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515

  李世民走的时候,裴寂再次向他请罪,不过李世民却十分的宽宏大量,非但没有怪罪裴寂,反而还安慰了他几句,并且还叮嘱裴寂明天派人去找一找,因为他发现自己射死的那头老虎是个母的,看样子应该刚生产过,换句话说,山林中应该藏着一窝虎仔,刚好皇宫的北苑养的老虎年纪大了,所以李世民让裴寂找到虎仔后送到北苑去养着。
  最后李休和裴寂一起将李世民送出别院,看着李世民的队伍走远之后,两人这才转身回到别院,这时府中的下人已经猎场里的那头死老虎抬了出来,李休也上前观看,结果发现这头老虎肚子干瘪,但腹下两排乳房却十分饱满,显然是一头正处于哺育虎仔的母虎。
  “难怪有两头大虫,上次射杀的是一头公虎,虎鞭已经被我泡了酒,却没想到竟然还藏着一头母虎,估计是公虎死后,这头母虎只得出来觅食,却又不敢走远,结果打不到猎物饿疯了,这才敢袭击咱们!”裴寂这时上前踢了踢老虎的肚子,随后一脸后怕的道。
  也幸亏李世民是马上皇帝,这才几箭射死了这头老虎,而且更加幸运的是,之前他和李休两人为了见李渊,在猎场里转了两圈,期间竟然没有遇到这头老虎,简直是福大命大。
  李休也同样想到这一点,这时也同样有些后怕,毕竟他和裴寂没李世民的本事,若是遇到老虎,恐怕就真的只能成为老虎嘴下之食了,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不是他救了李世民,反而是李世民救了他和裴寂。
  “把这头母大虫的皮剥了,硝好了改天我亲自送给宫,再次给陛下赔罪,至于虎肉做几菜,我与驸马压压惊!”裴寂这时开口吩咐道,虽然生过虎仔的母虎皮毛一般,但这是李世民打下的猎物,刚才李世民的走的时候,也点名要这身虎皮回去做纪念。
  李世民的曾祖父名叫李虎,西魏八柱国之一,封唐国公,大唐的国号也是来自于此,所以李渊登基后,为了避李虎的讳,老虎也被改为大虫,不过大虫是官面上的称号,私下里依然有许多人用老虎这个旧称,毕竟朝廷法令也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像这种民间称谓、习俗等,哪怕是朝廷有法令,但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
  李休本来想回家休息,不过听到裴寂又让人准备晚饭,只得派人回去报个信,然后与裴寂一起来客厅喝茶聊天,不一会的功夫,下人将做好的虎内端上,或烤或蒸,样式倒是挺多,味道也不错,看样子裴寂以前也没少吃老虎。
  “天下安定,百姓们也是安居乐业,人口也多了起来,现在长安附近可很难见到这样的猛虎了!”裴寂一边品尝着虎肉一边有些感慨的道,看他的样子,似乎又想到当初他与李渊初入长安,结果发现长安周围十室九空,野兽在城镇之间穿梭的景象。
  “当初大唐初立,长安周围的野兽的确多了点,不过现在人口渐多,野兽也退居山林之中,其实虎肉的味道粗糙,我觉得还不如猪肉美味,不过偏偏有许多人喜欢吃,听说长安城中还专门有座虎肉居,以虎肉做的菜为招牌,每天是食客盈门,不过我估计再这么吃下去,恐怕日后老虎得被他们吃光了不可,甚至日后朝廷还可能立法保护老虎,免得老虎真的灭绝了。”李休这时也尝了口炙烤的虎肉笑道。
  “驸马真会说笑,大虫这东西伤人伤牲口,每次各地出现老虎,都被称为虎灾,当地的官府还要出钱雇人打虎,朝廷怎么可能会保护老虎?”裴寂听到李休的话却是哑然失笑道,他虽然号称大唐第一相,但目光依然受到时代的局限,自然不能像李休看的那么长远。
  李休看到裴寂不信,当下也是笑了笑没有解释,其实想想也很正常,大唐人无法理解后世将老虎列为保护动物的举动,估计后世人也无法想像李休竟然嫌弃老虎肉不如猪肉,其实这倒是实话,不过吃老虎有种心理上的加成,就像是征服了这个世上最凶猛的野兽之一,所以才会觉得老虎肉好吃。
  不过饭才吃到一半,只见裴寂忽然挥退下人,然后亲自出门查看了一番,这才低声对李休问道:“驸马,今天陛下忽然跑来我这里实在有些蹊跷,是不是陛下察觉到了什么?”
