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7/515

  “建一所大的私塾,让周围所有的孩子都来上学?”马爷听到李休的想法也不由得惊讶的看了他一眼道,这个想法可真是有些大胆,虽然朝廷也有类似的公学,但是因为财政短缺的原因,各个地方的公学大都名存实亡,而且就算有孩子去公学,最后也学不到什么。
  “不错,诸葛亮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而且还说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如果放任那些孩子整天玩耍嬉闹,日后又如何成为我大唐的栋梁之材?”李休这时神情严肃的道。
  有了孩子之后,李休也看过许多前人留下的与教育有关的著作,上面诸葛亮的两段话都出自他的《诫子书》,前一句说明了教育的作用,后一段则从反面说明如果一个孩子不受教育,那么日后就会变成枯枝败叶一样,对自己、对社会都没有丝毫的用处,到了那时再叹息又有什么用?
  “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不过朝廷已经在各地设立的公学,咱们再办这么大的私塾的话,会不会让人借此攻击你?”马爷这时却还是有些担心的道,到了李休这种地位,一言一行都可能被人盯着,所以也不得不谨慎。
  “这有什么,朝廷有了公学,也没说不让设立私塾,而且马叔您想想,那些世家大族哪个没有私塾,据说有些私塾连朝廷的太学都比不上,相比之下,我建造一座给商队和佃户子弟出身的孩子上学的私塾又算得了什么?”李休这时却是毫不在意的道。
  看到李休心意已决,而且马爷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所以也没有再阻拦,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一个问题,当下皱起眉头道:“这个私塾好是好,五指庄那边的老兄弟都不缺钱,也不用家里的孩子帮忙干活,让那边的孩子上学肯定没问题,谁敢不来老子就去揍他,不过佃户家的孩子一般都当成半个大人用,平时也要干活,恐怕让他们把孩子送到私塾去读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吧?”
  “这倒是个大问题,不过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现在随着玉米和红薯的推广,咱们的佃户只要不是太懒,吃饱饭肯定是没问题的,所以佃户家的孩子也没必要天天劳作,而且我计划在私塾里提供一顿免费的午饭,私塾也不收任何的费用,这样一来,应该可以吸引一批佃户家的孩子去学习。”李休这时想了想道。
  “其实要我说你也不用多做什么,反正你这个私塾也不是只做几天,等到第一批读书的孩子离开私塾,就算考上科举,也肯定比那些不上学的野孩子强得多,到时其它人自然抢着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你的私塾来!”马爷听后点了点头道。
  看到马爷也赞同,李休也十分高兴,当下和马爷商量了一下开办私塾的细节,其实也没什么好商量的,无非就是李休出钱出人,然后选个地方建私塾,再雇佣一些先生来教孩子读书就行了,当然他可能对私塾的教学进行一些指导和改动,不过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对了,这段时间你有没有空?”就在这时,忽然只见马爷犹豫了一下开口问道。
  “马叔您有什么事情?”李休看到马爷的样子也急忙开口问道,马爷可不是婆婆妈妈的人,一般他露出这样的表情肯定都不会是小事。
  “其实也没什么,之前陛下不是答应等到灭掉突厥之后,就让光化与她的儿子团聚吗,之前我已经向陛下请示过了,他也同意了,所以我想找个时间去洛阳,然后把光化的儿子接回来,免得让她再受母子分别之苦。”马爷这时叹了口气道,他无法生育子女,所以对于光化郡主的儿女也是视若已出,特别是恨儿更是被马爷宠的不得了。
