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3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3/515


第900章
再活五年
  秋意渐浓,天气也一天冷似一天,辽东那边传来消息,苏定方率领一支偏师杀进高句丽,见人就抢、见粮就烧,当时正值秋收时节,田地里到处都是即将成熟的粮食,顺风放一把火,就能烧出几十里,短短十几天,就给高句丽带去了无比惨重的损失。
  说起来高句丽是由扶余人而建,国中的王族就是扶余人,而下层则是辽东的各个民族部落,以前主要是以游猎为生,而游猎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食物来源不稳定,再加上辽东的冬天又十分漫长,因此在冬天之前,就要储备大量的食物过冬,否则就要冻饿而死,后世的鄂伦春人就保留着这种十分古老的习俗。
  高句丽是中原的临国,两国的边境相接,后来可能因为战乱或天灾等原因,导致一些汉人迁到高句丽境内居住,于是在高句丽人也慢慢的学会了耕种,在靠近大唐的一部分地区,慢慢的形成一片农业区,相比游猎,农业可以提供比较稳定的粮食来源,所以这里也成为高句丽主要的产粮区,而高句丽的经济结构也变成了半猎半农。
  李休当初向李世民献上给高句丽缓慢放血的策略,主要目标就是靠近大唐的这片产粮区,苏定方也十分的精明,每次都是一沾就走,主要任务就是放火烧粮,一时间整个高句丽边境是浓烟滚滚,更有不少靠近大唐边境的高句丽人直接被掳走,要知道大唐是允许奴隶买卖的,特别是大唐贵族喜欢新罗婢,但真正的新罗婢价格较高,于是就有不少人喜欢捉高句丽女子冒充新罗婢,只要便宜一些,同样也有人买。
  “老苏还是不够狠啊,要是我在辽东,哪里还用得着抢人,直接一刀砍了多方便,只要几年时间,就可以减少高句丽大量的人口,到时攻打高句丽的阻力就更小了!”黄渠河岸,程咬金举着酒杯高淡阔论道。
  “你这个屠夫还嫌杀人太少吗,不要忘了这次陛下为什么把你调回长安!”马爷这时白了程咬金一眼道。
  上次攻打党项时,程咬金杀人太多,当时被不少人弹劾,幸好李世民保着他,借口让他呆在西南镇守,这才没有处罚他,不过等到风头过后,李世民也急忙将他调回来,暂时没让他领兵,主要就是平息一下朝中大臣的怒火,毕竟滥杀一向不符合儒家的观点。
  “战场上哪有不死人的,你不想被杀就得去杀人,在我眼里只要挡在我大军前面的,全都是敌人,也就只有那些酸儒才会叫嚣什么滥杀无辜!”程咬金这时颇为不服气的叫嚷道,这次回到长安后,他也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主要就是来自于文官集团,因此他对此也颇为不满。
  “知节,咱们年纪都不小了,就算不为自己着想,也要为儿孙们考虑一下,所以我看你还是收敛一下脾气,免得给儿孙们留下一个坏名声!”正在这时,只见坐在马爷另一侧的秦琼也向程咬金开口劝道。
  程咬金脾气倔强,平时谁也不服,唯独秦琼的话他还能听进去一二,之前若不是秦琼拦着,他能把整个党项的三十万人屠个干净,因此这时倒是点了点头道:“叔宝你的意思我知道,我以后也会注意的,不过咱们的年纪大了,日后领兵的机会恐怕也会越来越少了,而且子孙自有子孙福,如果他们不成器,哪怕我给他们留下再多的家产也没用。”
  “程将军最后那句话我倒是十分赞同,我记得曾经有人说过,子孙强于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虽然说的是财,但放在其它方面也十分适用!”坐在末尾的李休这时也笑着开口道。
  “透彻!这句话说的透彻,等回去我就写下来挂在祠堂里做家训!”程咬金听到李休的话当下也是一拍桌子大笑道,他是个性情中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其实对于程咬金杀人如屠狗的行为,李休还是比较理解的,因为程咬金出身于隋末乱世,当时人命如草芥,为了半块窝头就可能杀人,程咬金虽然是官宦人家出身,但也逃不脱乱世的影响,为了自保,他不得不变得冷酷无情,人命在他眼中也的确不算什么。
  “对了,听说这次太子妃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驸马你可知道是哪家的女子中选?”正在这时,只见秦琼忽然颇感兴趣的问道。
