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5/515

  对于是否支持巴赫拉这件事,李世民也十分的慎重,毕竟外交无小事,哪怕是大唐也要慎重考虑,所以最后李世民在考虑的许久后,也暂时没有做出决定,而是说要回去好好的考虑一下,顺便也和长孙无忌等人商议一下。
  李休也没期望李世民马上就做出决定,所以也并不意外,这时天色也不早了,于是李休亲自送对方离开了书院,自己也回到家中,能做的自己也都做了,至于如何决定,那就要看李世民自己的了。
  事实上李世民回到宫中后,也立刻召见了长孙无忌,然后将李休的那些话转述了一遍,这让长孙无忌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抬头笑道:“驸马主是辞官,其实还是十分关心朝堂上的事情。”
  “也不能这么说,李休的确是铁了心的要离开朝堂,如果这次不是那个波斯使节扎马斯跑去求见他,而且当初和波斯的事本来就是他一手促成的,恐怕他也不会再理会这件事。”李世民这时却是替李休说话道。
  “波斯距离咱们大唐太过遥远,无论咱们这边做什么决定,对他们的影响都不是很大,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影响,这次那个巴赫拉舍近求远,不去求罗马反而跑来求咱们大唐的支持,我估计他现在的处境也不太妙,所以才不放弃任何一点可能的支持。”长孙无忌的目光果然十分毒辣,一眼就看穿了巴赫拉现在的处境。
  “朕也想到了这一点,不过巴赫拉虽然是波斯人,但却生于中原,又精通两国的语言,如果他真的能登上王位,也的确可以为咱们大唐带来一些便利,而且咱们需要付出的东西也不多。”李世民这时也轻击着桌面考虑道。
  “陛下,其实臣觉得答应那个巴赫拉倒也没什么,而且他们不是愿意付出一些代价吗,咱们可以和他们详谈一下,虽然他们答应的这些条件并不牢靠,随时都可能反悔,但至少在短时间内,也可以为咱们带来一些利益。”长孙无忌这时终于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道。
  “看来你和李休的看法一样,其实朕之前也觉得这件事对咱们大唐来说利大于弊,既然你也认同李休的想法,那就找个时间再把那个扎马斯召进宫来,然后再派几个人好好的和他们谈判一下,争取一些对咱们更有利的条件,但也不要太过分了,免得让对方恨咱们落井下石!”看到长孙无忌也赞同,李世民当即也做出了决定道。
  李世民平时要处理的政务堆积如山,很多在别人看来极为重要的事情,到了他这里也顶多也就是片刻间就做出决定,这也是他身为帝王的特权,别人的生死存亡全都在他的一念之间,同样这也是身为帝王的恐怖之处。
  “对了,侯君集和苏定方他们的大军到达哪里了,什么时候能打下高昌?”李世民这时忽然想到之前派兵攻打高昌的事,当下也再次向长孙无忌询问道。
  “侯君集最后一次消息,说他们已经出了玉门关,算算战报在路上的时间,估计现在他们已经到达高昌境内,与高昌的军队展开激战,估计很快就会有战报传回来。”长孙无忌也立刻禀报道,他能够得到李世民的器重,可不仅仅是两人的私交,更重要的还是他自己的才能,比如各地发来的公文,只要他过目之后就绝不会忘记。
  “侯君集倒是深知兵贵神速的道理,估计高昌也没想到咱们大唐会忽然出兵,等到咱们的大兵压境,高昌才会明白咱们大唐的决心,而这时西突厥就算得到消息,恐怕也来不及反应,甚至就算反应过来,估计也不敢轻易出兵。”李世民这时也冷笑一声道,这次出兵高昌是杀鸡儆猴,只要能震慑住西突厥,那么大唐在西域的影响力也将进一步增强。
  “陛下英明,不过高昌只是西突厥的一枚棋子,咱们就算灭掉了高昌,对西突厥也不能掉以轻心啊!”长孙无忌这时再次开口道,大唐想要占据西域,西突厥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强敌,虽然这个强敌对大唐的本土没有威胁,但也不能小视。