  “原来是这件事,没问题,反正洛阳也不远,马爷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动身,到时我跟你们一起去!”李休听到马爷是准备让光化郡主母子团聚,当下也立刻点头道,马爷身边没什么亲人,自己算是他最亲近的人了,所以自己帮忙也是应该的。
  聊完了正事之后,李休又陪着马爷聊了几句闲话,另外李休也把自己与魏征交谈的经过讲了一遍,希望得到马爷的指点,不过提到魏征,马爷也同样是十分头疼,毕竟这可是块硬骨头,李休想要说服对方改变想法,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了,他可帮不上什么忙。
  等到中午的时候,李休本来想告辞回家的,不过光化郡主却忽然出来留客,非要李休尝尝她的厨艺,马爷也劝他留下,最后李休也只好在马爷这里吃了顿饭,所有菜都是光化郡主掌勺,还真别说,光化郡主的厨艺虽然比不上月婵,但也相当不错,难怪马爷结婚后胖了好几圈。
  吃过饭后,李休这才告辞离开,不过就在他来到家门口时,却忽然看到不远处的官道上一队人马飞奔而来,为首之人竟然是李休的老熟人唐俭。
第655章
乐安县主
  “莒国公你怎么来了?”李休看到唐俭率人前来,当下也十分惊讶的上前迎接道。
  “哈哈~我可是来给驸马道喜的!”只见唐俭这时却是大笑一声,说话的时候还指了指身后,结果李休这才发现,唐俭背后竟然来了一支车队,上前大箱小箱堆在一起,也不知道拉的是什么东西?
  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李休急忙请唐俭进到客厅,等到茶水送上来后,只见唐俭这时立刻从袖子里取出一道圣旨道:“驸马请看,这是陛下对你的赏赐,刚好当时我在宫里,所以就主动请缨给你送来了!”
  这次灭掉突厥活捉颉利,所有参与的将领与官员都立下大功,李休自然也不例外,所以看到唐俭送来的圣旨时,也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当下打开圣旨看了一下,结果发现圣旨上的赏赐虽多,但大多都是一些财物和土地,比如外面的大车上,就是赏赐给李休的东西。
  对于这些赏赐李休也不觉得意外,毕竟到了他们这种层次,爵位几乎已经到顶了,李世民也不可能再给他们封王,所以能赏赐的东西也只剩下土地与财物了,不过其中有一条赏赐却有些出乎李休的意料之外。
  “乐安县主?陛下……陛下竟然封我的女儿为县主?”李休看到圣旨上对自己女儿的赏赐也不由得惊讶地叫道,没想到李世民之前不但册封了自己的儿子,这次连自己女儿也被封为县主,要知道这可是亲王女儿的待遇啊。
  “哈哈~陛下之前也在为奖赏你的功劳而发愁,毕竟你的爵位不可能再提升了,所以只能从其它方面想,刚好之前你离开长安时,妻子就已经怀有身孕,而你连女儿出生时都不能守在妻子身边,所以陛下对你也有些愧疚,这才给令爱赏赐了一个县主,也算是陛下对你和令爱的补偿吧!”唐俭这时也大笑一声道,说完脸上也露出羡慕的神色,满朝文武恐怕也只有李休才有这样的待遇。
  李休听到这里也是喜形于色,毕竟为人父母,自然希望给儿女们创造更好的条件,现在自己的女儿刚刚出生,就已经得到一个县主的封号,这可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
  那些财物土地李休并不放在心上,但是这个对女儿的封号却太合他的心意了,难得唐俭又亲自前来送圣旨,李休也立刻让人准备酒宴款待对方,而唐俭听到这里也是大笑一声,之前他就没少蹭李休的饭吃,而且那时还因为食材不足,所以饭菜的口味肯定差一些,现在回到长安,他也早就想来李休家里品尝一下真正的美味了。
  “莒国公,这次能够活捉颉利,你也是立下大功,不知陛下对你有何赏赐?”酒宴之上,李休这时十分好奇的问道,唐俭虽然被李靖坑了,但是功劳却是实打实的,而且又受了那么大的委屈,李世民肯定也要好好的补偿他。
