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0/515

  第二天是订婚的正日子,其实按照唐律,皇家婚事也要依照六礼,先是纳采、问名,然后再纳吉、纳征,最重要的也就是纳征,其实就是男子携带聘礼前去女方家中将亲事定下来,并且将聘书交给女方,这样一来,这桩亲事也就算是完全的定了下来,几乎不可能再更改。
  纳采、问名和纳吉这些步骤之前已经走过了,今天一大早,李休就带着平安郎一起,然后携带着大量的聘礼进宫,皇家的婚礼一向都由礼部操办,所以自然有专门的人接待,然后在礼部的主持下,在无数皇室宗亲的见证下,李休郑重的将聘书交到李世民手中,这也象征着父母之命,这桩婚事也终于定了下来,丽质也成了平安郎的未婚妻。
  当然整个过程丽质是不能出面的,倒是平安郎要接受皇室宗亲们的品评,不过平安郎也丝毫不怯,待人接物也是有礼有节,再加上他又是李休的长子,引得不少人也是交口称赞,当然也有人觉得平安郎不是平阳公主所生,如果把平安郎换成李晋就更完美了,可惜他们不知道李晋早就和武明空订了婚。
  订婚的礼仪完成之后,李世民也在宫中设宴,前来道贺的皇室宗亲也是齐聚一堂,李休父子更是这次宴会的焦点,哪怕李休平时再怎么不喝酒,这次也逃不过了,最后被李道宗等人灌的醉倒在地,平安郎年纪小,又有李世民护着,这才少喝了几杯了,等到宴会结束后,他才扶着李休上了马车回家。
  纳征过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礼节,那就是问期,其实就是由男方拟定成婚的日期,毕竟双方已经订婚了,也不能一直让女方等着,必须要把成婚的日期定下来,至于最后一道程序就是亲迎了,其实也就是成婚。
  马上就要过年了,李休也赶在年前将平安郎和丽质成婚的日期定了下来,因为两人的年纪太小,丽质的身体也不适合太早成婚,再加上之前李休和李世民也说好了要推迟两年,所以成婚的日期就定在三年之后,对此李世民也没有异议。
  随着春节的到来,新的一年也终于来临,在除夕那天,李休也过了这些年来最高兴的一个春节,因为他现在是无官一身轻,再也不用为朝堂上的事费心,书院那边也放假了,等到上元节后才开学,李晋的军校也同样放假了,所以这个春节他也一直专心的陪着家人,过年时武明空和丽质也都来了,不过相比武明空的大方,丽质却十分的害羞,从头到尾都不敢看平安郎一眼。
  时间过的很快,一转眼又是半年过去了,今年的夏天来的特别早,而且气温也比往年要高,刚到五月中旬,天气就热的让人受不了,李休刚开始还陪着马爷他们去钓鱼,但是后来实在热的受不了,哪怕是坐在河边的树荫里,也依然不停的冒汗,最后两个老头最先受不了,先去了南山的别院里避暑。
  李休也打算带着家人去南山避暑,毕竟今年这天气实在热的反常,相比之上,南山书院和终南书院的学生倒是挺有福的,两座书院本来就建在南山中,在这种酷暑的天气里也不太热,甚至有些家住长安的学子也不愿意回家,索性带着铺盖住到书院提供的宿舍里,虽然要两人合住,条件也不比家里,但毕竟比家里凉快。
  不但李休一家准备避暑,太极宫中的李世民也受不了这种酷暑,事实上太极宫的地势本来就比较低洼,所以每到夏天之时,太极中就会变得又潮又湿,再加上高温的天气,使得太极宫也是闷热无比,整个宫中就像是个大蒸笼一般,哪怕是用冰块降温,住在里面也同样不舒服。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早在四月下旬就准备去九成宫避暑,只是因为一些事情,最后直到五月中旬才动身,而李休也几乎是同一时间,带着家人去了南山的别院居住,顺便也可以和马爷、秦琼做伴,偶尔陪他们去山路打打猎、钓钓鱼,哪怕是去终南书院上课,也花费不了多少时间,而且离的又近,所以倒也十分的清闲。
  不过也就在李休在南山中优哉游哉的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时,却忽然传一个让无数人震惊的消息,而当李休听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由得想到之前柴绍说的那句“天下要乱了”的预言。
第1183章
九成宫遇刺
  李世民在九成宫遇刺了!这个消息一出,也是天下皆惊,李休刚开始也是吓了一跳,不过紧接着又有消息传来,李世民并没有受伤,刺客也已经被抓住了,这才让李休放下心来,又过了几天,更加详细的消息传来,外界才知道了这次李世民遇刺的真相。
  说起来李世民这次遇刺背后的原因倒是挺简单的,也没有什么更深的阴谋诡计,而且刺杀李世民的人李休竟然还认识,这个人是个突厥人,名叫结社率,也就是突利的弟弟,李休的儿子李晋,还曾经和对方发生过冲突,结果就是结社率被贬为平民,李晋等人却一点事也没有。
  本来结社率被贬之后,已经不可能有什么兴风作浪的本钱了,但是两年前突利忽然病逝,这让李世民也有些伤感,说起来他和突利还曾经是结拜的兄弟,而且突利比他还年轻几岁,可是却早早的去世,这让李世民也感慨生死无常。
