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81/1398

  “老大人过世的时候,很多物业都没有交代干净,我那时哪能晓得哪里哪里还有自家场地?若非有坦叔在,也是麻烦的很。”
  扭过头,老张又回应着李芷儿之前的问话。
  牧场范围极大,除了养殖大型牲口之外,还有大量水果园,划分的极为清楚。有专门的葡萄园,葡萄园附近随处可见酿酒作坊以及制作葡萄干的阴干房。空气中偶尔还会传来发酵的酸味,却不难为,正相反,闻上去极为舒适。
  和葡萄园相邻的,多是桃园,间或还能看到种植猕猴桃,只是现在都光秃秃的,也没什绿意。
  “往北是不是菌菇场?”
  “正是。眼下都能用上暖房,种类不少。不过最好卖的,还是蘑菇。”
  因为靠近牧场,从混合牛粪的草堆里窜出来的野生蘑菇价钱极高,菌菇房培育出来的,反而鲜头不如这种“野味”。
  清明前后这种新式的小蘑菇,在江阴和常熟,往往半斤蘑菇能换一只肥鸡。
  这些都是张德十岁之前,在江阴老家捞的外快。时隔二十多年再来看看,倒是觉得有点小激动。
  “老夫离乡时,这地界极为破落,连个村里都没有。如今居然不但有村里,还有市镇,着实变化惊人。”
  “前面街市,叫作‘牛市街’,原本是交易牲口的。叫着叫着,倒是成了地名。”
  此时的街市显然不会再进行牲口交易,但还是能看出来当年牲口交易的痕迹。大量的圈栏房被留了下来,然后改造成了各种铺面,主要是茶肆酒楼。除了弹琵琶的胡姬之外,也能看到吹箫拉弦的倭女新罗婢。
  各种胡琴都能看到,除了胡琴之外,还有蕃地弦子,男女老少的优伶极多,只是很显然都不怎么“高档”。
  不过也很正常,因为这么个地界,本就更加的乡土。
  这是为数不多江东大量平民骑马行走的地方,休假前来喝酒的牛仔随处可见。这些牛仔大多都是本地农家子弟打工,口音一听就能听出来。
  即便偶有苏州州城来的,也很少有穿丝袍的,而是棉袍裹着,脑袋再包个狗皮帽子,自是没有什么“贵气”。
  到处都是黄腔荤段子,不管男女都爱听,也就更缺档次。
  张德一行人是骑马视察的,穿的虽然是常服,但县太爷的排场早就摆开,道路早就被清场。
  不过听戏听曲喝酒喝茶的食客们倒也没有多大的敬畏,只是隔着圈栏围观,或是远远地看着骑着高头大马的张德。
  毫无疑问,须髯浓密身材壮硕的张德,明显要比县太爷要地位高的样子。
  “县令大人旁边骑马的是谁?”
  “我看出了张梁丰,应该就没有别人。”
  “噫!原来是东家来了!”
  问话的人顿时脸色一喜,极为狗腿地往外走去,扎在人堆里在那里冲张德堆笑。
  “呸!甚么东西,也跟着喊东家……”
  答话的老乡也是无语,这种“面子”也要争,简直酸的倒牙。
  “来人。”
  “宗长。”
  见张德喊话,亲随上前听候。
  “难得来一回,拿些钱来打赏。”
  “是。”
  讲好听的话没有任何卵用,江东地面上,最认的好处只有实惠……
  一看“东家”要打赏,原本还酸的倒牙的老乡们,当时就麻溜地蹿了出去,这时候还谈什么酸不酸的,别说牙不算,连腰也不酸。
第三十章
有福之人
  知道张德差不多要返程武汉,常州刺史王福畴专门带着三个儿子过来拜会。
  长子王勔此时是“选人”身份,但因为朝廷改制在即,好的缺位到底好到什么程度,王福畴还没有把握。如今长孙无忌和张德突然都到了江东,自然是要好好巴结一番。
  作为龙门王氏,这点面子还是有的。
  次子王勮还小,见了张德还有点怕,实在是一群人里面,张德最为壮硕,只是坐着,俨然就有一股“煞气”扑面而来。女郎中意的须髯,在孩子们看来,着实有些吓人。
  最小的儿子还在襁褓中,王福畴也是有想法,希望老张帮忙给“赐福”一下。
  谁都知道张梁丰是帝国祥瑞啊。
  “这小郎叫甚么名?”