  “哈哈,其实也没什么,只是陛下有意让我担任户部尚书一职,不过我的性子你也知道,恐怕就算我做了尚书,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撤职!”唐俭这时却是洒脱的大笑一声道,对于别人来说,户部尚书是一个求之不得的职位,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负担。
  “莒国公既然无心仕途,干脆从一开始就把职位辞了,免得给自己带来麻烦!”李休听到唐俭的话也不由得开口劝道,唐俭的性子和他很像,对于官职之类的根本不放在心上,而且又是个嗜酒如命的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因饮酒误事,日后唐俭好像就因为这个原因是被贬官,所以还不如现在就拒绝了。
  “无妨,我虽然不喜欢做官,但更不喜欢闲着,所以陛下真让我做户部尚书的话,我也不会拒绝,如果真做不了,大不了以后被贬官罢了,反正又不会死人!”唐俭听到李休的话却是满不在乎的道。
  他不说李休都差点忘了,唐俭可是被李世民赏赐过“免死一次”,也就是后世民间传说中的“免死金牌”,换句话说,只要唐俭不造反,无论做什么他都不用担心自己的性命,当然历史上有免死金牌的人不少,但大多没有好下场,相比之下,唐俭却能够得到善终,这点比其它人可强多了。
  看到唐俭早就想清楚了,李休也没有再劝,当下以茶代酒向对方劝酒,唐俭本来就是个酒鬼,李休家里的酒也相当不错,事实上这几年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李休也偷偷的在家搞了个蒸馏器,平时也生产一些蒸馏酒,主要是供应马爷和秦琼这些朋友私下里喝,味道不比李世民的御酒差,所以唐俭也是一杯连着一杯,最后也是喝得大醉而归。
  送着醉熏熏的唐俭上了马车离开之后,李休立刻带着圣旨回到内宅,打算让衣娘看看自己女儿的封号,却没想到七娘和恨儿也在这里,正陪着衣娘逗着小家伙玩,说起来这个小家伙胆子奇大,一点也不怕生人,谁逗她都笑,特别的招人喜欢。
  “大哥,我侄女的名字想好了没有?”看到李休进来,七娘立刻高声叫道,她早就等得不耐烦了,毕竟她天天找自己的侄女玩,但却连个名字都叫不出来,实在有些不方便。
  “快了快了,不过名字先不着急,我女儿的封号可是有了!”李休这时却是笑着扬了扬自己手中的圣旨道。
  “封号?什么封号?”衣娘听到李休的话却不由得满脸惊讶的问道。
  “就是这个,你自己看!”李休这时将圣旨递到衣娘的手中道。
  看到李休高兴的样子,衣娘也更加奇怪,当下打开圣旨,结果当看到圣旨上封自己的女儿为乐安县令时,也不由得激动的无以复加,甚至连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让我们看看!”七娘看到衣娘激动的模样,当下也十分好奇,于是和恨儿一起凑上看了看圣旨,结果最后也是兴奋的道,“乐安县令!没想到我侄女这么小就成县主了!”
  李休听到七娘的话却是灵机一动,忽然给自己想到一个不错的名字。
第656章
赵德言的新任命
  “乐安县主?你们觉得乐安这个名字怎么样?”李休这时眉开眼笑的道,他正愁给女儿取名字的事,却没想到李世民竟然白送来这么一个好名字。
  “大哥你也太偷懒了,竟然拿侄女的封号做名字,难道你就不会自己取个更好听的?”七娘听到李休的话却是嗤之以鼻道,虽然李乐安这个名字感觉还不错,但她就是看不惯李休偷懒的样子,甚至觉得太委屈自己的宝贝侄女了。
  “李乐安?乐安?”衣娘听到李休的话却是露出沉思的表情,并且反复将“乐安”这个名字琢磨了几遍,最后忽然欣喜的道,“我觉得这个名字不错,虽然乐安是个地名,但地名一般都有很好的寓意,比如乐安就有喜乐平安的意思,而且乐安这个名字还和平安郎很像,一听就知道是兄妹。”
  看到衣娘满意,李休也不由得大喜过望的道:“还是夫人有眼光,我刚才也是这么想的,喜乐平安,连平安郎的名字都包括进去了,而且这还是咱们女儿的封号,简直太有意义了!”
