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515

  在大唐这个时代,扬州可不仅仅只是一座城,而是包括扬州城在内,以及扬州下属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的方大区域,扬州在春秋时又被称为邗,邗沟也是因此而得名,李休他们的船队在进入邗沟之时,就已经进入到了扬州地界。
  自从进入到扬州地界之后,李恪的心情明显变得有些低落,越是靠近扬州就越是明显,甚至连找李休聊天的次数都少了,对此李休也可以理解,毕竟对于李恪来说,他的外祖父和舅舅、姨娘们可全都死在了这片土地上,甚至连杨广的墓也在这里,虽然他可能没见过这些亲人,但血脉上的联系却让他依然感到有些悲伤。
  不过李休也在这时想到一件十分耐人寻味的事情,那就是李世民为何把李恪封为扬州都督?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如果说是故意的,那么他的目的又是什么?
  虽然李休对李世民的性格算是十分的了解,不过有时候也猜不到他的一些想法,特别是在李世民做了皇帝之后,城府就变得更深了,比如李恪本身兼任着十几个州的都督,其中就有杨广身死的扬州,这其中如果说没有什么深意的话,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扬州是大运河在南方的枢纽之一,过了扬州就可以进入大运河的最南方的一段,也就是江南运河,这段运河从苏州北门起,最后在扬州与邗沟相联,成为大运河的一部分。说起来这条江南运河早在秦朝就已经形成规模,只是后来多次被废弃又被疏通,后来杨广就是在之前的基础上,再次疏通江南运河。
  李休他们的船队进入扬州的区域之后,速度再次慢了下来,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想要好好的欣赏一下扬州的风景,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扬州身为大唐最大的港口之一,使得河道十分的繁忙,运河的河面上几乎全都是密密麻麻的船只,李休他们的船队又太大,所以想快也快不起来。
  扬州的治所本来在丹阳,也就是后世的南京,不过李渊在位的最后一年,却下令将扬州的治所从丹阳迁到了江北,也就是后世扬州城的位置,李休他们的船队一路游玩,说起来扬州好于玩的地方还真不少,比如有名的瘦西湖,另外还有不少的人文古迹等等。
  不过这一路行来,衣娘她们这些女眷也都有些累了,所以最后在到达扬州城后,李休也准备多休息一段时间再走,刚好有李恪在,他身为扬州都督,虽然以前从来没有来过扬州,但这里却有他的府邸,而且他的护卫随从从陆路赶来,比李休他们早到扬州,因此府邸之中也早就打扫干净,李休他们到达后,直接就住进了李恪的府邸之中。
  也幸亏有李恪跟着,倒是给李休一家的到来打了掩护,当地的官员只知道李恪来扬州之官,并不知道李休也随同他一起来了,所以这些官员一窝蜂的都只来拜见李恪,倒是让李休省了不少的麻烦。
  不过李恪也十分干脆,而且他似乎也有意与扬州的官员保持距离,毕竟他的身份也实在不方便结交官员,因此无论是谁来求见,他都一率不见,结果让前来拜见的官员全都碰了一鼻子灰。
  这天一早,李休起床之后打了套太极拳,吃过早饭又去探望了一下月婵,她怀着身孕,这一路上虽然只是坐船,但依然有些劳累,不过李休这次把府中的御医,以及长安最好的产婆都带来了,月婵也准备把这个孩子生在南方,毕竟这里才是自己的故乡。
  也就在这时,忽然李恪来找李休,并且将他拉到书房低声道:“姑父,您能不能陪我去个地方?”
  “什么地方?”李休听到李恪的话先是一愣,不过随即就反应过来,然后有些惊讶的看着他道,“你是不是想让我陪你去雷塘?”
  “是!”李恪这时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道,雷塘也就是埋葬杨广的地方,本来当初江都之乱,杨广身死,萧皇后用几块床板草草的将杨广安葬,不过在李渊称帝之后,可能是觉得杨广这位老表实在太惨了,所以就让人找到杨广的墓地,并且把他挖出来以帝礼安葬,墓地就选在扬州城北的雷塘。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思考的神色,其实他对杨广的墓倒也挺好奇的,而且在他穿越之前的几个月,杨广的墓刚刚被人给挖出来,他在网上还看过几张照片,只是已经看不出什么了,不过现在倒是有个机会看一看杨广墓的真正模样。
  想到这里,李休当即点了点头道:“好吧,那我就陪你走一趟!”
