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7/515

  “听闻陛下病了,不知现在病情如何了?”李休这时也上前一步问道。
  “已经没什么大碍了。”只见李世民这时摆了摆手道,不过说到这里时,却只见他的脸上也露出几分迷茫的神色,过了片刻这才再次开口道,“李休,你说这世上真的有鬼神之事吗?”
  “陛下为何有此一问?”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道,对于鬼神之说,李休前世肯定是不信的,但是经过穿越二世为人,他前世的信念也产生了动摇,所以他现在对鬼神之说也和孔子一样,都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朕前段时间生病,昏昏沉沉似乎命不久矣,但忽然却听到观音婢的声音,是她将我叫了回来,梦中我们夫妻二人聊了许久,就像是当年观音婢还活着的时候一样,可是等到朕醒来,却再也见不到观音婢的影子了。”李世民这时面带茫然地说道。
  李休和长孙无忌听到这里也不由得对视一眼,这下他们终于知道李世民让人重修层观的真正原因了,不过这样也好,因为李世民能梦到长孙皇后,说明他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也就越深,日后也更方便利用这种感情让他清醒过来。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陛下与皇后是少年夫妻,感情自然无比的深厚,因此陛下能够梦见皇后也很正常。”李休当下开口劝道,他这时反而又担心起李世民万一思念过度,加重病情的话,那也就不妙了。
  “驸马所言不错,陛下您也要保重身体才是!”长孙无忌这时也跟着劝道。
  “唉,观音婢与朕少年相识,可惜却没能陪朕走到最后,她早早的离世,却让朕一个人孤零零的留在世间,朕~真的好孤独啊!”生病的人都比较脆弱,李世民也不例外,特别是想到早亡的妻子,更让他忍不住流下泪来。
  “陛下不必太过悲伤,若是您实在思念皇后,不如就等陛下的病好后,我与无忌兄一起陪着陛下去照陵祭奠一下长孙皇后,到时陛下也能陪皇后说一说心里话!”李休这时忽然灵机一动,当下开口向李世民建议道,也许在长孙皇后的陵前,倒是一个劝说李世民的好机会。
第1321章
昭陵(上)
  人的年纪越大,就越容易回忆以前的人和事,李世民自然也不例外,特别是他的这一生经历过太多的事情,也遇见了太多的人,不过最让他难以忘记的,却还是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
  后世有句话叫做“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虽然有些烂俗,但却也十分有道理,李世民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男人之一,而他背后的女人虽然很多,但谁也无法取代长孙皇后在他心中的位置。
  现在已经是深秋时分,道路两侧的树木很多都落光了叶子,使得天地间凭添了几分萧索,李休与长孙无忌陪着李世民坐以马车上,一边走一边打量着周围的景色,秋收早已经结束了,现在田地里已经种上了一茬冬麦,筷子长的冬麦虽然给大地穿上了一件绿衣,但这种绿却有些发暗,丝毫没有春夏时那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司天监说今年冬天少雨雪,估计明年开春各地就得抓紧时间进行灌溉。”李世民看着窗外一望无际的麦田,却忽然叹了口气说道。
  “陛下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这些琐碎的政务就交给太子和三省六部去处理吧!”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话却是开口劝道。
  “是啊,陛下难得出门一趟,就不要考虑这些事情了!”李休这时也笑着开口劝道,前段时间李世民思念长孙皇后,于是他就劝说对方可以去昭陵祭奠一下长孙皇后,李世民听后也立刻答应了,而且还指名李休和长孙无忌陪同,结果现在李世民的病才刚好一些,他就叫上两人一起赶往昭陵。
  “朕也只是看到外面的麦田一时心有所感,却没想到引来你们两人的抱怨,那朕就不说了!”李世民看到李休和长孙无忌都如此反对,当下也是一笑道,随后他果然不再提和政务有关的事情,而是与李休两人聊起一些当年的往事。
