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5/515

  “老格勒,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头人听到手下这些人的意见也露出犹豫的表情,最后终于向部落里的智者老格勒开口问道。
第678章
内迁(上)
  大唐派出的使节如同狂风一般扫过整个漠南草原,所有残存的突厥人几乎都接到了消息,让他们到定襄一带集合,然后迁往大唐安置,至于安置到哪里并没有明说,不过突厥人也不关心这个,在他们看来,大唐就是大唐,甚至关中就是整个大唐,甚至大唐的其它地方,他们根本没有任何的概念。
  另外大唐对付这些突厥人的政策也十分灵活,那些靠近定襄,而且实力又弱小的部落,大唐都是直接命令他们在一个月内到定襄集合,否则就会面临大唐的武力镇压,而那些远一些,或者是实力强大一些的突厥部落,大唐则以利诱为主,当然如果有人敢反抗的话,大唐也不介意动用武力。
  突厥本来就被大唐打残了,很多部落不但人口损失惨重,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比如浑水部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于这些部落来说,连活下去都十分的困难,现在大唐命令他们去定襄集合,并且提供住宿,一下子就解决了他们的生存问题,这让很多人也十分心动,毕竟活着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它问题根本不是他们现在要考虑的。
  最关键的是,大唐还要将他们这些突厥人内迁,虽然也有许多突厥人反对内迁,认为大唐不安好心,甚至一些有远见的突厥人,更是看出大唐这是要彻底的消灭掉突厥人,毕竟离开了草原之后,他们恐怕就再也不是突厥人了,甚至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汉人同化掉。
  不过相比之下,反对的突厥人还是占少数,大部分突厥人还是比较赞同内迁的,并不是这些突厥人短视,事实上在这些赞同内迁的突厥人中,很多都是像浑水部那样,在草原上几乎活不下去的部落,这些部落要么是缺少食物和人口,要么是本来的草场被别的部落侵占。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当初突厥人强盛时,肆意欺压草原上的其它部落,特别是颉利更加变本加利,前年遇到大雪灾时,甚至不惜把附属的部落给抢掠一空,这也引得草原上大部分的部落对突厥人也是恨之入骨,更有不少人起兵反抗,只是突厥人势大,他们最后也只能与突厥人言和。
  不过现在突厥被大唐打得大败,突厥人也变成了草原上的丧家之犬,更加让人眼馋的是,突厥人还占据着草原上最肥差的漠南草原,可以说现在的突厥人在草原其它部落看来,就是一个赤裸裸的美女,他们这群饿狼随时都想跳上来咬上一口,只是慑于大唐的军力,暂时没有人敢挑这个头罢了。
  突厥人也不蠢,很多人都感觉到了来自身边的危机,而他们想要摆脱这种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抱紧唐军的大腿,这也是之前为什么有那么多突厥人投降大唐的主要原因。
  不过现在突厥人有了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内迁到大唐境内,这样就可以彻底的摆脱掉草原上的危险,当然这可能会让突厥人丢失自己的传统,但是相比苦寒的草原,中原一向都是草原人的梦想之地,所以上面的这些条件综合在一起,使得相当多的突厥人都愿意听从大唐的安排。
  消息传出去半个月后,定襄城外就开始有突厥人的部落陆续到达,刚开始还只是一些零星的小部落,有些部落甚至只剩下十几个人,已经算不上是部落了,事实上对于他们来说,除了投靠其它势力外,就只有死路一条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定襄的部落也越来越多,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定襄城的城头之上,赵德言站在垛口看着外面的突厥人,脸上的表情古井无波,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中午身材的年轻官员来到赵德言的背后禀报道:“启禀转运使,前来集合的突厥人已经超过五千,不知何时组织他们南下?”