  看到李休答应,李恪也露出高兴的神色,随后就让人备马车,然后出了都督府,并且在杨州城中买了一些酒肉、火烛之类的祭拜之物,这才开始出城准备去雷塘。
  雷塘又被当地人称为大龙潭,说来也有趣,大龙潭这个名字竟然是因杨广而得名,因为据说在杨广的墓迁到雷塘之后,有人看到雷塘附近的湖中有大龙出没,据说是杨广的魂魄所化,所以才有了大龙潭这个名字。
  李休他们的马车从杨州的北门而出,走了大概有十里左右,前方出现一片起伏不定的丘陵,这里就是雷塘,据说当初吴王曾经在这里建造钓鱼台,而且从南朝开始,许多贵族与富豪就喜欢在雷塘这里建造别院园林,可以说雷塘这里就相当于长安附近的南山,所以在隋唐时期,这里就成为扬州附近最有名的景点之一。
  马车绕过几座低矮的丘陵之后,前方忽然出现一片平地,周围全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而在这片树林之中,几角飞檐在绿叶之中若隐若现,这里也正是杨广的陵园。
  看到隐藏在树木之中的这座陵园,李恪脸上的神情也变得越加严肃,不过这时李休脸上的表情却变得有些古怪,因为他在想到杨广的生平之时,忽然又想到一件在后世十分有趣的事,甚至想到这件事时,他忽然有种想要爆笑的冲动!
第716章
隋炀帝陵的趣事
  李渊是杨广的表弟,不过当初杨广却差点杀了李渊,估计当时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最后竟然是李渊帮他以帝王之礼下葬,这才让他有了一个像样的陵园,当然李渊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收卖人心,树立自己有情有义的形象。
  不过无论是什么原因,杨广在死后总归是得到了一个合理的安置,而且还葬在他最喜欢的扬州,只是让他的后人想要祭拜他时,变得有些不方便,不过杨广的后人也没几个人,所以平时倒也没什么人在意,而且李渊还安排了一些人在杨广的陵园里守墓。
  李休和李恪来到杨广的陵园里,然后穿过一条石子铺成的小径来以一座小山模样的陵墓前,正是杨广的坟墓,而李恪看到自己外祖父的墓碑时,整个人也变得十分伤感,不过并没有流泪,毕竟他和杨广也没有什么感情,只不过因为母亲的关系,所以才代她前来祭拜。
  当下李恪让身后的侍卫将带来的祭品摆上,然后亲自代杨妃为杨广扫墓,不过站在他背后的李休却是神情古怪,因为刚才他在进入杨广的陵园时,忽然想到杨广当初为了争夺皇位,竟然假传圣旨赐死了他的大哥杨勇,从这一点上来看,他和李世民还真是一模一样。
  不过十分有趣的事,在李休穿越之前,杨广的墓被一个开发商在建楼时发现,而且据说这个挖了杨广墓的开发商竟然名叫杨勇,总结起来就是,杨广在杀了自己的大哥杨勇后,在一千多年后又被一个名叫杨勇的家伙刨了坟,真可谓是因果报应,一时间也被传人奇谈。
  也正是想到上面这些,李休才感觉十分的好笑,特别是看着眼前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时,更让他有种想要大笑的冲动,甚至这时他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恶搞的想法,如果自己在杨广的墓碑上刻上“挖杨广墓者杨勇”的字样,不知道会不会把那个后世的开发商给吓死?
