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515

  “辽东?难道是新罗和百济打起来了?”李晋听到裴行俭的话先是一愣,随后就想起以前自己父亲提过辽东的局势,这让他也立刻反应过来道。
  “不错,新罗也是狼子野心,当初高句丽被灭,辽东也只剩下新罗和百济,而百济势弱,本来很可能会被新罗灭掉,幸好朝廷觉得需要百济牵制新罗,于是就从中调和,并且还帮百济讨回了被新罗占领的土地……”
  当下裴行俭将辽东的局势简单的介绍了一遍,随后就讲起几个月前新罗和百济爆发的战争,这两国在大唐的调解下,也仅仅和平相处了几年,但随后就因为利益上的矛盾,导致两国纷争不断,甚至私底下也爆发了不少的冲突,只不过双方都担心大唐的介入,所以刚开始还都比较克制,不敢真的爆发战争。
  但就是在几个月前,新罗沿海附近忽然出现了许多倭国海盗,这帮海盗烧杀抢掠无恶不做,偏偏又十分的狡猾,新罗几次围剿也没能清除掉他们,结果这让新罗人也起了疑心,怀疑百济在背后给这些海盗提供支持。
  说起来新罗人的怀疑也不是空穴灭风,因为百济与倭国只隔着一条海峡,双方也早有来往,甚至之前的百济王还刻意与倭国交好,为的就是共同对付新罗,而且百济国内也有不少倭国人,所以新罗人怀疑百济人支持倭国海盗也很正常。
  对于新罗人的指责,百济自然不会承认,结果双方因为这件事也爆发了冲突,刚开始只是打嘴仗,吵到最后终于失控爆发了冲突,而这件事也相当于一个导火索,最后彻底的引爆了双方的积怨,于是就在几个月前,双方调集大军在边界上展开了大战。
  百济的实力本来就不如新罗,哪怕经过大唐的调解要回了被占领的土地,但也仅仅休养了几年,在实力上还是不如新罗人,所以在双方交战一个月后,百济的大军战败,现在新罗的军队已经攻入百济境内。
  不过百济人也十分的坚韧,他们在境内组织起层层防线,现在双方也进入到最残酷的攻城战,同时百济也飞速向大唐求援,希望可以得到大唐的帮助,而李世民知道这件事后,也觉得不能让百济被新罗灭掉,于是决定派兵干预。
  “朝廷想派一个熟悉辽东的将领前去,本来苏将军最合适,但现在苏将军镇守西域,根本抽不出身来,于是就向朝廷推荐了我。”最后裴行俭再次开口道,他这次借道漠南,就是想快点赶到辽东去。
  听完裴行俭的话,李晋却是眼睛一亮,他忽然觉得辽东也不错,自己也许应该找个借口跟着裴行俭走一趟。
第1327章
李晋又跑了
  李休打着哈欠伸了个懒腰,然后在院子里活动了一下身子,这才开始跑了几圈,他现在的年纪也不小了,所以比以前也更加重视养生,毕竟他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大唐日后会往哪个方向发展?
  吃过早饭后,李休想了想发现自己也没什么事,家里的孩子虽多,但有武明空和丽质在,她们两人现在已经替他担负起教育孩子的任务,至于书院那边他也昨天刚去过,家里更没有什么需要他操心的事,所以最后他干脆去拿起钓竿去了黄渠边垂钓。
  不过当李休来到往日垂钓的那株大柳树下时,却忽然想到了这里是马爷钓鱼时最喜欢的地方,特别是在夏日炎炎之时,马爷最喜欢斜依着这株柳树,坐在树下乘凉喝酒,可惜现在树虽在,但人却已经不在了。
  想到马爷,李休也不由得有些伤感,不过到了他这个年纪,对于生死也看开了,所以在悲伤过后,他也像马爷以前一样,以柳树下支起一把椅子,挂上鱼饵坐在树下垂钓,不过可能是他心不在焉的原因,坐在树下等了好长时间也没有一条鱼上钩。
  不过也就在李休钓了半天一无所获之时,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脚步声,这让他也不由得扭头看去,结果却是惊讶的站了起来,随后急忙上前行礼道:“参见陛下!”
