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515

  “罢了,你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我也就不说什么了,不过就算是陛下帮你们封锁了消息,但你们也要小心一些,毕竟这件事传出去对你们都不好。”李休这时长叹一声无奈的道,当初他也鼓励培养这些孩子的个性,结果现在兕子倒是真的很有个性,竟然决定终生不嫁。
  “多谢先生的叮嘱,我们的事也只有先生和九哥你们知道,其它人并不知情,更何况就算别人知道了又怎么样,看他们谁敢乱说?”兕子说到最后时,却露出自信的表情道,身为李治最宠爱的妹妹,她也的确有这个底气。
  听到兕子的话,李休也无奈的摇了摇头,不过他也没有再说什么,而是关心的问起兕子最近的情况,而兕子也一一做了回答,最后李休还邀请她多往自己那里走动一下,家里的孩子也都十分想念她,对此兕子也是含泪答应。
  天色将晚,李休这才告辞离开,不过就在他刚到家门口,却看到宁安带着三个孩子上马车,看样子她今天也回家探亲,这是正准备回去。
  “父亲!”看到李休回来,宁安也急忙向他行礼道,只是脸上却有些不太自然,倒是三个孩子纷纷争着叫“外公”,引得李休也哈哈一笑。
  “今天我去兕子那里了!”李休和孩子打过招呼后,忽然扭头对宁安开口道。结果宁安听到这里却是身子一颤,张了张嘴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仁杰在大理寺做的不错,只是这两年却来我这里的时间少了,不会是当了官就忘了我这个先生吧?你让他有空也多来我这里走走,免得哪天我忽然不在了,你们想见我都见不到了!”李休这时却叹了口气,随后拍了拍宁安的肩膀道。
  “父亲!”听到李休主动提出让狄仁杰多来家里走走,这让宁安也露出激动的表情,甚至连眼泪都涌出来了,虽然他们三人并没有做对不起别人的事,只是却一直觉得对不起李休的教导,所以狄仁杰也经常说没脸见李休。
  “我们家的女将军什么时候也变成哭哭啼啼的小儿女了?”李休这时却是再次笑道,结果宁安听到这里也是破涕为笑,她自从嫁给狄仁杰后,已经好长时间没人说她是女将军了。
  当下李休和宁安又聊了几句,随后又和三个孩子调笑了几句,宁安为狄仁杰生下两子一女,最大的也都五岁了,最小的才一岁多,但却已经会说话了,牙牙学语的十分好玩,而且和李休又最近,抱着他就不肯撒手。
  天色不早了,宁安一家住在长安城中,主要是狄仁杰前两年从地方上调到长安,现在担任着大理寺丞一职,平时公务也十分繁忙,所以就在长安城买了个院子居住,不过宁安只要有空,就会带着孩子回娘家,当然主要也是想让三个孩子从小跟着李休学习。
  送走了女儿后,李休这才回到家中休息,这时也该吃晚饭了,不过他今天在兕子那里吃饭比较晚,这时也不太饿,不过他还是陪着家人吃了点饭,不过等到吃完饭后,他却来到李安和丽质住的院子。
  “父亲您找我有什么事?”李安陪着李休来到自己的书房,随后就开口问道。
  “不错,这段时间朝中有没有发生什么事情?”李休这时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追问道。
  “有啊,这段时间因为陛下想要对科举进行改革的事,朝堂上也是吵翻了天,很多人都反对,不过陛下心意已决,哪怕那些人吵的再厉害也没用!”李安当下回答道。
  科举改革的事李休也听李治说了,因为李治觉得科举的科目太少,想要将李休传出的一些科目加入到科举之中,另外还有科举的流程也需要改变,结果这引发了许多大臣的反对,不过李治虽然不像李世民那么强硬,但也不是轻易退缩的人,所以这次他是铁了心的要改革科举,再多人反对也没用。
  只见李休这时沉吟了片刻,随后忽然开口道:“你长孙伯父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如何?”
