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9/515

  曳莽这时怒火万丈的盯着拔灼,似乎恨不得将对方生吞活剥,但是形势比人强,他现在已经陷入到包围圈中,而且这场战争本来就是他发动的,以拔灼的为人,也根本不可能放过他,这让他也不由得陷入到深深的绝望之中。
  “动手!”看到曳莽不再开口,拔灼这时却露出一个残忍的笑容,随后一挥手,周围的骑兵也立刻向包围圈中的曳莽扑去,这让曳莽也是怒吼连连,指挥着身边的残兵还想要顽抗,但是他身边的残兵却早已经没有了斗志,眨眼间就已经被消灭了大半。
  眼看着拔灼的骑兵就要杀到自己面前,这让曳莽也终于彻底的绝望了,不过他可不想落入到拔灼的手中,虽然对方是他的哥哥,但以前两人的关系就十分恶劣,而且这次自己又起兵反叛,拔灼肯定已经恨他入骨,若是自己落到他的手中,恐怕也会生不如死。
  想到上面这些,曳莽当下也是一狠心,将手中的弯刀架在脖子上冲着拔灼大吼一声道:“拔灼,今日天要亡我,不过你也不要得意,迟早有一天你也会落得和我一样的下场!”
  曳莽说完用力将自己的弯刀从脖子上抹过,一股滚烫的热血从他的脖颈处喷出,而他也随之倒在马下,全身抽搐了好一会儿这才终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拔灼也没想到自己这个弟弟竟然这么有骨气,最后竟然造反了自杀,不过就算是曳莽死了,他也没有放过对方,当下命人将曳莽的头颅割下来,他要将曳莽的头颅传遍各个部落,告诉所有人敢反抗自己的下场。
  随着曳莽的死亡,薛延陀内部最大的冲突也终于消失了,而且拔灼借着这场大胜,也顽固了自己的汗位,薛延陀内部再也没有人敢质疑他,如此一来,薛延陀竟然迎来一个空前的统一。
  大唐那边还准备借着薛延陀内乱时出兵直接灭掉对方,却没想到曳莽竟然这么快就败亡了,这让大唐也有些措手不及,就在大唐不知道该怎么应对重新统一起来的薛延陀时,却没想到薛延陀这边的局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第1298章
得意的赵德言
  人贵有自知之名。这句话说来容易,但能做到者却是万中无一,特别是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动物,也许在某个时间段内,某个人可以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外界的变化,这个人对自己的认知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从而做出一些在别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决定。
  “这个拔灼的脑子没有问题吧,否则怎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李休家门外的黄渠边上,只见他这时一脸惊讶的看着坐在他旁边的赵德言道,如果这个消息不是出自赵德言之口,他甚至都怀疑这个消息的真假了。
  “呵呵,拔灼的脑子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他被之前轻易的战胜曳莽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已经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了,所以才如此胆大包天的主动攻击咱们大唐!”赵德言这时也手持钓竿,脸上也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道。
  今天赵德言忽然跑来找李休钓鱼,并且还告诉他一个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消息,那就是刚刚继承薛延陀汗位,并且打败了弟弟曳莽的拔灼也不知道发了什么疯,竟然忽然派出攻打大唐的边城夏州,要知道就算当初夷男在位时,也不敢对大唐用兵,更别说拔灼了,所以这个消息实在让李休感到意外。
  “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个拔灼竟然是个自大的夜郎,这才刚刚打败曳莽,估计漠北草原上的部落也都以他为尊,这才让他飘上了天,以为可以击败我们大唐了!”李休听到赵德言的解释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道。