  “西突厥本来不足为虑,内部有着太多的大小可汗为了私利而征战不休,只要咱们派人从中挑拨一下,就可以让西突厥继续内耗下去,可惜自从马三宝离开后,飞奴司一直找不到得力的人手掌管,结果本来应该由他们负责的事,却被飞奴司给忽略了,这才让乙毗咄陆有了统一西突厥的机会,否则朕哪里还得着费这么大的力气!”李世民说到这里时,也不由得皱紧了眉头。
  “这个……”长孙无忌听到李世民提到飞奴司,也不由得露出无奈的表情。
  飞奴司刚开始只是传递信息的机构,后来又负责收集情报,而等到大唐建立后,飞奴司就成为大唐的间谍机构,收集和传递信息只是它的一部分功能,另外还负责在境内收买、挑拨、暗杀敌对势力的重要人物等等,这些手段虽然不光彩,但却往往会起到奇效。
  当初马爷掌管着飞奴司,甚至可以说飞奴司就是马爷一手打造出来的,别看马爷在行军打仗上不如李靖、李绩这些人,但若是说掌管飞奴司,却没有人能和他相比,这也是当初马爷本来退出飞奴司后,李世民又重新启用他的原因,只是后来马爷的年纪大了,精力和身体都跟不上了,李世民这才无奈的让别人接管飞奴司,只是现在的飞奴司远比不上当初,否则也不会西突厥差点统一的事情了。
  “乙毗咄陆可汗现在势力最强,但在西突厥内部,也并非没有其它的势力,如果让飞奴司运作得当的话,依然有机会让西突厥内部继续乱下去,另外我听说马将军前段时间还去了辽东,身体虽然比不上年轻人,但也还算可以,所以能不能和马将军商量一下,让他暂时接管飞奴司,等到将西突厥的内乱挑起来后,再让其它人接管?”长孙无忌这时犹豫了一下再次开口建议道。
  李世民听到长孙无忌的这个建议也不由得有些心动,当下低下头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道:“马将军为了朝廷也是操劳了大半生,而且他的身份特殊,就算他愿意,三姐和李休那里也未必肯,所以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长孙无忌也知道自己的建议不怎么高明,看到李世民犹豫,当下也没有再说什么,不过他很快又想到一件事,于是再次禀报道:“陛下,今天刚刚接到吐蕃的国书,他们再次请求和亲,想要迎娶咱们大唐的公主。”
  “哼,这个松赞干布好大的狗胆,竟然还敢派人来,把他们的使者打出去,禁止他们再踏足长安!”李世民听到吐蕃竟然还敢来求亲,当下也是没好气地怒道,上次吐蕃使者前来求亲,结果被李休戳破松赞干布早已成亲的谎言,随后吐蕃求亲不成,竟然还发兵攻打大唐,结果是惨败而回,为此吐蕃也接连派人向大唐求和,没想到这才过了几年,他们就像是没事人似的又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简直就像个无赖一般。
  “陛下,其实臣倒是觉得与吐蕃和亲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吐蕃是西南强国,又孤悬于高原之上,根本不怕它国的进攻,通过和亲也可以拉拢对方,日后咱们的西南也就更安稳了。”长孙无忌这时却发表了不同的意见道。
  听到长孙无忌的话,李世民也不禁犹豫了一下,不过很快他就摇了摇头道:“算了,当初将吐蕃使节赶出大唐的事已经人尽皆知,后来又因这件事与吐蕃大战一场,若是现在忽然食言与吐蕃和亲,肯定会落人笑柄,而且吐蕃不过是个蛮夷之国,国内之人不通礼仪,现在短时间内聚成一国,但只要时间一久,肯定还会再次分裂,根本不足为虑。”
  李世民的话其实也很有道理,吐蕃是个生产力极其落后的国家,绝大部分吐蕃人都处于原始社会时期,连铁器都不能制造,松赞干布虽然暂时统一了吐蕃,但国内也留下无数的隐患,只是在原来的历史上,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无数的工匠,也便利文明进入吐蕃,这才使得吐蕃国力迅速增强,国家也彻底的凝聚在一起,否则以原来吐蕃的情况,恐怕松赞干布一死,整个吐蕃就会再次分裂。
  看到李世民再次拒绝了吐蕃和亲,长孙无忌张了张嘴本想再说什么,不过想到李世民的脾气,最后终于还是没有开口,其实他也知道,李世民之所以不同意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松赞干布成婚的事已经传遍天下,若是大唐的公主再嫁过去,李世民的面子也挂不住。
