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515

  “这倒是个问题,想要炸塌城墙,就必须用大量的攻城筒,而且还不能简单的堆放的城墙下,而是需要在城墙上打洞,再把攻城筒放进去,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安市城中的高句丽恐怕不会这么轻易的让咱们完成这些事。”李休听到李绩的话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
  “虽然有些困难,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是需要付出一些代价,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的火药,不过若是实在没有其它的办法,也只能用这个办法试一试了。”李世民这时犹豫了一下却是再次开口道。
  “陛下,臣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可以一试!”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李道宗站出来开口道。
第1096章
东南角
  天还没亮,杨万春已经从床上起来,然后披着衣服来到书房处理公务,距离上次打退唐军的进攻已经过去十天时间了,而唐军大营中却一直没有动静,虽然这给了他充足的时间休整,但他却也在担心唐军是不是在酝酿着什么阴谋,毕竟唐军可不会仅仅受挫一次就放弃。
  十天前的那场惨烈的攻城战,虽然杨万春率军打退了唐军的进攻,但是安市城中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特别是城门被炸毁的那一刻,城中的士气几乎崩溃了,幸好杨万春在城中极有威望,关键时刻亲身上阵,这才鼓动起将士们的士气,否则说不定现在他们也已经成为唐军的阶下之囚了。
  “虽然打退了唐军的进攻,但城中的损失也实在太大了,光是战死者就达到三千余人,伤者更是超过五千,而且现在天气炎热,很多伤员的伤口都发炎红肿,最后能活下来的恐怕只有十之二三啊!”杨万春这时再次低声自语道,说话时脸上也带着无尽的忧愁。
  安市城中本来只有三万守军,后来接收了高延寿战败时逃回来的一些败兵,勉强达到了四万守军,可是这一战就使得城中的守军再次减少到三万人,而且伤亡的大都是城中最精锐的将士,这让杨万春也是即心疼又有些恐惧,若是唐军真的不计伤亡再来几次这样的攻城战,恐怕最后他手下连个守城的人都找不到了。
  不过相比人员方面的伤亡,最让杨万春头疼的却是城中的物资消耗,上次他故意使了个诈,让唐军以为城中的火油用尽,结果在最后关头以火油烧了唐军的攻城车,差点就把攻上城头的上千唐军给困死,可惜后来唐军炸塌了城门,使得城墙上的唐军冲到缺口处逃了出去。
  虽然上次他在火油上使了诈,但其实最后烧唐军的攻城车时,已经是城中最后的一点火油了,现在城中别说火油了,连灯油、食用的油都没有了,而且守城用的滚木檑石也不多了,他已经开始拆城中的房屋,将砖石运到城头,不过之前唐军炸塌了城门,他也不得不使用大量的砖石,将缺口给堵住,如此一来,城头能用的砖石就更少了。
  “父亲,早饭已经做好了,您先吃点东西吧!”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杨万春的儿子杨宠推开书房门,然后将托盘里的早饭放在桌子上道,早饭很简单,无非也就是一碗粥加一荤一素两个菜。
  “宠儿,城中的粮草损失如何?”杨万春刚端起碗起来,却忽然想起一件事,于是开口向杨宠问道,之前唐军攻城时,使用了许多的火油弹和火药弹,导致城中失火,不但烧毁了一些民宅,而且还烧毁了一些粮仓,之前他也没顾得上统计,所以就交给杨宠来负责这件事。
  “父亲放心,粮草之前都分散到城中各处储藏,哪怕是毁了一处,损失也不大,以我之前的统计,城中的粮食还是十分充足的,至少可以让我们吃上两三个月。”杨宠当即再次回答道,他是杨万春的长子,也是日后接替城主之位的嫡子,所以现在也开始帮助父亲处理一些城中的事务。
  “唐军不会那么轻易的退去了,所以我们也要做好长时间驻守的准备,至于平壤那边的援助,也不能抱太大的希望,所以粮食还是要节省一点好。”说到这里时,只见杨万春顿了一下接着又道,“从今天开始,除了守城的将士,其它人的粮食缩减到八成,我的粮食配额直接减少一半,以后早饭一个素菜足以!”
