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515

  “铸币之事关系重大,我也必须亲眼看一看铜钱是怎么铸造出来的,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李休却对脚下脏乱的地面丝毫不在意的道。
  这里是长安城的铸钱局,也是整个大唐最大的铸钱局,毕竟长安人口众多,而且商业也十分的繁荣,使得大量的铜钱从这里流向全国,所以为了保证铜钱的供应量,这里的铸钱局的规模也是极大,李休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里。
  几天前李休筹备银行的计划已经得到李世民的认可,随后三省讨论过后,筹建银行的事也终于正式开启,李世民也正式下旨,单独设立一个名叫理财监的机构,独立于六部之外,与将作监、军器监平级,而在理财监的下属则设立大唐皇家银行,负责货币的发行、汇兑、放贷等业务,而李休则是第一任理财监,同时也兼任着皇家银行的行长。
  不过李世民的任命下来了,李休却要将理财监的架子搭起来,而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部下许敬宗,虽然许敬宗的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却极有才干,特别是在灭突厥时,他在调度上的才能也让李休十分的欣赏,若是有这样的助手,李休也能省不少的心。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休向李世民要人时,许敬宗就排在第一个,而许敬宗之前虽然升了官,但是在官场上混的并不如意,现在听说李休要用自己,当即也是立刻的跑了过来,而且还帮着李休拟定了理财监的官员名单,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户部的人,毕竟户部本来就管财政,让他们改行做银行也比较顺手。
  不过官员的调集还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种事情十分琐碎,所以李休就交给许敬宗去负责,而今天他则亲自跑来视察一下铸钱局,现在铸钱局与银行一样,都属于理财监的下属机构,而且以后理财监的职权可能还会扩大。
  铸钱局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铸造作坊,各地的铜料被运送到这里,然后再与一定比例的锡混合在一起,融化后倒入钱模之中,变成一枚枚的铜钱,不过这时的铜钱还不能用,因为铜钱的边缘会有毛刺,于是这时就需要工匠用锉子修边,甚至还要把铜钱与锯末一起倒进一个圆桶里,旁边有把手可以转动圆桶,使得铜钱在里面被打磨的更加明亮。
  看着这些几乎是用手工一枚枚制作出来的铜钱,李休也不由得有些皱眉,因为这样的效率实在太低下了,一个工匠一天也制不了多少铜钱,难怪铸钱局要雇佣这么多的工匠,毕竟这纯粹就是个手工活。
  “后世的硬币是怎么制造的?”李休这时也不由得低声自语道,他记得后世的硬币好像是冲压而成的,而且后世的硬币还是用坚硬的钢制成的,相比之下,质地较软的铜、银也更容易冲压,只可惜大唐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冲压机。
  “冲压机的原理好像并不复杂,不过动力和材料却是个大问题,蒸汽机倒是可以提供动力,但也得先把蒸汽机给搞出来啊!”李休这时继续自语道,不过说到最后时,他的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沮丧的表情,大唐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实在太落后了,哪怕他有再多的想法,但无法实现也没有办法。
  蒸汽机暂时是造不出来,不过李休又退一步想到了水力,也许水力可以充当冲压机的动力,不过这只是李休的一个想法,也不知道是否可行,以后有空了倒是可以试验一下。
  不过提高铸钱局的生产效率也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李休就发现铸钱局的管理就太过松散,制造流程也不是很严谨,别的不说,光是各种材料乱摆乱放就是个大问题,导致李休现在连个下脚的地方都不好找,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可以提升铸钱局的效率。
