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515

  “呵呵,李校尉本是永康县公李靖李将军之子,的确生得一表人材,只是柴某听说一年多以前,李休曾经恋上一个小尼姑,对方更是因他而死,结果他与李将军大吵一架反出家门,实在是个痴情之人,现在看到李校尉收下这么多的定情之物,想必已经从当初情伤之中走出来了吧?”柴绍忽然脸色一变神情阴冷的道。
  柴绍要的就是这个机会,能够在李渊与其它人面前揭穿李休的真实身份,如果是平时他这么做并没有什么效果,但之前李休至少还背负一个痴情之名,现在却拿着不少女子给他的定情之物,这种巨大的反差足以让人认定他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到时他的名声也就彻底毁了,无论他怎么解释都没有用,可以说这时的李休已经被逼上了绝路。
第49章
才气逼人
  名声是个很奇妙的东西,虽然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名声就是必不可少的东西,简单来说,名声就是整个社会对你的评价,如果你的名声不好,那你就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困难重重,反之如果你名声极好,那么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无形就会得到对方的加分,从而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古代社会对名声更加重视,不少人甚至愿意舍弃亲情、财富等等,为的就是搏得一世之名,哪怕是贵为天子的皇帝,也同样希望可以留芳百世,让后世之人记得自己的功绩,这些全都可以看做是名声的范围。
  当初的李休因为心爱之人身死,这才一怒之下反出家门,虽然很多人认为他不孝,甚至把这件事当做是京城的笑谈,但不可否认,还是有许多人同情李休,将他看做是一个痴情之人,就像庄子中那个抱柱而死的尾生一样。
  在小灯会上李休收到那么多的定情信物,如果没有柴绍道破他的身份,那么只要他不去提亲,就算日后被人知道了身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柴绍却选在李休刚刚拿到这么多定情信物的时候道破他的身份,根本没有给他留有任何时间证明自己,当然李休可以说自己只是出于礼貌才收下的,并没有打算求亲,不过这种话也得有人信才行啊?
  果然,李渊听到柴绍的话后,立刻脸色一变,他这时也想起来李休当初因一个女子反出家门的事,可是这才过去年余时间,他竟然收下这么多女子的定情之物,这说明他根本没把那个因他而死的女子放在心上,如此薄情寡义之人,简直让人不耻。
  与此同时,周围的人看向李休的目光也都发生了变化,从刚才的欣赏慢慢的变为冷漠与鄙夷,当初李休的事他们也都听说过,现在知道李休的身份来历,再看看他手中厚厚的一摞定情手帕,感觉有种说不出的讽刺。
  至于那些之前把手帕丢给李休的女子,更是一个个面带悔意,看向李休的目光更带着几分怒火,好像恨不得立刻把刚才丢给李休的手帕都给要回来。
  在场的所有人中,唯独只有平阳公主和马爷知道李休不是那样的人,可是他们几次想要开口为李休辩解,却又发现无论说什么,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至于站在李渊身边的柴绍却是一脸得意的冷笑,只要今天让李休坐实了薄情寡义之名,那么他将遭到所有贵族的唾弃,甚至连皇帝陛下也会对他产生反感,如此一来,这小子日后就再也别想有出头之日。
  在场的所有人包括李渊都在等候着李休的辩解,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李休竟然一脸淡然的站在那里,无论别人用什么样的目光看他,他都表现的十分坦然,更没有辩解的打算,最后李渊终于忍不住开口道:“李休,你可有何话说?”
  “启禀陛下,臣~没有什么可说的!”只见李休略一沉吟开口道,他的话也让柴绍笑开了花,平阳公主和马爷却都面带焦急之色,这时哪怕李休辩解一下自己不会去提亲,就算没有多少人相信,但至少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为日后翻身也打下个基础,可是李休竟然连辩解也没有,这下几乎让他坐实了薄情寡义之名。
  李休没有为自己辩解,同样出乎李渊的意料之外,不过他以为李休是无话可说,当下也不由得冷哼一声道:“天色已晚,李校尉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李渊的话虽然说的客气,但其实是在赶李休走,要知道他可是大唐的皇帝,能够让他这个皇帝亲口下逐客令,恐怕李休也算是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一人了。不过周围人看向李休的目光却没有任何的同情,反而一个个都像是冷漠的刀子似的。
  面对李渊的驱赶以及其它人的鄙夷,李休依然面色如常,只见他向李渊行了一礼,然后转身离开,一步、两步、三步……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李休已经认命,并且开始议论纷纷,柴绍也在幻想着第二天李休薄情寡义之名传遍整个长安城时,忽然只听离开的李休开口吟诵道: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这首《生查子·元夕》上片写去年上元节情事,短短四句就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下片写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相对照,表达了词人对往昔恋人沉重而悠长的思念,结合李休的经历,简直就是为他而写。
  李休刚开始吟诵时,场上还有其它人的议论之声,可是当他读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时,整个灯会上却忽然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倾听着李休吟诵的这首诗,而当最后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诵出之时,更有不少多愁善感的女眷泪撒当场,只是当她们睁着泪眼迷蒙的双眼看向吟诗之人时,却发现对方早已经走出大门,消失在夜色之中。
  过了许久,李休离开后的小灯会上才忽然醒悟过来,李渊更是第一个开口道:“好诗,虽然言语浅白,但却哀婉之极,寥寥数十字就已经将一对苦情男女的遭遇勾勒出来,如此情真意切之好诗,理当流芳千古!”