  “这些突厥人都登记在册了吗?”赵德言听到这里再次开口问道。
  “全都已经登记在册,成年男子不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大部分都是老弱妇嬬。”青年官员再次禀报道。
  “很好,从明天起,收缴这些突厥人的武器,然后将他们编成队伍,即刻由军队押送着南下!”赵德言这时冷冷的开口道。
  “诺!”年轻的官员答应一声,立刻转身下去办理这些事宜,这次赵德言来定襄,带来了一批协助他组织突厥人南迁的官员,虽然这些官员中很多人都十分年轻,但却干劲十足,这让赵德言也十分的满意。
  几天之后,第一批突厥就在一支唐军的押送下离开了定襄,他们将一路南下度过黄河,然后到达山东境内,再经过运河从水路到达南方,毕竟定襄离南方实在太远了,如果光靠这些突厥人用两条腿走的话,以他们拖家带口的速度,估计最少也得走上一年时间。
  随着越来越多的突厥部落来到定襄,也开始有一些仅存的突厥大部落开始与派人来见赵德言,比如今天赵德言就接见了一个重量级人物。
  “好久不见,我是该叫你赵叶护,还是叫你赵转运使?”定襄城的一座府邸之中,执失思力目光复杂看着面前的赵德言问道,他万万没想到大唐派来总领突厥人迁移事务的赵宏竟然就是赵德言,在刚见到对方时,他也不由得万分震惊,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呵呵,执失将军倒是瘦了许多,看来这段时间你们的日子也过的不怎么样,不过以前的赵德言已经死了,现在站在你面前,是我赵宏赵转运使!”赵德言这时一脸笑容的开口道。
  执失思力是颉利的爱将,当初颉利兵败,执失思力却是带着本部人马杀了出去,而且他本来就是执失部的尊长,执失部也是突厥的一个大部落,族人足有数万之众,不过经过这次大战之后,执失部虽然损失不小,但依然有两三万人,是突厥人仅存的几个大部落之一。
  “在下的日子的确不好过,不过这还不都是赵转运使所赐吗?”执失思力这时咬牙切齿的道,去年他只知道赵德言可能投靠了大唐,并不知道赵德言是大唐派来的奸细,不过现在看到赵德言不但身居要职,而且连名字身份都变了,这让他也感觉这件事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哈哈~执失将军这可就怪错人了,我只是遵从颉利的命令做了一些事,真正做出这些决定的,还是颉利本人,所以将军落到现在这种地步,应该要怪到颉利身上才对!”赵德言这时却是大笑一声反驳道。
  “你……”赵德言的一番话却是让执失思力无法反驳,事实上赵德言说的也是事实,如果不是颉利自己一意孤行,把突厥搞得内外交困的话,恐怕也不会这么轻易的被大唐灭掉,他们更不会落到现在这种地步。
  看到执失思力不说话,赵德言也不由得淡然一笑,随后再次开口道:“执失将军,以前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咱们也不要再计较这些了。另外以你的才能,呆在颉利这种人手下简直太屈才了,我大唐陛下一向求才若渴,只要你肯归附于我大唐,日后荣华富贵也是享之不尽,执失部肯定也会得到大唐的优待。”
  执失思力今天来见赵德言,肯定是有了归降的想法,所以赵德言上面的这些话也算是给了他一个台阶下,这让执失思力也不由得松了口气,当下踌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赵转运使,我今日前来,其实也是接到你们派来使者传来的消息,听说你们想把我们这些突厥人全都迁到大唐境内,不知可有此事?”