  “父亲,您就不必了吧!”杨宠听到父亲竟然先从自己的粮食配额减起,当下也不由得十分关切的道,杨万春身为城主,每天处理的事务繁杂无比,若是再吃不好的话,他真担心自己父亲的身体撑不住。
  “我既然身为城主,自然要以身做则,否则凭什么服众?”杨万春这时却是脸色严肃的道,他不要求儿子也和自己做的一样,但至少也要明白这个道理。
  听到父亲这么说,杨宠也不敢再说什么,当下点了点头,然后等父亲吃完饭后,又亲自端了下去,而杨万春这时却将手中的公务放下,然后迈步出了城主府,往城墙方向走去,这也是他的习惯,无论唐军有没有动静,他每天早上都要去城墙上观察一下城外的情况。
  安市城已经全部军管,城中的百姓粮食上缴,每天按人头到固定的地方领取粮食,当杨万春走在街道上时,也到处可以看到领粮食的百姓,不过这些百姓非但没有怨言,反而在遇到他这个城主时,一个个也都露出尊敬的表情,纷纷的向他行礼,而他也微微点头致意。
  说起来杨万春家中世代都在安市城中担任城主,传到他这一代时,已经是第三代了,而且他们杨家一向以爱民如子著称,以前每次发生饥荒时,城中都会放粮赈灾,冬天更是会组织人手四处巡逻,因为天太冷时,辽东经常发生冻死人的情况,而每当遇到挨饿受冻的人,都会被带到城中集中安置。
  再加上杨家处事公正,从来不会欺压百姓,所以杨万春一家在安市城中的威望也是极高,哪怕是城外大军压境,大部分百姓也都相信自己的城主,可以带领他们打败唐军。
  城主府位于城中心的位置,刚开始周围还十分正常,不过随着杨万春离城墙越来越近,道路两侧的房屋却开始有些不正常,有些地方更是有烧灼过的痕迹,这些都是之前唐军进攻时留下的,特别是用投石机扔进来的火油弹和火药弹,更是将城墙附近的房屋炸毁了不少,为此杨万春不得不将百姓尽量的迁往城中心,剩下的房屋拆毁后,将砖石搬到城头。
  越过这片已经被拆除房屋的空白带后,杨万春终于来到城墙边,然后登上城头向远处打量,今天的天气很热,头顶的骄阳似火,晒的人心中发慌,不过越是这么严酷的天气,杨万春反而越是高兴,因为这种天气实在不适合攻城,毕竟唐军穿的那么厚重的铠甲,恐怕没跑几步就可能中暑。
  唐军大营离的太远,只见杨万春这时从怀中拿出一个丝绸袋子,然后从里面小心的抽出一副望远镜,每天看到这副望远镜时,他都不由得感叹大唐的强大,像这种望远镜只有唐人才能制造出来,而且据说对方军中的将领每人都有,而他的安市城中,却只有他这个城主有一支,而且这支还是当初荣留王在世时赏赐给他的。
  当下杨万春将望远镜架在自己的眼睛前,仔细的向唐军的方向打量,结果发现唐军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虽然用望远镜也看的不是很真切,但依稀可以看到唐军大营中一切如常,看样子似乎还没有从上次的失利中恢复过来。
  “咦?”不过也就在这时,杨万春忽然发现有一些异常,并不是在唐军大营中,而是在唐军大营的东侧位置,那里竟然有一支唐军正在做着什么,只是离的太远,根本看不清楚,但是对方的人数很多,看起来足有上万人,这么多人聚在大营以东十分的繁忙,这让杨万春也不由得心中一沉。
  “这两天唐军有没有什么异常?”杨万春观察了好一会儿,最后放下望远镜向旁边的守将问道,他身为城主,虽然每天都来城头,但毕竟不可能十二个时辰都呆在这里,所以平时他也叮嘱守将时刻注意对面唐军的动静,免得遗漏了什么。
  “异常倒是没有,只是前几天唐军打着旗号前来收尸,因为人数很少,所以我们也没管。”守将当即回答道,每次大战结束后,若是双方不分胜负,就会派出收尸的队伍,将自己一方的尸体带回去,主要是怕尸体腐烂从而引发瘟疫,而收尸的队伍一般数量不多,彼此也不会发生冲突,这也算是战场上约定俗成的规矩。
  “除此之外,唐军还有没有其它的动静?”杨万春听到这里却是皱起眉头,随后再次追问道,唐军派出一支上万人的大军出了大营,而且就在大营东侧做着什么,这其中肯定有什么蹊跷,而且十天过去了,唐军也该恢复过来了,以他的估计,很快唐军就会第二次攻打安市城。
  “这个……”守将听到杨万春的追问也不由得露出思索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这才恍然道,“我想起来了,前两天下午时,倒是有几个唐军将领打扮的人,在远处围着城墙转了两圈,最后在城的东南角方向停留了好一会儿,然后这才回到大营中,昨天又有人出来,不过却是直奔东南角的方向,也是呆了好一会才回去。”
  杨万春听到守将的禀报也是一愣,他身为安市城主,对整个城池的情况自然是了然于胸,当听到“东南角”这三个字时,他也是如遭雷击,立刻就猜到了唐军要做什么!
