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515

  听到父亲教不了自己,这让平安郎也有些失望,不过很快他又想到李治的事,于是再次开口道:“父亲,就算陛下叫雉奴回来只是出于对他的想念,但现在太子一案悬而未决,接替太子的人选也同样没有定下来,雉奴这次回来是不是有很大的机会?”
  平安郎再次问起接替太子的人选,这让李休也露出犹豫的表情,虽然他不想插手这件事,但现在事到临头,就算他不插手,李治也会被卷进去,他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吧?
第1275章
河边谈心
  李治突然回到长安,这让所有人都有些措手不及,特别是李泰和他的魏王党们,更是好一阵子闹腾,而当后来传出李治是奉了李世民的旨意回京时,更是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整个长安城都在讨论着李世民叫李治回来,是不是打算让他接任太子之位这件事?
  “先生,大哥他到底怎么样了?我想去大理寺探望大哥,可是父皇却不同意。”黄渠河边,李治一边陪着李休散步一边有些抱怨的道。
  将近两年没见,李治的变化也很大,最明显的就是他的长相,不但个子几乎快和李休一样高了,而且脸上的稚气也消失了许多,如果说当初他离开长安时还是个孩子,那么现在就已经成为一个少年了,当然这也不奇怪,毕竟李治正处于成长最快的时期,几个月不见可能就会大变样,更别说将近两年时间了。
  “上次我探望过你大哥,他虽然瘦了些,但却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将自己做过的错事全都交待了出来,现在就等你父皇的身体恢复了之后,再决定如何处置你大哥。”李休这时叹了口气道,李治的外表虽然变化很大,但本质上还是个善良的孩子,哪怕在这个时候依然惦记着自己的兄长。
  “大哥没事就好,昨天我见到父皇时,也替大哥求情,而且我看父皇的样子,应该不会狠下心杀了大哥,只要能够保住大哥的命,那么日后还会有改过的机会!”李治听到李休的话也终于稍稍的放下心道。
  “你大哥做错了事,最伤心的恐怕就是你父皇了,所以这段时间你也多陪陪你父皇,并且督促他按时吃药,早点把身体养好!”李休这时也对李治再次叮嘱道。
  “我知道,今天我也是亲自服侍父皇喝了药才出来的。”李治这时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迟疑的道,“先生,我到现在都想不明白,你说大哥都已经是太子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难道父皇真的想要让四哥取代大哥的位子?”
  “这个……”李休听到李治的这个问题却是苦笑一声,因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李承乾选择这件事,李世民要背上一大半的责任,剩下的责任则要由李承乾和李泰平分,可是他现在总不能告诉李治,你大哥之所以选择,最大的责任在你的父亲身上吧?
  看到李休不说,李治这时却是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终于再次开口道:“子不言父过,我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想法不对,可是我觉得父皇对四哥的宠幸实在太过了,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让大哥产生猜疑,从而冒险一搏选择了造反这条路?”