  突利死了,按照惯例,李世民也给他家人一些赏赐以示安慰,其中结社率本来已经被贬为平民,可是李世民看在死去的突利面子上,最后不但将突利的儿子贺逻鹘担任自己身边的亲卫,另外还也给结社率恢复了官职,在禁军之中担任一个不大不小的职位。
  但让李世民也没想到的是,结社率这个家伙却是个二百五,之前被李世民贬官为民,心中一直存有愤恨,只是以前一直没有机会报复,结果这次李世民去九成宫避暑,刚好他也跟着一起去了,这让他也终于找到了机会。
  某个夜黑风高的晚上,结社率先是找了自己的侄子贺逻鹘喝酒,贺逻鹘是李世民的亲卫,时常陪伴在李世民身边,事实上李世民身边的亲卫个个都是官宦人家出身,而且对出身的要求也极其严格,本来贺逻鹘是突厥人,不可能担任亲卫一职,但是后来李世民看在死去的突利面子上,这才破格提拔贺逻鹘担任亲卫。
  结社率先是把贺逻鹘灌了个半醉,从他口中套出了李世民居住的寝宫,然后又挟裹着贺逻鹘,组织了几十人冲杀到李世民的寝宫,想要杀死李世民泄恨。
  当然这种没脑子的事估计也只有结社率这种二百五做得出来,几十个突厥人还没等冲到李世民的寝宫,就被九成宫的守卫消灭了大半,结社率一看情况不妙,立刻扔下贺逻鹘转身就逃,结果贺逻鹘被抓,他在逃出没多远后,也被唐军射杀。
  可以说整个刺杀过程就是一场闹剧,但是这场闹剧却引发了一场更大的危机,因为这场刺杀的主谋结社率是突厥人,现在大唐内部的突厥有两部分,其中绝大部分的突厥人都被赵德言圈禁在洪州,名为内迁,实为开荒的奴隶,而且几年中洪州的突厥人口不增反减,现在已经不足二十万。
  而除了洪州的突厥人,还有一部分见机的快,早早的投降大唐的突厥人,这其中又以突利为代表,这部分突厥人数量不多,加在一起也不过几万人左右,而且大部分都被李世民安置在关中、河南等地与汉族杂居,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些人就会被完全同化掉。
  不过结社率的这场闹剧却给洪州以外的这几万突厥人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危机,因为很多人认为结社率的这次刺杀,代表着大唐对剩下的这些突厥人实在太宽容了,所以他们纷纷上书李世民,要求李世民加强对这些突厥人的管理,对突厥人做出一些限制,甚至更有一些激进的人,请求将所有突厥人都迁到洪州去。
  其实之所以出现上面这些激进的想法,也并非仅仅因为李世民遇刺这件事,因为之前这些突厥人与汉人杂居,风俗习惯各不相同,难免发生一些冲突,再加上这些突厥人在草原上野蛮惯了,一向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道,而大唐的民风也十分彪悍,结果汉人与突厥人发生冲突的事也时有发生,甚至还曾经死过人。
  所以在突厥人与汉人杂居的地方,双方的矛盾也十分的尖锐,连地方官都很不喜欢突厥人,结果在这种积怨之下,又发生结社率刺杀李世民的事,刚好引爆了这个埋藏已久的积怨,于是才有人提议要把所有突厥人都迁到洪州去,而且这种呼声还越来越大,很多朝堂上的大臣也纷纷响应,一时间突厥人也是人人喊打。
  当然也有不少清醒的大臣,知道这次结社率刺杀李世民只是个案,而突厥人与汉人之间虽然有冲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之间的矛盾也在变小,特别是一些从小在汉人间长大的突厥孩子,已经越来越汉化,甚至有些突厥孩子连突厥话都不会说了,预计再过几十年,等到最早的那批突厥人死光了,剩下的也就不再是什么突厥人了。
  不过清醒的人虽然不少,但却很少有人敢帮着突厥人说话,因为大唐的官员之中,大半都是关中或河南人,也就是说,他们老家就是突厥人与汉人杂居的地方,而当地的汉人对突厥人的怨气极大,若是他们帮着突厥人说话,恐怕自己和家人都要被乡亲们戳后脊梁骨,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突厥在大唐国内也是人人喊打。
  李世民也同样怒火万丈,虽然结社率等人连他的寝宫门都没进入,更别说伤到他了,但是结社率和贺逻鹘却是他一手安排到自己身边的,本以为这些突厥人会对自己十分感激,却没想到他们竟然暗中图谋刺杀自己,这简直是“啪啪啪”的打他自己的脸。
  不过李世民愤怒归愤怒,并没有因此而丢失理智,如果现在真的一怒之下把所有突厥人都迁到洪州去,看起来倒是爽快了,但却会留下无数的隐患。
  比如这些突厥人已经在中原和关中居住多年,忽然让他们搬到千里之外的洪州去,先不说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光是这些突厥人本身就是个大麻烦,毕竟洪州那边的情况他们也都知道,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这边安逸的生活去洪州?