  “千真万确,事实上在执失将军到来之前,已经有两批突厥人南下,执失部离我们这里比较远,所以将军接到的消息可能晚了一些。”赵德言当下点了点头道。
  “那大唐是准备怎么安置我们,我们又靠什么生活下去?”执失思力可不是普通的突厥人,事实上他曾经出使大唐,对大唐也十分的了解,所以一下子就问到了内迁的关键之处。
  “突厥人内迁,自然是要与汉人混杂而居,至于你们以后的生活,朝廷会提供土地给你们耕种,至于你们不懂耕种也没关系,朝廷会派人教你们,另外你们也可以经商、做工等等,而且在你们能够养活自己之前,朝廷会为你们提供粮食、布匹等必需的生活物品。”赵德言面不改色的回答道,其实他说的这些也是事实,只不过却隐瞒了关键的信息。
  听到大唐并不是白白的养活他们,而是要让他们自食其力,执失思力反而比较放心了,毕竟这也说明大唐是真的想让他们内迁,而不是欺骗他们。
  “执失将军,迁移的条件我都已经告诉你了,不知你们执失部有何打算,如果你们愿意迁移的话,我可以尽量给我们提供一些便利!”赵德言看到执失思力态度犹豫,当下再次开口道。
第679章
内迁(下)
  执失部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当初唐军攻打颉利,各个突厥部落几乎都受到了打击,幸亏执失思力见机不对,立刻率领着执失部脱离了颉利的大军,这才保留了大部分的实力,后来颉利被捉,唐军也撤出草原,这才让执失部逃过一劫。
  不过对于执失部来说,突厥汗国的灭亡并不是结束,甚至只是他们苦难的开始,当初他们在逃出来时,损失了相当多的牲畜,好不容易苦熬过一个冬天,部落里的牲畜也吃的差不多了,整个部落都陷入到饥饿的恐慌之中。
  更加糟糕的是,执失部身为突厥的大部落之一,执失思力更是颉利最信任的将领,以前曾经跟随颉利镇压过许多部落的叛乱,因此草原上有不少部落都对执失部恨之入骨,现在突厥倒了,执失部没有了最大的靠山。
  以前冬天时还好,因为大雪封路并没有人找他们的麻烦,可是现在开春之后,执失部周围的部落也是肆意挑衅,甚至不少部落更是出兵侵占了本来属于执失部的草场,偏偏执失部还不敢说什么,否则就可能面临四周部落的围攻。
  也正是在上面的情况下,执失思力在接到大唐传出的消息,要将他们内迁到大唐境内时,这才亲自赶来,想要打听一下这件事是否属实,却没想到竟然见到了老熟人赵德言。
  “执失将军,咱们也都是老朋友了,有些事情我也不瞒你,现在你们突厥仅存的几个大部落都还没有什么回应,你算是第一个,如果你能为他们做一个表率的话,那么我可以做主,为你们安排一片最肥沃的土地,派出最优秀的官员帮你们尽快适应大唐的生活!”赵德言看到执失思力沉默不语,当下再次开口道。
  “赵转运使,如果我们离开了草原,那么漠南一带你们又该如何防守?”只见执失思力沉思了好一会儿,然后这才开口问道。
  其实在去年战败之后,执失思力就一直考虑着大唐可能对他们的处置,本来在他看来,大唐可能需要他们突厥人镇守漠南草原,毕竟少了他们,大唐就需要直接面对草原上的其它部落,双方难免发生冲突,而如果他们突厥人归降大唐,就可以成为大唐在草原上的屏障,但却万万没想到大唐竟然要将他们内迁,这点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哈哈~这些事情就不劳执失将军费心了,不过我实话实说,相比草原上的其它部落,你们突厥人其实更让我们大唐不放心,毕竟以前你们突厥可没少南下抢掠,现在我们大唐虽然打败了突厥,但也不可能把所有突厥人都杀光,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尽量的减小突厥人再次崛起的可能,而内迁就是最好的办法。”赵德言再次开口道,他这些话也是半真半假,专门针对执失思力这些聪明人。
  果然,执失思力听到赵德言的这些“实话”也是一愣,随后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如果站在大唐的立场上,赵德言的这些话的确很有道理,所以执失思力也不由得信了七八分。
