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7/1398

  “宗长,可是这名不甚好?”
  “好倒是好……”见亲随好奇,老张随口道,“就是怕卢氏族人多想。”
  改名这个事情,扔世家大族都是大事。纵然卢照邻原本不是嫡系,可现在他的的确确就是卢氏新生代扛旗人物,少了他,卢氏玩蛋去吧。现在他要改名,多少都是牵扯到卢氏“家风”。
  门第想要竖立牌面,激进人物是万万不可取的,只有四平八稳的儒雅人士,才能拿来当牌面。
  或许不会永远正确,但却绝对不会出错。
  “宗长放心就是,如今卢氏也希望领军之辈锐意进取。卢升之又非当真更名,只是去河中西域改头换面,想来是无妨的。”
  江阴现在住着的卢氏子弟并不少,除了江阴,还有去江北谋生的。比如君山对面的“马洲”,如今料理牧场的,就是卢氏子弟。除了马洲,海陵县沿江“围圩造田”的吏员,也多是卢氏成员。
  其中操持医者职业的不在少数,可以说在扬子江口,名声也算是混了起来。
  豪门世家的底子,绝非仅仅是引经据典。
  老张并非是担心卢照邻,只是旁生枝节,牵扯到江阴,也是一桩麻烦事。
  好在卢照邻一路向西到了兰州,也不见卢氏有什么动静,想来也是无所谓扛旗人物如何折腾。
  卢氏现在经不起折腾,但不折腾又不行。
  兰州金城河西金城关,关口十几头大猪被陆续从木制笼子中揪了出来。惨烈的猪叫声震天响,操着尖刀的杀猪匠膝盖顶着猪头,另外几条恶汉绑住了大猪,“噗哧”一声,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猪血是个好东西,兰州血豆腐在丝路上也是小有名气。除了血豆腐之外,因为丽水两岸多种有油料作物,“金猪排”也是兰州的一道旅途美食。
  封装好的“金猪排”如果用腌渍的猪肉,可以存放一个月左右,只是一个月后的口感有点糟糕……
  “西安君,兰州的红烧肉甚是美味,可惜是咸口的。”
  “离青海恁般近,你不吃盐还想着吃糖?”
  “吃糖太贵了这里,西安君可要拿糖在这里换些盐去敦煌?”
  卢照邻连连摇头,笑道,“可不敢作死,倘使换盐去了,怕不是拿我当个盐贩子。”
  粮食换产本是可以的,可卢照邻又不需要这点赚头。驼队中的瓷器、玻璃器、漆器、家具、皮具、棉布……利润就已经足够的丰厚。
  一群胡商也凑了过来,捧着饭碗,围着一大桶红烧肉狂吃。
  油光锃亮的咸口红烧肉上色用的是酱油,咸是咸了点,可油水充足,还十分下饭。别说他们,就是兰州百姓,如今日常也少不了油炸的“金猪排”还有咸口的红烧肉。
  除此之外,用蒜蓉豆鼓汁蒸的排骨,也是绝品美味。兰州地面上的苦力,靠这个就能回一天的气力。
  因为丝路发达,不管是东来还是西往,兰州诸县养猪都还算利润高。就是大猪再大也就是一百来斤,肥肉还不多,达官贵人更喜欢这种猪肉,底层反而喜欢渭州的陇西猪,肥膘最少都是一寸厚,出油极多。
  “西安君,此去西域河中,可有甚事业?”
  “有些打算,大抵上不是养人就是养猪。”
  “……”
  听得卢照邻的回答,一群同行之人都是愣住了。万里迢迢跑河中去,就是为了养猪?养猪哪儿不好养。
  但卢照邻的的确确是打算去养猪的,这是个事业。河中豆麦作物的产量已经大大提高,程处弼肯定会效仿当年的手段,限制游牧。
  这种情况,养猪远比养牛羊来得轻松划算,因为只看河中的情况,属于饲料作物产出远远大于需求。
  至少短期内是这样的。
  尽管大环境养猪的条件很糟糕,不过围绕着几个重点绿洲来精打细算,卢照邻觉得可以尝试。
第五十一章
无豚不成家
  从张德这里,卢照邻学到一句话,叫做“螺蛳壳里做道场”。
  唐朝的威严虽然已经扩散到了汉朝时期的范围,但全国总人口数量相对低下,这种威严的含金量,自然是要打点折扣。
  而张德就是在这个打折扣的基础上作弄着变化,东挪西凑南坑北抢,这才凑足了在武汉折腾的人口基数。
  十年生聚是不行的,似武汉那般,最好是五年就能生聚,不但要生聚,还要生巨。生的巨多,生的巨广!