  昭陵离长安并不是很远,等到下午的时候,他们的车队终于来到了昭陵,不过还没有进到昭陵时,李休就远远的看到昭陵那边一片金黄,几乎将整个昭陵都笼罩起来一般。
  而当马车进入昭陵时,李休这才发现这些金黄原来都是高大的银杏树,树上的叶子在寒风中已经变成了明亮的金黄色,更有不少树叶被寒风吹落,使得大地也被铺上一层金色的地毯,看起来无比的壮观。
  “观音婢生前最喜欢白果树,特别是在这种深秋时节,白果树叶变成灿烂的金黄色,记得当初朕与她相识时,就是在一棵白果树下,那天的落叶也像这样将大地染成一片金黄,可惜现在景虽在,但人却不在了。”李世民这时走下马车,一边欣赏着昭陵中的美景一边颇为伤感的道。
  银杏树是后世的名称,而在大唐这个时代,因为银杏结的果实呈白色,所以又称白果树。而长孙皇后生前喜欢白果树,于是李世民在建造昭陵时,特意下令将昭陵中种满了白果树,这些白果树都是从各地移栽过来的,因为人力有限,所以移栽时的树龄都不是很大,但是现在十余年过去了,这些白果树虽然长的慢,但也都长成高大的树木,将整个昭陵都笼罩起来。
  李世民的话一出口,他身边的长孙无忌却立刻眼睛泛红,只见他走到一棵高大的银杏树下,伸手抚摸着有些粗糙的树皮,过了好一会儿也开口道:“当初我与皇后年幼时,父亲早逝,结果我们与母亲被赶出家门,那时的生活十分困苦,皇后年幼嘴馋,邻居家种有一棵高大的白果树,每年都结很多的白果,我就偷偷的爬上墙头采摘,但是白果却有小毒,结果有次皇后吃多了,呕吐不止,我也因此被母亲打骂。”
  “是啊,皇后喜欢吃白果的习惯也一直没有改掉,甚至还在自己的寝宫旁边种了几棵白果树,只不过白果树要二十年后才能开始结果,而皇后去世时,也依然没能吃上自己亲手种的白果,现在那些白果树倒是每年都结果,但却再也没有人去采摘过了。”李世民这时也神情黯然的道,甚至说到动情之处,眼睛中也溢满了泪水。
  听到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这些对话,旁边的李休也是暗叹一声,当下抬头打量着这些皇陵中的白果树,只见这些树虽然叶子金黄,但树枝间却没有多少果子,估计这些树的树龄大部分都没有到二十年,也许再过几年,这些树就会结出大量的白果,只不过后世的昭陵却已经变成一片农田,也许这些白果树早就在毁于战火当中了。
  李世民触景生情,这时也没让侍卫跟着,就让李休和长孙无忌陪同着一起走在白果树下,地面上的落叶在他们的脚下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不时有落叶在风中从他们的脸旁划过,四周也一片静谧,似乎连树叶落地时的声音都能听到。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不过草木经过熬过了严酷的秋冬之后,明年却还能抽技发芽,但是咱们却无法再活一世了!”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李世民却忽然有些感慨的开口道,眼前的景色再次让他想起自己现在的处境,一时间对生死之事也增添了更多的感慨。
  “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陛下也不用太过悲观,也许人生走到了终点,才会发现死亡也许是另外一个开始!”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却是开口道,他这时也是有感而发,因为他上一世的死亡正是这一世的开始,而且对于生死之间这段经历他没有任何的记忆,所以谁也不知道死亡之后要经历什么?
  听到李休的回答,李世民却忽然停下脚步,随后似乎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豁然转身看着他道:“李休,从朕认识你时起,这天下间就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你不知道的,现在朕想问你一句,这世上是否有长生不老之人?”
第1322章
昭陵(下)
  李世民终于忍不住向李休询问关于长生的问题,毕竟李休以博学而著称,至少在李世民的印象中,几乎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李休,特别是之前婆寐也是被他一手拆穿的,所以他也很想听一听李休对长生这件事的看法。
  听到李世民的询问,李休却没有露出意外的表情,而是沉思了片刻这才回答道:“启禀陛下,臣知道天有多高,也知道地有多厚,更知道黄河与长江的长度,以及世界上最高的高山在哪里,但对于这世上是否有长生不老的人,臣却实在不知道,至少臣从来没有遇到过!”