  “单名一个勃字。”
  “王勃?好。”
  老张一愣,微微点头,龙门王氏叫王勃,那也肯定……就是那个王勃了。
  卢照邻出来认认人,这是你的小老弟。
  然后卢照邻走过来看看王勃,露出一个微笑:小老弟,你醒啦。
  王勃在老张手上尿了……
  “哈哈哈哈……好!”
  张德很是高兴,“此子必为人杰也!”
  原本还怕张德不悦的王福畴顿时大喜,心中暗道:这小郎虽在襁褓,却是个有福之人,今日传扬出去,小郎前途无量啊。
  能得现如今的张德一句夸,里里外外可以省不少事情。
  甚至可以这么说,王福畴往后的常州刺史位置,可以坐稳了。诸地阳奉阴违的事情也会大大减少,地头蛇最怕的不是过江龙,而是更大的地头蛇。
  而老张现在在常州地面,已经不是地头蛇的问题,而是陆地神仙……谁惹他谁死。
  念了两句吉利话,在众人十分惊讶的眼神中,老张从腰间解了一块玉佩,玉不是上面顶级货色,但玉佩上有一双虎牙。
  老虎身上的所有零件都能辟邪,这两颗虎牙,是苏定方在扫荡契丹人时候的战利品之一。
  “张公,不……”
  “嗯?”
  王福畴只觉得礼重,因为玉佩这种东西不能轻易乱送。老张给襁褓中的王勃一块玉佩,王福畴只怕这小子承受不起。
  只是不等王福畴把话说完,老张眼睛一横,吓得他哆嗦了一下,讷讷向后,竟是唯唯诺诺的模样。
  一旁王勔和王勮都是瞪大了眼睛,显然没想到自己一州之长的老爹居然这么“不中用”。
  “旧年王君在交趾做得不错,李交州同某时常提起过。”
  王福畴一愣,旋即反应过来,连连拱手,“原来是张公提携!”
  他到现在都还没闹明白了,你说我一个在交趾混吃等死差点被土人给炖了的县令,怎么就来常州做刺史了呢。
  原本还想着,是不是李道兴看在龙门王氏的面子上,给了他方便,然后提拔提拔他。
  现在张德一句话,就明白这其中显然还另有隐情。
  实际上也是王福畴运气好,恰逢交州搞大建,朝廷要正式吸收掉当地土族,基本上在李道兴的“金元攻势”下,大多数土著酋长族长,纷纷愿意归降。随后一众土著酋长族长,就在朝廷的旨意下,尽数迁往广州。
  当时同步操作的,就是把广州的诸多野蛮山獠洞主寨主,迁到交州。
  王福畴办事利落,也就落入了李道兴的眼中,有意培养“广交系”官吏的李道兴、冯氏、冼氏,就选中了门第比较高的几个。
  只是南国巨头想要在“中国”搞事,朝中无人也是两手一摊。但毕竟是有人的,地方州县的人事调动,不管是嘴炮还是弄权,张德都不缺门路。
  最不济,进奏院里搞点花头出来,拟几个给御史人家投食的议案,是没价钱不能喊?
  王福畴现在彻底明白,自己要记李道兴的情分,但也少不了张德的。
  只不过眼下看到小儿子居然很受张德喜欢,他便知道王氏有了大气运。
  心下微动,王福畴到底也是走南闯北经历过大风大浪之辈,此刻当即有了决断,他便认定了几个儿子将来便走武汉这条路,至于“中国”行走,二圣哪里会给他这种门第机会?
  他是亲眼看着清河崔氏垮台的!
  “张公过誉,某亦是本分做事罢了。”
  王福畴谦虚了一番,一种常州佐官及各县县令都是心中发愣:他妈的,老子给姓张的送钱送女人,结果不如王老汉送儿子?这他妈是什么狗屁玩意儿?
  然后一众佐官、县令心中暗忖:要不也督促一下家里,把儿子送过来给姓张的过过眼?没有虎牙玉佩,有根虎毛也好啊。
  有女婢过来给王勃换尿布,这边在换,一众老少爷们儿围着光腚的王勃看小鸡鸡,一边围观一边啧啧赞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8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