  当然麻烦可不仅仅上面这些,另外还会牵扯出其它各方面的问题,就连李休在知道上面这些消息时,也是暗自感慨,也许大唐内部的乱局就会因这件事而引发?
第1184章
推波助澜
  “听说陛下从九成宫回来了?”南山别院的一个水潭旁边,马爷一边做着烤肉一边向李休问道,今天闲来无事,于是他和李休、秦琼三人就来到山中打猎,中午饿了就在这里烤肉吃,十分的逍遥自在。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陛下估计也没心情呆在九成宫了,所以在三天前就回来了,不过现在朝堂上为了突厥人的后续处理已经吵翻了天,估计陛下现在也在为这件事头疼呢。”李休一边给架子上的野鸡刷油一边回答道。
  其实山里的野生动物未必经家养的动物好吃,比如这些野鸡,身上的肉几乎没什么油水,烤的时候必须刷上油才会好吃,其实像这种野鸡煮成汤才更鲜美一些,只是锅碗瓢盆这些东西实在太不方便携带了,所以只能用最原始的吃法了。
  “要我说陛下对这些突厥人就是太宽容了,当初直接都扔到洪州去,岂不是再也不会有这次的事了吗?”旁边正在给猎物清理内脏的秦琼也开口道,他父亲就是死于突厥人之手,所以他一向对突厥人都没什么好感,这点倒是和赵德言有点像。
  “民间对突厥人的怨气的确很高,陛下这次遇刺,也刚好引爆了这些怨气,所以现在朝堂上不少人也是吵着要把突厥人都送到洪州去,陛下估计也十分为难吧。”李休这时再次接口道,其实他对这件事倒没什么特别的看法,当然主要还是他现在人在江湖,朝堂上的事他才懒的操心,就连这些消息也是他这两天去书院讲课时,无意中听别人说的。
  “前几天我和游韶也聊了一下这件事,据他得到的消息,朝堂上似乎有人故意借着这件事挑事情,而且这些人还和世家有关。”马爷这时再次开口道,游韶也就是上官仪的字,他和恨儿成婚后,就一直和马爷夫妇住在一起,主要是马爷夫妻二人没有子女,年纪也大了,所以需要恨儿照顾,而上官仪也是父母早逝,所以就把马爷夫妇当成自己的父母。
  李休听到马爷的话也是一愣,上官仪现在已经升任秘书少监,虽然权力不是很大,但却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皇帝身边的近臣,所以他的消息也十分灵通,既然他说这件事背后有世家在推波助澜,那么应该不会有错。
  “驸马,世家不是已经被陛下打压下去了吗,怎么又忽然跳出来,他们有什么目的?”秦琼毕竟是个武将,这些朝堂上的勾心斗角实在不是他的长处,所以这时也向李休请教道。
  “这个……”李休这时也迟疑了片刻,因为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毕竟他辞官之后,就主动远离了朝堂,平时也很少与官场上的人来往,所以有些消息自然也就不知道了。
  过了好一会儿,只见李休这才目光沉稳的道:“世家这次跳出来的确让人意外,不过以我看来,世家在背后推波助澜无非也就是想将这件事的影响扩大,从而让朝廷的注意力都转移到突厥人上,从而减轻他们身上的压力。”
  “嘿嘿,我看没那么简单,这帮世家这两年都老实了许多,但这次却忽然跳了出来,我看他们不但是转移朝廷的注意力,另外很可能是想借机搞事,从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马爷这时却是忽然开口道,李休的想法太保守了,在他看来,世家很可能是想朝廷反击,将前两年吃的亏都还回去。
  “这个也有可能!”李休这时皱起眉头道,不过随即他就淡然的一笑道,“咱们讨论这些事做什么,马叔您和秦将军已经辞官养老,我现在也是无官一身轻,那些朝堂上的事就留给陛下他们头疼去吧!”