  衣娘看到李休高兴的样子,也不由得白了他一眼笑道:“算了,取名字这种事实在太难为夫君了,乐安这个名字也很好听,那就叫李乐安吧!”
  女儿的名字终于定下来了,李休也终于松了口气,随后就将家里人召集起来,然后宣布了女儿的名字,平阳公主虽然觉得李休偷懒,但对乐安这个名字还是比较满意的,因此也都表示了赞同。
  几天之后,在平阳公主和衣娘的主持下,李休和月婵举行了一个纳妾之礼,本来李休想要搞得大一点,但是月婵却不同意,估计她还是担心自己的身份,所以这场礼仪办得很低调,只是在家里办了一下,随后准备酒宴让全家庆祝了一下。
  第二天一早,李休醒来时发现月婵早已经穿好衣服,并且像往常一样服侍他穿衣洗漱,这让李休也不由得笑道:“月婵,你现在事情那么多,这些小事不如就让其它人做吧?”
  “那怎么行,老爷早就习惯了妾身的服侍,换个人肯定会让老爷不适应,而且这些小事也不算什么,妾身很喜欢做的!”月婵这时却有些娇羞的道,虽然她和李休早就突破了最后一步,但是昨晚的洞房花烛却让她还是有些害羞。
  听到月婵这么说,李休也不禁无奈的一笑,其实他之前曾经不止一次的劝过月婵,但月婵都不愿意,这让他也没有办法。
  早饭过后,李休忽然接到宫中的传信,说是李靖今天即将到达长安,李世民也要再次率领文武百官迎接,而且这次和李靖一起回来的还有这次立下无数战功的将士一千人,他们都将被李世民亲自封赏。
  这么大的事情李休自然要参加,甚至连正在准备去洛阳的马爷也扔下手头的事情,拉着李休一起来到明德门外,这次李世民依然出城十里迎接,李休和马爷来到这里时,李世民已经率领百官出城了,不过这时官道上还没有见到李靖等人的身影。
  一直等到中午的时候,才只见一支长长的队伍从官道上飞奔而来,为首一人正是李靖,李世民这时也急忙率领百官上前迎接,李休这时也看到队伍中有不少熟人,比如之前留在定襄的许敬宗和岑文本等人。
  事实上这次才算是大军的凯旋而归,上次李休他们只能算是提前把颉利押送回长安,绝大部分在这次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将士都还留在定襄一带,直到现在才能回来,所以李世民举行的迎接仪式也更加盛大,城中的百姓也更加热情,甚至有不少热情似火的少女都跑出来偷看这些威武的大唐将士们。
  回到长安之后,又是一轮大肆的庆祝,李世民再次在太极殿设下酒宴,因为参加宴会的将士太多,连太极殿都坐不下,最后只能分到其它的大殿,然后由一些重臣主持,比如李休和长孙无忌都各自负责一个偏殿的酒宴,李休不喝酒,但也茶代酒喝到肚子涨,至于参加酒宴的将士全都是喝得烂醉如泥,到了下半夜全都被拉到城中的一座军营里暂时休息。
  随着李靖他们的归来,也标志着这次灭突厥之战的正式结束,朔州与定襄那边虽然还驻扎着大批的军队,但这些都是为了明年收服草原而准备的,另外李世民也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对草原的政策,准备等到来年实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突厥人安置的问题也终于有了结果,就在李靖他们归来的第二天,李世民就在朝会上宣布,将突厥人内迁到大唐,只是在迁移的地点并没有公布,估计也是想等李休和魏征争论出个结果。
  面对这种情况,李休也在考虑着是不是要去找魏征再聊一聊,上次他差点就说动了对方,不过让李休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去找魏征,对方却主动找上门来。
  “魏左丞请用茶,没想到你今天竟然屈尊来到这里,实在让我感到蓬荜生辉啊!”听到魏征前来,李休也急忙请他进来用茶道。
  “驸马客气了,这次我前来主要是和驸马商议一下突厥人内迁的事!”魏征却是开门见山的道,这几天他也一直考虑着之前李休的那些话,直到现在终于有了决定。
  “魏左丞请讲,上次我已经将自己的想法全都讲了出来,不知魏左丞是何意见?”李休这时也露出认真的表情道,如果魏征能够同意他的想法最好,如果不同意的话,那他也只能去朝堂上和魏征争个高下了。
  听到李休的问话,只见魏征犹豫了一下,随后这才缓缓的道:“之前驸马的话我也认认真真的考虑了一遍,虽然驸马的一些想法让老夫实在不敢苟同,但是老夫仔细的考虑过利弊之后,觉得将突厥人迁到南方的确对我大唐更加有利一些,毕竟为长远打算,牺牲一些人的利益也是难免的!”
