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校对)第10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8/1398

  “相公,这铁路和弛道有个甚么分别?怎地还要专门设个衙门?这不是多此一举?”
  皇帝离席之后,弘文阁内部开始了疯狂的讨论。
  有人奇怪铁路问题,可知道内情的马周,也不好直接解释,于是用来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借口。
  “偷铁刁民甚多……”
  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马宾王恨不得抽自己俩耳光。
  可偏偏这借口很给力,京城的老爷们一听,顿时满意点点头。
  理由很充分!
  若非要“为君分忧”,马周肯定要骂一声“老夫可去你们妈的”,作为弘文阁大学士,他说出这样的话,其实要承担政治风险。骂谁都可以,就是不能骂治下百姓是“刁民”,哪怕你骂李皇帝是昏君,这也是可以的。
  马周说出这句话,其实也算是给自己留个小黑点儿。但他万万没想到,弘文阁诸学士的下限超乎了他的想象,这帮老杂碎居然认同了这个扯淡的观点。
  平日里念叨的“教化”,在此刻都成了放屁。
  这让马周很受伤,心中暗忖这帮杂碎给张操之提鞋都不配!
  张德治下固然也是处处吃人的,但至少有一点让马周很服气。你随地大小便,我教你不要随地大小便;你到处拉野屎,我教你不要随便亲近大自然;你半个大字都不认识,我教你如何读写画画。
  论迹不论心,固然这一切背后都是为了某个目的而服务,但孰优孰劣,一眼就能看明白。
  “只是……这‘铁路卫’和‘铁路局’,作甚要并作一项?”
  “陛下圣心独裁。”
  马周没好气地回了一句,一群学士微微点头,琢磨着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其实没什么鸟深意,“铁路卫”就是归“铁路局”管理的“警察”部门。虽然“铁路局”只是一个局,但是局令品级极高,比照六部,这就很有说道,等于说就是个低配版的工部加兵部。
  平日里倒还好,可要是局令会经营,落在某些豪门大族手中,等于就是一支相当可观的力量。
  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马周不知道,但一切事情只能防微杜渐。当年吃肉喝汤各种痛快,眼睁睁地看着武汉人口踩在两百万这条线上的时候,痛快也就只剩下痛,可谁又敢说重来一回,当年的甜头不吃下去?
  思来想去,重来一回,照样还是要吃下去。
  “铁路局”所设局令第一回有了“任期”这个成文立法的概念,而不是以往嘴里的“任期”,皇帝是可以随时“夺情”想用谁用谁。
  李皇帝也想通了,在这个事情上必须严格执行,在张德这个事情上玩脱之后,他很清楚,后世子孙能够比得上他和他老子的,大概是不太可能有了。他尚且会玩脱,还指望后世子孙能够微操有如神助?
  一旦微操起来,怕不是都成了“逍遥津”,尽让姓张的耀武扬威了。
  所以,“铁路局”局令不但有“任期”,还严格执行了“退休”制度,到年龄线,哪怕“任期”未满,也得结束“任期”。
  除此之外,“铁路局”局令,是从内府中选拔,只有副官局丞是从工部中“借调”。
  地方上比照中央,各地只要开建铁路,就可以建设地方分局,这就留给了进奏院搞事的机会。
  算是皇帝老子扔出来的肉骨头。
  横竖修铁路对不少人来说,就是个“发家致富”的好路子。
  马周要协调弘文阁诸学士的“念想”,铁路真正的大杀器还没有被祭出来,这光景就算想要捞,也就是赚点工钱赚点中间商应该有的差价。
  但是只要大杀器祭出来,这些王八蛋有一个算一个,想要和现在一样胡乱伸手,能成事他马周当场自杀。
  外臣从马周这里得到解释,而皇帝皇后又一次召见了房玄龄。
  “那物事,当真这般厉害?”