  裴寂的话其实也正是李休心中一直怀疑的,只见他听后也露出沉默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只见李休缓缓的道:“我也不敢肯定,不过陛下无缘无故的忽然跑来你这里,而且哪也不去,偏偏在猎场打了半天的猎,当时我的心也一直悬在半空,生怕他真的找到那里。”
  “老夫也一样,今天下午陪着陛下打猎,我也是忐忑不安,虽然老夫这大半生遇到过不少风浪,曾经也是险死还生,可若是论到凶险,当以今天为最!”裴寂这时也是苦笑一声道,伴君如伴虎,可是真要比起来,裴寂觉得老虎可比帝王安全多了。
  “不过陛下的举动虽然透着几分古怪,但以他的性子,如果真的知道些什么,肯定不会就这么轻易的离开,所以我觉得陛下可能有些怀疑,但并没有任何的证据!”李休这时想了想再次开口道,他也是以自己对李世民的了解才做出上面的猜测。
  “这倒也是,不过为了安全起见,还是尽快将人送走为好,免得再多生事端!”裴寂听到李休的话点了点头,随后再次开口道,只要把李渊送出中原,那么就算李世民怀疑躺在皇陵中的那个是假李渊,但也找不到任何的人证物证,而以他和李休的身份,只要没有证据,李世民也奈何不了他们,到时他和李休就可以彻底的安心了。
  “嗯,不管陛下知道不知道,既然他刚才走的时候什么也没说,那咱们就当他不知道,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吧!”李休这时一咬牙、心一横道,他也和裴寂有同样的想法,反正之前他都已经把李元吉和李承道他们送到美洲了,也不差李渊这一个。
  吃过饭后,李休告辞离开,不过回到家中后,平阳公主与衣娘等人知道李休打猎受伤,当下也都是吓了一跳,不过李休背后划出的口子虽然很长,但却都不深,这时也都已经止血结痂,估计过段时间就没事了,甚至连个疤都不会留,这才让平阳公主她们放下心来,不过却叮嘱李休不许再不再护卫,不说这次,上次王君廓的事她们可都还记得。
  三天这后,裴寂府上的一支商队离开了长安,现在是春末夏初,正是商路最繁忙的时候,像这样的商队,长安城一天进出无数,连官府也统计不过来,而且这些商队很多都有贵族背景,路上一般也没有人敢为难。
  裴寂府上先是与李休家一起经营茶叶生意,后来又插手其它的一些营生,全国各地都有裴家的生意,每年派往外地的商队同样很多,所以这样一支商队也并不起眼,只不过裴寂和李休却知道,这支商队中最核心的一些人都是当初李渊委托裴寂养的死士。
  本来按照李休和裴寂的计划,李渊也会和这支商队一起离开长安,不过李渊在知道李世民曾经来过裴寂府上后,却双范了多疑的毛病,结果在最后关头改变了主意,原来的商队依然按计划离开,但他自己却又带着八个死士单独南下,并没有和商队一起,甚至连裴寂和李休也不知道他们的行踪,不过这样一来,倒也更加安全。
  李渊离开长安后,李休前几天还有些担心,不过后来一直没有什么不好的消息传来,甚至连裴寂安排的商队都十分顺利,这让他也终于放下心来,甚至开始忙起农部的事,去年已经收获了相当数量的棉花种子,今年也到了推广种植的关键,农部已经在长安西边选了一个合适的县,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
  本来大唐对耕地的管理十分严格,虽然耕地以永业田的形式分为百姓耕种,但为了保证粮食产量,耕地一般都只允许种植粮食作物,比如小麦、稻谷等,如果有人擅自将粮食作物换成蔬菜、瓜果之类的经济作物,绝对会受到官府的重罚。
  不过随着红薯和玉米,以及后来土豆的推广,这几年大唐的粮食产量直线上升,特别是红薯和土豆,产量太高根本吃不完,所以朝廷也放松了一些与粮食有关的禁令,比如私人酿酒放开了,甚至还有人拿多余的粮食喂养牲畜,李休明显感觉市面上卖的猪肉是越来越肥了,这时他都有些后悔当初把阉猪的技术搞出来了,导致农户家的猪光吃不动,身上的肥膘自然也长得快。
  李休一边忙着棉花的事,一边等候着李渊的消息,日子倒是过得很平静,李世民的注意力也似乎被党项那边的战事给吸引了过去,不过也就在这时,李休家里却忽然出了一连串闹心的事!