  “是啊,之前夷男身死,拔灼和曳莽两兄弟争斗,朝堂上还为是否出兵的事吵成一团,却没想到曳莽太不成器,短短一个月就兵败身亡了,本来陛下还在为错失这个良机而悔恨,却没想到拔灼竟然昏了头,主动出兵咱们大唐,这下陛下也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对薛延陀用兵了!”赵德言这时依然笑呵呵的开口道。
  “夏州那边的战事怎么样了,拔灼虽然有些不自量力,但薛延陀毕竟在漠北称雄多年,族内控弦之士数以十万计,若是他们全力攻打夏州的话,我还真担心那边会守不住。”李休这时却有些担心的道,机会是个好机会,但还是那句话,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是在战术上却必须要重视敌人。
  “驸马放心吧,夏州守将田仁会也是有名的将领,而且一向以擅守闻名,就在拔灼发兵攻打夏州时,他就提前得到我们飞奴司的禀报,而且也立刻收缩防线,将城外的百姓都迁到城中,现在据城而守,据最新的消息,拔灼已经攻打了夏州城十日,但却损兵折将难有寸进!”赵德言当下再次开口道。
  听到田仁会这个名字,李休也不由得放下心来,这个人虽然在历史上声名不显,但是在大唐却是一个难得的将才,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军校第一批毕业的学员,而且一直在北方边境任职,凭着军功掌握着一州的守军,而且田仁会这个十分擅长守城,几年前他曾经凭借着一府之兵守卫北方的平城,结果当时草原有一个大部分叛乱,对方以数倍兵力攻打平城,最后打了几个月也没能打下来。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的田仁会虽然也是武将出身,但真正出名的却是他在地方任职时勤政爱民,而且为官也十分的清廉,这也使得他的政绩甚至比他的军功还要出名。
  “有田仁会在夏州,倒也可以让人放心,不过陛下那边肯定不会只甘于防守吧,而且如此难得的出兵机会,陛下肯定不会放过。”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再次问道,薛延陀打不下夏州,他也就不用担心了,现在应该担心的反而是薛延陀了。
  “陛下已经命令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发朔、并、汾、箕、岚、代、忻、蔚、云九州兵从朔州而出,乔师望发胜、夏、银、绥、丹、延、鄜、坊、石、隰十州兵从胜州而出,现在两路大军如同钳子一般杀向夏州的拔灼,如果对方不退兵的话,恐怕这次薛延陀就要大出血了!”赵德言这时再次开口道。
  “哈哈~我倒是希望这个拔灼不退兵,以李道宗和乔师望的能力,再加上十九州的兵力集合在一起,前面又有田仁会配合,薛延陀几乎是必败无疑,若是能够将拔灼的大军全部留在夏州城下,日后薛延陀也就不足为虑了!”李休这时也是大笑一声道。
  当然话是这么说,不过李休并不奢望拔灼真留在夏州,毕竟面对大唐的反击,哪怕是再蠢的人也知道暂时退避,以草原的广阔,再加上薛延陀又熟悉草原的地形和气候,想要躲开唐军的追杀也并不是很难。
  “嘿嘿,说不定这个拔灼还真会留在夏州与咱们的大军决战!”不过也就在这时,只见赵德言却忽然再次一笑道,笑容中也带着一股说不出的阴险。
  “拔灼真的敢和咱们硬碰硬?”李休听到赵德言的话也不由得再次惊讶的问道,他了解赵德言的性格,如果不是有一定的把握,他肯定不会说出上面的话。
  “如果能够蒙蔽一个人的眼睛和耳朵,再做出一些适当的诱导,就可以让这个人按照我们的意思去做一些事情,而现在拔灼这个人就已经被我们飞奴司蒙上了眼睛,同时也塞上了耳朵。”只见赵德言这时得意的一笑道,这也是他今天来找李休的主要原因,因为他做了一件最得意的事,但偏偏又不能对别人宣扬,万幸还可以和李休说这件事,否则他非憋出病来不可。
  “你……你们飞奴司在拔灼身边安排了细作!”李休听到这里也是一惊,随后就反应过来睁大眼睛向赵德言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拔灼的反常也就可以解释了。
  “哈哈哈哈~果然还是瞒不过驸马,为了这个拔灼,我们飞奴司也是下了大力气,不但在他身边安插了人手,而且还收买了一些重要的薛延陀贵族,也正是有这些人,才让拔灼不自量力的想要与我们大唐决一死战。”赵德言看到李休惊讶的模样,这时也不由得得意的大笑道,为了薛延陀,他们飞奴司布局数年,今日总算是看到效果了。
  “太好了,若是拔灼不逃,薛延陀必定元气大伤,到时不用咱们动手,周围的其它部落就能把薛延陀撕碎了吞下!”李休当即也是击掌赞道,前段时间他还和李世民商议,准备在灭掉薛延陀后彻底的分化瓦解草原上的势力,只是后来曳莽败的太快,这让李休还有些失望,却没想到峰回路转,飞奴司布下的棋子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嘿嘿,拔灼现在是野心勃勃的想要完成他父亲夷男未完成的功业,那就是统一草原,只不过薛延陀虽然强盛,但是有咱们大唐在,草原上的人心就无法统一,特别是南方部落更是心向咱们大唐,根本不会听薛延陀的号令,而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击败咱们大唐的军队,这也是拔灼心中最渴望的,所以我有八成的把握可以肯定,拔灼应该会和李道宗等人的大军正面打上一场!”赵德言这时再次阴险的一笑道。