第1097章
筑土山
  安市城大概位于后世辽宁省鞍山市城区的位置,因为这里临近大海,地势属于东南高而西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安市城东南属于千山山脉的延伸,有许多的丘陵与小山,靠近东南角的方向位置,就有一座不大的丘陵,而且十分靠近城墙。
  杨万春身为安市城主,安市城里里外外的地形全都了然于胸,而且以前没事时,他就喜欢在地图上推演,想像如果是自己要攻打安市城的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而其中安市城的落案角因为地形的关系,可以说是安市城最大的破绽之一,所以当他听到唐军两次去城的东南角查看,立刻猜到对方要做什么。
  当下杨万春也顾不得再观察唐军的大营,大步下了城墙回到自己的府中,然后将城中的一些主要官员和将领都召集起来,随后开始布置加强安市城东南角的防御事宜,他几乎可以肯定,唐军的下一次进攻肯定是从东南角的方向开始。
  不得不说杨万春的判断十分正确,就在他刚刚加强东南角的防御,结果第二天唐军就再次出兵,两万大军直奔安市城的东南角,一时间整个安市城也大为紧张。
  “上!”随着李道宗的一声令下,手下的士卒也立刻拼命的向前冲,不过次唐军的举动却十分奇怪,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了攻城,甚至连攻城的器械都没带,反而每人都背着一个个沙袋,冲到安市城附近时,就直接把沙袋丢下,然后转身就跑,而他们身后还有无数替换的士卒。
  “果然如此!”安市城头上,杨万春看到唐军的举动也不由得焦急的一捶城墙,随后命人放箭阻止唐军的靠近,因为唐军的举动很显然就是要堆一座土山,到时就可以通过土山直接登上城头,特别是唐军最可怕的骑兵,若是让他们骑着马冲上城头的话,到时就算拼尽全城之力,恐怕也挡不住唐军的兵锋。
  城头上的高句丽人刚开始也没反应过来,直到接到放箭的命令,这才万箭齐发,不过唐军却是早有准备,运送沙袋的士卒不但身穿铁甲,而且还能将沙袋顶在头上,箭支很难伤到他们,起到的效果自然十分有限,眼看着唐军先是把护城河给填满了,随后土山也一点点的开始增高。
  “父亲!这样下却不行啊,咱们的箭支虽然比较充足,但也不可能一直射下去,而且效果也十分有限,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没等土山堆起来,咱们就无箭可用了!”正在这时,杨宠跑到杨万春的身边低声道。刚才已经射了几轮箭,但是唐军几乎没有什么伤亡,反倒消耗了他们大量的箭支,所以杨宠才会跑来向父亲请示。
  “箭支绝不能停,另外将投石机拉过来,无论如何也要阻止唐军把土山堆起来!”杨万春这时咬着牙道,东南角的这个位置,城外的地势本来就高,再加上又有一座丘陵,使得唐军更容易堆起一座土山,现在他们之所以能够挡住唐军,就是仗着城墙之利,若是有了土山,那他们就再也没有任何优势了。
  听到父亲这么吩咐,杨宠也只能痛心的叹了口气,随后跑出去将父亲的命令传达下去,城头上的弓箭也一直没停,一批弓箭手累了,就换另外一批,哪怕效果微乎其微,至少也能给唐军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从而减缓土山的建造。
  与此同时,李世民却站在城外的一座丘陵上,打量着远处唐军建造土山的举动,一边看一边笑呵呵地说道:“承范的这个办法真不错,虽然看似笨了一点,但却是光明正大的阳谋,哪怕被敌人看破了,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
  旁边的李绩与程咬金等人听到李世民的话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承范是李道宗的字,上次商议攻打安市城的策略时,李道宗提出一个办法,那就是他发现安市城的东南方向地势比较高,而且还有一座靠近城墙的丘陵可以利用,只要在城墙下堆出一座土山,大军就可以直接越城而入,对方再多的兵力也守不住安市城。
  “人多力量大,数万大军一起动手,竟然真的可以移山倒海!”李休这时也边打量边赞叹的道,像眼前这种场面,后世恐怕很难看到,当然后世也不需要,毕竟几台挖掘机就可能超过上万人一起动手,不过在看到眼前的场面后,李休也终于明白长城为什么能够建造出来了。
  “嘿嘿,这还不算什么,要不是担心那些战俘不听话,导致阵前叛乱的话,到时逼着那些战俘去背泥,背不动就直接拿人命去填,到时光是踩着尸体就能登上城头!”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却是忽然一笑道,他这辈子打过无数次仗,其中有些惨烈到别人都无法想像,踩着别人尸体登上城头这种事他也不是没有遇到过。
