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2/1398

  “路上死恁多人,蕃地依旧有大量逃奴。除蕃地诸部,彼处象雄二十余法主,也多有迁徙前往勃律山口。”
  李大亮是个讲究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摆事实讲道理,派了工部听话的人过来,就跟老张讲解了一下现在的蕃地、西域、北天竺行情。
  “如此说来,五年之内,蕃地逃亡之人总数,能有十五万?”
  “回使君的话,敦煌宫的预计,是不止的。以勃律国为例,勃律国散兵,便有一师直接投奔了西军,卸甲之后,专门做起了捕奴营生。”
  “你等等。”
  老张一个激灵,“这一师……是那个一师?”
  “不错,两万人。”
  “……”
  神经病啊!
  就算不是正规军,你也不能自暴自弃啊。集体跑路是几个意思?好玩么?
  老张对西域、雪域的估计,还是相当不足的。唐朝“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对本地区的旧有文化摧毁,不敢说是彻底的,但却是史无前例的。
  旧时代的一应“血统”政治,仅仅是唐朝皇帝打了个喷嚏,就彻底的瓦解。官僚政治的先进,对这个地区的中低层而言,是一种活着“重新投胎”的福利。
  他们不但能活着,还能有那么一点点私产。他们不再需要去指望一个部族的头领,或者奴隶主们。
  建立起互相之间全新的社会关系,叫做“同乡”。
  唐朝把州县制度推广出来的一刹那,因为和以往“羁縻”统治的微妙不同,使得底层在运用暴力手段之后,不需要担心旧有势力的反攻倒算。
  因为唐朝出于利益,需要这些旧时代可怜虫的体力、精力。
  西域的矿,是需要血肉运转起来的。
  “匪夷所思。”
  “敦煌宫得到消息的时候,这支人马已经在西军上缴了大量奴隶。再者,这支人马极为乖顺,过了勃律山口,直接卸甲,光身到的碛西。本部人马解散,任由西军调配。杂部多在碛西操持物流诸业,可以说……”
  “很会做人啊。”
  不等李大亮的手下说完,老张来了这么一句。
  “便是如此了。”
  工部小哥哥也是哭笑不得,“这等事态,闻所未闻。都没接触过,于是就因循旧例,比照契苾部,给了个编制。但实在是让人没想到,他们不要编制……”
  真的是神经病啊!
  “……”
  老张一时无语,这西域、雪域到底发生了什么?人性扭曲了?道德沦丧了?
  解释不通啊。
  “说是要为‘太昊天子’尽忠,除尽昆仑奸邪……”
  “……”
  李道长很有水平嘛。
  老张内心吐了个槽,顿时明白了一点点缘由。怕不是李淳风自己都没想到忽悠这个技能还有这种产出,李道长手头的罐头,怕不是“战略”武器。
  “如此说来,西域劳力,短期内其实不缺?”
  “正是如此,所以此次铁器来料加工,工部很看重。使君,还望看李公面子上,帮工部一把。”
  “不必如此说话,只要李公开口,便是个小事。”
  言罢,三旬老汉张某人感慨万千,“这年头,什么荒诞事情都不奇怪啊。”
  “……”
  工部小哥哥很想吐槽来着,但不好意思,忍住了。在工部小哥哥看来,这年头最荒诞的事情,不就是“反贼”不但活得好好的,朝廷还得靠着“反贼”发家致富吗?
  假如这个不是荒诞,还有什么是荒诞?
第七十八章
远西风云
  “阿什利!这些牲口全部坑杀就好了,何必大费周章!”