第821章
党项战事
  “叔宝这次可被老程坑惨了!”黄渠河边,马爷一手持着钓竿,一拿着一个小巧的茶壶,边品茶边摇头的感叹道。
  “秦将军在去之前,应该就已经想到了这种结果,而且程将军如此大开杀戒,恐怕背后也得到了陛下的应允,朝中有点眼力的人都能看得出来,否则也不会只有几个不知轻重的谏官为这件事吵嚷了。”李休这时也同样笑呵呵的道。
  就在李休的话音刚落,忽然只见河面上的鱼浮剧烈抖动,这让他心中一喜,不过却没有立刻提竿,因为这是吃饵的鱼在试探,等到鱼浮猛然向下一沉时,李休这才手一抖将鱼竿提起来,结果感觉手中一沉,紧接着一条一尺长的大鲤鱼就翻滚着出了水面。
  “哈哈~开门红,一上来就钓了一条大金鲤,看样子今天的收获肯定不错!”李休看着这条在阳光下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当下也高声大笑道,这条鲤鱼不但大,而且鱼鳞发黄,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黄金一般,这样的鲤鱼被称为金鲤,好不好吃倒在其次,关键是个好兆头。
  “心情不好,连河里的鱼都不上钩!”马爷看到李休拔了头筹,当下也不由得翻了个白眼道。
  也不怪马爷没心思钓鱼,因为前段时间赶去西南平叛的秦琼和程咬金终于传来消息,那个拓跋赤辞在打下党项五州后,纠结六万大军反叛,号称十万,在秦琼他们还没有赶到时,拓跋赤辞就率领这十万党项大军攻打南会州,结果南会州都督郑元踌不敌,只得收紧防线,将州中的百姓迁到南会城,借助城墙之利抵抗党项人的进攻。
  南会州地处西南,本来也是大唐的军事重镇,不过在贞观初年,郑元筹招募党项人归附大唐,于是在南会州外围设立党项五州,有了这五州这屏障,南会州也不用直面西南的威胁,使得州中的安全大增,为此郑元筹也得到朝廷的封赏,不过南会州驻扎的兵力也因此裁撤了一部分,毕竟贞观初年正是李世民卧薪尝胆准备灭突厥的时候,除了北边,其它地方的兵力都是能减就减,以此来节约财力物力。
  可是郑元筹也没想到自己招募的党项人竟然在李渊去世时反叛,而这时南会州的兵力不过一万,其中有一大半还是临时招募的,出城野战肯定不行,只能借助城墙自守。
  党项人中真正想要反叛的也只有拓跋部,其它党项人也是被拓跋部挟裹,战斗力也不是很强,所以郑元筹竟然凭借着一万临时招募的大军守住了南会城,最后等到城中粮食将尽时,也终于盼来了秦琼和程咬金的援军。
  南会城下,秦琼以五千骑兵正面冲锋,一举将党项的军阵凿穿,随后程咬金率领着一万精锐趁乱杀到,同时南会城中的郑元筹也抓住机会,打开城门率领城中的守军杀出,结果三面夹击之下,六万党项大军被杀的惨败,特别是程咬金对逃亡的党项人进行了三天三夜不停的追杀,使得党项人的逃亡路上到处都是伏尸。
  党项人虽然战败了,但拓跋赤辞并没有被抓到,而且程咬金也远远没有完成李世民对他的叮嘱,想要平息大唐皇帝的怒火,就必须用更多党项人的鲜血。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打败党项人后,程咬金和秦琼只是稍做休整,随即就挥兵杀进党项五州,虽然党项五州之前已经归附大唐,但习俗依然没变,而且五州内也没有大城,只是一个又一个的部落联盟,有些部落同属一个氏族,彼此亲密一些,有些则世代为敌,彼此之间争斗不休,和草原人的情况差不多。