  李渊的称赞也终于引爆了全场,所有人“轰”的一声全都开始讨论起刚才李休吟诵的那首诗。如果李休听到他们的讨论,恐怕会立刻笑出声来,因为他吟诵的并不是诗,而是一首词,只是这首词用词工整,看起来很像是一首诗罢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场的人在讨论过这首诗的用词与意境之后,很快就把话题引到李休这个作者身上,没有人怀疑李休是抄来的诗句,因为这首诗写的就是他自己的经历,只是他如此年轻,而且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作出如此佳作,这种才气简直可与七步成诗的曹植相比。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平阳公主这时也轻声的重复着词的下半片,脸上也露出哀伤之色,片刻之后这才叹了口气道,“别的可以骗人,但诗中的感情却无法骗人,看来李休对那个女子的确是用情至深!”
  在场的其它人,包括李渊也都与平阳公主抱着同样的想法,刚才他们还以为李休是个薄情寡义之人,可是只凭这首情真意切的诗,就完全逆转了他们对李休的印象。
  场上的贵族少女一个个也都盯着李休离开的方向,目光迷离而忧伤,痴情而又才气逼人,这样的年轻俊彦简直是最理想不过的夫君,可惜她们却错过了,只有那些之前把手帕丢给李休的少数贵族少女,则是一个个露出欢喜且娇羞的表情,幻想着日后李休能够登门提亲,不过想到李休对那个去世女子的痴情,却又让她们由喜转忧。
  怎么……怎么可能?柴绍这时还无法接受这种突然逆转的情况,明明他已经胜券在握,可是李休竟然凭借着一首诗将局面完全逆转过来,场上所有人,包括李渊都在对李休称赞有加,甚至他还发现,平阳公主也和场上的那些少女一样,目光迷离的盯着李休离开的方向,这让他更加妒火中烧,恨不得亲手宰了李休这个小子。
  “好了,三娘你也累了,为父陪你回去,各位爱卿继续赏灯欢饮!”李渊这时忽然轻咳一声道,刚才他也误会了李休,而且还亲口赶他出去,事实证明他是错的,但他是皇帝,哪怕是错了也是对的,当然这时他心中对李休的观感已经完全不一样。
  而李渊在说上面的话时,还特意狠狠的瞪了柴绍一眼,如果不是他的话,自己也不会在众人面前出丑。柴绍这时也是心中苦涩,感受到李渊的目光也只能深深的低下了头,刚才李渊话中只说要和平阳公主回大殿,却根本没提他,显然是已经在生他的气了。
  “是!”平阳公主这时微一欠身,当下与李渊回到大殿,只是在她离开之时,眼睛再一次不经意的看向李休离开的方向,她与李休认识的时间也不短,马叔认识他的时间更长,可是两人却从来没发现他竟然还有如此的文才,难道他一直在藏拙,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么李休到底还有多少不为外人所知的才能?