  陪同李休的除了许敬宗外,还有主持铸钱局的官员,他们已经知道铸钱局划归理财监管理,所以对于李休这位新上官,自然也十分的殷勤,这时也跑前跑后的招呼,同时给李休介绍着铸钱局的情况。
  铸钱局内部的管理虽然有问题,但是分工却十分精细,铜料、木炭、冶炼等等都有专门的部门管理,而且内部还有一个监管部门,专门对出产的铜钱进行检查,不合格的铜钱只要回炉重铸,根本无法流出这里。
  不过通过铸钱局的介绍,李休又发现一些问题,那就是铸钱局里的工匠都是世代相传,和明朝的匠户差不多,可以说他们的儿子从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在这里干上一辈子,而且工匠们如果做得不好,肯定会受到责罚,但如果做得好了,却没有相应的奖励,这种情况下肯定会打击工匠们的积极性,而且工匠们也只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这种消极的态度下,也难怪刚才李休觉得他们的效率低下。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是暗自的摇了摇头,铸钱局虽然是朝廷的,但是在管理上却连自己家的茶叶作坊都不如,他敢打赌,只要把自己茶叶作坊的管事调过来,三个月内,就能让铸钱局的效率提升一大截,内部的管理也会焕然一新。
  当然上面这些李休也只能在心中想想,哪怕铸钱局现在归他管,他也不可能真的让自家的管事来接管铸钱局,哪怕真的有效果,也只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背后造谣,现在他身在官场,有时也不得不提防。
  几天之后,理财监的官员也基本上到位了,这些事情一直是许敬宗在负责,不过李休也觉得是时候见一见自己的这帮新下属,然后开始布置银行的事宜了。
第836章
筹建银行
  大唐的中央机构除了三省六部外,还有九寺五监,以及御史台等,其中三省六部是决策机构,而九寺五监这些则是具体的事务机构,比如大理寺主断案,少府监掌百工技巧等等,而现在为了开设银行,在五监之外又增加了一个理财监,变成了九寺六监。
  理财监的办公地点也在皇城之中,位于将作监与尚书省之间的一片区域,别看理财监新建,但却十分受李世民的重视,而且又是李休这样的重臣亲自主持,所以消息传出去后,很多人挤破头的都想进到理财监中任职,李休在许敬宗的帮助下,也很快拟定好了抽调官员名单,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这些官员也都陆续来到理财监任职。
  今天一大早,李休就赶到理财监中,不过监中的官员却比他来的更早,毕竟李休住的比较远,而且身为下属,总不能比上司来的更晚,再加上他们又是刚来理财监,所以一个个也都急于表现自己,提前上班只是最基础的。
  “启禀驸马,理财监少监两人、丞四人、主薄六人,共十二位主官,实到十一人,只缺一名少监未到!”许敬宗现在是理财少监,现在还兼管着点卯,平时他也是第一个来到理财监的官员。
  值得一提的是,理财监虽然才刚刚建立,但官员的数量可不仅仅只有十二个,事实上这十二个官员都是主管一方事务的官员,他们手下还有一些其它的低级官员,另外还有更多的小吏,只不过这些人就没必要向李休汇报了。
  “不错,另一位少监已经在赶回长安的路上了,估计再过两三天就会到任。”李休这时笑着开口道,随后也打量着自己手下这帮班底,他和许敬宗挑选的这帮官员都十分年轻,甚至连一个超过四十岁的都没有,毕竟银行是个新生事物,年轻人思维活跃,也更容易接受。
  当下李休将这些人召集到自己办公的房间之中,先是让这些人介绍了一自己,虽然李休都认得这些人,但这些彼此间还不是很熟悉,等到介绍完后,李休又亲自给他们开了个小会,无非就是介绍一下银行的重要意义,随后又简单的分派了一下每个人现在需要负责的东西,不过因为理财监新立,也并没有太多的事情。
  现在理财监一共有两个方面的事要做,一个是在长安与洛阳两地建立银行,并且让银行正常的运转起来,另外一个就是整合大唐的铸钱局,加强对钱币铸造的控制,为日后铸造新币做准备。
  银行的事自然由李休亲自来主持,另外许敬宗与大部分人也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银行上,至于铸钱局的事,李休准备交给那个还未上任的理财少监来做,他的性格方正,而且为官清廉,最适合来管铸钱的事。
  等到分配完事情后,李休就让手下的这些官员各自去忙碌了,毕竟他们也需要给手下分配任务,不过许敬宗这时却留了下来,然后鬼鬼祟祟的向李休问道:“驸马,咱们那位还没来的少监到底是什么人,怎么现在还没到职?”
