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8/1398

  此时除了戏曲之外,乡野俚曲也逐渐走入了茶肆酒楼。那些大白话也似的歌儿,听得人更多,倒是把原本不入流的“诗余”地位,抬高了不少。
  洛阳新贵如今也不说随手写个“诗余”,便是在风流薮泽之地,也多自称是个“填词”闲人。
  听上去就要雅致的多。
  “老朽之前听说汉阳有钢丝,这钢丝绞合之后,细心调教,亦是别有一番风味。”
  说着,庐江老哥抱着一把琴扫弦起来,要是老张在场,大概想听他弹一个《大约在冬季》,不会的话,《我是一条来自北方的哈士奇》也可以。
  咣咣咣一通扫弦,庐江老哥搓着手:“日娘的,冷死了!”
  骂娘了一声,他拿起一只铜号,锦盒里有十七八个不同性质的铜嘴,每换一个,就是一种音,饶是虞昶也是精通乐理,这光景也被震的一愣一愣的。
  “周君当真神人也。”
  “不敢当,可不敢当……”
  周老哥连连摆手,“那《十二平均律》的大才,才是神人。”
  数学不好……玩你妈的音乐呢。
  “操之能发现周君,也是周君天生的才能啊。”
  虞昶对《十二平均律》不置可否,依然对庐江周老哥大家赞叹。
  “甚个天才,才能兴许是有,却还是苦练而已。”周老哥摇摇头,“唯手熟尔。”
  文化人,讲究。
  “周君,这位是贤哥,张二郎,待学堂正式开学之后,有甚事体,只管寻贤哥就是。倘使要出去琢磨个物事,可以寻智哥,他是三郎。”
  “往后二哥三哥多多担待。”
  “岂敢当担待之说,先生只管吩咐就是。”
  张贤连连拱手,却是个性子好的。
  一旁张智又道:“学堂开学之后,怕是器乐用得多,不若先去跟嫂嫂禀报,把此间事体说一说,也要调拨一批铜料、铜匠过来。要是先生觉得妥帖,直接在虎丘开个乐器行也无甚要紧的。”
  庐江周老哥看着张氏兄弟二人,心中却是怪异的很:这二人谦逊儒雅,倒是比别家子弟要强得多。
  老江湖见多识广,寻常豪强人家,二世祖祸害乡里乃是骨子里的天性。但这江水张氏的嫡子孙,倒是没有那种习气。
  周老哥却不知道,于这兄弟二人来说,自家大哥的“威严”是从童年时期就建立的。而大哥基本常年不回家,纵然讲什么亲情讲什么血浓于水,那都是淡了去,唯有“威严”,唯有江湖上流传着大哥的故事,更加让他们谨小慎微。
  不是两人智力不够,也不是两人没有勇气魄力,而是这样处理,最妥帖也最稳当。
  这张氏的大船,横竖不需要他们来掌舵扬帆,能够老老实实吆喝两声,还能有把子抵缆绳的气力,就足够了。
  “往后就要多多打扰先生了。”
  不敢说毕恭毕敬,但是这种平等视之的礼貌,让庐江周老哥很是舒服,只觉得这地界来了当真是对的。
  地上文曲星的坟头,怎么可能出乌烟瘴气的事情?
  告别了庐江周老哥,虞昶又带着张氏兄弟二人往来几家教学“骨干”处。这些人,不是在某些州做过幕僚,就是曾经有正经官身。做过一县主薄、县丞的不在少数,更有退下来的正牌县令。
  有些县令在官场中的际遇并非不亨通,但更好学,于是退出官场,转而投入教育界、学术界。
  这种人来做教授,往往效果斐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来用事实说话。对培养“教书先生”,这是很好的范例。
  忙到了夜里,虞昶到了张德住处,跟他说了学堂教职工的安排情况。提到了庐江周老哥之后,张德连连点头,赞叹道:“这个周重是个逍遥散人,看似癫狂,其实极为聪明。世兄可知晓,能发明乐器,本就是大不易的事体。往往器乐,多出自战阵、祭祀,他能着手声学数学……殊为不易。”
  “操之,听闻他是庐江周氏后人?”
  “周瑜后人。”
  “噢?”
  虞昶也是有点小惊讶,看似“假痴不癫”的周老哥,居然是周瑜的后人。
  “莫看他仿佛只是爱操弄乐器,其实他年少时,也曾行走行伍之间,乃父曾为萧摩诃亲卫。便是他自己,也曾在江淮厮混过。”
  “杜伏威?”