  就在李休前方不远,只见李世民这时也身穿着一身便服,肩头上扛着钓竿向他这边走来,只是让李休想不明白的是,李世民怎么会忽然跑到这里?
  “不必多礼,无忌他们为了政务而忙的焦头烂额,而你却在这里悠闲的垂钓,看来当初你的选择是正确的!”只见李世民这时洒然一笑道,随后就在李休的旁边支起凳子,然后也放下钓竿开始钓鱼。
  “陛下放下了许多政务后,竟然有时间出来钓鱼,看来陛下当初的选择也是正确的。”李休这时也笑呵呵地说道,他虽然不知道李世民的来意,但却知道自从李世民放权后,的确比以前轻松多了,甚至现在连脸色都比以前红润,也更加有精神了。
  听到李休的玩笑话,李世民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随后招呼李休坐下这才又笑道:“今日闲来无事,所以就出来走走,听说你在这里钓鱼,所以我也来了,只不过对于钓鱼我可不怎么拿手,你还得多指点一下我才是。”
  “陛下这可找错人了,我虽然经常钓鱼,但技艺也十分的稀松平常,您看我今天来这里都好长时间了,却还一条鱼都没有钓到。”李休这时却是拿起旁边的空桶给李世民看,结果引得对方再次一阵大笑。
  “对了,漠南传来消息,晋儿这次又跑了!”李世民在笑过之后,忽然想起一件事,当下向李休笑道,对于李晋这个外甥,他这个做舅舅的也十分关注,所以李晋那边只要有什么消息,他也是第一个知道。
  “又跑了?他不是在漠南吗,能跑到哪去?”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却不由得皱起眉头问道,漠南离长安也不近,哪怕他经常和两个儿子通信,但是一封信到他手里,最少也都过去半个月了,所以双方的信息沟通也十分的滞后。
  “嘿嘿,这次我也没想到,他竟然跟着裴行俭跑去辽东了,估计现在已经走到半路了,你想追他也追不上了。”李世民这时也颇为无奈的道,李晋本来被调到受降城闲置,结果刚巧遇到要去辽东的裴行俭,也不知道他怎么说服的裴行俭,于是裴行俭利用自己的职权将李晋要了过去,毕竟他这次去辽东也身负重任,的确有调集地方人手协助自己的权力,所以李晋才能顺利的跟着他去了辽东。
  “算了,晋儿这小子就不是个安分守己的人,他想要闯就去闯吧,看看日后他到底能闯出些什么名堂?”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对于李晋这个儿子,他真是操了太多的心,可是却还是看不住他,现在索性就随他去吧。
  “晋儿的安全你也不用担心,除了他从家里带去的人外,我也在他身边安排了一些保护他的人手,而且辽东那边的局势虽然严峻,但是新罗和百济都不敢太过得罪咱们大唐,再加上裴行俭也不是莽撞的人,他也不会让晋儿做什么太危险的事。”李世民这时再次开口道。
  “辽东的局势我也听无忌兄说了,这次新罗和百济打起来,其实对咱们大唐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趁机消耗一下他们双方的实力,免得日后不好控制。”李休这时沉思了一下再次开口道。
  “难怪无忌和你的意见一模一样,原来他早就和你商量过了,不过你们说的也对,这几年新罗的实力增长的很快,光靠百济已经无法牵制他们了,这也是新罗敢发兵百济的主要原因,估计他们是想灭掉百济后独霸一方,到时说不定又会成为一个高句丽!”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皱起眉头道。
  “那就借这次的战争狠狠的削弱新罗的实力,我记得新罗的海岸线很长,登州那边驻扎着咱们大唐第一支海军,以这支海军的实力,应该很容易从海上给新罗人一个狠狠的教训,只要把他们打疼了,日后自然也就老实了!”李休当下也面色冷酷的道,对于新罗人,他可一向都没什么好感。
  “动用海军倒是个好办法,当初攻打高句丽时,海军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在海上咱们占据着优势,就算与新罗正面交战,肯定也会比陆上交战的损失要小。”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赞同的点了点头道。
  看到李世民同意自己的建议,李休也是心中一喜,说起来大唐的海军虽然早在攻打高句丽时就已经从水军中脱离出来独成一军,但除了在攻打高句丽出一次力外,剩下的时间里都没有出力的机会,这让李休也有些担心海军的前途,现在也只能尽量的帮海军争取一些机会了,就看他们能否抓住了?