  “秦将军怎么对这件事感兴趣?”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问道,如果他记得不错,秦琼家中的女子并没有参加这次选妃。
  “呵呵,我对这件事倒没什么兴趣,不过我妻兄家里有一女报了上去,现在还不知道结果,所以多次托我打听!”秦琼当下实话实说道,他妻子也是世家大族出身,虽然不比五姓七望,但也是有名的大家族。
  之前长孙无忌已经确定了备选太子妃的三个人选,不过这件事暂时还没有公开,而且自从上次商议过后,李休建议问一下李承乾自己的意见,却没想到迟迟没有消息,朝廷也一直没有公布,所以外界的人对此知道的更少。
  “原来如此,齐国公已经定下三个备选的太子妃人选,分别是王氏、卢氏和苏氏三人,其中以王氏的希望最大,陛下和皇后都比较倾向于她,不过现在好像还没有确定下来!”李休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将自己知道的消息也讲了出来,反正这件事迟早都要公布出去,而且以秦琼他们的身份,就算提前知道了也没什么。
  “看来我妻兄那边是没希望了,不过这样也好,宫里勾心斗角的事情太多,进了宫也未必是什么好事!”秦琼的妻子姓贾,听到三个备选中没有自己妻兄家的女儿,当下也是松了口气道,看来他的想法和李休差不多。
  “嘿嘿,叔宝你看我娘子那边的人,直接就拒绝了太子选妃的圣旨,陛下偏偏还拿他们没办法!”正在这时,只见程咬金这时忽然得意的一笑道。
  程咬金的妻子姓崔,正是出身于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说起来他们程家以前也是名门望族,但是想娶崔氏女还是十分困难的,但偏偏让他娶成了,因此这也成为他最喜欢夸耀的资本之一,哪怕他贵为国公,也依然以此为荣,由此可知清河崔氏的影响力。
  “哼,清河崔氏目中无人,连皇家都瞧不上,以陛下的脾气,日后有他们苦头吃!”马爷这时冷哼一声道,他家中世代为将,对于这些世家大族一向不怎么喜欢,而且又执掌飞奴司多年,对于这些世家大族背后的龌龊也是最清楚不过。
  “世家不好对付,想要消除掉他们的影响力,简直比当初灭突厥还要困难!”秦琼听到这里也不禁摇了摇头,对付战场上的敌人,他有着绝对的信心,但是对于国内这些无处不在的世家,他也感觉是束手无策,甚至对李世民也不怎么看好。
  “这种让人头疼的事咱们还是别聊了,李休你对陛下的心思最了解,你说说陛下准备什么时候发兵灭掉高句丽?”程咬金不喜欢再讨论世家的事,当下又把话题拉到高句丽的事情上,毕竟他们是武将,对打仗的事情也最为关心。
  “苏定方他们出兵,主要就是给高句丽一点点的放血,不过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估计最少也得四五年才行,到时咱们的力量也积蓄的差不多了,定可一举灭掉高句丽!”李休说到最后时,也特意看了一眼激动的秦琼与马爷。
  “太好了,总算可以为当初死在辽东的兄弟们报仇了!”马爷听到这里当即一拍桌子激动的道,作为当初三征高句丽,好不容易九死一生活下来的人,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杀回辽东,为当初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秦琼听到这里也同样面色涨红,两只拳头也攥的紧紧的,目光中满是坚毅之色,他这一辈子有两大心愿,第一是灭掉突厥为父报仇,这个已经实现了,而第二个就是灭掉高句丽,同时也为当初死在辽东的兄弟们收拾尸骨。
  “老马,也不是我说你,我和叔宝倒是年轻,你现在的年纪可不小了,能不能再撑五年?”程咬金这张臭嘴就没好话,不过他说的也是实情,马爷今年都六十多了,在这个医疗不发达,人均寿命极低的年代,马爷也算是高龄了。
  “滚一边去,老子的身体好着呢,别说五年,再活个五十年也没问题!”马爷这时也不由得怒骂道,不过李休发现他却把本来要喝的酒给放下来,说起来今天难得秦琼和程咬金来做客,他才被光化郡主允许喝一点酒,否则平时连肉都不让吃,更别说酒了。
  程咬金也不是好相与的,而且今天喝了点酒,当下与马爷也对骂起来,不过他们现在的脾气已经好多了,以前喝点酒甚至会打起来。
  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有侍卫匆匆赶来,然后俯在李休耳边低声禀报了一个消息,使得让他的脸色也一下子阴沉下来,这让马爷三人也都有些奇怪,当下纷纷开口询问,结果只见李休缓缓的道:“太子妃的最终人选已经定下来了!”