  听到李治的话,李休也不由得有些感慨:孩子们都长大了,有时候就算自己不说,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你这样想也不能算错,只不过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你父皇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你大哥自己也有责任,而且这件事不但是国事,更是你们的家事,其中的政治、人心、亲情等等混杂在一起,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也许等你再长大一点,就会自己想明白这件事的!”李休当下叹了口气对李治再次说道。
  李治虽然长大了许多,但是当听到李休上面的这些话时,还是露出迷茫的神色,不过他知道既然李休不愿意说,他再问也没有用,所以也就没有再开口。
  “雉奴,这次你回来的太过突然,长安城也因你的回来而搅的满城风雨,那些外界的流言你应该都听说了吧?”李休这时忽然再次开口问道。
  “这个……”李治也没想到李休竟然会问起这件事,这让他愣了一下这才开口回答道,“那些流言我倒是听说了,不过我这次回来仅仅是因为父皇因大哥的事而十分伤心,所以才想到了我,除此之我觉得并没有其它的用意,那些流言都是外人在胡乱猜测罢了。”
  “不管那些流言的真假如何,我现在倒是很想知道,如果你父皇真的要立你为太子的话,到时你该怎么办?”李休这时却忽然停下脚步,然后紧盯着李治的眼睛问道。
  “这个……我……”李治这时也显得有些惊慌,支支吾吾的回答不出来,甚至眼睛也躲躲闪闪的不敢和李休对视。
  “不要回避我的问题,现在你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也很正常,而且你是嫡出的皇子,现在你大哥犯了错,你和你四哥都有同样的机会接替太子之位!”李休这时伸手拍了拍李治的肩膀鼓励的道。
  昨天平安郎问起李治是不是有机会接替太子之位,对于这件事,李休沉默了许久也没有正面回答他,而是告诉他等到李治来见自己时,会亲自告诉他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结果今天一早李治就来了,所以李休也打算将自己的看法讲出来,顺便也指点一下李治,毕竟李治接替太子之位总比眼高手低的李泰要强。
  李休的鼓励也起到了作用,只见李治再次沉默了片刻后,终于抬起头直视着李休道:“我不想骗先生,在知道大哥出事,以及回到长安听到那些关于我的传言时,如果说我对太子之位没有关点心思,恐怕连我自己都不信,只不过我觉得四哥的机会明显比我大得多,所以我也不会和我四哥争什么,反正皇位就一个,他想要就拿去吧!”
  李休是看着李治长大的,而且相比李承乾,李治的心思要更加的单纯,所以他现在也可以肯定,李治说的应该是心理话,他的性子本来也不喜欢和别人争抢,不过越是这样,他得到太子之位的机会也就越大。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露出一个淡定的笑容道:“很好,雉奴你有这样的想法为师十分的欣慰,接下来你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按照你的本心关心你父皇的身体,另外也多帮你大哥求求情,至于你四哥那里,你也不要理会,等到以后自然会有个结果!”
第1276章
李渊和虬髯客的离世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的身体也终于慢慢的恢复了,而李承乾谋反案也终于开始正式的处理,赵节、杜荷、李元昌等人尽皆判处死罪,其中杜荷还是李世民的准女婿,而且他的父亲杜如晦也是李世民最得力的助手,又刚刚去世,本来李世民是不想判杜荷死罪的,奈何很多大臣都坚决反对,最后李世民也只得判了杜荷死罪,至于公主则另寻驸马。
  除了杜荷之外,另外还有一个更让李世民为难的人,那就是侯君集,虽然对方背叛了自己,但李世民却是个极重感情的人,又想到侯君集曾经为大唐立下过不少的汗马功劳,现在让他下令杀了侯君集,一时间他也狠不下这个心。
  不过侯君集毕竟犯了十恶不赦之罪,就算李世民不想杀他,下面的群臣也不会答应,特别是平时侯君集为人尖刻、胸襟狭窄,曾经得罪过不少人,比如他曾经跟着李靖学习过兵法,结果私下里竟然向李世民告状,说李靖在兵法上留一手不肯教给自己,结果这件事让李靖知道后,从此对侯君集也是厌恶之极。
  以前侯君集身为开国功臣,又十分受李世民的器重,所以别人也拿他没办法,可是现在侯君集成为阶下之囚,立刻有不少人落井下石,强烈要求判处侯君集死罪,最后李世民也没办法,毕竟他连自己的女婿都杀了,也不可能单独饶了侯君集,只能同样判了他死罪。
  不过在处死侯君集的当晚,李世民却特别出宫去了大理寺,亲自探望了一下侯君集,据说侯君集在死前也恳请李世民饶过自己的妻子儿女,对此李世民也答应了,毕竟按照律法,像谋反这种的重罪,连家人都会受到牵连,轻则抄家,重则满门抄斩。
  就在李世民探望过侯君集的第二天,赵节、杜荷与侯君集全都被处斩,至于侯君集的家人,则按照侯君集的意思迁移到南方居住,注意是迁移不是流放,这点与崔干的家人有着天壤之别,李世民甚至还派人护送侯君集的家人离开长安。
  侯君集之所以让家人去南方,其实是出于无奈,因为他知道自己得罪的人太多,如果自己死后家人还留在长安,恐怕会受到更多的打击,所以还不如走的远远的,南方正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之前在杜荷和侯君集等人的生死上,大唐的群臣一个个都是吵的不可开交,但是等到这些人被处死后,只剩下李承乾这个主犯的生死还没有决定时,这些大臣却全都闭上嘴巴装哑巴了,谁也不敢对如何处置李承乾发表任何看法。
  其实也不怪这些大臣们不开口,因为对于如何处置李承乾这件事他们也是左右为难,如果他们说要处死李承乾,恐怕李世民第一个不答应,退一步讲,就算李世民现在答应了,可万一等到杀了李承乾,他再后悔了怎么办,到时肯定会迁罪到那些说要杀李承乾的大臣身上。
  当然如果劝说李世民不杀李承乾也不行,因为连杜荷这些从犯都被处死了,若是李承乾这个主犯反而活了下来,那又置大唐的律法于何地?