  已经胖的跟李靖一般的李董,说话都没有了以往的中气十足,带着一股子沉闷声响,听得房玄龄十分不好受。
  沙场驰骋的“宿将”,落到现在这幅模样,房玄龄也只能说是感慨。
  “眼下还是不成事的,只是诸多手段业已攻克,剩下的,只剩时间。”
  言罢,房玄龄拱拱手,又道,“定下的计划表,是在十八个月内正式在‘永兴线’上跑。这一次同期开建,共有四台车头。臣在南昌地,也是定了一条线路直通彭蠡湖。”
  “如你所言,怕是江南儿是有了十足把握。”
  “这是自然。”
  房玄龄回答的理所当然,李董听了虽然不爽,可还是微微点头,他这辈子的敌人对手中,最具备欺骗性最具有威胁性的,也只有张德这么一个。
  而且严格地说,张德还未必是他的敌人。
  杜如晦临死前的话还历历在耳,这条江南土狗的敌人,可不止他这么一个皇帝。
  “若如此,比照京洛板轨,可在两京之间,再修一条铁路。”
  话是这么说,实际上李皇帝就是打算把京洛板轨换成京洛铁路,别人能想到铁路运输物资,作为皇帝想到的就不可能只是运输物资。
  只是,正如马周跟外臣解释的那样,“刁民偷铁”啊。
  思来想去,这“铁路卫”组建,简直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七十三章
时机
  偷铁的“刁民”到底还是没有偷铁的老爷多,风头过去之后,钦定征税司衙门重新开张,钱老板屁颠屁颠地又搞起了创收。
  连续两个月查获大量走私铁锅的商船,管你挂什么亲王公主的牌子,查了没收干净利落。
  你说你要出国吃饭,你倒是张几百上千的嘴啊。
  东海之上最出名的铁锅,一是扬州锅,二是杭州锅,都是用来打造兵器的好货色。谁叫俩地方都盖了炼铁厂,小日子还红红火火呢。
  “这走私铁锅赚头恁大?”
  翻着《扬子晚报》,钦定征税司掏钱在上面放了个通告,大概就是贞观二十三年六七月如何如何“惩恶锄奸”,查获犯罪分子多少多少走私赃物……
  威慑力不小,“走私”是重罪,判刑跟杀人差不多。
  “怎地不大?倭地诸土王土公,这光景打的不可开交。连‘广交会’都去了,不走私些铁器,如何能过活?除了铁器,粮食也是走私的。你问朝鲜道去买,也得牛总管愿意卖啊。”
  “嘿,这日子过的。”
  扬州的茶馆十分热闹,和别处不同,这茶馆旁边,必然有个修脚的门店或是铺面。吃茶吃点心,舒坦之后便去隔壁躺椅上躺着,又是一番舒爽。
  这是个类似巴蜀的快活地,便是穷酸,去点个“螺娘”,也当是个快餐,舒服得很,就是容易得病……
  “听说江西还修甚么铁路,那杭州老客,先头说是杭州也要修一段,这是个极为金贵的物事。几十万贯打底。”
  “这能赚得回来?”
  “分期付款么。”
  “也是。”
  朝廷组建“铁路局”,地方就立刻跟进,甭管“铁路局”是干啥的,至少有官做啊。
  好在中央也不是傻的,怎么可能放阿猫阿狗进来镀金,地方“铁路局”筹备,那也是计划一个建一个,每建一个考一个。
  总而言之,“逢进必考”。
  外人多有认为,这特么不是专门给武汉老铁留的馅饼儿么?不公平。
  然后房天王就发了话:边个话唔公平啊?
  没有人说话,并且跑去武汉学习先进的路桥知识。
  做个铁路工人……光荣!
  地方上建设“铁路局”,进奏院是要忙活立法的,虽说一窍不通,可有道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诸院士跟背后金主这么一说,金主们就掏了钱,寻思着去武汉养狗也没什么不好的,到时候修路论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实际上修路是个长久买卖,短期内是看不出效果来的。似武汉往西一路通往蒲圻县,当年哪里能想到路还有不够用的时候?
  如今咸宁市“富甲一方”,更是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能够插手路桥的地方大佬,本身在朝廷里面,也是有能喊两嗓子的人的。
  “这几年东南豪门捞的不少啊,眼界是高了不少。”
  “海外私兵最多的,就是东南豪门,杂七杂八加起来,大概三五万有的,不比地方府兵少了。”
  东南的塘报传到洛阳,褚遂良跟孔颖达看了之后,就闲聊起来。
  “登善所见,这些地方世族,当真愿意在铁路上砸钱?老夫着实看不懂这其中的古怪,要说修路,新制弛道不比铁路差啊。”
  “其中变数我也不知,不过想来赚头极大,毕竟,铁路铁路,铁做的路,一进一出怕不是万贯都轻飘飘的。”
  二人说的轻松,却见外间来了一人,是来通禀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8/139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