  “这个少监也算是我的一个故人,当初我也曾经向朝廷推荐过他,之前一直在外地任职,这次理财监新立,我才想到了他,于是亲自向陛下要人,这才将他从地调来,不过因为路途遥远,所以才暂时没能赶到。”李休这时也笑呵呵的道。
  本来对于理财监少监的位置,除了许敬宗外,李休最希望由当初与许敬宗一起协助他的岑文本担任,不过自从灭掉突厥之后,岑文本却是官运亨通,现在已经被封为中书侍郎一职,再进一步就要为相了,以他现在的职位,自然不可能再回过头来在理财监担任一个小小的少监,所以李休也只能做罢。
  相比之下,许敬宗当初同样是李休的助手,可是在官场上却混得很不如意,本来当初他在灭突厥时立下功勋,是有可能升迁的,但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得罪了朝中的权贵,结果这几年兜兜转转,却还呆在中书舍人的位置上,而岑文本刚好是他的顶头上司。
  看到以前同级的岑文本却成为自己的上官,估计许敬宗的心中肯定不好受,特别是他还是个名利心很重的人,所以这次李休主持理财监,许敬宗立刻交接过中书省那边的事,然后第一个跑到理财监任职,其实他倒不是看出银行的重要性,而是单纯的觉得只要跟着李休,以后肯定少不了升官的机会。
  “原来是驸马曾经推荐的人,那肯定错不了,以后等他来了,我亲自做东宴请他,日后也好与他一起协助驸马办事!”许敬宗也听出李休对那位与自己平级的少监十分重视,当下也收起了自己的小心思,而是一心的想和对方打好关系。
  “呵呵,这位少监姓刘,性子嘛?却是比较古板,估计和魏征差不多,对官场上吃喝请客的作风一向看不惯,所以延族你就不要费心思了,日后有什么事情公事公办就行了!”李休听到许敬宗的话却禁不住笑道,大唐的官场风气还是相当不错的,像许敬宗这种善于钻营之人反而不为人喜,也就只有自己才会不在乎他的人品数次提拔。
  “驸马教训的是,是下官太过糊涂了,日后定会公事公办,绝对不会做那些结党营私之事!”许敬宗却是误会了李休的意思,以为他是不想让手下的两个少监走的太近,所以才会如此警告他。
  李休听到许敬宗的话先是一愣,随后才明白了他的想法,不过他对此也是笑了笑并没有解释,许敬宗此人能力一流,但人品却是末流,平时就喜欢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次他明显是误会了自己,不过这样也好,像他这样奸滑的人,也许只有这样明着警告才会让他知道分寸。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李休每天与理财监的官员一起,为银行的筹备事宜做准备,其实他们做的事其实就是开设一家和后世差不多的钱庄,这有点像是商人做生意,只不过这家钱庄的背后是朝廷,主持银行的也都是朝廷的官员。
  想要开设银行,自然需要对银行进行选址,另外因为银行没有先例,哪怕李休也是半懂不懂,所以需要理财监的官员来探索总结,而这其中以李休的经验最为重要,毕竟他虽然没有开过银行,但却没少去银行办理业务,对于银行的了解远非大唐这个时代的人可比。
  本来李休想在长安和洛阳同时开设银行,这样也能尽快的开始汇兑业务,可是后来他发现不行,因为他只有一个人,总不能把他分成两半用吧?于是最后决定还是在长安先开一座银行,等到银行运营起来并且总结了经验后,他再亲自带人去洛阳一趟。
  长安银行的选址倒没有太大的争议,肯定要建在商业最繁华的区域,所以长安城只有两个选项,要么是西市要么是东市,其中西市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长安最繁华的商业区,当然相比之下,东市也不差,特别是东市周围是长安的富人区,长安的达官显贵几乎都住在东市附近,他们才是银行的客户主体。
  不过在经过考虑再三后,李休决定还是将银行建在西市,毕竟银行是个商业性很强的行业,西市是各色商品集散之地,不但有胡商,还有更多全国各来的汉商,他们在交易时也需要用到大量的铜钱,所以银行开在西市也更容易打开局面,同时将银行的名气打出去。
  也正是出于上面的考虑,于是李休和许敬宗亲自跑了一趟西市,最后在西市的坊门口处发现一片空地,这里本来是一处露天交易的市场,主要是草原来的胡商运来的皮毛,一般都是堆在这里等候买主,不过既然已经被李休看中了,立刻就将这片空地征用,随后组织工匠开始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银行。
  大唐对建筑方面有着种种限制,甚至连官衙的高度和规模都有明文规定,不过银行有些特殊,因为它是面对普通人的一个机构,而且这时又没有计算机联网,银行的所有事务都需要人力,所以银行想要开办起来,肯定需要不少的官吏在这里,另外银行的业务也十分繁忙,连后世的银行都经常需要排队,更别说大唐这种效率低下的银行了,所以肯定也需要一个等候区,哪怕不建大厅,让客人露天等候,也得需要一个广场才行。