  不过李休显然也想多了,因为杨广的墓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几经变故,除了一个墓穴之外,其它的什么也没有留下,特别是墓碑更是不见踪影,连后来清朝人给他立的碑都找不到了,更别眼前这座李渊给他立的墓碑了。
  杨广的墓虽然有专门的守陵人,但身为一个亡国之君,这些守陵人肯定也不怎么上心,李渊能够为杨广建造这座陵园已经不错了,也不可能时时派人监视着,而且这座陵园平时也没什么人,顶多也就是有几个文人骚客前来感慨一番,这也导致了陵园里的管理十分松懈,杨广的墓周围也是长满了荒草。
  不过李恪倒是显得十分平静,当下亲手将杨广墓周围的荒草清理干净,然后让护卫把守陵人痛打一顿扔了出去,暂时换上自己带来的人,估计以后他会雇佣一些当地人来守陵,反正他是扬州都督,就算不经常来,但让当地的官员照顾一下杨广的陵园还是没问题的。
  等到祭拜过后,李休与李恪沿着杨广陵园中的小路转了转,这座陵园很大,周围全都是低矮的丘陵,而且因为周围有很多的园林,景色也十分的漂亮,甚至李休都想在这里买上一座园林,作为日后的养老之处。
  “姑父,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动身去苏州?”正在这时,只见李恪忽然开口问道,扬州是他的目的地,但是李休他们却是要去苏州的,而且对于李休要去苏州的原因,他也知道的十分清楚,毕竟这一路上他和晋儿等几个孩子相处,自然听说了七娘的事。
  “估计再休息五六天吧,你既然身为扬州都督,就在这里多呆一段时间,了解一下扬州的军政事务,这样日后回到长安也能向你父皇有个交待。”李休这时想了想开口道。
  李世民对于大唐的官员还是保持着几分戒心,所以他将自己的儿子分封各地,不过大唐的亲王并不像汉朝那些王爷一样,有实力割据一方,而是权力受到很大的限制,而李世民分封这些儿子的本意也很简单,就是让他们能够监视地方,以此来稳固大唐的江山,所以李恪如果从扬州回长安,肯定会被李世民盘问扬州当地的情况,毕竟相比官员,他更相信自己儿子看到的情况。
  “是,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没来扬州之前,我只听说扬州十分繁华,至于如何繁华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直到来到这里才发现,扬州这里的商业竟然如此兴盛,我现在还真有担心自己能不能胜任扬州都督这个职位?”李恪这时却是笑了笑道。
  “你父皇派你来,本来就不是让你管理扬州的,而是让你观察扬州的方方面面,然后回去向他禀报就行了,所以我送你几个字:多听、多看、少说、少做,只要能够做到这些,你这个扬州都督也就合格了!”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严肃的表情,如果李恪贸然插手扬州当地的政务,那才会引起大麻烦。
  听到李休的提醒,李恪这才醒悟过来,当下急忙向李休道谢,随后又向他请教了一些关于政务方面的事,虽然他不打算插手扬州的政务,但对这方面也必须有一定的了解,否则如何看清楚扬州各方面的虚实?
  李休对于政务方面也并不是很擅长,因此也只能给李恪一些简单的指点,至于日后如何做,还要看李恪自己的悟性,不过李恪对这方面似乎极有天赋,几乎是举一反三,这让李休也更加惊讶,看来李恪还真和李世民一样,都有着天生的政治敏锐。
  几天之后,李休一家也都休息的差不多了,李恪这几天也了解了一下扬州城周围的景点,在李休他们走之前,李恪又邀请他们去游玩了一番,顺便品尝了一下扬州当地的美食,说起来扬州本来就靠近大海,不少海船都会沿着长江顺流而上来到扬州,也带来了海外的美食,虽然有些李休他们吃不惯,但也别有风味。
  另外李休这几天也不仅仅光顾着游玩,顺便他也了解了一下扬州的商业,特别是扬州的造船业,因为据他所知,扬州这里是大唐最有名的造船基地之一,沿着长江到处都是各种造船作坊,其中有可以造上百米大船的大作坊,也有不少以维修船只为生的小作坊。
  说起来李休还在这里学到一些东西,因为这个时代都是木制船,而木船在海上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船下的木头上会生出一种名叫海蛆虫的东西,另外还有各种海洋生物附生在海底,如果放任不管的话,不但会降低航速,而且还会减少船只的使用寿命。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海船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从海上行驶到淡水的环境中,这样船底的附属生物在淡水的环境里就会慢慢死去,然后就可以将他们从船底清理下来,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现在的海港大都建立在河流的出海口上,这样才有足够的淡水清理海船。
  等到李休参观了扬州的几座大造船作坊后,心中对大唐的造船业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其实以前他也听七娘谈起过造船行业,不过耳听为虚,只有亲眼见过,才会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