  也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所以轮到处置李承乾时,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全都是装聋作哑,把事情又推到了李世民面前,反正无论李承乾是生是死,都是李世民自己做出的决定,日后就算李世民后悔,也怪不到他们头上。
  面对百官的沉默,李世民也十分的为难,从本心来说,他自然想要留下儿子的性命,但是之前处死了侯君集等人,现在让他开口留下李承乾的性命,他一时间也开不了这个口,因此他也是十分的为难。
  不过后来却有人站出来帮李世民解决了这个难题,此人官职不高,仅仅是个通事舍人,名叫来济,但这个人的来头却很大,他父亲就是前隋大名鼎鼎的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当初秦琼和马爷都曾经在来护儿手下效命。
  这个来济在李世民左右为难之时说了句话,那就是“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也正是这句话,终于让李世民有了保住李承乾性命的借口,于是当场宣布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衢州,也就是后世的浙江衢州。
  其实在原来的历史上,李承乾被废后流放到黔州,也就是后世湖北、湖南、重庆交界一带,虽然李休的穿越没能改变李承乾被废的命运,但是依然有一些影响,比如李承乾的流放地发生了改变,而且李承乾的心态似乎也与历史上不同,如果他真的能放下的话,应该不会像原来的历史上那样在两年后抑郁而终。
  李承乾的太子之位终于被忘掉了,朝堂内外的不少人都是松了口气,特别是李泰那边的人,兴奋的几乎要奔走相告了,不过可能是之前李世民的警告,使得李泰那边竟然还能沉得住气,朝堂上也没有人提另立太子的事。
  不过没有人提并不是说没有惦记,事实上所有人都知道,另立新太子的事也已经迫在眉睫,一来太子是大唐的储君,如果没有太子,大唐的根基就不是很稳,二来李世民的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不好,如果这时不立太子,万一日后有什么意外的话,那将会引发更大的乱子,甚至大唐也可能因此而分裂。
  也正是因为知道上面这些,所以下面的人都在等着李世民亲口提出另立太子的事,只有李世民提出来,他们才敢公开的讨论,其中尤以李泰最为心急,但他再心急也得等着,而且因为李治也回来了,他又担心李治和自己争宠,因此这段时间也是天天的往宫里跑。
  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李世民对另立太子的事却十分的沉得住气,虽然李泰和李治成天的在他面前转悠,但他却丝毫没有从他们中选一个的意思,反而还让被废的李承乾暂时居住的东宫,因为李承乾要去衢州,虽然马上就要动身,但是光收拾一下东西也需要花费一段时间。
  也就在李承乾这边的事情刚刚落下帷幕,李休也想松口气时,却没想到忽然接到南方的来信,当他看到信上的内容时,却将自己一个人关到书房里,好长时间都没有出来。
  信是李承道亲手写给李休的,以前李休接到李承乾的信时,都会十分的高兴,但是这次却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李承乾的信上告诉了他两个噩耗,第一个是在裴寂去世之后,再次病发的李渊也终于没能挺过去,在去年的冬天也随之去世了。
  对于李渊的去世,李休虽然心中悲痛,但也早有心理准备,所以倒还承受的住,可是第二个消息却是让他泪如雨下,因为虬髯客也在李渊去世后的一个月也随之去世,虽然虬髯客与李休相处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对于这位豪情万丈的大伯,李休也一向十分的尊敬,之前李承道说过他的身体不太好,可是却没想到虬髯客去世的这么突然。