  西市坊门口的那片空地倒是够用,不过建筑肯定会超过朝廷的限制,所以李休只得又亲自去见了李世民,最后经过李世民的特许,建造了一座规模仅比两仪殿小一点的银行总部,而且为了加快工程的进度,李世民还将宫中的工匠全都交给李休使用,这也多亏了是李休主持银行的事,否则换成另一个人,光是银行的选址就是一个大问题。
  银行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建好,而趁着这段时间,李休却需要解决另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第837章
人手不足
  人手不足,确切的说应该是银行方面需要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别的不说,光是银行前面直接与百姓接触的柜台上就需要不少人,另外还有内部的管理人员,以及统计、监管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毕竟这个时代没有计算机,只能用人力来顶替了。
  想要在银行做事,首先识字是必须的,而且光识字还不行,另外数学也必须要精通,之所以将数学单独列出来,是因为这个时代的读书人只重视圣人文章,诗词书画也许是无一不精,但在算学方面却是差得一塌糊涂,加减算起来可能还没问题,但乘除却不一定会,水平还不如后世的小学生。
  虽然早在十几年前,李淳风就将李休的新式算学写成了一本《李公子算术》,并且得到朝廷在官员内部的推广,但这个时代对算学感兴趣的人毕竟不是很多,官员学习这本书也只是出于为官的需要,而对于大部分的读书人来看,甚至根本没听说过这本书,反倒是做生意的商人对这本书十分喜爱,据说账房先生几乎人手一本。
  银行常年与金钱打交道,用到数学的地方自然更加频繁,所以银行需要大批能写会算的人才,可是能写的人少才好找,但是会算的人可就不多了,户部的小吏可能精于此道,但是理财监之前已经从户部调集了大批的人手,再去要人的话,恐怕户部尚书非得找李休拼命不可,至于从民间招募,水平也无法得到保证。
  “驸马,这个人手是个大问题,幸好银行的建造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我看不如先从民间招募一部分,然后利用这几个月的时间,派人教一下这些人的算学,这样日后也勉强可用。”许敬宗这段时间也是跑上跑下,负责银行方方面面的事宜,比如银行招募人手的事,就一直由他负责,而且他也喜欢这种手握权利的感觉,毕竟这段时间可没少有人求到他头上。
  “这个倒不用担心,我已经想好从哪里招募这些银行需要的人手了!”李休这时却是淡然一笑道。
  “驸马您有办法?那可真是太好了!”听到李休已经有了对策,许敬宗这时似乎也松了口气道。不过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他的眼神中带着几不自然,因为他事先已经答应了一些人,会帮他们安排一些人进银行,结果现在李休却说他早就准备好了人选,这下他之前的承诺恐怕也要落空了。
  对于许敬宗的小心思,李休也比任何人都清楚,甚至他早就知道,之前许敬宗帮自己选拔理财监的官员时,也藏着自己的小心思,有两个官员就是走许敬宗的后门进来的,不过许敬宗做事还是有分寸的,没有才能的人他也不敢放进来,所以李休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水至清则无鱼,偶尔给手下心腹一点甜心也是御下之道。
  “刚好今天的天气不错,在理财监呆的时间久了,也感觉实在气闷,不如你陪我出去一趟,顺便也见一见那些我为银行准备的人才!”李休这时站起来再次笑道,他一连在理财监忙了快一个月了,每天早出晚归的连自己都感觉有些烦了,刚好借今天这个机会出去散散心。
  “那可太好了,属下也早就想和驸马一同外出了!”许敬宗当即也是点头答应道,虽然他还有些事没有处理,不过相比之下,他觉得还是陪着自己的顶头上司更重要,而且他也知道李休一向不喜欢管事,只要自己得到了李休的器重,那么以后说不定整个理财监都是自己说了算。
  当下李休与许敬宗一起出了理财监,然后骑上马出了皇城,先转了个小圈去了西市,看了看银行的工程进度,因为有宫里的工匠参与,再加上许敬宗也从民间招募了不少的匠人,他们的技艺可能不如宫里的匠人,但是也可以做一些粗活,毕竟人多好办事,照这个进度下去,估计到八月份左右,银行应该就可以建好了。
  银行这边的专门的官员负责,所以李休和许敬宗了解了一下后就离开了,随后从明德门出了长安城,然后一路向南走去,不过许敬宗却越走越奇怪,最后终于忍不住问道:“驸马,我看这个方向,好像是去农部的路吧?”
