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515

  “多……多谢贵人,老身愿意!”听到李休的话,这个老妇人也知道对方是在照顾自己,当下也抹着眼泪道谢,甚至还要让自己的曾孙给李休磕头,却被李休给制止了。
  “国公您的意思是说,同意从这些人中招募一些壮丁帮助咱们修建墓园了?”杨怀一直站在李休身边,这时也终于有机会开口道,说话时也露出喜上眉梢的表情,毕竟刚才李休的话中已经很明白了,要从这些人中招募一些壮丁出来,即成全了这些人的心愿,也减少了他们当地官府的压力。
  “不光是他们,让官府张贴榜文,允许当年战死辽东的将士家眷前来墓园出工,帮助朝廷修建陵墓!”李休当即开口吩咐道,不过嘴里虽然说的墓园的事,他脑子里却在考虑着另外一件事。
第1171章
修墓
  北邙山的墓园之中,数千人正在官吏的指挥下紧张的忙碌着,虽然这个墓园不像皇陵那样大兴土木,但因为安葬的人实在太多,所以整个工程也不算小,本来李休还担心人手不足,却没想到不少前隋将士的家眷听说这件事后,主动跑来希望可以为自己的亲人出一分力。
  对于这些人的心情,李休也可以理解,所以最后也答应了他们,当然一些年纪大的肯定不可能来,所以就从中挑选了一些青壮来墓园干活,有些没能挑中的人还有些不满,时不时的跑来墓园这里义务帮忙,甚至连一些年纪大的人也经常跑来送许多吃的用的,可以说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李休估计最后自己的预算会富余下不少。
  合葬的陵墓没有太多的讲究,不必像富贵人家那样挖掘地宫之类的,但是也不能太过草率,特别是那些隋军将士的家眷们,要求比李休还要多,虽然不能全部满足,但既然答应了他们参与墓园的修建,李休也尽量的让大家都满意。
  “国公,东侧的墓坑已经挖掘完毕,下官已经查看过了,完全合乎咱们的要求,只要国公你觉得满意,咱们就可以立刻将一部分尸骨安葬在墓中!”这天上午,李休正在工地上巡视时,却只见参军杨怀再次跑来向他禀报道。
  听到东侧的墓坑修建完毕,李休也是心中一喜,当下也是笑道:“太好了,咱们这就去看看,说起来将士们的尸骨也在外面等候太久了!”
  当下李休与杨怀来到东侧的墓坑,整个墓坑十分的狭长,就像是手臂似的,将中间唐军将士的陵墓护在其中,这也是当初李休的设计,而现在墓坑已经修建完毕,干活的壮丁也都转移到其它的墓坑里劳作。
  李休顺着墓坑旁边的斜道进到墓坑中,只见地面铺着一层厚厚的三合土,并且用巨石砸实,以防止下面的水气涌上来,墓室进水对于中原的丧葬习俗来说可是一个不吉之事。
  李休亲自在整个墓坑里转了一圈,最后发现无论是建设的规格还是形状、大小,都十分符合自己原来的要求,这让他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向杨怀夸赞道“不错不错,杨司户你辛苦了,等到这件事过后,本国公一定要向你上司夸奖你一番,以你的能力,区区一个司户实在有些太你了!”