  又过了几天,李休也终于决定动身赶往苏州,确切的说应该是上官仪所在的海盐县,七娘应该就在那里,一见没有见到她,李休就担心一天,所以还是早点把她给抓回来再说。
第717章
上官仪的难处
  夜已经深了,海盐县衙之中,上官仪看着面前收集过来的资料却是眉头紧皱,他来到海盐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县中的事务也渐渐的熟悉起来,本来按照他原来的计划,是想先恢复海盐县的盐业出产,毕竟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以出产海盐闻名,只是之前受到战火的波及,这才导致县中很多盐田被毁,盐业也荒废了。
  不过等到上官仪了解过县中的情况才发现,自己想的实在太简单了,或者说他之前有些太乐观了,因为在他看来,就算当初的盐田被毁了,但海盐县传承数百年的制盐经验,或者说是那些经验丰富的盐工还在,只要有这些人,他就有信心将制盐业再次恢复兴盛。
  然而等到上官仪来到海盐县才发现,现在的海盐早已经不是当初的海盐了,特别是经过隋末之乱后,海盐这里本来是周围有名的富县,毕竟盐业可是垄断经营,就算大头被朝廷收走了,但这里的百姓也依然比其它地方要富裕。
  在和平年代,有钱自然是一件好事,但若是在乱事,钱财却可能带来杀身之祸,比如海盐这样的富县,在天下大乱之后,自然成为别人眼中的香饽饽,结果周围的几个大小势力都想把海盐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为此一直打了数年,而且主要就是在海盐县进行拉锯战。
  这下海盐县内的百姓可就倒了血霉了,无论谁占据这里,都要把海盐县的地皮刮一层,特别是有人也知道海盐县最值钱的其实是那些经验丰富的盐工,毕竟只要有人在,他们就可以在其它地方开建盐田,所以等到大唐平定了战乱时,海盐县的盐工或死或逃或被抓,偌大的一个海盐里竟然找不出几个懂得制盐的工匠了。
  不过万幸的是,海盐县的人口还算不少,这主要是因为当初战乱结束后,有一批规模庞大的流民来到海盐附近,刚好海盐县因为战乱人口缩减近半,于是上面的州府就把这批流民安置到海盐,总算是让海盐恢复了一些人气,只不过人虽然有,但是制盐业却一直发展不起来,这也让上官仪无比的头痛。
  “夫君,都这么晚了,就不要再看这些了,妾身给你做了点夜宵,你吃过就快点休息吧,千万不要累坏了身体!”正在这时,只见恨儿端着一个托盘走进来,然后轻声劝说道,自从来到海盐后,上官仪就为了县中的事务废寝忘食,她这个做妻子的也真是担心上官仪会累坏身体。
  听到妻子的劝说,上官仪这时终于抬起头来,然后对恨儿有些歉意的一笑,并且将她拉到自己身边坐下道:“娘子不必担心,为夫现在年轻,多忙碌一些反而是好事,而且咱们来到海盐之后你也看到了,海盐县的百姓真是穷的厉害,听说之前还有人卖儿卖女为生,我这个做父母官的,看着百姓们的连饭都吃不饱,心中也实在难安啊!”
  恨儿也知道上官仪身上的压力很大,当下也只能叹了口气没有再劝,然后一边给他乘饭一边问道:“刚才妾身看夫君十分的苦恼,是不是又遇到什么烦心事了,不如和妾身说一说,就算我帮不到夫君,也能让夫君好受一些。”
  看到恨儿如此善解人意,上官仪也不由得感谢自己娶了个好妻子,而且他也知道恨儿不是一般的女儿,有时候她的见解比自己还要高明,因此就将眼下制盐业的发展困境讲了一遍。
  “原来是这个原因,不过既然制盐业发展有困难,那夫君干脆就把这件事放一放,咱们来的时候不是说要建造一座罐头作坊,专门生产海产罐头吗?这件事如果办好了,应该能让海盐县的百姓更加受益!”恨儿听完上官仪的话却是笑着建议道。
  为了建罐头作坊,马爷还特意派了几个经验丰富的管事跟着恨儿一起来到海盐,而且这段时间几个管事已经在筹备作坊的事了,等到罐头作坊建起来后,不但会在海盐县本地招工,而且还会大量收购海盐县的海产,另外作坊的运营也需要其它的产业支持,比如煤炭、运输之类的,可以说罐头作坊会带动一系列的产业,到时海盐县的经济也就活起来了。
  不过上官仪听到恨儿的建议却露出几分尴尬的表情,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娘子,对于罐头作坊的事我也专门做过调查,但是却发现海盐县要支持罐头作坊的运营,却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恨儿听到上官仪的话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道。
  “这个……”只见上官仪再次犹豫了一下,这才再次开口道,“海盐县周围的海产还是十分丰富的,各种的鱼类和海鲜都有,但是却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海盐县的百姓实在太穷了,渔民也只能靠一些小舢板出海捕鱼,每次的收获都很有限,而且以前海鲜保存不易,也用不着他们捕太多,所以我统计了一下,发现海盐县的海产量很低,而想要提高海产量,就必须让渔民换上更大的船,去更远的海上捕鱼,可是渔民们恐怕根本没钱去买大渔船!”