  农部和李休家只是一河之隔,不过许敬宗不好意思说李休提前回家,所以才以农部代替。
  “不错,咱们就是去农部,确切的说应该是农部旁边的一个地方,到了那里你就知道了!”李休这时再次开口笑道。
  “农部的旁边不就是你家吗?”许敬宗听到这里却不由得也在心中嘀咕道,当然他可不敢真的说出来,不过他这时也十分的奇怪,李休家里怎么会有银行需要的人才,难道说李休准备把自己的家奴都塞到银行里去?可是这么做的话,恐怕会让朝堂上的谏官群起而攻之,而且以许敬宗对李休的了解,他也不会做出这么不明智的事?
  不过李休没有开口解释,许敬宗也不敢多问,免得惹起李休的反感,而且这时他又想到一件不,当下岔开话题道:“对了,咱们那位刘少监在路上耽误的时间是不是太长了点,到现在也没有到任,这是不是太不把咱们理财司放在心上了?”
  理财司有两个少监,许敬宗就是其中之一,他这个人的权利欲旺盛,李休又不愿管事,所以他一直相要把持理财监的大权,而另一位还没有上任的少监,自然也就成为他第一个想要除掉的对手。
  “这个……也许是路上遇到什么事情耽误了吧?”李休听到这里也是一皱眉,本来按照他的估计,对方的确早就应该到长安了,可是现在都快一个月了,却还是没有半点消息,对于对方的人品,他是十分相信的,不过他却担心对方在路上遇到什么意外,比如生病、大雨等,甚至还有可能遇到强盗,大唐外派的官员被强盗所害的事情也并非没有,一想到这些,他也不由得更加担心了。
第838章
高季辅
  李休接管了理财监,农部的事自然没有精力再管,幸好杨兑在农部呆了多年,农部上上下下他都熟悉,而且以前也是他实际掌管着农部,所以李休离开农部后,就向李世民推荐了杨兑,让他接管了农部。
  另外李休虽然不在农部了,但这里毕竟是他和杨农一手创立的,杨农去世时,他在农部的威望也是无人能及,杨兑正是李休的半个学生,哪怕现在接管了农部,但平时遇到难题时,也经常跑去李休那里请教,农部的运转也是一切照旧,并没有因为李休的离开而发生变化。
  农部衙门前的那个小集市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座小村镇,街道两侧不但开满了各种店铺,而且周围还有不少人定居,刚开始住在这里都是做生意的小贩家属,不过后来附近村子的地主富户也跑来镇子上修房子,甚至连农部里的官吏也干脆在这里修了院子,将家人迁到这里居住,这样一来也能经常与家人团聚。
  “驸马,这里都已经成镇子了,这速度简直太快了,我估计再过了几年,说不定朝廷都在这里划出一个单独的县了!”许敬宗来到这里,看到眼前这座繁华的小镇时,也不由得颇为感慨的道,当然他在农部任职时,这里还只是一条短短的小街,却没想到现在的变化这么大,他都有点不敢认了。
  “这个镇子现在已经有名字子,而且还是我们农部的人给取的,就叫兴农镇,镇子口那边有块石碑,镇子的名字就刻在上面!”李休这时也微笑着开口道,许敬宗好歹在农部任职了好长时间,后来虽然离开,但也一直呆在长安城中,离这里不过数里远,但他却一次也没有来过,由此可知此人天性是如何的凉薄。
  不过许敬宗却是毫无所觉,反而还兴致勃勃的与李休进到小镇中,只见街道两侧店铺俨然,街道上的行人也很多,大都是镇子中的居民,以及周围的村民前来买东西。
  难得许敬宗竟然还记得李休喜欢吃其中一家的胡饼,于是十分殷勤的跑过去买了两个胡饼,里面夹着切好的羊肉,两人边吃边在镇子里转悠,结果不一会的功夫,竟然来到农部衙门的大门前。
  “驸马,您之前说的人不会是想从农部里抽调吧?”许敬宗这时看着熟悉的农部衙门,当下再次有些不敢确定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