  听到李休的夸奖,杨怀也不由得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当下也急忙谦虚了几句,不过心中也是十分的激动,说起来以他的能力,也的确早就该升职了,只是因为他和前隋皇室有点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结果这才耽误了他的仕途,不过若是眼前这位燕国公能够推辞自己的话,那可就没有人敢再为难自己了。
  “铛铛铛~”正在这时,忽然工地上传一阵清脆的敲击声,紧接着就有人高喊“开饭了”,这让整个墓园也热闹起来,干活的壮丁也都丢下手中的工具,快步跑向吃饭的地方,你争我抢的生怕吃不上饭,毕竟这些人都是临时来干活的,不可能要求他们都像军队那么有纪律。
  李休这时也饿了,当下也和杨怀一起来到吃饭的地方,其实这里就是一个简易的棚子,后面可以做饭,前面的空地可以吃饭,反正干活的人也没什么讲究,站着蹲着都是一样吃。
  李休不喜欢搞特殊,只不过墓园里除了他之外,马爷和秦琼也在这里,甚至连平安郎和李治、狄仁杰三人也跑来了,主要是工地上干活的人难免有个头疼脑热,有时一不小心还可能受伤,所以平安郎就充当了大夫,保证大家的健康,而李治和狄仁杰则纯粹是给平安郎打下手的,现在两人也都学了不少东西,比如能认识几百种药,平时抓药平安郎也能放心的交给他们了。
  正是因为有老人和孩子,所以李休才特意开了个小灶,负责他们这些人的饮食,其实这也是件好事,毕竟以他们的身份,若是真的和普通人一起吃饭,反而会让别人感觉不自然。
  当李休来到自己吃饭的地方,发现平安郎等几个孩子已经开吃了,毕竟小孩子年纪小,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很容易就饿了,所以李休特意吩咐他们不用等自己。而且除了平安郎三个外,还有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和他们一起吃,旁边还有一个老妇人,正在帮着马爷等人摆放饭菜,这一老一小正是之前李休在广场上,主动请对方来墓地干活的祖孙。
  老妇人姓刘,夫家姓徐,所以别人都叫她徐刘氏,而她的曾孙名叫徐康,小名叫虫虫,因为民间传说孩子的名字越贱,就越容易养活,而徐刘氏又给曾孙取名一个“康”字,估计也是希望自己的曾孙能够健健康康的长大。
  徐刘氏虽然年纪大了,但却烧的一手好饭食,据她说年轻时也是大户人家出身,所以专门学过厨艺,而且多年贫困的生活也让她特别擅长农家菜,哪怕是很普通的材料,放在她手中也能做的很美味,李治从小吃着皇宫里的山珍海味,早就腻了,所以对徐刘氏做的菜也十分的喜欢。
  “先生我们吃完去玩了!”李休刚一进来,就见到李治把饭碗一丢,随后就拉着平安郎三人往外跑,这段时间他也是玩疯了,毕竟北邙山这里风景不错,而且又没人管他,所以他也是天天往山里跑,时不时还能带回几只自己捉的野兔打一打牙祭。
  “别跑太远!”李休也没空管李治他们,当下也是点了点头道,反正附近都被军队清了一遍,根本没有什么猛兽,而且又有侍卫跟着,所以李休也不担心李治他们有什么危险。
  李治等人答应一声,随后就跑没影了,徐刘氏这时也将饭菜摆好,然后向李休行了一礼退了下去,马爷和秦琼也招呼李休坐下,不过就在李休刚准备吃饭,却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就向马爷道:“马叔,我有件事想和你们商量一下!”
第1172章
居养院
  “什么事?”马爷听到李休的话也是一愣,随后扭头看向他问道。
  “是这样的,之前为了修建这个墓园,我预估了一下大概的花费,并且向朝廷申请,结果朝廷那边也把钱给批了,但是现在的情况马叔您和秦将军也知道,这笔钱肯定是花不完,而我想和您商量的就是关于剩下的这笔钱的事。”李休当下再次开口道。
  本来在李休的计划中,征调民夫的工钱、伙食、工具等,另外还有修建墓园的各种材料等等,加在一起也是笔不小的花费,可是没想到消息传出去后,当初战死辽东的隋军将士家眷也纷纷赶来出工出力,根本不要工钱,甚至连工具都是自带的,有些富裕的人家甚至连材料都帮李休买好了送来,如此一来,整个工程需要的费用自然大减,李休估计最后能余下将近一半。
  “这有什么可商量的,余下的钱再还给朝廷不就是了吗?”没等马爷开口,旁边的秦琼却是皱着眉头问道,如果不是他熟悉李休的为人,恐怕都会以为李休是不是要把这笔钱给私吞了?
  “秦将军有所不知,朝廷给咱们调拨的这笔款项不但有钱,另外还有一些物资,比如修建墓园的木材、石头、工具等等,这些东西都已经运到洛阳了,再还回去也十分麻烦,刚好我有个想法要用到这些东西,所以想和你们两位商量一下!”李休这时再次开口解释道。
  “有事情你就说,在我们哥俩面前还卖什么关子?”马爷这时也有些着急,当下再次开口催促道,他知道李休如果不是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肯定不会露出这样慎重的表情。
  “其实这件事也和徐刘氏他们祖孙二人有关,那天我了解到他们祖孙的情况后,也忽然想到大唐这么大,肯定有不少像他们这样生活无着的老弱,所以才想帮他们一把。”李休这时终于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讲了出来。
  听到李休的话,马爷和秦琼也都是一怔,随后两人对视一眼,这才只见秦琼开口道:“驸马,徐刘氏祖孙二人的确可怜,不过咱们怎么帮他们,总不能把朝廷的钱分给他们吧?”