  虬髯客的突然去世,使得李休也是悲痛万分,于是他一连几天都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出来,平阳公主等人刚开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李休也不能把李渊的事告诉她们,于是只说了虬髯客去世的事,这让平阳公主等人也都是露出悲痛的表情,不过她们还是劝李休想开一些,不要因悲痛而伤了自己的身体。
  “小子,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要太悲痛了,说起来虬髯客一世英雄,如果不是他当初拱手将江山让出,恐怕中原大地也不会这么快就统一起来。”这天马爷也亲自来劝李休道,他的身体不太好,正准备将飞奴司交接给赵德言,所以比平时还要忙一些,不过听说李休这边出了事,他也急忙扔下手头的事跑来安慰他。
  “嗯,马叔您不必担心,我只是一时间无法接受这个消息,现在已经好多了!”李休这时强笑一声道,这几天他茶饭不思,也没休息好,所以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了许多。
  “人老了,难免会有离开的那天,这次是虬髯客,说不定下次就是我这个老头子,到时你可别像个娘们似的哭个不停,否则我非从棺材里跳出来踹你几脚不可!”马爷这时却是半开玩笑半是认真的道,以前他不认命、不服老,但这几年却不服也不行了。
  “马叔您千万可别这么说,您不是还等着平安郎他们结婚,到时给您生几个重孙子玩吗?”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是立刻劝说道,他现在真的感受到亲人离世的那种可怕,所以马爷的话也让他感觉很不舒服。
  马爷似乎能感受到李休的想法,当下哈哈一笑难得的没有和李休争辩,不过这时他却忽然想到一件事,于是再次开口道:“对了,虬髯客去世这件事李靖夫妇知道吗,美洲那么远,他们恐怕也很难得到那边的消息吧?”
  只见李休听到马爷的话却是苦笑一声,随后伸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样东西道:“他们应该还不知道,现在我也正在发愁这东西怎么送过去呢?”
第1277章
报丧
  虬髯客一家全都迁到了美洲,甚至连他的亲戚朋友也都跟着去了,唯一与他关系亲密而且还留在大唐的,也只有李靖和李休这两家人,这次虬髯客逝世的消息是由李承乾通知他的,另外随同李承道的书信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虬髯客的报丧文书。
  报丧是人去世后的第一种仪式了,而且据说这种礼节在周朝时就已经形成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将有人逝世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亲朋好友,既然对方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依然按照规矩要登门报丧。
  报丧的文书有两份,一份是给李休的,另外一份自然是给李靖的,而且随同报丧文书一起送来的还有张十一的一封信,这封信上主要是写了一些虬髯客去世前的情形,以及虬髯客去世前给李休留下的一些话。
  虬髯客和李休虽然没有血缘上的关系,但他对李休却极为欣赏,甚至曾经想要将李休给绑架走,所以他在去世之前,也特意给李休留下不少的遗言,不过可能虬髯客的年纪大了,遗言中大多是一些絮絮叨叨的小事,很多都是和他的家人或李休的家人有关,比如他希望李休以后多照顾一下张十一一家,因为张十一现在虽然去了美洲,但以后还是会回大唐生活的。
  除了上面的事情外,虬髯客却还留下一句让他十分为难的话,那就是报丧的文书,本来按照规矩,报丧的文书必须由亲近的子侄去送,但是虬髯客在大唐这边已经没什么亲人了,所以李休的报丧文书是和李承道的书信一起送来的,勉强算是由李承道送给他。
  不过剩下的一份报丧文书却是送给李靖和红拂女夫妇的,当初虬髯客与李靖夫妇结为异姓兄妹,三人的感情也十分的深厚,可以说李靖夫妇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为牵挂的人之一,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在死之前,希望能够有子侄将自己报丧的文书送到李靖府上,这样也显得更加正式一些。