  “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也不知道收敛一下自己的杀性,而且这次是陛下御驾亲征,若是用这种办法的话,陛下的名声还要不要了?”李绩听到这里却是瞪了程咬金一眼道,他和程咬金是多年的老兄弟,说话时倒也十分的随意。
  “身为武将,杀性重一点也是应该的,难道你还想让我在战场上对敌人仁慈?”程咬金这时却是毫不示弱的反驳道。
  “好了,知节你们不要吵了,现在安市城的大部分兵力都已经集中到东南方向了,你们觉得什么时候实施下一步?”正在这时,忽然只见李世民打断了程咬金和李绩的争吵,转过身微笑的看着他们问道。
  听到李世民的询问,李休与程咬金等人也都露出严肃的表情,修建土山的办法虽然很好,但毕竟需要消耗相当长的时间,以李休的估计,这座土山想要达到城墙的调度,最少也得七八天才能造好,而李世民却等不了那么长时间,所以才有了第二步计划。
第1098章
声东击西
  “放!”随着城头的一声令下,从四面城墙集结而来的投石机也立刻弹开,一枚枚石弹呼啸而出,带着万钧之势狠狠的砸到城前正在造山的唐军之中,虽然唐军的阵形分的很散,但总归有几个倒霉蛋会被碰到,结果非死即伤。
  不过相比数量庞大的唐军,安市城头的那些投石机的作用实在太有限了,而且唐军这边也不甘示弱,同样运来了许多的投石机,而且唐军用的并不是普通的石弹,而是火油弹和火药弹,还专门的攻击安市城的投石机,所以往往是安市城的投石机刚扔出几枚石弹,就被唐军的火油弹或火药弹击中最后被烧成一堆火炬。
  投石机这东西对于大唐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太复杂的器械,甚至军中的工匠可以就地取材建造,但是高句丽属于半游牧民族,国内的技术水平低下,所以投石机这东西对他们来说制造起来也十分不易,而且射程和准度上都不如大唐,安市城中本来就缺少木材和工匠,所以城头上的投石机也是毁一辆就少一辆。
  不过就算是这样,杨万春却是没有丝毫的动摇,哪怕是投石机被烧光了,他也要尽量的阻止唐军筑山的计策,否则等到土山筑成之时,就是他们城破之日,到时留着再多的投石机也没用,所以他将城中所有能用的投石机都调了过来,另外还有大批的箭支,这两天他们几乎是疯了一般拼命的向下进攻,地面上的箭支密密麻麻的排在一起,看起来像是庄稼一般。
  等到天快黑时,杨万春本以为唐军会像昨天那样连府筑山,但却没想到城外的唐军竟然缓缓的退去,留下一个已经堆起来数丈的土堆,虽然离城墙还有一段距离,但只要唐军坚定不移的向前填土,迟早都会与城墙接触在一起,到时唐军骑兵直奔而来,城头定然会失守。
  经过两天两府的筑山,唐军竟然退了回去,看样子唐军也要休整一下,这也让杨万春松了口气,不过当看到城外几乎与城墙平齐的土山时,他也不由得眉头紧皱,哪怕唐军已经退去了,但土山上却还驻扎着一支唐军,看样子是为了防止他们占据土山,其实杨万春还真有这个想法,不过想到占据土山就必须派兵出城,他也立刻打消了这个想法,毕竟现在他派兵出城只能是找死。
  想想这两天唐军筑山的进度,估计再过五六天就能让土山与城墙接触到一起,这让杨万春的眉头也不由得皱的更紧了,不过面对这种情况,他也没有办法,只能摇了摇头吩咐人打扫城头,并且让人替换城头的守军,实际上这段时间因为高强度的作战,城头上的守军几乎每隔几个时辰就要轮替一次,否则根本坚持不下来。
  “父亲,已经整整两天了,唐军连续不断的在城外筑土山,咱们也一直不断的阻挠,可是城中的物资消耗实在太惊人了,特别是投石机被毁掉大半,箭支也消耗了三四成,再这么下去的话,恐怕几天之后咱们连一支箭都射不出去了。”杨万春刚一下城头,他的儿子杨宠就满脸焦急的上前开口道。
  “消耗再大也要撑下去,否则总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唐军将土山填到咱们的城墙上!”杨万春这时叹了口气道,唐军用的是阳谋,以堂堂正正的实力来碾压自己,毕竟无论是在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上,唐军都远胜自己这边,可以说他若是没有意外的话,他根本没有丝毫的胜算。
  杨宠又何尝不知道父亲的苦衷,特别是看到父亲愁眉紧锁的样子,更是心中难受,不过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禀报,所以只能重新振作起来道:“物资的消耗倒也罢了,关键是守城的将士经过两天的轮替,已经是疲惫不堪,虽然将士们都尊敬父亲,可是再这么苦撑下去的话,恐怕军中迟早也会有怨言,到时军心不稳,情况更加的不妙!”