  “当然不是分钱给他们,事实上朝廷对他们也有一些优待,比如分给他们这种老弱四十亩永业田,使得他们不至于吃不上饭,只不过徐刘氏年老,虫虫又是个孩子,根本无力耕种,而且随着徐刘氏的年纪越来越大,恐怕用不了两年,他们祖孙二人就彻底的没有生活来源了,到时岂不是要上街乞讨?”李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面露怜悯的道。
  “那你的意思是什么,咱们该怎么帮他们?”马爷这时手指敲击着桌面露出思考的神色,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开口问道。
  “我是想能不能以朝廷的名义,在洛阳等地设立一个机构,专门收容没有能力养活自己的人,比如孤儿、无人赡养的老人等等,至少不让他们流落街头,其实这件事也有先例,当年梁武帝崇信佛教,于是设立了一个名叫‘孤独园’的地方,就是为了收容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李休当下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道。
  其实李休就是想建一所孤儿院和养老院的结合体,也算是一座慈善机构,毕竟现在大唐的国力上去了,百姓们也都富足起来了,但是难免还是会有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养活自己,就比如他说的孤儿、老人、残疾人等等,事实上大唐也有类似的机构,名叫悲田院,只不过那是几十年后唐玄宗设立的,而李休只是将这个慈善机构提前了一下。
  “原来如此,驸马的意思是想用那些剩下的材料和钱,建一所收容无家可归之人的慈悲之地,这倒是个好办法!”秦琼听到李休的打算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道,徐刘氏只是他们遇到的一个老无所养之人,而除了她外,肯定还有更多的人没有生活的能力,现在朝廷灭掉了四方之敌,境外再无压力,也的确是时候关注国内了。
  秦琼只是个纯粹的武将,对政务方面并没有什么概念,不过马爷却是在飞奴司呆了多年,自然考虑的也更加全面,所以只见他沉思了片刻却是再次开口道:“这个想法倒是不错,而且建造一所收容这些老幼病残之人的地方也很容易,可是关键是要维持这个地方的运转,却需要花费不少的钱财和精力,这可不是个小事情啊。”
  “马叔说的不错,所以我打算先把这件事上报给朝廷,如果朝廷同意,咱们就用修墓园剩下的钱在洛阳建造一座居养院,收容这些无家可归之人,至于居养院日后的开支,如果朝廷愿意拨款最好,如果朝廷不愿意,那就请朝廷给他们分一些土地,这样土地多了,也可以请人耕种,应该可以维持居养院的运转!”李休再次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讲了出来。
  本来唐玄宗设立的养老机构名叫悲田院,只不过悲田这个词来自于佛家,其内供养父母为恩田,供佛为敬田,施贫为悲田,只不过现在佛教被李休打击的大为凋零,他如果现在用佛家的名称,只会惹人笑话,所以干脆改为“居养院”,这个是后世宋朝设立的慈善机构,李休直接把名字借过来用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宋朝时期的居养院也是古代最为完善的收养机构,全国各地都设立有居养院,用于收养居无定所的老人和孤儿,据说可以达到县一级,这也是古代统治机构能达到的最底层,换句话说,只要有朝廷派遣官员的地方,就会有居养院,这种覆盖率在古代来说也是极为少见,哪怕是后世的明清也没有达到宋朝的规模。