  听到赵德言的话,李休也不由得大为赞叹的点了点头,飞奴司这样的间谍机构如果用的好,的确可以比得上十万大军,甚至屠城灭国也不在话下,比如当初突厥被灭,赵德言就在其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现在他不过是将对会突厥的手段用在了薛延陀身上,薛延陀虽然强盛,但是与当初的突厥相比还是差得多,连突厥都扛不住这样的阴招,更别说薛延陀了。
  薛延陀已经落到大唐的圈套之中,这让李休也大为感兴趣,于是向赵德言打听了一下他们在薛延陀的布局,结果越听也是越惊讶,因为飞奴司在薛延陀的布局极大,而且时间的跨度也极长,甚至在当初突厥灭亡时,飞奴司就已经在薛延陀开始布局了,当时还是马爷主持的,后来虽然荒废了一段时间,但是自从赵德言接手飞奴司后,就重新开始了对薛延陀的布置,也难怪拔灼被飞奴司玩弄于股掌之中了。
  除了薛延陀那边的情况,李休还向赵德言打听了一下草原其它各部的情况,毕竟只要这次能灭掉薛延陀,大唐就会开始执行吞并草原的最后一步了,只是最后一步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计划,所以李休也需要对草原多一些了解。
  赵德言执掌飞奴司,北方草原也是飞奴司监控的重点,所以他对草原上的形势也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而随着他的讲述,李休也对北方草原的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渐渐的他心中也有一个大概的想法,虽然这个想法还不是很成熟,但也许可以和李世民讨论一下。
第1299章
最后一步(上)
  薛延陀虽然称雄漠北草原,但实力远无法与当初的突厥相比,更何况现在的大唐也不是贞观初年的大唐,经过李世民十几年的努力治理,大唐的实力比当初翻了数倍,别说小小的薛延陀了,就算是当初的突厥还在,恐怕也不敢正面挑战大唐。
  然而薛延陀的新任可汗拔灼却被陷入到飞奴司的圈套之中,不但身边安插有飞奴司的细作,而且连一些重要的薛延陀贵族也被飞奴司收买,有这些人在,很容易让拔灼做出一些错误的判断,比如这次他主动出兵攻打夏州,而且还准备要与唐军决战。
  其实拔灼并不是不知道唐军的强大,只不过刚刚继承汗们的他这时也是野心勃勃,一心想要超过自己的父亲夷男,而夷男最大的心愿就是统一草原,使得薛延陀能够成为突厥那样强大的帝国,可惜他到死都没能完成,所以现在拔灼也继承了他的这个心愿,而想要统一草原,就必须打败唐军,哪怕不能将大唐的势力从草原上赶出去,也能树立起自己的威望。
  也正是在上面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利欲熏心的拔灼才决定冒险一搏,若是能够从正面击败唐军,他就可以树立起自己无知的威名,从而收服更多的部落为自己所用,甚至彻底的将大唐的势力赶出草原。
  拔灼的愿望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任何计划都不可能一丝不差的与现实重合,总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之的事情,使得本来美好的计划无法实行下去,甚至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比如拔灼这次美好的愿望就落了空。
  李道宗与乔师望都是大唐名将,他们两各率数万大军赶往夏州求援,本来他们以为拔灼应该会在他们到达夏州前退走,但却没想到拔灼非但不走,反而还在夏州城下摆开与他们决战的阵势。
  对于拔灼的反常,李道宗和乔师望刚开始都是吓了一跳,以为对方有什么阴谋诡计,所以在刚到夏州城下时,竟然不敢进攻,不过后来试探了几次后,发现拔灼的确是想与他们正面决战,这才让李道宗等人放下心来,随后这两路援军与夏州城的田仁会三路大军齐发,与拔灼的大军展开了决战。