第901章
长孙无忌的野心
  李休陪着马爷三人聊了一下午,等到太阳西下之时,这才陪同着马爷,一起送秦琼和程咬金离开,最后这才独自一人回到家中。
  李休回到家之后,先是吩咐下人自己已经吃过饭了,所以晚饭时也不用叫他,然后就独自一人来到书房,关上门后坐在书桌后面沉思起来。
  之前在陪着马爷他们时,他忽然接到长孙无忌派人送来的消息,那就是太子妃的人选已经定了下来,但却不是之前他们最为看好的王氏,而是那个希望最小的苏氏。
  对于苏氏当选太子妃这件事,马爷和秦琼三人虽然感到有些意外,但也并不怎么在意,反正太子选妃的事和他们的关系也不多,因此也只是作为谈资聊了几句。
  不过有件事李休却没有告诉马爷等人,那就是据长孙无忌传来的消息,本来王氏的确应该被立为太子妃的,但是也不知道因为什么,李承乾却执意要立苏氏为妃,甚至还亲自跑去见长孙皇后,最后长孙皇后估计也是心疼儿子,结果被李承乾说服了,于是两人又一起说服了李世民,就这么苏氏就成为了太子妃。
  当然苏氏成为太子妃的消息也只限于李世民一家知道,长孙无忌也是从长孙皇后那里打听到的,估计他对这件事也十分的警觉,所以才第一时间通知了李休,至于外界却根本没有人知道。
  李承乾没有选择最合适的王氏,而是选择了本来可能性最小的苏氏,也许在别人看来只是他一时的任性,甚至可能他真的喜欢苏氏,不过李休和长孙无忌却不会这样认为,毕竟他们都是最清楚其中内幕的人。
  “这大概就是承乾对我们的反击吧?”只见李休沉思了半晌,最后终于缓缓的开口道,脸上也交织着几分无奈与愧疚的神色。
  李承乾本来喜欢的是七娘,可是却被李休和长孙无忌联手,以选妃的事彻底打破了他的美梦,而且后来李承乾还曾经向李休求助,但是李休却拒绝了他,哪怕李承乾对李休和长孙无忌再怎么尊重,恐怕都会有些怨言,这次李承乾没有选择最合适的王氏,而是选择了苏氏,其实就是一种无声的反抗。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感到一阵无力与失落,因为这件事已经让他们师生之间产生了一道看不见的裂痕,恐怕再也不会像以前那么亲密了,当然长孙无忌也和他一样,同样也与李承乾之间产生了一些间隙,估计他现在肯定也为这件事而烦心。
  第二天早上,李休像往常一样乘着马车去往理财监,不过刚到宫门时,就被长孙无忌拦下了马车,随后两人同乘一车,长孙无忌更是刚上车就苦笑道:“驸马应该感受到太子的不满了吧?”