  “对了,承乾那边怎么样了,朕为他做了那么多,他能否体会到朕的苦心?”这时只见李世民忽然再次开口问道,提到李承乾这个让他头疼的儿子时,他脸上也露出十分复杂的神色。
第1199章
东宫的变化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表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教导我们,上天的道理养育了万物而无加害之心,而做人的道理是与世无争而懂得用方法来实践,不过也可以看做是老子对君王的告诫,对于百姓来说,君王就是天,就是圣人,而作为君王,也要不与民争利,不争也正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之一……”
  东宫之中,于志宁正在给面前的李承乾讲解老子的《道德经》,他精通周易,擅长于老庄之学,而旁边的孔颖达却是孔子之后,同时也是大唐最有名的儒学大家,这两人一儒一道,也一直担任着教导李承乾的重任。
  于志宁讲解道德经,旁边的孔颖达也时不时的从儒家的角度解说道德经,虽然儒道不同,但孔子也曾经向老子请教过,所以儒道本来就有共通之处,再加上这些年儒道相互影响交融,所以大部分读书人对儒家两家的学说也都不陌生。
  于志宁和孔颖达讲的认真,坐在两人对面的李承乾也同样十分恭敬的跪坐在那里,表面看起来似乎听的十分认真,但是从他半睁半闭的眼睛中却流露出几分不耐烦的神色,虽然他极力掩饰,但只要细心的人还是能够看得出来。
  过了好一会儿,于志宁这才将今天的课程讲完,然后轻轻的合上书道:“太子殿下,今天的课就讲完了,虽然书本上的东西有些枯燥,但却蕴含着无数至理,还望太子殿下能够学以致用,虽然我们无法达到古之圣贤的境界,但也不要违背了他们的教诲!”
  “多谢左庶子为我讲解,也让我解答了许多心中的疑惑!”李承乾当下站起来向于志宁两人行了一礼道,本来眼睛中的不耐烦也被他收敛起来,看起来真的像是个好学生似的。
  于志宁和孔颖达虽然性格古板,但眼睛却不瞎,刚才也都看得出来李承乾根本没听进去,只不过在表面上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他们偏偏又没办法指责,总不能直接拆穿李承乾的假样子吧,那样只会显得他们这些做老师的没气度。
  “太子殿下客气了,只是这段时间太子殿下的变化还真大啊,让臣等也有些无所适从。”于志宁是个火爆的脾气,虽然不能当面指责李承乾在敷衍他们,但却忍不住出言讥讽道。
  说起来之前李承乾与于志宁等人的关系闹的很僵,根本不愿意听他们的听讲,为此于志宁等人也多次直面劝谏,甚至都和李承乾吵起来了,但也没有任何的效果。
  但是就在前段时间,李世民忽然严惩了李承乾身边的李元昌等人,并且还将张玄素调离了东宫,张玄素可以说是对李承乾言辞最激烈的一个人,只要李承乾稍有差错,就会受到他的严厉指责,为此李承乾也多次想要让张玄素离开东宫,但无奈张玄素是李世民亲自安排到东宫的,所以李承乾也拿他没办法。
  也正是之前李世民对东宫做了一顿整肃,结果李承乾就忽然像是变了个人似的,平时对于志宁等人也不再抵触,哪怕只是表面装装样子,也比之前的恶劣态度要好多了,要知道之前李承乾甚至派人想要暗杀于志宁。
  “人都是会变的,之前是本太子太过年轻,所以做了一些荒唐事,还望两位庶子不要怪罪才是!”面对于志宁的讥讽,李承乾却丝毫不生气,反而笑呵呵的开口道,这让于志宁也是有气撒不出,最后只能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太子殿下所言不错,人都是会变的,希望太子能够言行合一,想必到时陛下肯定也会十分高兴的!”孔颖达这时也开口道,相比于志宁,他的性格倒是温和一些,只是看到李承乾假惺惺的样子,心中也同样有气,他们辛辛苦苦的给李承乾讲课,对方却半分也听不进去,着实让人感到无语。