  拔灼这次攻打夏州也是有备而来,整个薛延陀控弦之士超过二十万,而他这次一下子带来了十五万,如此兵力也足以横扫草原,相比之下,李道宗与乔师望一共才带来六万援军,哪怕加上田仁会手下的一万守军,也还不到拔灼兵力的一半,这也是拔灼信心满满不肯退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过拔灼还是太年轻了,虽然军队的数量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了这支大军的实力,但除了数量外,质量却更加重要,大唐这些年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屠城灭国无数,早就让唐军培养起一种无敌的信念,特别是对外作战时,大唐的军队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数不胜数。
  除了必胜的信念,唐军的装备也不是薛延陀能比的,无论是武器、铠甲、补给等方面,大唐都远比薛延陀要强得多,特别是唐军还有火药武器,更让他们如虎添翼,因此夏州城下的这场决战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悬念,在李道宗亲率一支骑兵杀透拔灼的中军之时,就已经奠定了这场大战的胜局。
  长安城中的李休也一直等着夏州之战的结果,而当李道宗的捷报送到长安时,他也是大喜过望,按照李道宗的描述,此一战他们杀敌过万,俘虏了将近五万人,之所以有这么多俘虏,还要多亏了飞奴司的功劳,正是他们收买的那些薛延陀贵族在战场上倒戈,这才带动了更多的薛延陀人投降。
  不过遗憾的是,拔灼并没有被抓住,反而在一支上万人的败兵保护下逃往漠北草原,而李道宗他们已经派人去追了,不过以薛延陀人对草原的熟悉,恐怕很难追上。
  得知李道宗等人大胜的消息,李休也是大喜过望,当下将自己准备的东西带上,然后选了个时间亲自进宫,之前他对吞并草原有了新的想法,只是时机不到,所以他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而现在薛延陀已败,也正是大唐进军草原的时候了。
  李休十分顺利的来到两仪殿见到李世民,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但李世民在这里,长孙无忌和李治也在这里,当看到他进来时,只见李世民这时也是笑道:“李休你来的太巧了,我和无忌、雉奴正在商量对薛延陀的事宜,你也来发表一下看法!”
  “呵呵,夷男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可惜却是虎父犬子,拔灼此人难以成事,这次兵败已经让薛延陀损失惨重,恐怕他的汗位也坐不稳了,而且周围的回纥等大部族也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所以臣觉得薛延陀已经不值得再花费咱们的精力了!”李休这时也笑着走上前道。
  这可不是李休说大话,事实上他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薛延陀虽然强盛一时,但是就在夷男死后拔灼继位后没几年,薛延陀就被大唐灭掉了,现在李道宗已经重创薛延陀,接下来无论是大唐亲自动手,还是鼓动回纥等大部族动手,薛延陀都断无生还的可能!
  “哈哈哈~李休你真是好大的气魄,薛延陀虽然兵败,但我们也不能太过小视,万一他们死灰复燃的话,日后也会成为咱们大唐的边患!”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是大笑一声,他虽然欣赏李休的气魄,但却对薛延陀依然不敢放松。
  “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臣觉得薛延陀已经不足为虑,今日臣来见陛下,是来向陛下吞并草原的最后一步策略!”这时只见李休微笑着再次上前一步,同时将袖子中一份厚厚的奏折拿了出来,然后双手呈到李世民的面前,这也是他这段时间花费了无数心血写成的。
第1300章
最后一步(下)
  当初李世民与李休、长孙无忌定下彻底解决北方草原威胁的三步策略,但实际上却只有前两步,至于最后一步彻底的吞并草原却没有一个确切的计划,因为当时三人都不知道该如何的吞并草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唐与草原的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前两步策略已经走完了,接下来就要实行彻底吞并草原的策略,而这时李休也终于想到一个可行之法,于是他这段时间将自己的想法写成一奏折,取名为《平北策》,今天李休就是为了将《平北策》献给李世民。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也没想到李休忽然要献上吞并草原的策略,这让他们也都是一愣,随后李世民就亲自上前接过奏折,然后打开仔细的看了起来,结果只见他一会皱眉、一会欣喜,最后更是兴奋的一拍桌子大吼一声道:“好!”