第1328章
海军的困境
  “驾~”李晋驾驭着自己的战马紧紧的跟随在裴行俭旁边,在他的身后,则是一支数千人的骑兵,他们从早上起来就开始赶路,中午也只在马背上啃了点干粮,现在李晋也感觉又累又饿,不过周围的将士都没有叫苦,他也只能咬牙坚持。
  自从离开漠南之后,李晋刚开始就像是脱疆的野马一般,感觉无比的自由,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自己这一路可能不怎么轻松,因为裴行俭要尽快的赶往辽东主持局面,所以他们几乎是日夜不停的赶路,连吃饭的时候都没有,每天晚上休息时,他都感觉自己身上的骨头都快碎了,哪怕他从小就精通骑术,但这么长时间的奔袭也让他有些吃不消。
  不过李晋是个要强的性子,而且当初是他死缠烂打好不容易才说服了裴行俭带上自己,所以这时他也不可能退缩,再加上裴行俭治军极严,也不可能因为他一人而拖累了大军的行程,所以哪怕再苦再累李晋也只能强撑着。
  好不容易熬到天色将晚,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接待他们的城镇,于是裴行俭命令就地扎营,不一会的功夫,只见一座座简易的营帐就立了起来,随后篝火也被点燃,将士们拿出随身的干粮,直接用头盔烧开水,然后把干粮丢进去煮成糊糊,然后就着坚硬的肉干就是他们今天的晚饭。
  李晋这时也坐在篝火旁边,先是揉了揉自己有些麻木的双腿,又站起来活动了一下这才感觉好多了,说起来也多亏了他从小就练习骑射,因此骑术也十分的精湛,不过就算是这样,像这样长时间的策马狂奔也让他有些受不了。
  活动开了身体,李晋这才取下头盔,然后在军营旁边的小河里清洗了一下,这才取水架在篝火上烧水,本来他们骑兵的待遇一向最好,但是这次为了加快速度,所以丢弃了一切不必要的装备,每人身上只带了三天的干粮,不过裴行俭早就计划好了,每三天就会有一个补给点,只要按照行程走,就不用担心没有补给。
  水烧开了,李晋站起来看了看周围,却没有发现裴行俭,估计他又去检查营盘了,毕竟他现在是主将,别的人可以休息,但他却有许多的事情要做,比如大营的安全,以及晚上巡逻的安排等等,这些都需要他去操心。
  李晋估计裴行俭也快回来了,所以就将他裴行俭的晚饭也一起做了,只见他从旁边的皮筒里拿一个油纸包,里面是一块被压的十分紧实,就像是砖块似的干粮,这种干粮即可以放在锅里煮,也可以直接吃,只不过这种干粮太硬,牙口不好可啃不动。
  当下李晋将两块干粮扔到锅里,不一会的功夫,里面的干粮就成一锅糊糊似的粥,散发出一股咸香之气,对于这种干粮,李晋也并不陌生,因为最初还是裴行俭的妻子,也就是他表姐婉娘发明的,说起来婉娘心灵手巧,又关心裴行俭在军中的衣食住行,所以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比如这种干粮,就是以炒熟的面料,加盐、糖,另外还有鱼肉粉等混合压制而成,一块干粮就足够一个军中的壮汉吃饱,而且婉娘还在李休的指点下开了一些作坊,专门生产这些军中的用品,结果很快在军中大受欢迎,现在已经由朝廷统一采购了。
  不一会的功夫,头盔里的干粮也煮化了,李晋刚把做好的饭提下来,就见裴行俭巡营回来,这让他也急忙招呼道:“将军你来的真巧,饭已经做好了,快点趁热吃吧!”