  多年浸润,卢照邻简介从张德那里学到的东西并不少,江阴张氏有着很强烈的“铁腕统治”痕迹。从这些“蛛丝马迹”中,卢照邻大致上也总结出了不少增加人口的指标。
  养猪,不是泛泛的饲养,倘若真把养猪当作一种事业去做,这个事业的背后,一连串的行业多不胜数。
  从医疗卫生到科学管理乃至良种优选等等精细活,都要有条不紊地培养推行下去。
  即便是一窍不通的笨蛋,被强制在这个一系列的流程中走一遭,大抵上,也是会掌握不少技能。
  除开这些技能之外,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管理”,学会了“被管理”。
  纪律诞生了,遵守纪律也诞生了。
  按照道理,前往西域以及河中,养牛羊马骡是最划算的,但是卢照邻很有前瞻性。他知道“定牧”是长期大政,即便郭孝恪、程处弼接连暴毙,西军现行的体制,都会反过来影响敦煌宫,因为不但降低了敦煌宫对河中地区施加影响力的成本,也让西军“军属”能够从中谋取更多的利益。
  游牧,不符合西军体制的利益,更不要说,成为西军“军属”之后,那些胡女的家族成员们,能够轻轻松松搜刮盘剥,又何必累死累活风餐露宿?
  没有谁天生下贱一辈子就想着吃苦的。
  “定牧”这个大政不变,那么划分草场必然会效仿安北都护府。至于谁来做河中或者西域的大都护,这不重要。
  只要体制固定下来,一切都好说。
  别人未必知道河中的行情,但卢照邻因为有贵人扶持,自然是知道河中多地适合广种薄收豆麦类作物。
  甚至在蕃地,大麦在雪域高原也有了七八十斤的产量,在河谷地甚至能够有三百多斤的惊人记录。
  卢照邻从江阴学到的知识告诉他,这是一段非常适宜的气候,适宜到苦寒之地也可以养活很多人。
  但是,从江阴学到的知识还告诉他,适宜的气候不是一成不变,它会过去……
  在适宜气候过去之前,卢照邻希望卢氏改换炉灶,东山再起!
  他就是要养猪,养猪,就是东山再起的事业。
  “大郎,老朽还是想不通,既有官职差遣,缘何还要去养猪?这……”
  陆氏的老人一脸不解,对他们来说,这不比操持贱业更丢人,但终究是丢人的。堂堂范阳卢氏,竟然跑去养猪?不但是养猪,还是万里迢迢跑去一边做官,一边养猪。
  这算什么?养猪令?猪倌?
  “河中危机重重,若论获利,首推金银,次之奴婢,再次绢布,最后,牛羊马骡驼。只是以上诸业,用人极多,尤其亲信,多多益善……”
  语气略微停顿了一番,卢照邻看着卢氏老人,“卢氏无人可用。”
  “……”
  一时无言,即便说是教书育人,那也是十几二十年后才能变现的事情。更何况,教出来的学生能不能出一个“张操之”还不好说呢。
  穷乡僻壤的,有人脉关系也多在军中,不顶事。
  “大争之世,倘使无利可图……想要振作门楣,再起阀阅,靠一张嘴去说么?”
  言罢,卢照邻也不管卢氏老人震惊“大争之世”的论断,看着连绵不绝的马队、驼队,“适才所言诸业,用人极广,可正因为用人极广,河中西域不可不安。禁绝游牧诸事乃是必然,诚然屡禁不止,但胡地游牧转定牧,乃是当今大政……”
  且不说西域如何,仅仅是漠北草原,那穷鬼地方这样折腾,最终不还是转为定牧?青料塔和堡垒比比皆是,漠北诸部人口只要越线,把人口迁出去就是。十几年下来,从漠北走出来的老中青,没有三十万,十五万总归有的。
  放在以前,这些人即便是炮灰,怎么地也要被算在“控弦四十万”之中。
  整个漠北已然成为北军序列的提款机,固然北军只是吃很小的一部分,但只是这很小的一部分,也足够让北军“军属”们大赚特赚。
  尉迟氏十几年经营,陡然有了旧年大族的风范,绝非因为出了一个安北大都护。
  “话虽如此,到底还是养猪啊。”
  卢氏老人有些不甘心,可不等卢照邻继续说话,自己一咬牙,“有道是家中无豚不成家,这是祭祀祖先的肉食,不丢人!”
  “……”
  文化人要面子,找个理由也要撑下去。
  不然……心里那一关难过。
  “西安君,可要在敦煌雇些人手?关内好汉如今在敦煌的极多,西安君在长安颇有干系,倘使招呼,响应者定然极多。”
  “噢?某听闻河北刀客江南剑士要多一些,怎地现在又出了关内好汉?”
  “这几年关中粮田都有抛荒的了,你说出不出好汉?”
  “……”
  听到这回答,卢照邻都不知道怎么接下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7/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