  听到李休问起长孙无忌,李安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回答道:“长孙伯父对这件事的态度十分模糊,虽然没有反对,但也没有支持,不过……”
  李安说到最后时,却忽然停顿了一下,脸上似乎也露出为难的表情,似乎是有什么事情想说?
第1361章
隔阂
  当说到长孙无忌对科举改革的态度时,李安却忽然露出犹豫的表情,似乎是有什么难言之隐,这让李休也立刻追问道:“不过什么?”
  “不过长孙伯父虽然没有反对,但是褚尚书却是强烈反对,所以朝中很多大臣都猜测,长孙伯父恐怕也对这件事持反对态度,只是碍于父亲您的面子,他不好明着反对。”李安这时再次开口。
  褚遂良与长孙无忌一向交情莫逆,而且两人政见相当,特别是在李世民去世后,长孙无忌与褚遂良都被拜相,更使得两人合作无间,可以说褚遂良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就代表了长孙无忌的态度,只不过李治改革科举是想将李休传播出来的新学加入到科举中,长孙无忌又和李休是知交好友,所以才不方便明着反对。
  “既然连褚遂良都反对了,估计长孙兄也不赞成这件事,毕竟科举改革牵涉到太多人的利益,甚至连长孙兄这些人的利益也同样牵涉其中,所以他们反对也很正常。”李休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道。
  “是啊,这段时间陛下为了这件事也是大为恼火,甚至对长孙伯父也有些不满。”李安这时再次开口道,这也就是他们父子间的私谈,否则他也绝不会说上面这些话。
  “嗯~”李休这时再次迟疑了一下,随后就再次追问道,“安儿,你经常陪伴在陛下身边,以你之见,现在陛下与长孙兄的感情怎么样,与之前有没有什么变化?”
  “父亲为何这么问?”李安听到父亲竟然问起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感情,这让他也是一愣道。
  “你先回答我的问题。”李休并没有回答儿子,反而再次强调道。
  “这个……”李安听到这里也只得沉思了片刻,随后就开口回答道,“如果父亲不问,我还真没注意过这个问题,不过这几年长孙伯父的手伸的有点长了,朝政的各个方面他都敢插手,再加上褚尚书这些人与他站在一起,使得陛下对长孙伯父也有些怨言,至于他们的感情,好像也比以前疏离多了。”
  “果然如此啊!”李休听到儿子的话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道,他今天和李治聊天时,发现李治在提到长孙无忌时神情不对,又想到历史上长孙无忌的下场,所以才找来儿子询问。
  “父亲,您问这些难道是担心陛下他……”李安这时也终于反应过来,当下也不由得吓了一跳,随后立刻追问道,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对于大唐的朝堂来说绝对是一场大支震,到时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牵连其中?
  “我今天和陛下聊天时,的确是感觉到陛下对长孙兄的态度不太对,现在听完你的话,我感觉陛下心中对长孙兄恐怕已经颇为不满,现在就看陛下能忍到什么时候了?”李休这时也不由得叹了口气道。
  “父亲,若是陛下真的要对长孙伯父动手,那咱们怎么办?”李安这时想到一个问题,当下也怵然一惊再次追问道,他们是大唐的臣子,按说自然应该站在李治这边,可是长孙无忌同样也是李休的好友,也是李安的长辈,他在进入朝堂后,也经常受到长孙无忌的指点,可以说长孙无忌对李休也尽到了朋友之义。
  李休这时也是眉头紧急,虽然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么一天,只是当事情来临时,他还是感觉十分的棘手,当下只见他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才终于开口道:“长孙兄不是普通的大臣,就算陛下心中对他产生了不满,但我估计在短时间内,他也不会真的对长孙兄动手,只是不知道长孙兄能够察觉到陛下的不满?”