  李世民问的很直接,李休回答的也很坦率,他的确知道天空的高度,也知道大地的厚度,但对于长生不老这种实在太过玄幻的概念,除了后世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外,现实生活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哪怕是后世那种科技发达的时代,普通人的寿命虽然远比古人长,但想要做到长生却还是不现实。
  听到李休的回答,只见李世民脸上也露出失望的神色,博学如李休都不知道这世上到底是否有长生不老之术,这让他也不禁大受打击,一时间心中的那份奢望也变得有些动摇起来。
  旁边的长孙无忌一直静静的听着李休和李世民的对话,不过这时却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站出来道:“陛下,长生之术向来都只是术士间的传说,从来没有听说有人真的能够长生不老,前有秦始皇、汉武帝等人,劳民伤财花费无度,最后却还是一场空,望陛下以此为戒!”
  长孙无忌的忽然劝诫,不但李世民愣了,李休也同样是一愣,因为他们虽然决定要在今天劝说李世民打消追求长生的心思,但按照他和长孙无忌事先的约定,他们准备从侧面劝诫,特别是借助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感情,以此来让李世民明白追求长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可是现在长孙无忌却没有按照剧本,而是忽然正面劝诫,这是以前魏征才会用的办法。
  “呵呵,魏征这才去世没两年,朕也好不容易松了口气,可是无忌你这是准备要做第二个魏征吗?”李世民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却忽然哑然失笑道,因为他在听到长孙无忌的劝诫时,第一个反应也是想到了以前经常直面进谏的魏征。
  “陛下,非是臣要做魏征,而是臣不想再看到陛下错下去,所以才鼓起勇气进谏,希望能够陛下能够醒悟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这不但是臣的看法,也是朝中其它大臣的看法,甚至若是皇后还在世的话,恐怕也会穿上朝服向陛下进谏!”长孙无忌说到最后时,神情也变得有些激动。
  而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话也同样一愣,因为长孙无忌的话中提到了魏征和长孙皇后,这让他想起当初长孙皇后和魏征都在世时,有次因为魏征的进谏让他下不来台,于是回到宫中就发火说想要杀掉魏征,结果长孙皇后却做了一个奇特的举动,那就是回到房间换上朝服,然后向李世民表示祝贺。
  对于长孙皇后的举动,刚开始李世民也感觉十分的奇怪,结果长孙皇后笑着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结果这才让李世民转怒为喜,从此之后虽然屡次被魏征气的发火,但却从来没有因此而产生杀掉魏征的想法。
  想到妻子在世时对自己的劝诫,这让李世民也不由悲从中来,特别是脚下这里就是妻子的陵墓,更让李世民也感觉悲痛欲绝,至于什么长生的心思也全都被他抛之脑后,甚至现在他恨不得能够早点离开人世,这样也能够与妻子的在天之灵团聚。
  李休也一直关注着李世民的表情变化,而当看到对方听到长孙无忌的进谏并没有生气,反而露出先是回忆,随后又悲痛欲绝的表情时,他也不由得放下心来,因为这表明李世民已经听进去长孙无忌的劝诫了。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世民终于从悲痛中清醒过了,不过他这时却没有说什么,而是转过身默默的往前走,李休和长孙无忌对视一眼,也立刻跟着李世民继续前行,结果不一会的功夫,就见前面就是昭陵的主陵,长孙皇后也就安葬在这里,而等到李世民去世后,他的遗体也将会被运送到这里与长孙皇后合葬。
  只见李世民来到主陵前站立了许久,李休和长孙无忌站在他背后,也看不到他脸上的表情,自然也猜不到李世民这时在想些什么,这让两人一时间也有些担心起来,毕竟刚才李世民虽然听进了长孙无忌的劝诫,但从到头尾却还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世民这才缓缓的转过身来,然后看着李休和长孙无忌道:“李休、无忌,你们是朕最信任的大臣,也是朕最好的朋友,朕也知道这段时间以来,你们因为朕的一些妄想而担心,不过这也怪朕,因为朕也从来没有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任何人。”
  “陛下的意思是……”李休和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同时一怔,随后不解的看向他道。
  只见李世民这时长吸了口气,随后终于缓缓的开口道:“其实朕从一开始就知道,长生不老只不过是个虚妄之说,朕也从来没有想要追求长生,只不过朕现在老了,精力也大不如从前,每当午夜梦回之时,朕都担心万一哪天朕要是不在了,这偌大一个帝国全都要落到太子那还是有些稚嫩的肩膀上,所以朕只求多活几年!”