  “这倒是不知,不过总计就那几家。”
  “倒也不是寻常人物。”
  “寻常人物,哪里能过了‘德明学堂’的考核?”
  “德明学堂”可以说是陆德明最后的一点布置,是留给陆氏的最大遗泽,朝廷将来科举选材,不出意外,“德明学堂”将会先声夺人。
  一步快,步步快。江淮江东江西的人跟着疯魔,不是真的如何尊敬陆德明,无非也是利益二字。
  如果他们有资源有实力自己搞一个山寨版“德明学堂”,大概是会一脚踢开,正因为没有这样的资源,也没有这样的实力,这才不得不选择支持“德明学堂”的组建。
  文化人都说这是在培养教书匠,但地方土豪们心知肚明,自家子弟进去,就是为了将来做官。
  别说去西域、河中,就是跑海外去,做官就是做官,有官身就是爹,没官身就是崽!
  “这几日,京城也来了不少人,说客不少,操之怎么看?”
  “此事还能怎么看,总计是要收一些的。”
  言罢,见虞昶脸色忧愁,深怕被京城搅浑水坏了大事的模样,于是安慰道,“世兄放心就是,京城的人,不会太过分,自有学校校长前去打发。”
  “噢?”
  虞昶有些讶异,这是个关键人物,至今也没有人知道,这“德明学堂”的老大谁来当,陆飞白口风很严,而张德这里既然不说,自然是有他的道理。
  只是,能够震慑京城诸多勋贵,这个人本身定然也是勋贵,而且是老牌勋贵。
  不但是老牌勋贵,还得跟陆德明有交情。
  杂七杂八数过来,其实就那么几个人。
  虞昶心中暗忖着能来苏州的大佬,暗道:莫不是尉迟恭?
第十三章
利弊取舍
  倒不是说虞昶胡开脑洞,这样想也无可厚非。皇帝的身体大不如前,尉迟恭必然要边陲卸甲,然后返回中央重操旧业,给皇帝老子看大门去。
  对李董来说,哪怕老婆造自己的反,尉迟恭都不会造他的反。
  老魔头这一世以及下一代的所有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是绑定在了李世民三个字上。尉迟日天又没有王莽的资源家底,皇帝下旨说你自裁吧,可能当时就抹脖子拉倒。
  而尉迟恭返转中央,眼下还没有到需要他主持京畿防卫的地步,是扔到兵部还是哪里做事,都是个形式。与其如此,倒不如为李唐皇室的万世功业继续添砖加瓦,陆德明这里自有情分在,皇帝给尉迟恭封个天使,再来点嘉奖,口头上再给点承诺,苏州城内愿意卖身的土豪多不胜数……
  再者,因为尉迟家子弟的缘故,算是一个缓冲,张德即便有点不爽,也不会真的对尉迟恭如何掣肘。
  虞昶能这么想,也是综合考量的缘故。
  不过张德卖关子,虞昶再怎么猜测,也是不作数的。
  过了几日,京城来了一批官吏,说是要视察一下江东农桑事宜。陪同的还有都水监等衙门,大略地测量了一下水道之后,朝廷来的天使表示苏州诸县疏浚河道还要继续,围圩造田依旧进行。
  什么都说了,唯独这新辟出来的田地怎么算,却是没说。
  很快就有姓长孙的年轻人过来承包了一大批露田,不是卖,是货真价实的承包。租赁合同非常齐全,当地宿老还专门做了见证。
  “这是要作甚?”
  “种地。”
  “姓长孙的还种地?”
  “不种地吃什么?”
  “……”
  操持苏州露田事宜的长孙子弟是长孙濬,此时已经去职,属于光身到了的苏州。土地到手之后,一大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倭女就住到了临时的工棚里。
  一个月之后,第一批缫丝厂的机子全部安装调试完毕之后,这些明显是熟练工的倭女,就开始十分辛苦地在开始工作。
  出了缫丝厂之外,大量的织机零件也陆续运送到了苏州,一个全新的织布厂就在短短的时间内在苏州成立。而且不单单是成立,开工的第一个月就忙的热火朝天,根本不缺订单。
  因为订单来自“德明学堂”,以及跟风“德明学堂”的大多数苏州本地大型学堂。
  “这是个甚?”
  “校服。”
  “校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