  看到李世民脸上的表情变化,长孙无忌与李治这时也是面面相觑,而最后李治更是偷偷的凑到李休身边道:“先生,你在奏折上到底写了什么?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父皇如此失态。”
  “呵呵,不要心急,等下你父皇肯定会让你看的!”李休这时却是故意神秘的一笑道,不是他不愿意说,而是奏折上的内容太多,光靠自己讲解恐怕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还不如让李治自己去看。
  李治却是年轻人心性,看到李休不说,更让他感觉心痒难耐,好不容易等到李世民看完,但却随手递给了旁边的长孙无忌,毕竟李治只是来学习政务,像吞并草原这种大事,他顶多只能旁听,暂时还无法参与进来,不过这时李治却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凑到长孙无忌的旁边与他一起观看。
  长孙无忌也对李休的这道奏折十分好奇,这时看到李治凑过来,也特意倾斜了一下身子方便他观看,而当两人看到奏折上的内容时,也都不由得露出凝重的神色。
  对于吞并草原的计划,李休奏折上的内容很多,不过总结起来也不过是四个字,也就是恩威并施,当然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但想要做到可就难了。
  奏折上李休先是分析了一下大唐与草原的局势,特别是提到随着薛延陀的败亡,草原将彻底的变成一盘散沙,再也没有可以威胁到大唐的势力,而现在大唐要做的就是恩威并施,一步步的吞并草原。
  所谓恩,也就是大唐将彻底开放与草原之间的商业往来,以前大唐与草原虽然有交易,但是有些商品是严禁流入草原的,比如铁、粮食等战略物资,这些物资可能会增强草原部落的实力,所以从大唐立国时起,就严禁这些物资流入草原。
  不过现在李休却提出开放这些物资的交易,特别是粮食,因为大唐有了红薯、土豆、玉米等高产的作物,使得大唐的粮食产量直线上升,仓库里的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有些坏掉的只能拿去喂牲口,特别是这几年随着大唐人口的增加,开垦的荒地也越来越多,粮食产量也一直处于增长之中。
  当然了,就算大唐的粮食再多,也不能平白无故的拿出来交易,不过李休却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以粮食来作为吞并草原的武器,换句话说,草原上的部落想要与大唐交易粮食,就必须归附大唐,这种归附可不是以前那种名义上的归附,而是实际上的归附,大唐将会派官员前去管理这些部落。
  而除了商业外,李休奏折中还提到另外一个恩,那就是将红薯、土豆这两种作物带到草原去,挑选一些部落耕种,草原上的土地虽然大部分不适合种植粮食,但是有些土地还是可以耕种的,比如一些淋漓、湖泊旁边的土地,哪怕这些土地种不了小麦等粮食,但种红薯和土豆还是没问题的。
  草原部落之所以难以剿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游牧而居,平时根本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再加上草原广阔,很难找到他们的踪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原衰弱,他们就会大举南下,若是中原强盛,他们就会躲进草原深处,哪怕是大唐再强盛也拿他们没办法。
  李休也正是看到上面这一点,所以才决定将红薯、土豆这些高产的作物带到草原,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一些部落安定下来,甚至从游牧民族变成农耕民族,而只要他们下了战马,那么对中原就再也形不成威胁。
  除了上面这些,奏折还有另外一些其它的策略,主要就是加强大唐与草原在经济、农业、人口上的联系,这些是恩的一方面,而接下来就是威了。
  所谓威,并不是要压迫草原上的部落,而是加强大唐对草原的统治,从而实际上控制草原,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实施羁縻策略,而想要彻底的控制草原,第一步就是要在草原上派驻官员,从而让那些部落接管大唐的管辖。
  当然草原上的那些部落自由惯了,刚开始肯定不会轻易的接受大唐的统治,哪怕是有上面“恩”的一面做引诱,他们也很难老老实实的做大唐的顺民,所以除了派驻官员,另外就是要驻军了,凡是敢于反抗或闹事的部落,都将受到大军的清剿,而且草原上也将实行严苛的刑法,毕竟乱世用重典,而草原向来没有任何王法的就是一块法外之地,想要治理就必须用重典。
  当然上面的这些只是李休奏折上的一个大概,具体实施的细则还有很多,比如先近后远、徐徐北上,另外还有修路、筑城,以及日后对草原人的统治办法等等,上面都有详细的说明。
  值得一提的是,奏折上还提到一个十分恐怖的办法,那就是利用宗教来控制草原的人口,当初李休建议打压佛道两教,其中许多僧人反对,结果被朝廷流放到草原上,而且这个政策也一直没停过,只要地方上的佛教势力太大,僧人数量超过朝廷的预设,朝廷就会派人将这些僧人流放到草原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9/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