  “父皇的苦心我也比任何人都明白,所以还望两位日后多多教导,也不要辜负了父皇对你们的信任啊!”李承乾再次微笑着回答道,虽然语气亲切,但却暗含锋芒。
  听到李承乾的话,旁边本来闭口不言的于志宁也是心中一怒,当下刚想说什么,可是却只见孔颖达抢先道:“陛下的嘱托我等必然不会忘记,今日的课已经讲完,明日由我负责给太子讲解《孟子》,还望太子将功课预习一下!”
  孔颖达说完之后,再次向李承乾行了一礼,然后拉着一脸不甘心的于志宁就走,而李承乾也一脸笑眯眯的将两人送出殿外,直到于志宁和孔颖达走出去很远才转身回去。
  “冲远你拉着我干什么?”刚一出宫门,于志宁就将孔颖达的手给甩开,脸上也一副愤怒的表情道,刚才李承乾话中带刺,以他的脾气自然忍不了,无论如何都要再劝谏一番。
  “仲谧你怎么糊涂了,之前陛下将玄素兄调离东宫,就是因为他的言辞太过激烈,非但无法起到什么效果,反而只会让太子故意与咱们做对,现在太子虽然只是做做样子,但比以前也强多了,所以咱们也要做点改变,不要动不动就和太子正面冲突!”孔颖达这时也苦口婆心的道,他的态度是劝谏可以,但是不能像于志宁刚才那样发火,否则只会让好不容易缓和下来的关系闹僵。
  “这……”于志宁虽然脾气火暴,但却一点也不笨,听到孔颖达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不过他很快就又无奈的道,“就算太子有了变化,但我总感觉他像是在演戏,而且也只是演给陛下看的,若是日后陛下问起太子的情况,咱们又该怎么回答?”
  “该怎么回答就怎么回答,只要咱们尽到心就行了,陛下是太子的父亲,对太子的情况比咱们了解!”孔颖达这时再次开口道,经过张玄素被调离东宫的事,他也明白了李世民的心意,所以这段时间也尽量的避免和李承乾发生冲突。
  “其实太子变成现在的样子,根子还在魏王那里,而且我听说魏王这段时间四处拉拢朝中的大臣,再这么下去的话,太子只会越来越偏激!”于志宁当下再次开口道,提到魏王李泰时,脸上也露出不满之色。
第1200章
李世民的情报网
  李承乾之所以出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魏王李泰,确切的说是李世民对李泰不寻常的宠爱,使得李承乾感受到威胁,甚至在这种重压之下做出种种反常的举动,进而连性格也有些扭曲。
  这些问题不仅仅只有李休一个人看出来了,于志宁等人也同样看出来了,可是就算看出来也没用,因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决定权不在他们手中,而是在大唐皇帝李世民的手中。
  两仪殿中,李世民在处理完了政务后,却没有离开这里,而是坐在那里露出沉思的表情,他又想起昨天晚上和长孙无忌的一番谈话,而谈话的内容正是关于李承乾的。
  事实上孔颖达也猜的很准,李世民对李承乾的事极为上心,特别是上次他严惩过李元昌等人后,更是关注着李承乾的变化,只是平时他政务缠身,实在没时间时刻都盯着李承乾,所以有时只能让他最信任的长孙无忌帮他整理一下李承乾那边的事。
  根据长孙无忌的禀报,李承乾这段时间倒是比以前乖巧了许多,本来李世民还挺欣慰的,可是随即长孙无忌就告诉他,李承乾的这种乖巧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李承乾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哪怕没有了李元昌,但想要找几个陪他胡闹的人简直太容易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世民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受挫的表情,他感觉自己已经为儿子做的够多得了,可是为什么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现在李承乾表面上似乎不再排斥于志宁等人,但实际上却并没有任何的改变,这让他也十分的伤心,甚至怀疑自己立李承乾为太子是不是个错误?