  “哈哈哈哈~我和叔宝是因为年老辞官,你倒是好,年纪轻轻就辞了官,难不成你真想就这么在家一直养到老?”马爷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大笑一声道。
  “能在家养到老也是一种福分,我反正不想再去理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了。”李休当下再次开口道,不过说到这里时,他忽然闻到一股糊味,这让他也是吓了一跳,急忙把架上的野鸡翻转了几下,原来刚才他只顾着思考问题,却忘了架子上的野鸡,结果有一面被烤糊了,幸好其它地方还可以吃。
  看到李休不愿意再讨论这件事,马爷和秦琼也就没再说什么,等到野味烤好了,他们三人就坐在潭水边大吃起来,说起来马爷和秦琼以前都是武将,一个比一个能力,但现在年纪大了,饭量也是大减,马爷只吃了半吃烤鸡就吃不下去了,秦琼也只吃了一只,勉强和李休持平,自从他从辽东回来了,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下午李休又陪着两个老头去打猎,不过整整一个下午,三人也只打了几只野鸡,另外倒是遇到几头鹿,但却没能射死,这让秦琼也是大为懊恼,感慨自己老的不中用了,已经连鹿都要射不死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休依然像往常一样,要么呆在家里陪家人,要么就是去书院讲课,现在他讲课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算学了,有时心血来潮,也会开一些天文、地理、化学物理等专门的课程,这些课程虽然对科举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却可以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所以听课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还有少数一些人对个别课程十分的痴迷,想要跟随李休学习更多的内容。
  对于这些好学的学生,李休虽然十分看好他们,甚至觉得日后这些人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类似于张衡、沈括那样的古代科学家,但是他也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慢慢的在暗中观察,看看他们的恒心以及毅力,能否达到他收学生的标准?
  至于朝堂上对突厥人的争吵,李休也并没有特别的在意,不过书院里的学生本来就是最关心朝政的一帮人,只要是学习之余,就会有不少人讨论朝政,所以有时李休也难免会听到一些消息,而在半个月后,朝堂上的争吵结束了,因为李世民终于做出了决定。
  虽然朝堂上无数大臣建议,要将剩下的突厥人迁到洪州去,不过李世民最终还是顶住了这种压力,并没有同意这个要求,一来如果同意,光是组织这些突厥人去洪州就要消耗无数的人力物力,特别是他们在中原、关中一带安居多年,现在猛然要迁移,牵扯的方方面面可比当年的突厥人麻烦多了。
  另外李世民还有更深一重的考虑,那就是这些剩下的突厥人当初都是主动投降大唐的,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容,所以李世民才下令让这些突厥人到大唐最繁华的地带居住,若是现在忽然让这些突厥人都迁到洪州去,那他之前的一番苦心可就全都白费了,好不容易经营起来的仁厚之名也将付之东流,这让李世民也极为不舍。
  除了上面这些外,以李休私下里的猜测,李世民很可能知道世家也在这件事的背后推波助澜,以他的性格,自然不会让世家得逞,所以才顶着朝堂上的压力,驳回了许多人的请求。
  不过这次结社率刺杀李世民的影响也实在太恶劣了,所以李世民也并没有简单的放过突厥人,比如结社率一家被诛,被他挟裹的贺逻鹘虽然倒霉,但也被李世民贬流放到了岭南,简直比去洪州还要惨,这辈子都别想再回来了。
  除此之外,大唐还收紧了对突厥人的管理,比如以前大唐也有不少突厥官员,甚至可以正常的升迁,但是经过这次的事后,突厥官员再想升迁可就难了,连普通突厥人想要通过正常途径做官,也做得十分困难,甚至连经商、做工都要受到影响,这也使得不少突厥人纷纷想办法改变族籍,哪怕这一代不行,下一代也要更改,否则根本没办法在大唐正常生活。
  随着李世民做出了决定,这场风波终于慢慢的平息下去了,不过李休还有一点想不通,那就是世家为什么会在这件事上做文章?他们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难道真的像自己猜测的那样,是为了转移朝廷对他们的注意力吗?