  醉醺醺的突厥老汉用古怪的太原方言喊了一声,天气太热,整个人几近赤膊,走路的时候歪歪斜斜,一手提着酒壶,一手按着腰刀。
  “今年的牲口,价钱很好。”
  作为“小可汗”,阿史那氏新生代中的“领军人物”,阿什利见过几次李思摩之后,把上位者的气度历练了出来。
  四平八稳用“洛下音”回了一句之后,阿什利更是露出赞赏的微笑,“会用‘大费周章’这样的话,老叔果然用功。”
  “哈……”
  又灌了一气酒水,酒壶已然空了。晃了晃酒壶,随手往地上一抛,就见几个侍卫立刻冲了出来,冲没有碎裂的酒壶争抢起来。
  这种陶瓷的酒壶,在大马士革,能够换五只羊。
  “既然自去可汗号,想要归附唐朝,光靠买卖人口,那是不行的。”
  突厥老汉咂咂嘴,看着“小可汗”正色道,“给再多的白奴,也不如金子好用。再多的金子,也不如‘圣人可汗’的狗好用。这些奴隶,卖给怀远郡王殿下即可,以后还是不要卖给‘昆仑川’的奴隶贩子。”
  “昆仑川……”
  阿什利一声长叹,“老叔的提醒,我一直都记得。”
  作为西突厥的嫡系本部,他们进行了激烈的争吵。有西进派,也有东归派,还有就地建制派……
  内部的声音都不能统一,指望跟唐朝掰腕子,无异于痴人说梦。
  如今在远西纵横的西突厥联军,被弗林国的国主称作“神之裁决”,但除了被“胜利”狂热冲昏头脑的年轻人,阿史那氏的核心成员都是心中发苦,因为此时此刻的他们,在唐朝眼中,不过是“丧家之犬”,不过是残党,不过是余孽罢了。
  尽管不是没有想过“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唐军马踏河中的一刹那,“小可汗”直接就去了可汗号,也没想到跟中原大皇帝陛下请求赐封。
  阿什利跟李思摩见面几次,早就知道李思摩自己都把皇帝赐封的“可汗”号给销号了……
  《大家一起当可汗》这款游戏不好玩,粪作,不销号等着过年?
  “波斯海已经有了唐船,都是南天竺过来的。之前有一条狮子国的船,居然是从浙水出发的。此去东海,何止万里……”
  此事知道的人不多,但“小可汗”怎么可能不知道?因为这些唐船,就是来跟他进行交易的。
  任何物资都可以交易,甚至他们在岸上骑马的突厥人,居然问跑船的狮子国土鳖买马……滑天下之大稽。
  在阿什利的印象中,上船的马儿能够不晕船不生病的,几乎没有。
  偏偏狮子国过来的船,那些马儿不但能在船上吃吃喝喝,下海居然还能游的比狗快!
  要不是见过泡在玻璃酒瓶里的海马,阿什利一度以为,这世界上,是不是有马儿在海里长大的。
  “之前怀远郡王殿下的使者到了木鹿,我去跟他一起见了长孙公子。然后听说了一件事情。”
  突厥老汉看着阿什利,嘴唇有点发抖,眼神无比颓唐地说道,“那沔州鄂州之地,一年所产钢铁,有两百万石。”
  “……”
  阿什利整个人都哆嗦了一下,他是知道现在的唐朝强悍无匹的,但是并没有清晰的印象。
  哪怕是面对李思摩,更多的畏惧来源于西突厥都不是李思摩的对手,而李思摩不过是中原大皇帝陛下手中排不上号的一条狗……
  这种畏惧,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比大小。
  但一年所产钢铁两百万石,则是把这种概念量化。
  阿什利一度以为这是在撒谎是在吹牛,实际上前往木鹿的使者的确是撒谎了,因为武汉的产量并非是两百万石,而是三百万石……
  一次出钢几千斤几万斤,突厥人想都没有想过。
  这种出钢方式,在武汉是一种重复劳动,本质和缫丝厂的女工其实没太大区别。只不过劳动环境更恶劣一些。
  “所以说,唐朝要修铁做的路,是真的?”
  “怕是真的。”
  突厥老汉点点头,“咱们在远西地打听消息,还得指望木鹿的长孙公子。说来也是奇怪,照理说中国消息传递到这里,少说一年半载,就算是加急,如何也要一个月三个月。偏偏木鹿这里得到消息,仿佛就是从图伦……昆仑川传过来的。”
  “如此便是印证一事,唐朝确有千里传讯之法。”
  阿什利感慨一声,心中归附唐朝的想法也就更加强烈,只是“投名状”依旧需要打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2/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