  “是啊,不过我也想明白了,七娘只是将承乾当成弟弟来看,我也不希望自己的妹妹进宫,所以他们之间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哪怕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也依然会这么做,无忌兄不会是后悔了吧?”李休这时神情淡然的道,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一地步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能向前看了。
  “我当然也不会后悔,只不过承乾从小就是个识大体的孩子,而且他对我的话也一向尊重,哪怕有什么意见,也会当面提出来,可是这次他非但没有和我商量,反而依着自己的性子选择了苏氏,这让我有些担心他会不会太任性了?”长孙无忌先是摇了摇头,随后又有些担心的道。
  “无忌兄,我觉得你的想法应该变一变,毕竟承乾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小孩子了,有时候也会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随着他的年纪渐长,这种情况肯定会越来越多,咱们也要学会尊重承乾的想法!”李休这时却是郑重的开口道。
  其实李休也听出来了,长孙无忌主要担心的是李承乾不再对言听计从了,这次也是李承乾第一次与长孙无忌产生了分歧,而且还坚持自己的想法,这让长孙无忌也十分的不适应。
  说句诛心的话,长孙无忌心中恐怕也有控制李承乾的想法,而且历史上他也这么做了,当然后来李承乾自己不争气,导致后来长孙无忌转而支持李治上位,估计当时他觉得李治的性格软弱比较好控制,却没想到李治只是表面软弱,实在上却十分的腹黑,结果登基没几年就长孙无忌流放了,许敬宗之所以能够派人将长孙无忌逼的上吊,这背后有没有李治的支持谁也不敢说。
  长孙无忌精明过人,自然也听出了李休的话外之意,当下只见他也有些尴尬的一笑,随后就岔开话题道:“还是驸马看的清,太子已经成年,咱们的确也应该将他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这点我倒是疏忽了,不过说到太子,我倒是想起上次出使咱们大唐的波斯公主,听说她又回来了,而且已经从广州一带登陆了!”
  “哦?那个米西亚公主又回来了?”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问道,当初两支波斯使团到达大唐,李世民决定支持以掌握实权的巴赫拉一派,不过米西亚并不甘心,最后以私人的身份向李休请教,于是李休就给他们波斯王族指出一条明路,那就是从波斯逃亡出来,只要他们能够逃出来,大唐就愿意接纳他们。
  “是啊,上次两支波斯使团先后离开,不过因为路途遥远,咱们也一直没有波斯那边的消息,只是听一些胡商说,波斯与大食人打的十分激烈,这次那个波斯公主再次回来,咱们应该可以打听出一些波斯那边的情况!”长孙无忌这时笑着开口道,其实他对波斯那边的事并不怎么关心,只不过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这才硬生生的将话题转移过来。
  “那这次他们来了多少人,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人跟着米西亚一起来?”李休这时也十分激动的道,大食人的崛起可能在短时间内还威胁不到大唐,但是也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李休也十分想知道波斯与大食人的战争进行到哪一步了,巴赫拉与罗马结盟的事又如何了?
第902章
吏员学校
  长孙无忌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所以才和李休随口提了一个米西亚再次来到大唐的消息,他对这件事其实并不怎么上心,因此知道的也很限,而且米西亚他们前段时间也才刚到广州,现在正在来长安的路上,广州那边的官员也只是按例上报,消息也十分模糊,甚至连米西亚带来多少人都不知道,其中有没有波斯王更不清楚。
  对于这种情况,李休也十分的无奈,不过也不能怪当地的官员,毕竟现在大唐国力强盛,周边的小国敢不服的都被灭了,剩下的哪怕心里不服,但表面上也不敢表现出来,这也使得大唐的官员养成了一股傲气,估计在他们看来,波斯也不过是个新罗那样的小国,根本不值得注意。
  当然以现在波斯都快要灭国的情况,也的确不值得大唐官员耗费精力,甚至连李休自己都对波斯不怎么在意,只不过波斯背后却有一个正在崛起的大食,这才是让李休最为警惕的。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也多方设法打听波斯使团的消息,最后终于得知他们已经快到洛阳了,看来米西亚上次倒是没有白来,已经熟悉了大唐的情况,所以速度也比较快,估计再过几天就可以到达长安了。
  “李休,那个波斯公主又来了,你觉得该如何安置他们?”这天下午,李世民将李休单独召到两仪殿问道,毕竟上次米西亚就是被李休送到长安的,而且对于波斯的策略,也是李休一手制定的,所以这次波斯使团又来了,李世民自然第一个就找他商量。
