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398

  “……”
  “……”
  一群幕僚不敢接话,只好假装看文件。
  这几日洛阳的老铁过来咨询了好几回,还是筹办中央学堂的事情。不过这一回和礼部、国子监都没什么关系,是“二圣”准备自己搞的项目。
  早先就有了眉目,但只是搭了框架,这光景连崔氏“余孽”都只要想辙,便是刺激到了长孙皇后。
  不能人才培养自带体系,终究是无用的。
  皇帝要什么样的技术要什么样的人,武汉这里从来都是给给给,你敢要我就敢给。前几年还有英杰觉得武汉这是自寻死路自掘坟墓,结果现在却发现,这他妈就是个坑。
  固然人才重要,可朝廷也得有那么多位子来给人坐啊。今天给了县令,一个个县令上去了,搞得还挺好,一看,全是武汉来的。明天给了稼穑令,一个个稼穑令开工了,效益不错,最终一看,还是武汉来的。
  一年两年还好,时间一久,中央开始出现了“冗官”。坐地户和外来户开始“内耗”,情不自禁的事情,饼子就那么大,还是武汉赏的。
  反观武汉,“小”是“小”了点,但因为体系迥异,“冗官”这种事情根本不存在,想要“冗官”,最少也是人口超过一千万……
  制度建设的特点就在这里,旧时代的体系,天然不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用非法穿越之前的一句话来概括: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够适应先进的生产力。
  大抵上,就是如此。
  一个工程师在武汉是工程师,在洛阳就是个技工,可能还是地位相对低下的技工。一个在武汉做预算的小哥哥,跑洛阳可能也就是帮人算个加减乘除。
  短期内人的耐受性还能硬抗,时间一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贾堑”劫营事件对武汉基本没有影响,张德的话通过“忠义社”这个特殊的“民间”渠道放了出去。
  想要抢人,武汉让你抢。但只要演变成贩卖武汉本地人口,那对不住,躲到天涯海角都要赶尽杀绝。
  跟张德打交道多了,地方豪强也清楚江汉观察使的性格,出来混,说杀全家就是要杀全家。
  “师兄,此去京城,就当散散心。”
  因为“贾堑”劫营事件,孙伏伽作为前大理寺卿,外加武汉司法建设实际的掌舵人,前往京城走一遭也是应该的。
  当然这不是官方渠道,而是面圣。
  理由么……皇后说皇帝想念孙卿。
  很充分。
  “之前天使已经说的很清楚,便是想多筹措几所学校,想来此去,也是让老夫做个说客。”
  孙伏伽一身感慨,然后看着张德,“此次劫营,倒是让掌刑院捡了大便宜,不少人得升官啊。就是老夫,少不得这一回得封个公侯。”
  现如今爵位是“越来越值钱”,当然这个值钱,指的是字面意义。朝廷赋予的权力其实越来越小,压制大贵族是天然正确的,但正因为朝廷的压制,放过来贵族为了“装逼”,就从经济活动中体现。
  当年李道宗家里的船插个旗子就能满扬子江乱跑,就是这种状况,李道宗赚辣么多钱,总不能他是个经世济民之才吧。
  当然最后江夏王也不是没有济民,济了一下李世民,搞得很是狼狈。
  “让师兄做个说客,也无甚不好的。还是老规矩,皇帝要什么,只要提,没什么不好谈的。”
  “嘿……”
  孙伏伽笑的有点滑稽,在武汉久了,才知道张德这话得是何等自信。
第九十章
瓜丁之旅
  嘀——
  碛西州州城,急促的哨声响起之后,工棚内又开始了忙碌。大量的西瓜皮被手推车推到长长的流水台上。
  流水台坐满了人,台子中间开了圆孔,圆孔下面放了大桶。特制打磨的石刀,在工人手中飞快刮动,把瓜皮上还仅剩的一点红瓤刮干净。
  这几年西瓜已经有了西瓜瓤多汁丰美的品种,只是这种品种在西域并没有种植。因为这是贾氏特意为贵族培育出来的夏秋水果,西域主流还是那种瓜皮极厚,瓜瓤松散的老旧品种。
  “老板,今年瓜皮产量高,一定能卖个大价钱。”
  “物以稀为贵,这产量高了,还卖个甚的大价钱?”
  “西瓜皮做的瓜丁,到底是最好食的,连王爷都爱吃,今年还成了碛西州的土贡,想来成为皇家用度,也是望得见……”
  “就是个瓜皮,有甚意思。”
  言罢,正在棚子里盯着工人干活的老板眉头一挑,“大兄如今攀上了张江汉的高枝,也算是松了口气。今年的瓜丁,先给武汉运过去。”
  “老板放心,这都是早就办妥了的事体。”
  “嗯,不错。”
  微微点头,这老板悠哉悠哉地在躺椅上抖着拖鞋,“武汉来的那些个小郎,你给人家送点西瓜过去。还有汉阳拘留所的苏大使,你给送条黄鱼……算了,送个白玉瓜去。”
  “二郎,送白玉瓜?!”