  “哈哈~太好了,魏左丞能够同意这件事,实在是我大唐之幸啊!”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抚掌大笑道,少了魏征这个最大的阻力,这件事几乎算是定下来了。
  “驸马你也不要高兴的太早了,将突厥人南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的不说,光是将草原上的突厥人组织起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还要将他们安置到南方,并且还不能出乱子,这些都需要得力的人去办理,万一出什么疏忽的话,就可能出现大乱子!”魏征这时却是神情严肃的警示道。
  “魏左丞说的极是,不过对于这个人选我已经想好了,只是暂时还没有向陛下提。”李休听到这里却是一笑道。
  “哦?不知驸马想举荐何人?”魏征听到李休胸有成竹的样子也不由得惊讶的问道。
  “呵呵,魏左丞应该听说过‘宰相’这个人吧?”李休这时微微一笑道,赵德言的身份在之前是属于极度机密的,不过随着突厥的覆灭,一些关于赵德言真正身份的消息也就传了出来,不过也只限于大唐的上层,而且对于赵德言奸细的身份,大唐是绝对不会承认的,毕竟这关乎到大唐的颜面。
  “原来是他,驸马的意思是想让那个赵德言负责突厥人迁移的事?”魏征听到李休的话先是一愣,随后就有些惊讶的道,以他的身份,当然听说过关于赵德言的事,只是赵德言毕竟不是大唐正式的官员,让他负责这么大的事情,他还是有些不放心。
  “不仅仅是负责迁移的事,而且我还想让他在迁移完突厥人之后,去南方负责管理这些突厥人,毕竟他之前一直和突厥人打交道,又一手掌握着之前突厥的行政大权,所以由他负责这些事情再合适不过了!”李休这时笑呵呵的道。
  其实李休早在定襄见到赵德言时,心中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只是当时战事未定,他也没和对方商量,后来他又看到赵德言在报了大仇之后,整个人也变得有些迷茫,毕竟他之前的人生目标就是报仇,现在大仇得报,他也一下子失去了目标,所以李休才想给他找点事情做。
  听到李休的话,魏征也露出沉思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再次开口道:“赵德言此人能够将在颉利的眼皮下将突厥搅得大乱,能力肯定是有的,只是他一直在突厥,从来没在朝廷做过官,会不会日后无法胜任朝廷的任命?”
  “这个倒是不用担心,我和赵德言有过不少接触,对他的能力还是十分放心的,另外如果担心他不熟悉大唐的官场的话,也可以派一些得力的官员协助他。”李休笑着开口道,他之前总管大军粮草时,也同样不懂,但有许敬宗和岭文本的协助,却做得有声有色,而且他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现在哪怕让他单独负责一支大军的后勤,他也有信心做到。
  魏征听到李休的话也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毕竟迁移突厥人这件事关系重大,他也不得不慎重考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7/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