  “陛下,上次臣已经向米西亚建议过,可以让波斯王族迁到大唐,咱们大唐可以为他们提供庇护,所以我估计她这次来肯定也带了不少人!”李休这时十分肯定的道。
  “朕想起来了,上次你的确和朕说过这件事,说起来若是波斯王族在咱们大唐,日后咱们手中也就多了一个影响波斯的底牌,只不过波斯距离咱们十分遥远,你觉得日后能用上这张牌吗?”李世民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怀疑的道,毕竟波斯实在太远了,哪怕现在大唐控制了西域,但也没有信心能够影响到更远的波斯。
  “呵呵,咱们可以把目光放的更加长远一些,比如这一代的波斯王用不上,但可以培养下一代的波斯王,等到合适的时机,总会找到机会的,而且波斯虽然遥远,但是我们大唐也一直向西扩张,日后难免会有与波斯接壤的一天,到时这张牌就有大用了!”李休这时再次开口笑道。
  “好吧,我相信你的眼光,说起来上次另一个波斯使节巴赫拉拿了我写给罗马皇帝的信,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与罗马结盟,若是不能的话,恐怕波斯迟早会被大食所灭!”李世民这时也想起当初李休给自己介绍的西亚那边的情况,当下也颇为担心的道。
  “咱们能做的也都做了,波斯人能不能与罗马结盟,就看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了,陛下倒也不用为他们担心!”李休再次笑着劝说道。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深以为然,当下又问了一下李休理财监的事,刚好李休也有件事要向李世民禀报,于是再次开口道:“陛下,洛阳那边的银行已经建造完毕,臣也正想亲自去一趟,将洛阳的银行开办起来,同时将两地的银行联结起来,实现异地存取的事!”
  “洛阳的银行也要开办了,那其它大城的银行是不是也快了?”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眼睛一亮,当下急切的开口问道。
  长安的银行虽然才开办了几个月,但已经显现出一些积极的效果,比如现在银行的信用越来越高,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愿意将钱财存入银行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主要是一些异地来的商人担心钱财丢失,所以才存钱进银行,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长安本地人也愿意将钱存进去,毕竟这个时代的治安是个大问题,盗窃也时有发生,家中存的钱太多,连睡觉都不安稳。
  存钱的人越多,银行手中掌握的财富也就越大,这些财富就可以为朝廷所用,集中天下的财力做一些大事,比如前段时间洛阳到长安的道路因雨水太大多有损毁,朝廷想修却暂时抽不出钱来,毕竟这么大的帝国,用钱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最后银行就暂时借给朝廷修路的钱,等到日后朝廷有钱了再还,不至于因没钱而耽误了修路。
  “太原和汴州的银行的确正在修建之中,不过因为银行的人手有限,哪怕我们一直招人培训,也还是无法弥补人才的缺口,所以臣估计想要将一些主要大城的银行建造起来,恐怕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李休这时也颇为无奈的道。
  建造一座银行十分容易,甚至有些大城根本不用专门修建银行,找个大点的建筑改一下就行,但人手不足却是理财监最大的短板,哪怕李休一直督促许敬宗招人,然后集中在一起培训,但是依然不够用,这也严重限制了银行的扩张。
  “人手的确是个大问题,不过这也没有办法,只能慢慢的培养!”李世民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随后却是无奈的道,之前为了帮银行解决人手的问题,他把国子监的算学学生都给李休了,所以实在没什么办法了。
  “臣倒是有一个办法!”正在这时,只见休却是忽然开口道。
  “哦?什么办法?”李世民听到这里先是一愣,随后也禁不住好奇的追问道,无人可用,李休总不能凭空变出人来吧?
  “银行最缺的就是能写会算的小吏,当然有经验的官员也缺,但并不是特别严重,另外臣还发现,大唐各个衙门中的小吏几乎都是世袭的,有些吏员一连几代都把持着同一个职位,比如一些县衙的老吏,因为数代的经营,势力遍布整个县城,连新上任的县令都要看他们的脸色,臣对这种情况也是深恶痛绝,因此臣觉得倒是可以交集军校,开办一所专门培养吏员的学校!”李休这时大声禀报道。
  官员的任期是有限的,特别是地方官,为了避免他们在地方培植势力,所以每隔几年就会调任到其它地方,相比之下,吏员却是终生的,而且很多吏员都是从当地招收的,更容易让他们培养出自己的势力,这种情况不但地方有,连长安一些衙门也同样存在,长久下去,肯定会架空朝廷的权力,造成上下政令不通,从而让朝廷失去对底层的统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3/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