  程咬金这次就是为了杀人而来,所以在进入党项五州后,凡是之前有人参与拓跋赤辞叛乱的部落,全都被他残忍的屠戮一空,秦琼虽然是武将,但却心存仁义,也曾经劝说过程咬金手下留情,毕竟党项人有三十余万,参与叛乱的虽然不少,但也有不少人是无辜的。
  不过后来也不知道程咬金和秦琼说了什么,最后秦琼干脆率领着骑兵走在后面收拾残局,不再管程咬金在前面的作为,结果程咬金没有了掣肘,在前面是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无数党项部落被屠灭,有许多本来没有参与叛乱,但是面对唐军时稍有反抗,就会被程咬金下令灭族,为此枉死在唐军刀下的党项人不知凡几?
  “老程这次是杀痛快了,可怜叔宝却还得和他一起背这个骂名,以后史书上还指不定会怎么写呢?”马爷这时提起竿子,结果发现鱼饵已经被小鱼偷吃了,无奈只得再挂上一条,随手甩进河中又道。
  “您这就放心吧,这次是党项人主动反叛,咱们大唐上下也是同仇敌忾,哪怕程将军杀的再多,史官也顶多用春秋笔法一带而过,毕竟咱们大唐是师出有名,史官也不敢把一些不光彩的东西记上!”李休这时笑着说道,李休最大的优势就是熟知后世的历史,为此他也接触过不少的史官,对于史书的记录也有一些深刻的见解。
  “那样最好,叔宝一生仁义,我还真怕他晚节不保,被老程给败坏了,不过说起来叔宝和我的年纪都这么大了,之前灭掉突厥总算完成他的一个心愿,可是对于高句丽恐怕很难再有机会了!”马爷先是欣慰的点了点头,不过提到高句丽时,脸上也露出黯然的神色。
  秦琼一生有两个心愿,一是灭掉有杀父之仇的突厥人,二来攻打高句丽,为前隋死在高句丽的那些老兄弟收拾尸骨,这同时也是马爷的心愿,现在突厥虽灭,但对高句丽朝廷暂时还没有动静。
  看到马爷提到高句丽时脸上落寞的表情,李休也不由得暗叹一声,当初马爷和秦琼都参与过三征高句丽之战,可是因为前隋的内乱,再加上杨广的好大喜功,导致三战皆败,无数中原男儿朝骨辽东,现在连尸骨都无法收回。
  不过也就在李休准备开口安慰马爷时,忽然只见府上的一个护卫匆匆忙忙的跑过来大声道:“老爷!大……大事不好了,二公子闯大祸了!”
第822章
佛门不清净
  李休这边正在与马爷钓鱼聊天,神情也颇为的悠闲,可是却没想到忽然有下人惊慌的跑来禀报,说是府中的二公子闯大祸了,所谓二公子,自然就是李休和平阳公主的儿子李晋,说起来家里的孩子就数他最不省心,三天两头的闯祸。
  “这次是不是又和人打架了?”李休倒是显得十分镇定的道,毕竟李晋三天两头惹祸,大部分都是和别人打架,不过李晋虽然喜欢惹事,但主要是他看不惯一些贵族子弟仗势欺人,打的也都是贵族之中的那些纨绔子弟,而且这些都是小孩子之间的事,大人也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切全靠他们自己解决,这也可以锻炼这些子弟的本事。
  “老……老爷,这次可不是打架,而是……而是……”这个前来报信的下人说到这里时,却变得有些吞吞吐吐,似乎有些不敢说李晋犯下的错事。
  “有话就快说,吞吞吐吐成什么样子?”没等李休开口,马爷这时就眉头一皱训斥道,他以前就自称为公主的家奴,所以李休家中的这些奴仆以前也都归他管,现在看到对方吞吞吐吐不敢说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有些气恼的道,更何况他对李晋一向也十分喜爱,所以这时也想知道这小家伙又闯了什么祸?