  李世民说到这里时,脸上的表情也变得十分激动,随后再次吸了口气大声道:“朕不怕死,可是朕怕在死之前没能把事情做完,吞并草原的计划才刚刚开始招待,还需要最少十年才能看到效果,而国内虽然看似平静,但其实是各方势力看到朝廷强盛,这才暂时潜伏了下来,万一日后生变,恐怕国内必乱,比如世家就是朝廷的心腹之患,一日不除,朕就一日不得安宁……”
  李世民历数了一下大唐现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都是他放心不下的事情,也是他想在去世之前全部做好的事情,可是他却感觉自己一天天的衰老下去,这让他也感觉无比的恐惧,害怕自己做不完这些事情,从而给李治留下一个烂摊子。
  李世民也是第一次将自己的心事讲出来,而李休和长孙无忌听完之后,也终于理解了他的想法,只不过李休这时却开口笑道:“原来如此,其实陛下您说这了么多,但总结一下也无非只有三个字,那就是陛下‘放不下’!”
  “不错,朕的确是放不下,朕身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了,而雉奴还太年轻,朕担心他能否挑起这副重担,所以才想将这些事情做完,这样日后雉奴身上的担子也就轻一些!”李世民当下也是点了点头道,身为帝王,只有他才知道一个帝王身上的担子有多重。
  “陛下的心情臣也明白了,不过陛下您却忘了一点,那就是像咱们大唐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发生,朝廷也会面临着各方各面的挑战,陛下就算解决了现在的问题,日后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臣觉得就算您把上面的这些事情做完了,太子日后的担子也并不会减轻多少!”长孙无忌这时也上前开口道。
  长孙无忌的话一出口,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沉默的表情,其实他在这件事上也的确钻进了牛角尖,而且更糟糕的是他还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自己的想法,结果越想越歪,最后终于生出了追求长生的想法。
  “陛下,民间有句俗语,叫做‘儿孙自有儿孙福’,臣这里也有句话,叫做‘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陛下与先皇披荆斩棘开创大唐,并且还扫平四夷,留下一个富足的盛世,遍观历朝历代,从来没有哪位帝王能与陛下相比,所以陛下也不要对自己太过苛刻了!”李休这时也开口劝道。
  “驸马所言极是,儿孙们总归还是要长大的,咱们也迟早都会老去,到时就需要他们挑起大梁,陛下也要相信太子的能力,我观太子这段时间表现出色,朝中众臣也都对他赞不绝口,日后定然也是一代明君!”长孙无忌这时也趁机劝说道。
  听到李休和长孙无忌的这些话,李世民的脸上也露出纠结的神色,理智上他觉得李休和长孙无忌的话有道理,但是感情上他却依然还是有些放心不下,这让他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决定?
  看着李世民脸上纠结的表情,李休和长孙无忌这时再次对视一眼,难得李世民坦露了心中的想法,而且他们该说的也都说了,现在就看李世民自己的决定了,如果他非要一意孤行的话,那他们就真的没办法了。
第1323章
放权
  昭陵的主陵前,李休与长孙无忌一同向李世民进谏,希望他放弃追求长生的想法,确切的说,李世民并不是真的要长生,而是想要尽量的延长自己的寿命,好让他把该做的事情做完,从而给李治留下一个铁打的江山,只不过这种想法依然是不现实的。
  只见李世民在听完李休和长孙无忌的话后,就一直陷入到沉默之中,气氛也显得有些沉闷,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世民这时忽然长出了口气道:“李休、无忌,你们虽然比我小几岁,但再过几年,也都要步入暮年了,对于暮年的生活,你们可有什么打算?”