  听到儿子的话,杨万春也不由得露出凝重的表情,这几天为了阻止唐军筑山,他已经命城头的守军轮替,可是因为作战的强度太大,使得将士们也都是十分疲惫,这的确是个问题,甚至可能导致将士们厌战,到时就更加糟糕了。
  “明天让城头的将士好好的休息一天,将城中的预备队部署到城头上轮替!”杨万春考虑了片刻后,终于开口道。
  杨万春擅长于守城,而且每次守城时,都习惯在城中预备一支队伍,主要就是防止哪里出现什么意外,到时这支队伍就可以达到补救的目的,事实上他的预备队都是城中的精锐,之前程咬金之所以没能打下安市城,他的那支预备队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这……真的要动用预备的大军吗?”杨宠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有些犹豫的道,城中的预备队数量也不少,达到万人左右,而且全都是精锐,一般只有到了安市城生死存亡时,才会动用他们。
  “现在已经是咱们生死存亡的时刻了,我料想唐军明天肯定还会接着筑山,虽然咱们的阻挠效果有限,但至少也带给唐军一些伤亡,如果唐军伤亡过大的话,我想那位大唐皇帝应该会重新考虑攻城的办法!”杨万春当即再次开口道。
  不过在说上面这些时,杨万春心中也没有任何的信心,因为他知道大唐的皇帝陛下可不是一般人,年轻时也是身经百战的统帅,这样的人恐怕根本不会在乎一时的伤亡,毕竟只要打下自己的安市城,就可以快速突袭平壤城了,而平壤城若是丢了,那整个高句丽也就完了。
  杨宠听到父亲的话,也只能无奈的点了点头,随后搀扶着父亲回家,事实上这两天杨万春也一直守在城头,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只不过他需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因此根本没怎么睡,现在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之极,脸颊都凹陷了下去,这让他也不由得担心父亲的身体能不能撑下去?
  杨万春也的确是疲惫到了极点,回到家中刚扒了几口饭,就已经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最后杨宠亲自扶着他到床上休息,这一晚杨万春也是睡的极沉,不过等到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时,他就再次被城外的战鼓声惊醒,当即跳起来穿上铠甲就奔向城头,果然发现唐军再次开始了筑山。
  休息了一夜之后,唐军的攻势也更加凶猛,而且杨万春发现对面的唐军似乎换了一批,之前指挥唐军的将领也变了,但是这支唐军的素质丝毫不比之前的唐军差,进退之间极有法度,这让他也不由得暗叹一声,哪怕是他手中最精锐的军队,恐怕也无法与对面的唐军相比,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拼死都要保住城墙的原因。
  不过唐军虽然凶猛,但杨万春也早有准备,特别是今天守城的换成了城中预备的军队,士气也十分高昂,因此当唐军攻来时,如雨的箭支也给唐军带来一些伤亡,特别是随着土山的向前填移,唐军离他们也越来越近,更容易让他们发挥出弓箭的威力。
  就这么一直持续到中午,城外的唐军也换了几轮,城头上的杨万春同样也替换了一批,毕竟他们守城花费的力气要小得多,反倒是城外的唐军背土担泥的,而且还要小心头顶的箭支与巨石,比他们累多了,不过唐军数量多,累了就换一批,根本不怕无人可用。
  “父亲,午饭已经做好了,轮替下去的将士们已经开始吃饭了,您也去吃一点吧!”杨宠这时来到城墙上,然后对父亲开口劝说道,他知道父亲忙起来就没空吃饭,这么下去可不是办法。
  “不用,你给我拿点干粮就行了!”杨万春却是站在堡垒的垛口盯着城外的唐军一动不动的道,虽然唐军的主要任务是筑山,但同时也在压制着城头的弓箭,因此城外的弩箭和投石机就没有停过,为此他也不得不躲到城头的堡垒里藏身。
  听到父亲这么说,杨宠也没有办法,只好下去让人取了些干粮,另外还有碗米汤,杨万春这时也的确饿了,当下拿着干粮塞到嘴里,然后又将米汤倒进嘴里和着干粮咽下去,说是吃,其实就是吞,估计吃东西对他来说只有填饱肚子这一个要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