  看到马爷发火,这个下人也是吓的全身一哆嗦,当下急忙再次行礼道:“启禀老爷、马爷,二公子这次也不知为何,竟然与长安城中有名的灵感寺僧人发生了冲突,结果二公子一怒之下,竟然一把火将灵感寺给烧了!”
  “什么!”李休听到下人的话也不由得一下子站了起来,满脸都是不敢相信的表情,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竟然这么大的胆子,以前和那些纨绔子弟打打闹闹也就罢了,可是现在竟然开始放火了,难不成再过段时间,他就要去杀人不成?
  “我当是什么地方,原来是灵感寺这种藏污纳垢之地,晋儿烧的好,就算他不烧,日后我得把这黑心的寺庙给烧了!”马爷这时非但不着急,反而有些幸灾乐祸的道。
  “马叔,听您话中的意思,这灵感寺似乎不是什么好地方?”李休听到马爷的话先是一愣,随后就有些好奇的追问道,他虽然长年在长安居住,但平时并不进长安城,而且对于佛道两教他一向不怎么相信,对寺庙自然也不熟悉,只是隐约似乎听说过长安有座灵感寺。
  “呵呵,先不急着说这个。”马爷这时却是再次一笑,然后扭头对下人问道,“晋儿他现在怎么样,烧了灵感寺没有吃亏吧?”
  “没有吃亏,据报信的人说,二公子是和翼国公、卢国公等人家的公子一块烧的,不过二公子不但烧了寺庙,据说还打了一个寺中有名的僧人,随后扬长而去,寺中的僧人认得二公子他们,现在已经报了官,不过官府不敢抓人,但灵感寺的僧人也咽不下这口气,听说他们甚至准备告到陛下那里!”下人再次禀报道。
  “果然又是这几个混小子,不过干的漂亮,灵感寺早就该一把火烧了,哪怕是闹到陛下那里,咱们也不怕!”马爷这时再次大笑道,看他的样子,似乎对这个灵感寺十分厌恶。
  “对了,晋儿他们这帮人都在哪呢?”李休这时也开口问道,虽然官府暂时不官抓人,但是放火烧寺庙这种事实在太恶劣了,而且那些僧人也不肯罢休,最后闹大了恐怕真得让几个小家伙上公堂了。
  “启禀老爷,二公子等人烧了灵感寺,打了寺中的僧人后,先去酒楼庆祝了一番,不过后来有人给他们报信,官府要派人捉拿他们,所以他们现在已经各自回家,二公子也在回来的路上!”下人再次禀报道。
  “不错,还知道闯下大祸就回家躲着,不过我估计官府的人也会紧随而来,毕竟放火是重罪,估计晋儿他们免不了要去公堂上走一遭,不过灵感寺的僧人也是恶有恶报,晋儿他们不会有事的!”马爷听到这里再次笑呵呵的道,似乎在他看来,李晋做什么都是对的,这让旁边的李休也有些无语。
  既然李晋在回来的路上,李休也就不急着回去了,当下再次向马爷询问灵感寺的事情,毕竟听他话中的意思,灵感寺表面上虽然是座寺庙,但实际上可不是什么好地方,竟然让马爷也对灵感寺如此的痛恨!