  寂静的乡间路上,李休借着月色缓步而行,不过这时的他却是满脸苦笑,本来他也不想这么装逼的,可是却被柴绍给逼到绝路了,无奈之下只能用那首《生查子》解围,可是这首词一出,恐怕用不了多久,他的才名就会传得满城皆知,到时再想保持现在这种平静的生活,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第50章
有家不能回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此句当为全诗之眼,即点明男女相约月下的甜蜜与幸福,又以黄昏暗示这对男女日后的悲剧,绝之、妙之!”长安城中某个文人汇聚的诗会上,一个散发而坐的年轻人拍腿赞叹道。
  “不然,我以为全诗最妙之处,却是后面‘月与灯依旧’与‘不见去年人’的强烈对比,整首诗中就属这两句最让人黯然神伤,至于最后一句的‘泪满春衫袖’,则是全诗的点题句,使得诗中的情绪完全宣泄出来,让人闻之落泪!”这时另一个书生却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两位兄台只谈诗句未免有些落于下乘,对于在下来说,此诗与李休公子的感情遭遇结合在一起,才是最打动人的地方!”又一个读书人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道,他的话也得到不少人的支持,话题开始由诗转向作诗的李休身上,场面上也开始热闹起来。
  “各位,咱们一向自认文采风流,不过今日一见李休公子此诗,在下是甘拜下风,不如咱们去拜访一下如何,也好与李公子谈诗论道?”这时也不知道谁开口提议道,结果一下子引爆了所有人的热情,当下诗会也不开了,所有人都站起来呼朋引伴的向城外走去。
  与此同时,长安城某个贵族内宅的一座绣楼之上,一个身穿齐腰曳地长裙的少女趴在窗台上,目光迷离的看着窗外的,过了好一会儿,这才忽然叹息一声道:“母亲,您说李休公子喜欢的那个女子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比女儿还漂亮?”
  “傻丫头,你怎么还在想这件事?”少女的话音刚落,就见她背后那个中年贵妇走过来抚着她的头发爱怜的道,早知道女儿会这样,昨天就不该带她去平阳公主那里,更不该让也把手帕丢给那个才华横溢的李休。
  “我想她应该很漂亮,虽然听说对方是个比丘尼,但既然能让李休公子这样才华横溢的男子喜欢,定然是个倾城倾国的美人儿,就像……”少女并没有理会母亲的话,而是依然自言自语道,说到最后似乎是想找个可以参照的人,结果想了好一会儿才忽然眼睛一亮道,“就像那位换上女装的平阳公主一样,也只有这样女子,才能配上得李休公子的才华与痴情。”
  看到女儿提到李休时满脸幸福的样子,贵妇也不由得叹了口气,她是过来人,自然知道女儿对那个李休情根深种,只是这种事她这个做母亲的也没办法,最后思来想去,终于一咬牙下了楼,然后吩咐下人道:“派人去李休公子那里打听一下情况,另外备车,本夫人要去永康县公府上拜访一下!”
  距离怀春少女绣楼数里外的另一座贵族府邸内,一个中年男子也在听朋友讲述着昨夜的事,等到听完了李休那首诗后,当下也禁不住拍案叫绝道:“没想到长安城中竟然还藏着如此年轻俊杰,永康县公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可惜他们父子却闹翻了。”
  “王爷说的不错,昨天您是没去,否则倒是可以一睹李休的风采,当时连我都以为他再无翻身之望,却没想到仅凭一首诗,就完全扭转了局面,实在让人感到赞叹啊!”坐在下首的那个中年官员当下也是击掌赞叹道。
  “如此年轻俊彦,自然不能错过,来人,带本王的名帖,请李公子过府饮宴!”中年男子当下大声吩咐道,他一向喜欢结交年轻士子,像李休这样才华横溢之人更应该成为他的座上之宾!
  连李休自己都没有想到,仅仅一首《生查子》能够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已经有人前来送请帖,这还算是好的,毕竟送完请帖后这些人就回去了,可怕的是那些慕名而来的读书人,竟然要和李休切磋诗文,而且李休不开门他们就赖在门外不走了,另外附近还出现不少奇奇怪怪的人,上个厕所都有人在外面窥探。
  宴会李休不想去,至于切磋诗文更是扯蛋,他连论语都背不出十句,最讨厌的就是那些鬼鬼祟祟的家伙,搞得他一点隐私都没有了,最后他实在受不了了,干脆打个包袱带着月婵和柳儿,翻过围墙钻进后面的竹林里,然后绕个圈躲进了公主别院,他不信那些人狗胆包天敢闯平阳公主的别院。
  “小子,你自己来就行了,怎么把丫鬟也给带来了,难道真打算在这里长住啊?”马爷笑呵呵的看着李休问道。
  “马叔您是没见我家门口的阵势,一堆读书人堵在大门前不走,外面又有可疑的人窥视,把两个漂亮的小丫头放在家里我可不放心,而且您还真说对了,我打算在这里多住两天再回去,免得看见那些人心烦。”李休虽然早就料到自己的生活会因昨天的事而改变,却没想到会落到有家不能回的地步。
  “哈哈,多住两天也好,这样即方便照顾公主的伤势,二来咱们爷俩也能多聊聊。”马爷说到这里忽然认真的上下打量了李休几眼,最后再次开口道:“小子,认识你这么长时间,我却从来不知道你竟然有那么出色的文才,当时我可是亲眼看到你三步成诗,简直可以传说中的曹子建相比了。”
  马爷说这些话时,脸上的表情十分认真,越是与李休相处,他发现越是看不透这个年轻人,似乎对方身上有着无尽的谜团似的。
  不过李休听到这里却是得意的一笑道:“马叔,才华也是需要时机才能显露的,借用别人的一句话,怀才就像是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咱们相识的时间也不算久,我还有更多的才华没有施展呢!”