  “恐怕很难,虽然长孙伯父曾经多次指点过我,但如果让我站在陛下的角度来看,长孙伯父有时的确有些太霸道,说不好听的,甚至有些专权,这可是帝王的大忌,但长孙伯父却似乎乐在其中,这几年他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将手伸的更长了,甚至听说连前段时间传言陛下要废掉王皇后这件事,背后也有长孙伯父的影子。”李安这时却叹了口气道,他也不愿意说长辈的不是,只是长孙无忌在一些事情上的确有些过分了。
  “糊涂!”听到长孙无忌竟然把手都伸到李治的后宫中了,这让李休也是气的怒吼一声,他也没想到长孙无忌的胆子竟然这么大,不过仔细的想一想,当初李世民在世时,长孙无忌就敢在宫中安插自己的眼线,现在介入后宫的争斗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更加头疼起来,他本来还想劝说长孙无忌急流勇退,可是现在看来,长孙无忌正处于人生中最得意的时期,早已经被手中的权利蒙蔽了双眼,恐怕他再这么下去的话,最后只会走上原来历史上的老路。
  “父亲,这件事长孙伯父可是犯了陛下的大忌,再加上其它的事情,恐怕日后陛下很难容得下长孙伯父啊!”这时李安也再次开口道。
  “我知道,这件事你心里知道就好,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平时对长孙兄该怎么相处还怎么相处,至于陛下那里,你也不必急于表态,有什么事情也要告诉我,等到日后时机成熟了,我再去找从中转圜一下,希望能够消除掉朝堂上的这场大祸!”只见李休沉思半晌后,终于抬头对李安吩咐道。
  “儿子明白!”李安当即也点头应是道,他在朝堂上也已经是为官多年,知道像这种事牵涉甚大,一个不小心的话,说不定连他们家都会受到牵连,所以必须要小心行事。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也开始再次关注朝堂上的事,主要还是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关系,甚至他还亲自去找过长孙无忌,虽然没有明说,但也暗示他不要太过揽权,本以为能够起到一些作用,可是事实却让李休失望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治与长孙无忌之间的分歧竟然越来越大,朝堂上也变得越来越紧张起来。
第1362章
吵架
  “父亲,陛下和长孙伯父在两仪殿吵了一架,我怎么劝也没用,最后长孙伯父气的拂袖而去,陛下也气呼呼的回内宫了,看样子这次两人谁都不肯退让。”这天晚上,李安回到家中就立刻找到李休抱怨道,李治和长孙无忌吵架,他作为中间人也是两头受气,可是他又不得不劝,因为满朝文武除了他外,再也没有人能劝说这两人了。
  “因为什么吵成这样?”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头疼的道,这段时间李治和长孙无忌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只是这种矛盾被掩藏在暗中,表面两人还是和和气气的,可是今天却终于撕破了表面的伪装,恐怕接下来两人的矛盾只会变得更加尖锐。
  “吵架的原因倒是不复杂,无非就是陛下觉得长安太极宫不适合住人,而且长安的气候也不太好,特别是冬天太过寒冷,陛下不太喜欢,反倒是洛阳那边气候宜人,宫殿也建造的不错,所以陛下起了迁都的心思,说起来洛阳本来就是咱们大唐的东都,陛下想去洛阳甚至也算不上迁都,只是长孙伯父却坚决不同意,结果两人就吵了起来。”李安这时也同样露出头疼的表情道。
  “洛阳是东都,陛下就算搬过去也的确算不上迁都,只是长安毕竟是大唐立国之初就确立的国都,现在忽然要迁到洛阳去,自然会引得许多人不满,长孙兄之所以不同意,估计也是怕引起太多人反对,从而引发太大的震动。”李休听到这里也开口分析道。
  “陛下也明白迁到洛阳会引发很多人的反对,可是长安这里不但皇宫有问题,另外冬天酷寒,夏天炎热,每年要应付寒暑就要花费不少的钱财,特别是冬天时还容易发生雪灾,比如去年就大雪封城多达十天,长安的政令难出,这已经十分严重的影响到朝廷的运转,所以陛下才会铁了心的要迁到洛阳去。”李安这时再次开口道,看样子他是站在李治那边的。