  “嘿嘿,要说起这灵感寺,那话可就长了,不过你也应该知道佛门在民间的影响力极大,我大唐初立时,陛下奉老子为祖先,从而尊崇道教,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扶持道教,从而削弱佛门在民间的影响力,不过佛门在民间的基础极深,哪怕道教有朝廷的支持,在民间也依然输佛门一筹。”马爷这时缓缓的开口讲解道。
  “佛门的影响力的确很大,也多亏佛门流派众多,使得佛门人心不齐,这才对朝廷没有形成太大的威胁。”李休听到这里也是点了点头道,之前玄奘想要西行取经,从而消除佛门各流派之间的异见,不过他的心愿虽然伟大,但却不利于大唐的统治,所以李世民拒绝了他西行取经的建议,这也使得玄奘最后只能偷偷的逃出大唐。
  “你的话倒是有一句特别的对,的确多亏了佛门人心不齐,否则陛下早就效仿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灭佛了,毕竟若是佛门统一了人心,那这股势力简直比当初的突厥还要可怕,而朝廷是绝对不允许国内有这样的势力存在的!”马爷提到佛门时,眉头也不由得皱了起来,随后又将他厌恶灵感寺的原因讲了出来。
  佛门之所以在民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除了以宗教迷惑人心,拥有大批的信徒外,还与佛门拥有大量的土地、财产有着巨大的关系,毕竟单纯的宗教并不会让朝廷感到威胁,可是一个拥有海量的信徒,而且还掌握着巨大的财力、土地的宗教,却绝对会引起朝廷的警惕。
  自从汉朝引入佛教之后,佛门在中原各地也是蓬勃发展,寺庙是越建越多,而且很多信徒愿意将自己的财产捐给寺庙,使得寺庙拥有大量的财富,之前的统治者也需要佛门来愚弄百姓,于是给了佛门许多特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寺庙的土地不用纳税。
  大唐建立之后,除了贵族拥有的数量固定的土地外,其它土地都要纳税,比如一个贵族的封地是一千亩,那么他这一千亩地是不用交税的,可是如果他通过购买的手段拥有更多的土地,那么这些土地则是要交税的。
  相比之下,寺庙在土地方面却拥有连贵族都无法拥有的特权,所有记录在寺庙名下的土地,无论大小,都是不用交税的,许多人为了避税,就把土地主动捐给寺庙,然后每年交给寺庙一定的税,当然这个税肯定比朝廷地低,而且寺庙也有钱,自己也购买大批的土地,结果这就导致寺庙拥有的土地数量急骤增加,而朝廷能够收税的土地却因此减少。
  可以说光是土地兼并一项,就足以让朝廷对佛门的警惕,毕竟历朝历代几乎都亡于土地兼并。不过除了土地之外,佛门还掌握着一项十分重要的财源,那就是放贷,而且还是高利贷,时人称之为“长生库”,据说放出十文钱的贷,最后至少也可以收回三十文,后世的高利贷与其相比,都算是良心贷了,据说佛门有三分之一的收入都与放贷有关。
  马爷之所以厌恶那个灵感寺,也正是因为佛门的恶行之中,其中尤以这个灵感寺为最,因为马爷掌握在飞奴司,自然可以掌握许多普通人得不到的消息。
  据马爷所说,长安灵感寺虽然表面上佛门清净之地,但实际上寺中的僧人借助寺庙的势力,强买强卖、巧取豪夺,从而在长安城周围拥有巨额的土地。另外灵感寺的长生库也是长安各寺庙之中最大的,许多巨商富贾手头周转不开时,都要向灵感寺借钱周转,更有许多农人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不得不向寺庙借贷,结果日后还不上时,最后被僧人逼得卖儿卖女,甚至是家破人亡。
  也曾经有人到官府状告灵感寺,但是灵感寺有钱有势,朝中官员都不乏佛门的信徒,所以别说一般的百姓了,连很多贵族都惹不起他们,再加上朝廷也不愿与佛门这么庞大的势力交恶,所以就算有人告也告不响,反而让灵感寺的那些不法之徒更加的嚣张。
  “原来如此,我也曾听人说过,一些寺庙借放贷敛财,却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大的危害!”李休听完马爷的讲述后,当下也是皱起眉头道,宗教可以导人向善,这是宗教积极的一面,可当宗教掺杂了其它因素,最后却会让宗教变质,历史上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
  “我对灵感寺那些秃驴的做法早就看不惯了,只是不知道这次他们怎么招惹上晋儿,毕竟以晋儿的脾气,如果不是灵感寺先招惹他的话,他也不会用出放火这么激烈的报复手段?”马爷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好奇的表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