  “你……我……”马爷被李休那个怀才像怀孕的比喻给气的不轻,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终于缓过来道,“小子,你竟然把怀才比做怀孕,这种有辱斯文的话你也能说得出口?你信不信我把这句话传出去,第二天你就会被人给砍死,而且还没人敢收尸的那种?”
  “信!”李休十分坚定的点了点头,之前他已经见识了这个年代读书人的疯狂,不过随即就笑道,“不过马爷您如果说出去,恐怕被砍死的人是您而不是我,一个是刚刚名动长安的大才子,一个却是只知道拿刀子砍人的粗鲁武将,您说大家更愿意相信上面有辱斯文的话是谁说的?”
  “你……”马爷听到这里也不禁为之气结,盯着李休看了好半晌,最后忽然大笑起来,过了好一会儿这才拍着李休的肩膀开口道,“好~好啊,你这个小子文采如何倒是其次,难得的是还有这份七窍玲珑的心思,像你这样的人,恐怕无论如何也不会吃亏的。”
  “呵呵,多谢马叔夸奖,不过如非必要,我真的不想费这种心思,简简单单的生活岂不是更好?”李休刚开始时语气轻松,但是说到最后却变得有些沉重,正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已”,现在他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应该李休与马爷说话之时,忽然只见有人从外面进来,当看到马爷时急忙向他行礼,然后又向李休开口道:“李公子,上次您让我们做的那个车子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所以你看什么时候有时间去看看?”
  进来的人正是上次李休找的两个木匠之一,听到他的话李休也是眼睛一亮道:“太好了,刚好我现在就没事,咱们一起去看看你们做的效果如何?”
  “你让木匠做什么车子,难道你想给自己配辆马车?”马爷根本不知道李休要给平阳公主做轮椅的事,所以这时也有些奇怪的问道。
  “不是马车,马叔您一起陪我去看看就知道了。”李休当下拉着马爷一起跟着木匠出了院子,来到前院左侧一处专门的木匠房里,古代的房子家具大都最早木制的,所以豪门贵族家中一般都有专门的木匠,有些手艺精湛的木匠在府中的地位并不比管事低。
  木匠房其实是个独立的院子,院子四周全都搭着棚子,棚子下面有不少木匠都在做着木匠活,地面上全都是木屑与刨花,而当李休跟着木匠来到最里面的一个区域时,立刻看到上次被他叫去的另一个木匠,正带着另外几个木匠对一个木制的轮椅进行一些修改。
  “公子您看,这个小车子已经按照您的要求做得差不多了,不知您是否满意?”这时前面带路的木匠一指轮椅向李休问道。
  “小子,这不就是个带轮子的胡椅吗,干什么用的?”没等李休开口,马爷就好奇的上前打量着轮椅问道,大唐这个时代刚刚出现椅子,而且还是从胡人那里传来的,所以被称为胡椅,不过胡椅还没有完全传播开来,在贵族中也不流行。
  “这个叫轮椅。”李休上前推着轮椅走动了一下,发现轮子转动的十分轻松,也不知道这些木匠是怎么做到的,而且转向轮他们也做好了,使得轮椅可以很方便的转向,这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实现了,轮椅就已经成功了大半,其它的只剩下一些小细节了。
第51章
回家
  今天的天气不错,明媚的阳光照射下,也使得人身上感觉暖暖的,李休与马爷站在草地上,两人中间放着一架大红色的轮椅,颜色是马爷选的,本来轮椅造好后,李休主张只刷几层清漆,保留木头的纹理,因为木匠用的全都是上好的木头,纹理十分漂亮,如果用油漆遮盖住就有些太可惜了。
  不过马爷却觉得这东西既然是给公主养伤用的,自然要刷上喜庆一点的颜色,这样看着也让人高兴,所以他决定刷成红色,更糟糕的是,那些工匠也都认为应该刷油漆,只是颜色上与马爷有些出入,结果一帮人为这件事吵了半天,最后马爷气得把佩刀拍在桌子上,于是大家很愉快的决定还是用红色好一些。
  “这……这个是送给我的?”平阳公主看着面前这架结构精巧的轮椅,神色激动的道,虽然她也是第一次见,但是光是从它的两个大轮子上也能猜到它是做什么用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