  “呵呵,恐怕支持陛下迁都的都是你们这些年轻的官员,而反对的大都是一些老臣吧!”李休看到儿子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一笑道。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那些老臣在长安呆了大半辈子,先不说感情上,最重要的还是他们的家产全都在长安这边,特别是田地、宅院这些不动产,若是长安不再是国都,这些不动产肯定会价格下跌,所以光是从个人利益上,这些老臣也不愿意搬迁。
  至于年轻官员就简单多了,他们当官的时间还多,也没置下什么产业,另外上头又有太多的老臣压着,使得他们想要升迁也十分困难,但若是搬到洛阳,一切都是要从头开始,可能一些老臣也不会跟随,如此一来,他们的机会也就来了。
  “嘿嘿,父亲猜的不错,长安的利益已经被瓜分完毕了,当然咱们家也是其中的一员,但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我的出身,特别是这几年,有太多寒门出身的官员进入朝堂,所以迁都一事也刚好符合他们的利益。”李安这时也是一笑道。
  随着终南书院和南山书院的开办,世家大族再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把持教育资源,而寒门弟子出头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不仅仅是科举,另外还有吏员学校,只要能考上吏员,日后也可以升迁为官,而随着这些寒门官员越来越多,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的诉求。
  “想要彻底的瓦解世家大族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最后还是要靠这些寒门出身的官员,所以陛下才会不顾任何人的反对而决定迁到洛阳去,而长孙兄倒不是舍不得长安的利益,只是担心这么做会引起动荡,所以才想求稳妥,双方都有道理,难怪会各不相让。”李休当下再次分析道,不过说到最后时,他的眉头也皱的更紧了。
  “是啊,陛下的目光长远,自然不会动摇自己的决心,而长孙伯父虽然也是一片好心,但今天在与陛下讨论时,却有些言辞激烈,结果两人最后才吵了起来。”李安这时再次点头道,不过最后他虽然没有明说,也点出长孙无忌在李治面前可能有些太过托大,以自己长辈和老臣的身份压人,这才让李治受不了。
  “你这几天多去陛下那里探一下口风,实在不行我去见见陛下。”李休这时沉思片刻再次开口道,李世民去世后,长孙无忌掌权这么多年,也的确有些飘飘然了,不过现在李治也不宜和长孙无忌真的撕破脸皮,毕竟他们这对君臣若是真的斗起来,恐怕就不是朝堂动荡这么简单了。
  “父亲,我……我觉得您还是不要掺和这件事了,毕竟以咱们家的情况,帮哪一方都不对,我这段时间也是两头受堵,您要是再掺和进来,恐怕处境也不比我强多少。”李安听到父亲的话,却是有些犹豫的再次开口道。
  “你放心吧,我不像你身在朝堂,自然也就有了许多的顾忌,而我却随时都可以抽身,实在不行我就去和长孙无忌开诚布公的谈一下,如果他真的看不清形势的话,我也算是尽了朋友之义!”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长叹一声,权力迷人眼啊,哪怕长孙无忌这么精明的人,在深陷其中时也难以自拔。
  听到父亲这么说,李安也不好再劝,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些其它的事情,主要还是和朝堂上有关,李休还特意询问了一下上次大食派使团前来的事,结果却得知大食使团虽然受到李治的接待,但也没有达成什么实质的协议,现在已经被李治打发回去了。
  “对了,今天还发生了一件事,虽然被陛下压下来了,但我还是想听一听父亲的意见,而且这件事和二弟有关。”李安这时忽然想到一件事,当下再次开口道。
  “和晋儿有关?”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一愣,随后也想到前段时间李晋在海军中的动向,当下也不由得面色凝重的道,“除了晋儿外,是不是还与承乾有关?”