  上官仪说到最后时,也露出无奈的表情,本来他还想由县衙出钱补贴给渔民买船,但是海盐县本来就穷的厉害,县衙的库房里更是干净的能把老鼠饿死,甚至毫不夸张的说,恨儿带来的嫁妆简直比整个县城加在一起的财富多,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是有心无力。
  “咯咯~原来夫君是担心这个问题,不过您怎么忘了,七娘她可本来就是开造船作坊的!”恨儿听到上官仪的话却不由得笑出声来道。
  “七娘?咱们可是需要不少的渔船,七娘的造船作坊能行吗?”上官仪听到恨儿提到和他们一起来的七娘,却露出几分怀疑的神色道,他虽然知道七娘随他们一起来是为了看她的造船作坊,但是在他看来,七娘只是个有些胡闹的少女,比恨儿还小几岁,就算她有造船作坊,恐怕也只能造几艘小船哄她自己开心罢了。
第718章
大唐,我回来了
  “咯咯,夫君你是不是觉得七娘年纪小,所以她的造船作坊也只是哄自己玩的?”恨儿看到上官仪怀疑七娘的造船能力,当下也不由得有些好笑的问道。
  “这个……”上官仪不好直接承认,毕竟他也知道七娘和恨儿是最好的闺蜜,这一路上她们两个天天粘在一起,他想和恨儿说句悄悄话都找不到机会。
  “就知道夫君是这么想的,不过我可以告诉夫君,七娘的造船作坊可不是小打小闹,别的地方不说,光是苏州的那座新建的造船作坊,就有数百名工匠,能够建造上百步的大船,而且七娘十分擅长设计船只,现在海面上跑的海船,有相当一部分都出自她的手!”恨儿这时笑着解释道。
  七娘自从拥有了第一座造船作坊后,又得到张十一的帮助,使得她的造船作坊发展迅速,甚至引领了沿海一带的造船潮流,毕竟她设计的船只速度快又平稳,而且针对不同的用途,也有各种细分的船型,这也让各家海商争相抢购,其它造船作坊看到这种情况,也都争相仿制七娘设计的船,毕竟这时可没有什么专利概念。
  “七娘竟然这么厉害?”上官仪听到恨儿的解释后也不由得十分惊讶,七娘的作坊连大商船都可以造,更别说普通的渔船了,不过紧接着他又有些担心道,“娘子,虽然七娘和你的感情很好,但现在县衙里根本拿不出一文钱,所以咱们也总不能让七娘把船白送给咱们吧?”
  “谁说要白送了,亲兄弟还要明算账,我们姐妹之间自然也应该如此,不过我都已经想好了,渔船咱们可以用条件和七娘交换,我相信她肯定十分愿意做这个生意的!”恨儿这时再次笑着说道。
  “交换?做生意?做什么生意?”上官仪听到七娘的话也不由得更加惊讶的问道。
  “很简单啊,咱们不是要建罐头作坊吗,这些海产做成的罐头在海边自然是不稀罕,但若是运到长安一带,只要把销路打开,肯定也是一笔赚钱的买卖,所以咱们可以和七娘商量,让她送给咱们一批渔船,而等到海产罐头做出来后,可以优先让她的商队采购,估计她肯定会愿意的!”七娘说到最后时,也露出一抹小女人的精明。
  “七娘还有商队,她不是造船吗?”上官仪听到恨儿的话却是再次惊讶的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