  “好吧,我回去之后,立刻会组织部落向定襄这边迁移,到时还请赵转运使多多照顾!”执失思力在沉思了许久后,最后终于叹了口气向赵德言道,他也不得不答应,因为再拖延下去的话,不用大唐动手,光是周围那些仇恨突厥的部落就会把他们撕成碎片吞下去。
  “好!那我就在这里等着执失将军前来!”赵德言看到对方终于被自己说服,当下也兴奋的一拍桌子道,只不过执失思力却没有发现,在赵德言的笑容背后,却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残忍。
  大唐的春天比草原来的更早一些,平原上已经被染上一层嫩嫩的绿色,一支长长的队伍从北方缓缓而来,两侧农田里的农夫看到这群人时,却全都是吓了一跳,甚至有些高呼一声“突厥人杀来了”,随后扔下锄头就跑。
  不过很快周围的人就发现,来的这群人虽然是突厥人,但却没有骑马,而且大多都是老弱妇嬬,队伍的头尾两端还有大唐的军队押送,似乎更像是俘虏,这个发现也让不少人胆大起来,甚至上前向押送的唐军询问,这才知道原来这些突厥人是要被内迁到大唐境内,以后都不会再有什么突厥人了。
  在这支庞大的队伍当中,老格勒手牵着自己唯一的儿子,神情木然的跟着队伍向前走,对于周围那些先是恐惧,而后满脸嘲笑,并且对他们指指点点的汉人,他也懒得理会。
  “阿爹,我肚子饿!”正在这时,忽然只见老格勒的儿子停下来,一只手揉着肚子痛苦地说道。
  “再忍一下,太阳都快下山了,等下咱们休息时就有东西吃了!”老格勒这时低声安慰道,其实这时他也很饿,肚子里“咕噜噜”的响个不停,但他手里已经没有任何可以吃的东西了,之前私藏的羊肉干也早就被收走了,所以再饿也只能忍着。
  老格勒的儿子还算懂事,听到父亲的话也没再说什么,只能低着头继续向前走,看着儿子的样子,老格勒也是叹了口气,然后扭头看了看四周,周围都是他们浑水部的人,包括头人和勇古等人,不过现在所有人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之前浑水部终于还是决定顺从大唐的命令,到达定襄开始内迁,刚开始时候,大唐倒是对他们还不错,除了武器之外,其它的财物都可以保留,但是随着他们深入到大唐境内,那些押送的唐军却是露出了爪牙,不但收缴了他们的财物,甚至连他们带的粮食也收走了,每天只能早晚从唐军那里领一小块干粮,这点东西只能保证他们饿不死,现在很多人连走路的力气都快没有了。
  好不容易等到天黑了,队伍也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息,唐军也开始发放干粮,老格勒啃了两口干粮后,把剩下的干粮藏在怀里,准备留给儿子吃,毕竟他只剩下这么一个儿子了,无论如何也要让他活下去。
  “老格勒,你过来一下,我爹有事情要和大家商议!”正在这时,老格勒忽然看到勇古走到自己身边,然后低声向他开口道。
  “头人……头人有什么事情?”老格勒听到勇古的话也不由得惊讶的看了对方一眼,自从开始迁移之后,浑水部虽然没有被打散,但也早就没有了凝聚力,现在所有人都只是想活着到达安置他们的地方,头人也没有再召集部落里的人议事。
  “这个你就不要问了,等下我爹自然会告诉你!”勇古这时狠狠的瞪了老格勒一眼,虽然他现在也饿的只剩下一把骨头架子,但因为身材高大,看起来依然很有威慑力,这也让老格勒不敢再追问。
  其实老格勒也知道,部落里已经有人开始后悔了,勇古就是其中的代表,事实上在刚开始时,勇古就不同意遵从大唐的命令内迁,不过老格勒与其它人考虑再三之后,觉得相比在草原上等死,内迁可能还有一条活路,所以他十分赞成内迁,不过现在内迁的条件这么艰苦,又受到唐军的欺压,这让勇古也对老格勒十分愤恨,认为是他将部落带到这种境地之中。
  当下老格勒让家人照顾自己的儿子,然后来到头人的身边,这时部落里的其它几个重要人物也都来了,随后只见头人环视了一下周围,这才低声开口道:“今天叫大家来,是有一件关系到咱们生死存亡的大事要与大家商议!”