第1363章
猜忌
  前段时间李承乾上书,请求发兵灭掉林邑,明面上的原因是林邑国蚕食大唐的土地,但私底下的原因却是因为林邑盛产稻米,虽然大唐现在不缺粮,但也不会嫌粮食太多,更何况林邑国反复无常,交州又离大唐太远,若是不趁着现在大唐兵锋正盛把他们剿灭的话,日后还不知道会出什么乱子?
  除了上面的原因,当然李治还有练兵的意思,毕竟大唐四夷平定,已经很少有机会大规模用兵了,特别是南方更是如此,再加上交州虽然遥远,但却关系到岭南各州的安危,所以剿灭林邑也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
  随着李治的一声令下,交州与广州两地的府兵立刻集结一处,李晋统率的海军也积极配合,水陆两军夹击之下,林邑在短短半个月内就举国投降,随后李承乾等人进入林邑城,暂时掌管林邑全境。
  不过也就在林邑的战事刚刚结束,朝中却有人悄悄上书给李治,说是李承乾在林邑掌管着军政大权,日后很可能生变,另外还有李晋执掌海军多年,海军上下全都是他的心腹,而且海军打下南洋后,朝廷也一直没有派官员前去打官腔,现在由海军掌管,可以说海军手中有钱、有人又有地,若是造反的话,恐怕无人能制。
  虽然这份奏折直接被李治给撕了,并且还将上折子的御史给贬到外地,但李安依然觉得还是要和李休商量一下,毕竟这件事牵扯到谋反这种敏感的话题,而且李晋在海军多年,哪怕没有谋反之心,但也有了谋反的实力,这也是帝王的大忌。
  “陛下除了处罚上奏折的人外,有没有说什么?”李休听完后沉思了片刻,最后终于开口问道。
  “没有,陛下撕掉奏折后就直接下旨将那个御史贬到外地,除此之外什么也没说,脸上的表情也十分的平静,这让儿臣也猜不透陛下心中的想法。”李安这时也皱着眉头道,他比李治大几岁,几乎是看着李治长大的,可是现在随着李治登基的时间越久,身上的帝王威仪日重,他有时也猜不透李治的想法。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皱起眉头,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道:“这件事陛下虽然没说什么,他心中怎么想的,恐怕也只有他自己知道,而且晋儿在海军呆的也的确太久了,这样吧,今天过年把他和明空都叫来,另外你给承乾写封信,让他最好也想办法回来一趟,这样至少可以减少一下陛下对他们的猜忌。”
  “是,我这就去办!”李安听到父亲的话也立刻答应一声,然后转身就去给李晋和李承乾写信。
  看着儿子离开后,李休却是皱紧眉头坐在书桌后面沉默不语,李承乾是他的学生,而李晋是他的儿子,对于这两人的性格,李休也再熟悉不过,其中李承乾先不说,就说李晋这小子,从小就不是个省油灯,而且他身边还有一个更加不省油的武明空,他们夫妇两人合在一起,可比任何人都能折腾。
  不过也多亏了李晋和武明空能折腾,所以在短短数年之内,就将海军起死回生,而且从北方沿海发展到南方沿海,甚至还打下了整个南洋,若是把那些海军控制的岛屿面积加起来,总面积几乎有大唐领土的三分之一,而且海上特产丰富,海贸也同利润极大,所以海军的油水也最为丰厚,为此军校也开办了一个海军将校班,专门为海军培养人才。
  但是随着海军的壮大,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也就出现了,那就是海军毕竟是大唐的海军,而不是李晋一个人的海军,当然因为李晋特殊的身份,李治现在可能还不会对他有什么猜忌,但若是天长日久,那可就不好说了,毕竟为帝王者,绝对不会容许卧榻之侧有旁人酣睡。
  “回来一趟也好,到时看看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陛下不放心,那就让他往海军里加人,只是晋儿他们夫妇可能会有些不舒服。”李休这时忽然开口自语道,他让李晋回来,就是为了试探一下李治的态度,另外也是让李治知道,李晋并没有什么异心,否则也不会回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