  李休长孙无忌没想到李世民竟然避开了问题,反而问起他们年老后的打算,这让两人也不由得一愣,搞不清楚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陛下何有此问?”最终还是长孙无忌面带不解的开口问道。
  “你们也不要多想,就老实的告诉朕你们对年老后的生活有什么打算?”李世民依然没有回答长孙无忌的话,而是笑呵呵的再次追问道。
  听到李世民的话,李休这时看了一眼长孙无忌,终于还是开口回答道:“陛下您是知道臣的,我本来胸无大志,而且现在年纪也大了,儿女们也都长大了,所以我也准备好好的享几年清福,每天钓钓鱼、养养花,至于儿女们的事,虽然不能说完全不管,但顶多也就是在关键时刻帮他们一把,其它的一些事情还需要他们自己去面对!”
  看到李休说出了他日后的打算,长孙无忌犹豫了一下也终于开口道:“李兄他对名利之事不怎么上心,不过臣却无法将名利二字彻底的看透,而且陛下也需要一个得力的大臣,所以我日后肯定还是会像现在这样,为陛下分忧!”
  李休说的是实话,长孙无忌自然也不好说假话,更何况无论是李世民还是李休,都对他十分的了解,若是说假话,他们两人也立刻能听得出来,所以只能实话实说。
  “你们都是朕的朋友,朋友间自然要坦诚,这点你们都做到了,刚才朕也对你们坦露了心中的想法,朕从来不奢求长生,只希望能再多活几年,但这几年来,朕时常辗转于病榻,有时朕也自感命不久矣,这让朕也大为恐惧!”李世民听完李休和长孙无忌的话,当下也再次开口道,只是说到最后时,他眼睛中也露出几分惧色。
  听到李世民的这些话,李休却忽然心中一动,犹豫了一下终于再次开口道:“陛下可知道三国时诸葛亮为何只活了五十四岁,而司马懿却能活七十二岁?”
  “呃?为何?”李世民也没想到李休竟然把话题转到三国上了,这让他也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道,大唐这个时代虽然还没有出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但关于三国的故事却已经出现了许多版本,因此三国这段历史也是十分有名的。
  “其实司马懿曾经评价过诸葛亮,据说有次蜀国的使者去魏国,于是司马懿问使节,‘孔明寝食及事之烦简若何?’,然后使节回答道‘丞相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览焉。所啖之食,日不过数升。’,于是司马懿顾谓诸将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李休笑呵呵的再次道,他讲的这个故事出自三国演义,李世民肯定没有听说过。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大有深意,李世民听完之后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而旁边的长孙无忌也立刻明白了李休的意思,当下再次进言道:“陛下,臣比您还要年长四岁,但现在臣看起来却要比陛下还要年轻,非是臣懂得养生,而是陛下为了政务日夜操劳,寝食都无定食,长年累月的操劳之下,陛下就算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啊!”
  “是啊,想当初陛下以勇力闻名,曾经亲率三千玄甲军破窦建德的十万大军,那是何等的勇武?可是陛下现在才刚刚年过五十,却已经如同迟暮的老人一般,可以说陛下是被繁重的政务拖垮了身体,所以臣觉得与其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之术,还不如陛下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以陛下年轻时的身体底子,定然可以像先皇一样长寿!”
  古代人的寿命大都比较短,能活到六十就可以称得上是长寿,而李渊假死的时候马上就要七十了,如果算上他在美洲的活的寿命,却比孔子还要长寿,而长寿的基因是可以遗传的,再加上李世民年轻时的身体那么健壮,如果不被繁重的政务拖累的话,应该不会比李渊差多少,但事实却是历史上的李世民仅仅五十一岁就去世了。
  “驸马所言极是,陛下如果仅仅只是想要长寿,臣觉得还不如去请教孙思邈,他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马上就要步入百岁高寿,而且还耳聪目明,丝毫不见任何老态,再加上他又精通医术,定然可以实现陛下的心愿!”长孙无忌这时也兴奋的开口劝道,李休的话终于又帮他们打开了一个说服李世民的突破口。
  听到李休的话,李世民也露出动心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却又有些犹豫的道:“朕懂你们的意思,可是朕身为皇帝,根本不可能像孙思邈那样修身养性,别的不说,光是每天的政务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哪还有时间去养身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7/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