  其实对于李承乾这个儿子,李世民的心情也是十分复杂的,当初他刚登基就立李承乾为太子,可以说对这个儿子极尽宠爱,而且李承乾也表现的十分出色,这让李世民更加满意,甚至以为可以将皇位的顺利交到他的手中,可是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父子间的关系也变得有些疏远起来?
  李世民也不是没有想过另立太子这件事,特别是当初李承乾太过任性,不但与李休、长孙无忌的关系闹的很僵,而且还伤了自己的腿,使得他成了一个残疾人,大唐的太子竟然是个瘸子,这上李世民也感觉脸上无光,为此也动过易储之心。
  可是后来李世民却想通了,特别是他远征高句丽后,也许是因为双方离的远了,使得他也时常想起李承乾的优点,所以在回来后,他也就打消了易储的想法,只不过李承乾的表现越来越让他失望,哪怕他想尽办法,想要让李承乾变回原来那个积极有为的太子,可是现在的效果却让他感到十分的失望。
  “咚咚咚~”忽然只见李世民伸手在桌面上敲了几下,结果很快就见一个老内侍从侧殿快步走进来,而周围的其它宫女和内侍也都知机的退了下去,而且这些宫女和内侍似乎还很怕这个老内侍,见到他都是绕着走,丝毫不敢靠近对方的身边。
  只见这个老内侍看起来大概有六十岁左右,鸡皮鹤发弓腰驼背,看起来弱不禁风,相貌也十分的平凡,连一双眼睛中都满是浑浊,像他这种年纪的老内侍,一般在宫里都失去了作用,以前混的好的,会在宫中拥有一个单独的小院子,而且还有人伺候他养老,混的差的,只能送到一个老内侍集中的养老之地,可能死了都不会有人知道。
  “魏王那边在做什么?”李世民这时却是连眼睛都没有抬一下,然后用一种很低沉的声音问道。
  “启禀陛下,魏王这段时间十分的活跃,不但四处拉拢文人名士,甚至还与军中的人有过接触,不过军中的人对魏王的态度都十分谨慎,很少会有人回应,而这段时间因为论道大会十分火爆,所以魏王今天请了那些波斯和罗马学者去府上饮宴。”只见这个老内侍也同样以低沉的语气禀报道。
  这个老内侍是李世民身边的情报头子,严格上来说,他也是飞奴司的人,只不过他的身份十分特殊,虽然名义上隶属于飞奴司,但实际上却只听李世民一个人的命令,而且手中掌握着一张独立的情报网络,主要就是收集宫中,以及与皇族有关的情报,毕竟皇族的身份特殊,很多都牵扯到宫中的秘密,李世民有时也不想让外人知道,所以才特意打造了这么一支秘密的情报网,连他的儿子都在这张网络的监视之中。
  听到老内侍的回答,李世民也不由得眉头一皱,他打听李泰的情况,自然是因为对李承乾的失望,所以才想到自己最宠爱的另一个儿子,可是这个儿子的情况却让他也十分失望,特别是李泰不但开始在朝堂上拉帮结派,甚至还与军中的人接触,这已经碰触到了他的底线。
  “那承乾呢,之前你禀报说,他不但与世家的人联系,而且还开始和军中的人接触了,现在查的怎么样了?”李世民紧接着再次问道,由李泰和军中的人接触这种事,他又想起之前这个老内侍禀报过的,与李承乾有关的事。
  “这个……”只见这个老内侍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开口道,“启禀陛下,太子与崔干的确经常见面,但是每次都是两人单独见面,任何人不得靠近,所以我们也查不到他们在说些什么,至于太子和军中的人接触,这件事本来我们已经快查清楚了,但是去调查的人却忽然被杀,调查的线索也断了。”
  “被杀?”李世民听到这里,眉头也皱的更紧了,过了片刻接着又问道,“被杀的人是怎么死的,与太子有没有关系?”
