合理的“小小任性”,到时候,再有什么不满,也只能压着。
  否则,就是“得寸进尺”,就是“不知进退”。
  心中哀叹一声,马周服帖之余,对外朝那些废柴也不抱太大希望。更何况,马周还很清楚,明天大朝会开口说话的人,最少也是国公。
  不管什么样的国公,只要跳出来,就代表一种态度,哪怕是落魄世家的国公……烂船还有几颗钉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9/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