第680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新筑小学之中,传出阵阵的读书声,李休走在教室外的走廊里,脸上也带着满意的微笑,本来三字经还没有出现,不过为了帮助孩子们启蒙,他还是把三字经给提前搞了出来,作为学堂的标准启蒙教材使用。
  新筑小学在上元节后正式开学了,经过一段手忙脚乱的适应期后,学堂也终于走上了正轨,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三节课,现在主要学习语文与数学,毕竟这两科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将基础打好了,才能学习其它的科目。
  这段时间李休也很闲,大唐灭掉了最大的敌人突厥,外界再也没有可以威胁到大唐的敌人,内部更是休养生息,随着玉米与红薯这些高产作物的推广,相信用不了多久,粮食就不再是困扰大唐的主要问题,甚至现在朝堂上已经有大臣建议放开禁酒令了。
  朝廷无事,李休家中更是安逸,唯一的问题就是衣娘生下乐安后,平阳公主也想要个女儿,不过生孩子这种事实在无法控制,李休也只能尽量努力,另外月婵也被正式纳为妾室,而且私下里也表示想要孩子,这让幸福又烦恼,最尽甚至不得不吃点补品补身子。
  上午的课程很快结束了,随着一阵急促的放学铃声响起,各个教室里的孩子在向先生行礼后,也是欢呼一声冲了出来,毕竟好运是孩子的天性,哪怕是再喜欢学习的人,在教室里坐了一上午也会感到无聊,更何况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时也早都饿了,所以出了教室之后,这些孩子几乎是一窝蜂似的全都冲向食堂。
  食堂是学堂里规模最大的建筑,毕竟这里要容纳几百名师生的用餐,有时还可以充当大会堂,不过食堂里只有桌子没有椅子,所有人吃饭都必须站着,这并不是李休扣门不舍得买椅子,而是站着吃饭其实比坐着吃饭更健康,另外也会让人吃的更快,同时也节省了空间,可以说一举数得。
  对于吃这方面,李休从来不会吝啬,学堂里的伙食标准也很高,几乎每餐都会有肉,这几乎是军中骑兵的标准了,对于这点,甚至连学堂的山长田筹都觉得太奢侈了,不过李休却觉得很正常,如果不是条件不允许,他甚至想做到每个孩子一天一杯奶这样的标准,不过大唐可没有奶牛场,就算他有钱,也买不到那么多的奶。
  不过虽然舍得在吃的方面花钱,但却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禁止浪费,在学生们吃饭的时候,食堂的走道上就会有几个一脸剽悍的男人在巡视,他们以前都是王府的侍卫,因为受伤或是年纪等原因退了下来,被李休安排进学堂做体育老师,毕竟学生不能只知道学习,也必须有一个好的身体,所以体育课也是必须的。
  除了教体育外,这几个体育老师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在吃饭时巡视,如果发现有学生浪费食物,或者是没有吃完的话,立刻就会被他们一顿训斥,严重的甚至会被禁止用餐,当然学堂里大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哪怕是五指庄比较富裕,以前也大都是穷人,所以这些孩子都知道粮食的富贵,轻易不敢浪费。
  事实上在大唐这个时代,上到帝王下到百姓,都对粮食带有一种敬畏的心态,孩子在懂事后的第一课,几乎都是被教育禁止浪费粮食,哪怕是一粒也不行,这主要是因为这时的粮食产量不高,饥荒也时有发生,这时粮食就是救命的东西,所以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浪费,像后世很多学生吃一半倒一半,放在大唐不用别人动手,光是他爹娘就得打死他。
  自从后世从学校毕业后,李休就再也没吃过学校的饭了,这时看到学生吃的都很香,一时间他也是心血来潮,干脆也给自己打了一份,不过刚吃了几口就有些后悔了,倒不是说难吃,实际上学校的饭几乎都是一股大锅饭的味道,这点和军队里很像,李休才刚从北方回来没几个月,现在吃着学堂里的饭,一下子让他又想起了在草原度过的那些苦日子。
  不过食堂里的规矩是李休自己定的,既然打了饭,那就得吃完,幸好他虽然嘴巴刁,但也不是娇生惯养的人,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些饭菜给塞到肚子里,然后这才向田筹告辞离开。
  李休刚回到家里,月婵立刻送上茶来问道:“夫君怎么回来的这么晚,有没有吃饭?”
  “不用了,我已经在学堂里吃过了,不过学堂里的饭和军中的饭还真像,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当初咱们在草原的日子。”李休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5/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