  军中无亲情,之前李晋不是裴行俭的下属,自然可以以姐夫相称,但是在军中,特别是在行军打仗之时,绝对不能用这种称呼,而是必须以官职相称,对于这点李晋还是十分清楚的。
  裴行俭也是累的不轻,当下一屁股坐到李晋旁边,取过勺子与李晋边吃边聊道:“怎么样,还受得了吗?”
  “累是累了点,不过也学到不少的东西,而且身为军中的将士,这点累也根本不算什么。”李晋这时满不在乎地笑道,他说的也是实话,如果只是为了享福的话,他大可不必来军中,毕竟以他的身份,完全可以在长安做个逍遥自在的纨绔子。
  “哈哈哈~不愧是姑父教出来的,果然没有给燕国公府丢人!”裴行俭听到李晋的话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道,他本来还担心李晋从小锦衣玉食吃不了苦,但这段时间他李晋的表现却让他刮目相看,以李晋的年纪,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十分难得了。
  听到裴行俭的夸奖,李晋也不由得有些得意,不过随后他又有些好奇地问道:“将军,咱们不是去平定新罗与百济的之间的争斗吗,可是这段时间我发现咱们却开始转向东南,再往前可就是易州地界了,这可不是去新罗的路线啊?”
  “不错,咱们现在不去新罗了,而是要去登州!”裴行俭当下再次一笑道。
  “登州?”李晋听到裴行俭的回答先是一愣,随后就露出恍然的表情道,“我明白了,原来将军是打算动用登州海军的力量,毕竟新罗靠海,而且海岸线十分漫长,从海上进攻对他们的威胁极大,再加上咱们的海军战船精良,远不是新罗可比,所以从海上也可以减少伤亡,果然是一举两得的办法!”
  “厉害,不愧是军校出身的将官,竟然一眼就看穿了朝廷的打算,不过你的兵法是跟哪个先生学的,一般人可教不出你这样的沉重?”裴行俭听到李晋的话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又有些好奇的问道,毕竟从海路进军新罗的计划也不是他想出来的,而是前几天接到朝廷传来的文书,他这才知道了朝廷的打算。
  “嘿嘿,苏将军的兵法跟谁学的,我的兵法就是跟谁学的。”李晋这时得意的一笑道。
  “难怪,苏将军是跟随卫公学的兵法,卫公又是你的……”裴行俭听到李晋的话也立刻醒悟过来,不过说到最后时,又想到李靖和李休间尴尬的关系,所以也十分明智的没有说出口。
  “将军,我只听说登州那边的海军装备精良,不知现在到底有多少海军?”李晋这时再次好奇的追问道。
  “现在统领登州海军的是刘仁愿,也是我的知交好友,平时也有些书信往来,据我所知,现在登州海军共有两万余人,战舰五百条,平时主要负责北方沿海的安全,不过他们的实力虽强,但却没什么对手,因此平时也很少有用兵的机会。”裴行俭这时再次开口道。
  “咱们大唐这么广阔的海域,竟然只有两万多海军?”李晋听到裴行俭的话也不由得再次惊讶的问道。
  “这已经不少了,前些年海军从水军中独立出来,攻打高句丽时,海军也立下大功,但是海军的花费颇多,平时又没有太多动用的机会,所以朝廷一些大臣觉得维持太大的海军有些奢侈,结果这些年海军也一直没能扩张,甚至连南方沿海也只由原来的水军维护。”裴行俭倒是从刘仁愿那里知道不少与海军有关的消息,而海军现在的状况也并不怎么好,幸好这次又有了动用海军的机会,倒是可以让刘仁愿身上少一些压力。
  “我倒是听父亲说过,大海是一个大宝库,就看咱们能不能把这座宝库打开了,只可惜朝廷上下对海外并不怎么关系,甚至连军校都没有为海军专门设立一个学科,我真担心日后海军的发展会无以为继!”李晋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担心的表情道,他年纪虽小,但从小跟着李休学习,后来又跟着李靖学习兵法,对于天下大势自然有自己的见解。