  李休借用居养院这个名字,也同样是希望大唐能够达到后世历史上宋朝的规模,事实上大唐在他的影响下,特别是高产作物的引进,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毕竟大唐的人口只有几千万,能耕种的土地实在太多了。而温饱解决后,接下来就该更多的关注民生的问题了,现在的养老机构只是其一,另外还有教育、医疗等问题,只要日后的机会,李休也会着手开始推动,当然他只是在背后出出主意,至于真正办事的还是要靠别人。
  “居养院这个名字不错,以我对陛下的了解,他肯定会同意这件事,至于是由朝廷直接拨款、还是分给居养院土地让他们自管?这两种办法各有利弊,到时就看陛下的选择了。”马爷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哈哈一笑道。
  李休和秦琼听到马爷的话也都是相视而笑,李世民极其好面子,而且又十分的自负,一直想要做一个千古明君,特别是年纪越大,他的这种想法就越明显,所以他之前才御驾亲征高句丽,为的就是给自己的武功留下浓重的一笔,所以像设立居养院这种即能收买民心,又能为自己赚取名声的事,李世民绝对不会拒绝。
  修建墓园是李休和马爷、秦琼三人负责,所以动用剩下的那些钱财物资自然也需要得到他们的同意,现在他们两人都点了头,李休也立刻亲笔给李世民写了封奏折,将建造居养院的建议上报给他,估计用不了多久,李世民那边就会有回信。
  墓园东侧的墓坑已经挖好了,不过将隋军将士的尸骨安葬也需要举行一个仪式,而且按照习俗,一般尸骨入土都是在上午举行,所以李休让人准备了一下,第二天一早,他又为这些将士举行了一个简洁庄重的仪式。
  军队里没那么多的讲究,战场上也不会有时间去请和尚道士做法事,所以一般将士们战死时,都是军中奏乐,然后将士们穿戴整齐,为死去的兄弟们送行安葬,李休带来的那些军队这时也派上用场,一口又一口放置着尸骨的棺材被整齐的摆放在墓坑里。
  早在挖掘尸骨时,李休就要求尽量的将尸骨拼完整,然后放在尸骨袋里送回来,而在到达洛阳后,李休又人打造了一些简易的棺材,说是棺材,其实也就是一些小箱子,毕竟一具尸骨也占不了多大的地方,而且如果真的全都打造成棺材,三十万口棺材也实在太花时间了。
  第一个墓坑很快就被将士们的尸骨排满了,随后在李休的命令下,周围早已经准备多时的民夫们也一起向墓坑中填土,这些人大部分都是隋军将士的亲人,另外还有一些人从外面赶来,这时也有不少人放声痛哭,甚至像徐刘氏这样的老人,也都挤到前面为亲人添了一把土,这也算是了却了一个心愿。
  三十万具尸骨实在不是个小数目,为了安葬这些尸骨,光是墓坑李休就修建了九个,排列在一起刚好呈月牙形,随着一个又一个墓坑挖掘完成,剩下的尸骨也越来越少,李休也在等着长安那边关于居养院的回复,结果就在十天之后,长安那边却派来一个让李休意想不到的人,并且带来了李世民的回复。
第1173章
岑文本避难
  “景仁你怎么来了?”墓园之中,李休正在指挥着将士将最后一批尸骨安葬时,却没想到岑文本竟然从长安来到这里,这让他也是十分的惊讶,毕竟岑文本马上就要升任宰相了,而且之前又被李世民委任去东宫教育李承乾,恐怕也轻易不能离开长安。
  “呵呵,驸马之前不是向陛下上书,请求在洛阳这边设立一所居养院吗,陛下已经同意了,而且还命我亲自跑一趟,协助驸马将这件事给办好!”岑文本当下笑呵呵的回答道。
  不过李休听到岑文本的话却是一眯眼睛,随后脸上也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当下将他拉到无人处低声问道:“区区一个居养院,恐怕根本不值得你这个副相亲自跑一趟,你老实告诉我,是不是还有其它的事情?”
  “我就知道瞒不过驸马你!”只见岑文本这时却是苦笑一声,然后看了看周围确定没人,这才低声道,“其实这次我是主动请缨来协助驸马,为的就是离开长安那个是非之地!”