  当然了,现在大唐能被虬髯客视为子侄的也只有李休一人了,所以他其实就是想让李休将自己的报丧文书送到李靖手中,同时这也是虬髯客在死前最后的一个心愿,那就是希望能让李休和李靖父子放下当初的恩怨,哪怕不能和好,但也不要像仇人那样不来往。
  对于虬髯客的想法,李休也十分的清楚,不过他实在不想和李靖有什么交集,事实上他几乎将近二十年都没有登过李靖的家门,顶多也就是派人给红拂女送些礼物,当然红拂女也时不时来他府上探望,主要就是看看李休的儿女们,毕竟她的儿女大都不在长安,而她的年纪大了,也越来越喜欢小孩子,因此李休家的孩子都受到过红拂女这位祖母的照顾。
  但是李休对红拂女尊敬,并不意味着他会对李靖尊敬,事实上他其实是个很记仇的人,凡是让他恨上的人,日后很难再让他原谅对方,所以这些年来他和李靖也没有任何的来往,哪怕是在朝堂上见面,他也对对方视而不见,当然李靖对李休的态度也同样如此。
  “这是虬髯客留给你的最后一个心愿,我看你就帮他圆了这个心愿吧,毕竟除了你,也找不出第二个可以帮他送这份报丧文书的人了。”书房之中,马爷接过这份报丧的文书看了看说道,李休拿出这份文书询问他的意见,而他在经过慎重的考虑后,还是决定劝李休亲自送去,毕竟他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对于虬髯客去世前的心情也更能体会。
  听到马爷也劝自己去送,李休也不由得苦笑一声,其实送份文书倒也没什么,只不过他一想到要与李靖见面时,就感觉十分的尴尬,因为他不知道能和对方说什么?
  “我知道你一直无法原谅李靖,不过我觉得你倒是可以这么想一想,不要把李靖当成你的父亲,我记得对方今年都七十多了,也到了古稀之年,而且我记得晋儿不是还跟着他学习兵法吗,就算不把他当成晋儿的祖父,也是晋儿的老师了,而且他对晋儿可没有半分的保留,连压箱底的兵法都拿出来了,说起来跟着李靖学习兵法的人虽然不少,但唯一能称得上得到他真传的,也就只有晋儿了。”马爷看到李休犹豫不定,当下再次开口劝道。
  李休听到马爷提到晋儿跟着李靖学习兵法的事,当下也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那我明天就去一趟,反正也只是送份文书,大不了把文书交给他我就告辞回来!”
  看到李休答应,马爷终于哈哈一笑大声道:“这才对了,男子汉大丈夫,就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气魄,否则和妇人有什么两样?”
  对于马爷的夸赞,李休也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自己只不过去送个文书,怎么就和妇人做起比较来了?
  既然做出了决定,李休也不再纠结这件事,而且这份报丧的文书已经送来好几天了,再留在自己这里也说不过去,所以在第二天一早,李休就让人准备好了马车,自己亲自进长安去向李靖报丧。
  李靖的卫国公府位于长安东市附近,距离皇城也不是很近,一路上李休虽然闭目坐在车中,依然可以听到街道上时不时有人讨论着与李承乾有关的事,虽然东宫谋反案已经判决下来,杜荷等人也被处斩,但这件事的余波依然没有消失,特别是对于李承乾谋反后竟然没死这件事,更是吸引了不少人的兴趣。
  想到李承乾马上就要离开长安,李休心中也感觉有些空落落的,不过他该做的也都做了,现在唯一能为李承乾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等他离京时,自己再亲自去给他送行了。
  李休脑子里想着李承乾的事,马车却快速的向前行驶,最后终于来到了卫国公府,而当他下了马车抬头看到卫国公府的匾额时,脸上的神情也一阵恍惚,记得上次他来这里,还是带着七娘反出家门,当时的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有一天再来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