  “咦?还真是巧了,你的这些话刘仁愿也曾经和我说过,没想到你小小年纪竟然也和他有同样的见解,等到了登州我帮你们引见一下,他肯定会将你引为知己!”裴行俭这时也不由得惊讶的道。
  “那太好了,我也对海军十分感兴趣,说起来当初我姑姑还没有出嫁时,她房间里就满是造船用的模型,我也经常偷出来玩,据说现在海军用的战舰,还是以姑姑设计的船只为原形改造出来的。”李晋当下也是笑道,如果说起七娘,他和海军还真是有缘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晋跟着裴行俭一路向东南前行,穿过河北之地来到山东,最后也终于直到了登州城,这里不但是海军的驻扎地,而且还是北方最有名的港口,所以这里也是商贾云集,使得登州城也十分的繁华,而在草原呆久了的李晋忽然来到登州,竟然有种重回长安的感觉,当然登州比长安还是有不小的距离。
  不过裴行俭他们有军令在身,也没有时间欣赏登州城的美景,而是立刻赶往海军的驻地,与刘仁愿商议出兵新罗的事宜。
第1329章
海战
  新罗西侧的沿海海域,两支杀气腾腾的舰队相向而行,其中一方打着大唐的旗号,自然是大唐的海军,而另一方却是新罗的水军,只要双方进入到开口的射程之内,一场大战就会立刻爆发。
  李晋站在旗舰的箭垛后面,看着越来越近的新罗战船也不由得感觉热血沸腾,前段时间他随裴行俭来到登州,本来裴行俭的任务是调解新罗和百济之间的矛盾,达到两国息兵的目的,不过现在新罗和百济都已经杀红了眼,光靠口头上的调解根本不起作用,所以李世民才派了裴行俭这么一个即熟悉辽东,又精通兵法的将领前来。
  当然了,裴行俭虽然明知道口头上的调解没用,但来到登州后还是向两国派出使者,要求他们罢兵,特别是新罗打败了百济的大军,占领了不少百济的国土,现在也必须退回去。
  面对大唐的调解,处于弱势的百济自然求之不得,但是占据着优势的新罗自然不肯,特别是他们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战死了无数的将士,好不容易才打败百济,并且占领了不少土地,现在大唐一句话就想让他们退回去,他们自然不愿意,所以也立刻拒绝了大唐的要求。
  裴行俭早就知道新罗不会同意退兵,所以当使者刚把新罗拒绝退兵的消息带回来时,裴行俭也立刻通知刘仁愿尽起海军赶往新罗沿海,软的不行就来硬的,这就是大唐的霸气,不服就打到你服为止!
  面对大军压境的大唐海军,新罗也不甘示弱,竟然也组织起自己的水军,在近海一带准备与唐军展开决战,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这一幕。
  “李校尉感觉如何,可看出海战与陆战的区别了?”就在李晋满脸激动的看着越来越近的新罗战船时,忽然只听旁边有一个浑厚的声音笑道。
  李晋闻声看去,只见说话的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将领,这个人正是统率大唐海军的刘仁愿,当初攻打高句丽时,他还只是个都尉,不过后来因功升迁,再加上他又是李世民的亲卫出身,十分受李世民的信任,所以这才能够独立统领海军。
  “骑兵控马,海军操船,只不过控马只需要一人,操船却需要几十上百名将士,战法上肯定也大有不同,不过我没有看过海军的实战,暂时也看不出什么。”李晋这时笑着对刘仁愿道。
  李晋来到登州后,对海军也大感兴趣,特别是与刘仁愿交谈过后,两人也是一见如故,这次出兵新罗,他还特意跟着刘仁愿同乘一船,就是想亲眼看看海军到底是怎么打仗的?
  “哈哈~李校尉你马上就能看到了!”刘仁愿听到李晋的话也是大笑一声,他十分欣赏李晋,并不仅仅因为李晋的身份,更重要的还是李晋的聪慧,如果这个年轻人不是有那么大的来头的话,恐怕他无论如何也要将他留在海军中帮助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