  连老板也不喊了,竟是一惊一乍,“那物事,不是说要送给程将军的么?”
  “你懂个甚么,这位拘留所的苏大使,乃是苏定方本族兄弟,旧年在大理寺,是给孙公看门的。如今汉阳掌刑院才几个人?他便成了掌刑院麾下拘留所的大使,要说没有张公赏识……你信么?”
  “有道理……二郎言之有理。”
  “倘使他要女子,送几个胡姬过去,要少气味的。”
  “这个省得,二郎放心就是。”
  “前几年的胡姬,也就是波斯贵女还能入眼,寻常胡姬,那当真是丑出了特点。如此狰狞丑物,居然有人硬得起来,还下得去鸟……啧啧,佩服。”
  正说着,吴二郎又道,“这几年喂养得好了,胡女这才像了人。饱暖思淫欲,先贤讲话从来都是有道理的。饱暖了,才能好好收拾一番姿容。皮肤嫩一点,毛发顺一点,入手肉一点……”
  一时间来了兴趣,吴二郎支着个帐篷就从躺椅上起来,一边走一边吩咐道,“盯着工场,且去了火再回转。”
  “老板慢走,老板尽兴……”
  等吴二郎走了之后,工棚内已经开始收拾第一波的瓜皮。手推车把装满了瓜皮的大桶推到晒场,每个区块都代表着不同的进度。
  做瓜丁是需要用到盐的,而且不仅仅需要盐,还要用到酱。
  只有把西瓜皮干用酱入味,才能提出鲜头,这是其它果蔬很难办到的,哪怕是黄瓜也不能。实在是西瓜皮的水份极高,水份去的多,自然入味也更到位。
  酱好的瓜皮在进行二次曝晒,彻底晒干之后,这些干燥的酱瓜丁,就可以进行长途运输,也不需要特殊的防护,只要不是落水里头,就不用担心它变质。
  整个西军序列,野外作战用的调味品,就是酱瓜丁。它可以拿来吊汤,也可以炒制各种蔬菜豆类,直接拿来佐餐就着疙瘩汤或者其它面食,也都恰到好处。
  但因为它是西瓜皮做的,也就注定产量有限。价格上不便宜,基本上长安城的酱行,酱制的西瓜丁都是最昂贵的。
  一坛咸菜不值钱,一坛酱制的西瓜丁,差不多相当于同等重量的牛肉。
  西域的特产中,真正把添头变成日常消耗品的,西瓜算一个,只是整个开发过程相当艰难。其中涉及到太多的行当和制作流程,仅仅是在西域做酱,首先就要先种植黄豆,而因为地理的特殊性,黄豆种植大多都靠近河中地区,并非靠近昆仑川。
  做酱也属于酿造行,技术工种靠胡人是没指望的,这就必须从中原进口人才。而且还得是精于酿造酱制品的高手,能够根据环境变化来改变酿造流程。
  可以说,西域弄一坛酱制的西瓜丁出来,相当的不容易。
  从源头开始打造这么一丁点破烂玩意儿,砸下去的成本,不必灭了于阗难度小。
  为数不多能够跟酱瓜丁比一比的,也只有葡萄干。
  然而不吃葡萄干没事儿,但酱瓜丁中的盐分,以及可以充当调味品的独特功能,葡萄干拍马也追不上。
  在洛阳宫严格管控昆仑川盐铁的政策下,酱瓜丁的出现,可以说解决了不少中等阶层的难题。
  不过这么多年下来,独门独户自己小批量搞点酱瓜丁不成问题,但要像吴氏这样在西域做出一个行当来,基本没什么可能。
  这么多年下来,能够从程处弼手中倒腾点人手的不多,但吴氏算一个。
  加上吴氏因为吴虎通过各种奇葩手段崛起,又攀上了张德、程处弼的关系,这让吴氏在碛西州建设酱制品工场,就有了各种基础。
  要复制吴氏的路数也不难,照着吴氏默默无闻苦干五年的方法去做,大多都能成功,只是愿意这么干的人还是少数,有这功夫,在河中抢一个小部落,什么都有了。
  碛西州的酱瓜丁在入秋之后,第一批抵达了武汉,很快就发卖干净。
  连续几天都加班的老张在衙署吃早饭,发现早上还有青豆炒瓜丁来佐粥,便好奇问道:“那些拘留所的小郎,可是去西域刨西瓜皮了?”
  跟着吃饭的幕僚们都是咧嘴一笑,食堂里有人问道:“使君,刨西瓜皮,怕是不算改造吧。”
  “就是个家务活,算个甚的改造。”
  “农垦局正忙着呢,今年能有一茬秋收,产量听说不高,但多少有点。”
  “河中那些地,可不像咱们武汉,连绵不绝成片成片,一个人干活,怕是一天下来,连走一圈田地都做不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51/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