  虽然李休不想理会朝堂上的事,但有时还是难免会受到影响,特别是之前柴绍说的那句“天下要乱了”,而柴绍与世家又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这让李休也不由得产生了一些联想,另外以李休对世家的了解,他们做事一向都是深谋远虑,这次突厥人的事,很可能是世家计划中的一小部分,后面很可能还会有其它更加长远的计划。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禁感到有些头疼,最后索性甩了甩脑袋,强迫自己不再想这些,不过紧接着他也不由得有些自嘲的一笑,自己说是辞官,但有时还是难以控制自己去想这些事情。
  不过就在李休想不通世家背后的意图时,大唐的边境却又忽然出现了一场危机,这场危机可比李世民遇刺的闹剧要严重多了,甚至让大唐再次卷入到一场战争之中。
第1185章
西域风波
  突厥分为东西两部,其中东部的突厥占据着大唐北方的草原,又被称为草原突厥,多年前被李世民一战而灭,现在草原上几乎已经见不到什么突厥人了,而西部突厥则占据着西域,实力也十分的强大,曾经还与大唐结盟一起对付东部突厥。
  但是自从颉利被大唐消灭后,也许是命运的使然,西突厥也开始了快速的衰退,说起来西突厥衰退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内部的战乱,自从当初统护叶可汗死后,整个西突厥内部就征战不休,各个大小可汗拥兵自重,西域也因此乱成了一团。
  在西突厥内乱的情况下,大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因此这些年大唐也一直向西域扩张自己的势力,很多西域小国也转而投靠了大唐,一时间大唐在西域的影响力大增,而西域又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此大唐甚至开始在西域驻兵,进一步蚕食西突厥在西域的地盘。
  面对大唐的进逼,内乱不休的西突厥也根本无力抵挡,甚至他们为了争取到大唐的支持,反而还要刻意与大唐交好,有些小可汗甚至为了一些私利,直接将西突厥原来的地盘让出来,更是助长了大唐的野心,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恐怕用不了几年,整个西域都将落入到大唐的手中。
  不过这种情况在今年忽然发生了一些变化,本来西突厥内部分裂严重,其中有两个最主要的势力,分别是北庭和南庭,而在今年春天时,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打败了南庭的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结果使得北庭实力大涨,西突厥内部也有了统一的趋势。
  随着实力的增强,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也是自信心暴涨,面对大唐的步步进逼,也不再一味的退让,不过他至少还几分理智,知道自己就算统一了西突厥,面对大唐这种庞然大物也依然没什么优势,所以他自己不敢出面,竟然唆使高昌向大唐挑衅。
  现在的高昌王名叫麴文泰,几年前还曾经访问过大唐,当时他对大唐的态度也不怎么好,不过为了表示自己的度量,李世民也没有太过在意,反而还封赏了对方。
  可惜李世民的这种做法非但没有得到麴文泰的感激,反而让他觉得大唐软弱可欺,更加看不起大唐,而且高昌位于丝绸之路的要道之上,几乎所有商队都要从高昌经过,可是经常有一些商队遇到“强盗”的袭击,据说这些“强盗”训练的素、来去如风,对高昌的地形了解指掌,每次大唐督促高昌清剿这些强盗,麴文泰都是表面答应,但却很少有什么结果。
  当然麴文泰虽然蠢,但也并不是蠢的无可救药,他知道高昌与大唐的差距,所以一般也不会碰触到大唐的底线,而且他也有所依仗,那就是高昌距离大唐遥远,就算大唐想要攻打高昌,也不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随着北庭突厥的强大,高昌也与北庭走的很近,就在今年夏天,北庭的乙毗咄陆可汗引诱麴文泰,双方结盟一起进攻焉耆,而焉耆则是西域与大唐走的很近的小国之一,甚至有意成为大唐的属国,却没想到被北庭突厥和高昌一战而灭,随后焉耆的使节跑到大唐求救。
  其实北庭突厥这次就是在试探大唐的底线,如果大唐对焉耆的灭亡不管不顾,那么接下来肯定会有更多的西域小国被西突厥吞并,到时大唐之前的努力也将化为乌有。
  所以当焉耆求救的使节到达大唐后,朝堂上也是吵成一团,许多人都支持出兵西域,给北庭突厥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西域的主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0/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