  “什么意思,长安现在很乱吗?”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问道,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虽然这段时间他一直呆在北邙山没有外出,但能让岑文本躲到洛阳来的事情,恐怕与李承乾也脱不了干系。
  果然,只见岑文本听到李休的话也是再次苦笑一声道:“驸马你有所不知,长安现在何止是乱,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凶险万分,主要就是因为东宫之前发生的事情,现在朝堂上也是吵翻了天,许多人都指责我们这些东宫的辅臣没有尽到责任,连于志宁和孔颖达这样德高望重的大儒都难以幸免,更别提我们这些人了。”
  岑文本说到最后时,脸上的苦笑也更加浓重了,之前李承乾在东宫胡闹,与李元昌指挥着宫中的侍卫玩打仗的游戏,结果当这件事传出去后,朝堂上也是争吵成一片,有人指责李元昌,有人指责于志宁和岑文本这些辅臣,更有人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李承乾,而魏王李泰也是上蹿下跳,整个朝堂都被他们搞的乌烟瘴气的。
  “原来如此,那你这次来,是想借这个机会逃离朝堂,免得自己受到涉及吗?”李休听到岑文本的话也是点了点头,随后又开口问道,因为他觉得以岑文本的性格,应该不会只是因为这个原因就跑来找自己。
  “这个……”岑文本果然露出踌躇的表情,过了片刻这才又道,“其实如果仅仅只是朝堂上的指责,我倒也不是很在意,只不过这段时间陛下为了太子的事,也是头疼万分,私下里也将我们这些东宫的辅臣召集过去,商议对太子的教育问题,结果商议出来的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李休其实并不想再理会李承乾的事,不过现在听到岑文本的话,却还是不由得开口问道:“怎么回事,你们都商议出什么结果?”
  “还能是什么结果,于志宁这些人都是老顽固,他们觉得太子如此的顽劣,肯定是自己平时的督促不够尽力,所以坚持还是用老办法,时刻盯着太子的作为,只要遇到太子有什么出格的地方,就必须尽力劝阻,其中张玄素比任何人都激进,每次进谏都十分的尖锐,太子根本就听不进去。”岑文本这时也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道。
  “那景仁你是什么意思?”听到岑文本的话,李休的眉头也皱起一个疙瘩问道,于志宁和张玄素这帮人根本不懂得教育别人,一个个都是只求自己的口舌之利,根本没想过李承乾现在正处于叛逆期,他们逼的越狠,李承乾的反弹就越大,最后迟早会把李承乾给逼的失去理智,事实上现在李承乾离失去理智也不远了。
  “其实也不能说是我的意思,陛下也觉得于志宁和杨玄素等人的办法起不到什么太大的效果,而驸马您却是太子多年的老师,看着他从小长大,所以陛下很想听一听驸马你的意见,而我也和陛下的看法相同,因此就借着这个机会跑一趟,一来是避一避风头,二来也是向驸马请教一下!”岑文本终于将自己来这里的真实意图讲了出来。
  “我都已经辞官不做了,景仁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吧?”李休这时却是苦笑一声道,当初他之所以辞官,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想再理会朝堂,确切的说就是与李承乾有关的事,可是却没想到自己逃了一年,最后却还是被李承乾的事找上门。
  听到李休的话,岑文本也露出尴尬的表情,不过一想到李承乾现在的样子,以及自己来之前,李世民千叮万嘱,让他一定要好好的向李休请教出一个办法,所以最后他也还是厚起脸皮道:“陛下与我也知道驸马的心情,只不过太子关系重大,陛下实在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太子堕落下去,所以还请驸马看在陛下的爱子心切上,帮陛下想个办法吧!”
  岑文本说到最后时,眼睛中也流露出真诚的目光,他之所以对李承乾的事情这么上心,并不仅仅是为了李承乾,而是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因为如果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不稳,很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动荡,毕竟只要涉及到皇位之争,最后肯定都是血流成河的下场,他可不希望大唐好不容易得来的大好局面,因为这件事而毁于一旦。
  李休也能理解岑文本的想法,事实上他之前那么放不下李承乾的事,也是担心因为太子之位的争夺,从而导致大唐的江山不稳,只可惜李承乾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了他的好意,这才让李休心灰意冷,再加上他和李承乾的牵扯又太深,这才索性辞了官,免得日后再受牵连,可是没想到躲来躲去还是躲不掉。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仰天长叹一声,看来他和李承乾之间还真是冤孽,既然如此,那自己就再帮他一把,只不过就看李世民愿不愿意听他的建议了?
第1174章
事毕回京
  因为李承乾的事,岑文本代替李世民跑来北邙山向李休请教,本来李休并不想再理会李承乾的事,但是考虑到这件事关系到大唐江山的稳定,所以最后决定还是再帮李承乾一把,于是就让岑文本留下,自己花了几天的时间给李世民想了几条建议。
  “驸马,这……恐怕陛下很难做到您提出的这几条建议。”岑文本看着李休花了几天总结出来的几条建议,却是一脸难色的道,虽然他不是李世民,但是以他对李世民的了解,这几条建议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