  “启禀陛下,怪就怪在这里,我们的人是在调查过程中被一伙来历不明的人杀死的,而且奴婢可以肯定不是太子的人,所以奴婢推测,军中肯定有个重要人物已经倒向太子,否则不会有这么大的能量杀了我们的人。”老内侍再次禀报道。
  “呵呵!真是朕的好臣子啊,朕自问登基以为,对他们都是大加善待,从来没有亏待过任何人,可是现在倒好,朕还没有死呢,他们就急着开始站队了!”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冷笑一声道,对于那些文臣他并不在意,因为他知道皇权的根本在于兵权,但是现在李承乾开始拉拢军中的将领,并且还有人开始倒向他,这让李世民也大为愤怒。
  “陛下,还有一个关于太子的消息,奴婢不知该不该讲?”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那个老内侍再次开口道,只是说到这里时,他那张满是皱纹的脸上也露出几分犹豫之色,似乎连他都觉得这件事十分难开口。
  “什么事情尽管说!”李世民当即没好气的道,最近他越来越对李承乾这个儿子感到失望了,如果不是李泰也不成器的话,恐怕他真的会真的打算另立太子。
  “这个……”只见老内侍再次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一咬牙道,“是这样的,太子妃自从嫁给太子后,刚开始太子还在太子妃的寝宫中休息,之前太子妃还生下皇长孙,本来也是一件喜事,可是据奴婢打听到的消息,太子与太子妃之间的感情并不怎么和睦,甚至自从太子妃怀孕到现在孩子出生,太子就再也没有去过太子妃的宫中。”
  “什么?”李世民听到老内侍的禀报也是脸色一怒,他和长孙皇后是少年夫妻,而且两人的感情极好,当初长孙皇后怀着李承乾时,他几乎是一天三次的跑去长孙皇后那里,为的就是听一听妻子肚子中儿子的动静,可是现在李承乾却与他完全不一样,不但不关心妻子,甚至连儿子都不怎么关心,这让李世民如何不怒?
  看到李世民发火,老内侍也是吓了一跳,不过他职责所在,这种事看似是太子的家事,但其实也关系重大,所以他也不得不禀报。
  “真是混账东西,朕身上的优点一个也没学到,连妻子都不关心的人,以后还会关心天下万民吗?”李世民是越想越怒,当即一拍桌子怒道,当初选太子妃时,李承乾就不情不愿的,为此李世民还怕他不满意,所以特意让李承乾自己挑选,结果在三个备选的女子中,李承乾自己选了苏氏这个太子妃,却没想到婚后他竟然如此冷落对方。
  “陛下息怒,虽然太子对太子妃有些冷落,不过太子妃却是个极为贤良的女子,平时对太子的生活也照顾的无微不至,宫中的人都夸赞陛下为太子选了一位贤内助。”看到李世民发火,老内侍急忙再次开口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5/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